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總是會聽到一些經驗總結,比如從最早的以前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應該很多人都聽過或者說過,並且道理也非常明顯、正確。
作為理工科,學好數理化,以後去大學裡面工科類專業選擇空間很大,也容易學到時下有用的技術。
與此同時,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其中這2句讓我最深刻,一個是“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另外一個是“勸人學法,千刀萬剮!”。
初次聽到這兩句話的時候,覺得這個道理非常扭曲,因為在我理解起來,醫生是救死扶傷,而法學是匡扶正義,都是老百姓非常尊敬和歡迎的職業。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俗語流傳出來?後來百度了下,原來發現不是醫學和法學不重要,而是和時下的就業環境和工作待遇、壓力有關。
具體來看看:
學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首先,是 早起噩夢 會成為你的日常。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學生,你往往需要起的比圖中的 7 點更早
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醫院實習,都要求你從每天一大早,就得開始一整天的學習和工作。
要知道,你的很多老師因為要同時承擔臨床工作與教學任務,甚至比你起得更早。
接著,就是眾所周知的 學業壓力,這也是「學醫苦」所圍繞的核心論點。
醫學生面對巨大的學業壓力,似乎早就成為一個公認的事實。許多人從醫學院的「畢業儀式」,就是和比自己還高的教科書堆進行「完結合影」。
關於找工作,如果想去大城市、大醫院工作,還是需要高學歷的,而且一般比較難進,一些地方需要託關係花錢,還得本身有些實力。
但如果是一般的工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但是有些畢業生心高氣傲又不願意幹,尤其是去偏遠地區,很多人都不會選擇,感覺學不到真本事,得不到真正鍛鍊,離家也比較遠。
學法是怎麼樣的體驗?
法學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法律背後的法理,還要求學生熟悉法條,所以期末的時候,你們會在圖書館看到法學生拿著各種部門法的教科書和筆記本在背啊背,臉上的表情沉重得像是要把書吃下去一樣。
不少法學畢業生都曾經有過找工作找到心累的經歷吧,雖說法學就業面不窄,可以做律師,考公檢法,當公司法務,也有好些文書工作要求法學背景,但是根據報告顯示,法學的就業前景的確不好。
法律專業,典型的先苦後甜,勝者通吃的長線專業你們必須經受各種痛苦的經歷,無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
法學就業率低,一方面,因為設立法學學科的門檻不高,幾乎每個院校都可以設立,導致法學畢業生數量龐大,質量參差不齊,而法律職業是要求專業程度較高的行業,故專業素質較差的學生確實難找到工作;另一方面,經過多年辛苦地學習,法學生對“專業對口”比較執著,導致法學畢業生選擇職業時考慮得更多,不容易找到合心意的工作。
法學生畢業出路無非公檢法,公務員和檢察院輕鬆穩定但更適合有錢人家的孩子,法務不忙但畢竟在公司屬於支持部門地位不高,更多的是追求高薪做律師的,初期工作強度大,得具有極強的自我營銷技能,後期需要積累社會關係拿高質量案源,拼得更多是營銷能力,甚至是管理能力。
綜合整理。
閱讀更多 小e教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