李世民手下第一大将李靖,为何一上朝就十分低调不说话?

廖栩


功高有时候不仅能镇主,还能惹得旁人眼红嫉妒,让你不知不觉就进了是非之地。大唐的军神李靖也有这样的烦恼,敌人的进攻完全吓不倒李靖,但是朝堂上的纷争却能折腾的李靖疲惫不堪。

尤其是当李靖成为尚书右仆射,领宰相之职的时候,已经是处在了风口浪尖。出将入相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当李靖做到了的时候,难免招人嫉妒,他们并不会去想李靖立下了多少战功,他们只会时时打量李靖,希望找到那么一点瑕疵,然后揪住不放。

说起来,李靖自从投唐开始就已经体验到了政治的残酷,他先后两次差点被李渊下令杀死,让他知道了仅仅功高是保不了命的,你必须足够低调,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

《旧唐书》记载: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

这是在李靖成为宰相之后的表现,说是李靖性格沉稳厚重,在与宰相们参政议政的时候,温润和气,很少发表意见,即便发表意见也只是附和大家的决定,这样的李靖存在感是很低的,但是也是最不容易得罪人的,他是武将,说到底对朝堂上的事看得分明,帝国的大政方针他不需要插手,他要做的就是对外征战,保大唐平安。所以他即便已经是宰相,却从来不把自己当做宰相来处理政事。

关于他这个宰相的由来,还是经过了一番磨难的。630年,李靖为统帅率军攻灭东突厥,举国欢庆,这个时候御史大夫萧瑀就站出来弹劾李靖,说李靖治军无方,当初在攻进颉利可汗的时候,一些贵重珍宝被士兵抢走。李世民狠狠地训斥了李靖,李靖自然是赶紧跪地认罪。

不久后,李世民觉得做的不妥,毕竟李靖的功绩摆在那里,并没有进行封赏反而只是抓着李靖的错误不放,到底不合适。于是李世民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过了不久,李世民还是觉得不妥,于是又提升李靖为尚书右仆射,并对李靖说:

“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更加谨慎小心,于是在与宰相们参政议政的时候“恂恂然似不能言”。即便是这样,李靖觉得还是不够,于是在做了四年宰相后请求辞职回乡,理由就是年老有足疾,当时李靖已经是64岁。李世民不准,李靖还是固执己见,最终李世民让岑文本传达旨意,要成全李靖的美德,让李靖做了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仍旧是宰相职,只是变成了虚职,并且允许李靖每两三天到门下、中书参议政事。

第二年,也就是635年,土谷浑犯边,李世民下令回击,这个时候的李靖不顾足疾找到了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出征,于是李靖再一次统帅各军攻灭了土谷浑。但接着李靖又被人诬告谋反。当时盐泽道总管高甑生没有按期到达,以至于延误了战机,被李靖斥责了一顿。高甑生怀恨在心,遂诬告李靖谋反,虽然最终李世民查明是高甑生在诬告,但是李靖确实厌倦了这种争斗,开始闭门谢客,尽量减少和别人的接触。

644年,李靖进为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同一年,李世民决定亲高句丽,问计于李靖。当时李靖已经74岁,但是依旧愿意随军出征,只是走到相州的时候,李靖的病情加重,没有办法继续前行,不得不回到了京城。自此,李靖再也上不了战场,一直到649年去世。

与李靖的低调形成对比的就是尉迟敬德,这个在玄武门之变立下大功的猛将梦想着李世民登基之后,他还是最重要的功臣。但是太平时期,帝国需要的是治世能臣而不是武将,更何况尉迟敬德还一直桀骜不驯,一再给李世民找麻烦,先是在宴会上公然对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表示不满,接着用拳头揍了想当和事佬的任城王李道宗,被李世民警告了一番。

后来李世民又对着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他谋反,结果尉迟敬德直接在李世民面前脱了上衣亮出自己为大唐征战留下的伤疤。后来李世民又表示要将自己的女人嫁给比李世民还要大十几岁的尉迟敬德。

终于,尉迟敬德开了窍,在643年请求致仕,得了个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职,五天一上朝。在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回来之后就闭门不出了。

说到底,太平时期的武将就应该和李靖似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低调,能在帝国需要的时候上战场,下了战场就要学会低调自保。


萧晓四姑娘


这是史书上对李靖的评价,是李靖能够从前隋降将成为唐朝战神,又出将入相之后的转变。

名词解释和由来。

新旧唐书这段话基本一样:

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旧唐书》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新唐书》

恂恂是谦恭温顺、小心谨慎的意思。这句话最早出在《论语》,“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意思是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

史书上用这句话来描述李靖,是拿李靖和孔子相提并论,是很高的褒奖。

李靖的人生理想和做人原则。

李靖年轻时在隋朝为官时仕途并不顺利,四十六岁才是个地方郡丞,他的亲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隋朝权臣杨素也非常赏识他。多年的冷板凳并没有让李靖变得蝇营狗苟在仕途钻营,而是给了他官场生存的智慧,一些事情他做不到也不屑于去做,但不做一些事情是他可以做到的。

在投唐之后,李靖才有了带兵打仗的机会,而且战之能胜。李靖非常珍惜这种机会。他也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那就是参与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重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于是,李靖的后半生就是为此而生存,他也实现了这个人生目标。

自污,是为了和光同尘、不露锋芒。

李靖是贞观四年八月从兵部尚书提升为尚书右仆射,正式成为唐朝宰相之一。而之前几个月,刚刚长途奔袭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立下了灭强国的大功,为李世民报了渭水之盟的大仇。

功高盖世,名满天下,李靖也担心谤满天下。

从东突厥回军后,御史大夫温彦博举报李靖军队纪律有问题,没有做到缴获财物要归公。李世民借这个事情敲打李靖,李靖态度很好承认错误;过了很久,李世民觉得自己应该往回拉一拉,就赦免李靖,给李靖封官赏赐;再之后,李世民说之前是有人谗言,自己弄错了,让李靖不要放在心上。这才让李靖当上了尚书右仆射。

按温彦博的平生经历,举报应该属实,李靖平定东突厥之战军纪确有一定问题,但未必很严重。通过温彦博这个方正夫子的举报,李世民借此敲打李靖也是可以理解的。史书上说温彦博妒忌李靖,按二人经历来看,这个说法不可信。

李靖平生用兵,把以正合、以奇胜六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善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但任何一个时人、后人评价都没有说过李靖治军严整、军纪森严的,不像周亚夫的细柳营。一方面这只是李靖治军、用兵的一项常规工作,另一方面说明李靖这方面的特点并不突出。

从李靖的角度,让士兵卖命,尤其一些极其艰苦的战斗,可以适当让士兵捞些额外的好处;同时从自污角度,让人抓住些小错误并不是坏事儿,一个圣人一般无可挑剔的军神必定不容于帝王。

因此,为了继续有机会带兵打仗,李靖采用这种自污的手段掩盖自己的锋芒。

收回手臂,是为了更有力的出拳。

李靖在贞观八年十一月以身体原因辞去了宰相职务,李世民提升李靖为特进,宰相级别的虚职官位。这几年任尚书右仆射期间,才有李靖“恂恂然似不能言”的经历。

如果李靖遇到事情就滔滔不绝,把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放在哪里?本来已经立下大功,又在国家大政方针方面表现强势,以后带兵打仗的机会应该不会再有了。

但估计李靖对于军队建设、军事战略方面还是会表示态度、提出建议的,否则李世民会认为他不适合为相,这就得不偿失了。

这样稳了数年,李靖辞去宰相,才等到了吐谷浑有事。李靖主动请缨,带兵千里奔袭消灭吐谷浑,达到了李靖人生的最顶峰,也第二次为李世民消灭了异族大国,大唐军神这个称号已经跑不了了。至于什么龟兹、高昌之类的西域小国家,李靖根本没有兴趣,给侯君集这些小字辈立功的机会吧。

李靖,是懂政治的。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唐初名将李靖被誉为唐代“战神”,他生猛英武,南平吴会,北定沙漠,转战南北,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封为卫国公。后人出于对他的崇敬,逐渐将其神化,于是就出现了《西游记》中“身穿铠甲,头戴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戟”的托塔天王李靖的形象。


李靖文武兼备,出将入相。贞观四年八月,李靖从兵部尚书升任尚书右仆射,由武将转型为文臣。每逢朝堂议政时,李靖便“恂恂似不能言”,一副谨慎小心的样子。这与此前的英武生猛的战神李靖形象大相径庭,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就在李靖上任尚书右仆射之前,即贞观四年五月,李靖便被人参了一本。此时李靖率军大败东突厥,凯旋回朝。满朝文武都在向李靖道贺,李靖还在被胜利的喜悦包围着。御史大夫萧瑀的一道奏书向一盆冷水泼向李靖。萧瑀在奏书中弹劾李靖在攻打颉利可汗王庭时,纵容部下劫掠金钱财宝,军纪败坏,要求依军法处置李靖。

李靖的心情霎时如冰火两重天。其实战后士兵劫掠财物的现象在军队中一直都存在的,这也是激励士兵、激发战斗力的一种手段。好在李世民也是武将出身,带过兵的人也深知其中的潜规则。他没有将李靖治罪,可私底下还是找李靖谈过话的。李世民举了个例子,便是隋朝名将史万岁。这史万岁当年大破东突厥,也为隋朝立下赫赫战功,可是却因擅自与太子杨勇交往被活活杖死在朝廷。

李靖吓出了一身冷汗。以李靖的头脑,怎会听不出李世民话中有话!这分明就是对李靖的敲打。

其实李靖这个人本身就很沉稳,这或许与他的经历有关,有两次他差点死于李渊之手。大难之后,有所顿悟,更加沉敛。

李靖,本名药师。少年即负盛名,文采斐然,亦精于兵法,自视甚高。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对其赞识有加。连当时的司空杨素也认为李靖日后必成大器,会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李靖在马邑郡担任郡丞时,李渊时任太原留守。李渊借抵抗突厥之名,招兵买马,起兵之意昭然。李靖察觉后,想逃到江都报信。到了长安后,兵荒马乱的,道路不通,就跑不出去了。随后,李渊攻破长安,李靖被俘。李靖在被斩杀之际,大声疾呼:“唐公你起兵是义举,是除暴安良,难道你为了个人恩怨,要杀死我这个壮士吗?”。李世民为之求情,李靖才幸免一死,随后忠心追随李世民。


李靖第二次被李渊治罪是在他平定萧铣的时候。当时李靖率部行军至峡州时,由于萧铣占据有利地势,宜守难攻,李靖部屡屡受挫,军队受阻不能前进。而李渊却认为是李靖故意贻误军机,秘令峡州刺史许绍处死李靖。幸得许绍深知李靖才干,为其求情,李靖又免遭一死。

经历了两次生死劫难,李靖开始处处小心。没想到李世民借这次平定东突厥之行,再次敲打自己。李靖明白,唯有低调少言,才能明哲保身。所以升任尚书右仆射后,他尽量少言,以求自保。

到了贞观八年,李靖急流勇退,干脆以病重为由辞掉了尚书右仆射一职,改任闲差。直到十一月,吐谷浑战事一触即发,六十四的李靖再次披挂上阵,征战吐谷浑。平定吐谷浑后,李靖功成身退,阖门自守,直到贞观二十三年溘然辞世。

进退有据,适可而止,功成身退,李靖做了很好的诠释。


岁月是一条河流


李靖上朝低调,个人分析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

1、李陵是武将,朝堂多议治理的政事,这不是他的职责,议论朝政也不是他的专长,专业的事需由专业的人来做,不知者不多言。

2、李陵多次政治站队不当,吃的亏够多了,也赚够了经验,低调少言,能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李陵战功赫赫,已经招人嫉妒,若在参与政事议论中,岂不更成为“出头鸟”?

4、功成名就之后,为了全身而退,只有低调,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威胁,“夹着尾巴做人”方能麻木世人,不至于遭受“兔死狗烹”的灭顶之灾。








浩中一内


李靖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军事家。

李靖李药师是唐初公认的军神,一生南征北战打仗无数。为李世民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李靖为人低调,这和他做出的几件事情有关,他在当连长时跑长安举报李世民爷几个造反,导致李世民的弟弟掉了脑袋。在玄武门事件中不站队,让李二血压高。人家徒弟都为师傅争气,可咱军神徒弟会造反,人家坑爹候坑师傅。对了,还有个闹心的媳妇不省心。

李大军神能不低调吗?满头的小辩子,一屁股擦不净的屎。功劳的不像话,你说李靖如果像程咬金那种样子还得了。


坚守最后的良知


这正是李靖的高明之处,少惹是非、明哲保身。一是李靖在李渊父子起兵之初曾计划向隋炀帝告密得罪了李渊,后经李二极力搭救才幸免于难,故只有少说多做、埋头苦干才能少惹麻烦;二是李靖最大的功绩就是灭萧铣、灭东突厥,保持了唐边境长时间的安宁,功高震主,极为皇帝猜忌,一不小心就可能脑袋搬家,只有少说话、多烧香;才能明哲保身,历史上功臣不得善终的例子太多了;三是李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搞军事是自己特长、政治相对来说是为短板,扬长避短、生存之道,故少说话、不站队得以善终,留下千秋美名。



江湖夜雨不关情


这是三个原因共同造成的。一个是李靖比较机灵,这个人早年的时候吃过亏,在李靖当太守的时候举报李渊父子谋反,并负责监斩杀了李渊全家。后来被李世民抓到了本来打算把他千刀万剐的,只是被李靖口舌说动了才没杀成。这就让李靖学到了一个好习惯,少说话多做事,夹着尾巴做人。谁知道明天会换谁当皇帝,我谁都不得罪,谁都不想招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其次,职业习惯。李靖是大唐五个大元帅之一,也就是现代军区司令官,手底下掌管着十万大军,所谓军中无戏言,一个大元帅肯定不会乱说话,说话必然得负责。我们看程咬金在朝廷上大声说话大吵大闹,可是程咬金被拔掉裤子挨板子的事也不少。一个大元帅被人脱裤子打板子肯定是不成体统的。

最后就是角色分工的事了。朝廷之上,有人动嘴耍耍嘴皮子有人得动身子出工出力,这是职权分工。然后呢,李靖的角色注定他只能是出工出力的那部分人,别人只要一句话他就得舟马劳顿,流血流汗。这时候他肯定是尽量不给自己招惹是非,安安生生享享清福。


优己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李靖是什么人?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

陪葬昭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这就是唐朝开国名将李靖的简历,他是唐朝打下领土最多的将领,也是结局最好,最享荣耀的将领。

李靖不但一上朝就十分低调不说话,下朝回家后李靖就闭门谢客,几乎不与人往来。

功名赫赫的李靖为什么要自绝于人呢?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李靖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多太大了,正所谓“功高震主”,平常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放在他身上,都有可能被人利用来攻击他,因此,李靖不但谨言慎行,有道是“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还鲜少与人来往,免得被误解“结党营私”。

所谓“高处不胜寒”,李靖立下的功劳越多,他就越“如履薄冰”。在他的一生中,不止一次有人向唐太宗李世民禀告说李靖要造反,但都化险为夷,死后还得以荫庇后人,与他的谨慎小心是不可分的。

越是聪明的人,功名利禄面前越是淡定,言行举止越是谨慎,总是想的多,说的少。

老子曰“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又曰“夫唯不争,故无尤”。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功高震主,明哲保身。


霜天落照


李靖,字药师,唐初名将,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作为唐朝的宰相,李靖却极为低调,不仅朝上很少说话,平日也是闭门谢客,宰相府门前门可罗雀。


原来,武德年间,李靖与太子建成较好,玄武门之后,李靖被认为是建成一党,只是军功甚重,军中又有威望,李靖没有被牵连,李靖闭门谢客。李世民看重李靖的才能,亲自请李靖出山。

李靖出山之后,亲自指挥了灭东突厥的战役,更亲率三千骑兵,绕道突厥后方,直击颉利可汗老巢。建立不世之功。

其时的李靖已经颇有些功高震主了。也是李靖以足疾为由辞官。

贞观九年,李靖再次复出,出征吐谷浑。

出征期间,盐泽道总管高甑生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受到李靖责罚。高甑生怀恨在心,诬陷李靖谋反。虽然最后调查清楚,高甑生也受到惩罚,也让李靖更加明白,功劳太大,难免遭人记恨的道理。

从此,李靖闭门谢客,“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