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文|誠言呈語


還有最後一個學期,高三的學子就要進入高考的考場了。

每到這最後一個寒假,很多家長和學生都開始為高考的目標做進一步的細化,將專業的選擇提上了日程。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十多年前,信息的流通遠不如現在這麼發達。很多人連高校有哪些專業都不見得能瞭解得透徹,於是就選完了學校後,看哪個專業的名字能讀得懂,就填哪個。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我。

大致地看了看學校的專業後,初選了3個名字聽起來比較高端的專業。再根據“三短一長選最長”的原則,選擇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也可能是校方看出了我的“良苦用心”,於是就把我調劑到了一個名字更長的專業,這個專業叫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我這專業名一說出來,你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幹嘛的。

當然,當時我也不知道。

不過只要不是醫學類的專業,我還是願意去挑戰的。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為什麼我這麼恐懼醫學類的專業呢,那是因為我無意中看到過醫學生曬出的日常。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據說如今程序員的梗,大部分是由醫學生的梗改編而來的。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學醫的難點

  • 難點一:教材多

無論你學的是醫學類裡的哪個二級學科,都逃不過醫學公共課的洗禮。

這些教材加起來能多到什麼程度?

這麼說吧,一米八的醫學生跟摞起來的教材合影。人沒書高…

別的專業新學期領書時,用書包就行了。而醫學生去領書時,得用行李箱。

也許,醫學生的教材壓根就不應該論“本”,而是應該論“箱”。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 難點二:學習內容多

曾經,有學文的學生自認為能背大部分的四大名著,對醫學生吐槽背書難嗤之以鼻。

那咱們簡單地攏攏吧。

《紅樓夢》73萬字,《西遊記》86萬字,《水滸傳》96萬字,《三國演義》80萬字。

再看醫學生的教材。

《生理學》122萬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125萬字,《外科學》227萬字,《內科學》248萬字。這還不加那些100多萬字的護基、局解什麼的。

別的專業考試論周,醫學生的考試論月。每一個醫學生的黑眼圈,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 難點三:“重點”多

醫生作為救死扶傷的職業,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診斷的依據。沒聽說過哪個病人會按照“重點”來給你生個病的。

所以,考試“重點”幾乎是不存在的。

當然,也有心疼學生的老師給劃過重點,但他們劃出的重點,是這樣的。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這還劃個什麼勁的重點啊!直接說全文背誦不就完了!

所以每到考試周的時候,醫學生一個個基本都屬於“在線去世”的狀態。

  • 難點四:學歷要求高

大部分專業本科畢業後,都能勉強找個像點樣的工作。

但是對於醫學生來說,沒有研究生學歷基本是別想了。三甲醫院更是得博士學歷才有應聘的資格。

五年本科,三年碩士,畢業後還要規培。

雖然說每個月都有補貼,但那點補貼還真的不怎麼夠開銷的。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醫學生究竟能有多崩潰?

據說,曾經有一位醫學生在快到考試周的時候,站在天台上給老師打電話…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所以說,如果找了個醫學院的男朋友,他只要能有時間跟你談戀愛,要麼他壓根就沒打算畢業,要麼就一定是真愛。

此外,作為醫學生,查閱和翻譯外文文獻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要求醫學生必須掌握英語這項技能。

我們平時考個四六級基本就要了老命了,但是醫學生的英語專業術語,更是多到令人崩潰。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如果僅僅是單詞太多也就算了,醫學單詞有的還特別長,比如世界上最長的單詞就是醫學術語。

肌聯蛋白,如果把這個“單詞”所有的氨基酸從頭到尾數一遍,那麼它就足足有189819個字母,

看起來就跟電腦亂碼了似的。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其實,學醫也不見得就是最“恐怖”的專業,法學、會計學、材料學等專業同樣不好過。

但凡是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幾乎沒有哪一門學起來是輕鬆的。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對醫學生來說,這些都是必須要面對和承擔的。課業雖然繁重,但既然選擇了醫學,就意味著不辭勞苦。那麼就放下牢騷,執著地追求知識,迎接挑戰吧!


『誠言呈語』從父親的視角解讀育兒難題。

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