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左手禾賽右手首約,攜全系產品解讀戰略理念丨上海車展

大型車展幾乎從未缺席的地平線,過去時常帶著一系列硬核產品出現在業界面前。在今年上海車展上,這家初創企業破天荒地“牽”來了兩位新朋友。

車雲菌現場獲悉,地平線此次展出了多個最新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以及十多款地平線AI芯片和算法賦能的智能車載設備,包含智能後視鏡、DMS產品、ADAS產品、智能出租車終端等等。同時,在17日舉辦的媒體發佈活動上,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首次對外解讀了AI on Horizon的商業理念和智能駕駛戰略,並對外宣佈與首汽約車、禾賽科技的重磅合作。

所謂“AI on Horizon”的戰略選擇,即是做AI時代最底層的賦能者,聚焦在邊緣AI芯片+工具鏈組成的基礎技術平臺的搭建和打磨,向合作伙伴提供先進的模型編譯器、完備的訓練平臺、場景驅動的SDK、豐富的算法樣例等工具和服務,賦予汽車感知、建模的能力。用餘凱的話來說,就是:“扮演Tier 2的角色,不碰數據,不做應用。”

地平线:左手禾赛右手首约,携全系产品解读战略理念丨上海车展

地平線副總裁&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

在活動現場,地平線副總裁&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覆盤了地平線成立至今在智能駕駛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併發布了地平線智能駕駛戰略。與2017年發佈第一代自動駕駛處理器——征程1.0時相比,公司2019年汽車產品線的收入增長近15倍,將達到數億元級別。

據他介紹,搭載了地平線第二代BPU的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也將於2019年發佈,這將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車規級自動駕駛AI芯片。而針對低級別的自動駕駛及高級別的輔助駕駛ADAS,地平線也計劃推出基於該代車規級芯片的視覺感知方案。“我們會最高做到應用層的參考設計,為了使Tier 1客戶更容易裝載到前裝項目的車輛當中。”

與此同時,地平線也將迎來多個前後裝項目定點,計劃於2020年底到2021年初落實在量產車型上。而公司的小目標,則是要在今年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1000萬公里數據的採集。

從具體功能上來看,地平線目前基於自主研發的芯片、工具鏈加上典型算法樣例,已經形成了“綜合環境感知”和“多模人車交互”車內車外智能化的綜合能力,開放賦能智能駕駛,並在本屆上海車展全數展出。地平線攜手行業夥伴,一方面,共同向行業提供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多類別環境感知、眾包高精地圖採集與定位等方案。另一方面,共同打造DMS、AR HUD、Face ID 等基於視覺感知與語音技術的多種智能人機交互方案。

其中,基於地平線AI芯片和算法樣例打造的多模態人車互動解決方案是首次公開展出,團隊從“算法的預處理、算法模型、後處理策略”三個階段著手進行多模感知融合,並基於征程2.0架構整合視覺與語音技術,提供一整套的車載多模交互解決方案。有意思的是,地平線的車內交互方案基於視覺+語音技術,即可以實現“讀唇”功能,使得結果更加精準。

此外,地平線NavNet眾包高精地圖採集與定位方案也在國內展會完成首秀。在僅使用單目攝像頭的情況下,NavNet即可實現道路語義重建並輸出局部三維地圖,進而用以與已有高精地圖進行匹配獲取定位。此外,NavNet還可在無地圖區域進行自動建圖,賦能高精度地圖眾包建圖與更新。目前,地平線NavNet支持十六大類地圖元素的重建、識別、矢量化(包括車道線、地面標識、停止線、人行道、交通燈標誌牌等)。與高精圖商主流選擇的激光雷達製圖相比,視覺建圖的成本無疑更低,雖然精度相對較低,但仍能控制在10cm以內。

憑藉一系列拳頭產品,地平線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已於2018年登陸海外Robo-taxi車隊,並與奧迪、長安等OEM廠商完成了L4級自動駕駛的演示及測試。除了主機廠客戶之外,地平線也與博世及禾賽科技達成合作關係,共同推動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應用落地。在張玉峰看來,在端上完成激光點雲數據處理將成為主流趨勢,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激光雷達的成本。

禾賽科技董事長孫愷在發言中表示,選擇與地平線合作,除了業務需求上的匹配,也是基於如下幾點作出的戰略選擇:

1. 兩家公司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真切感受到對方對技術與行業的深刻理解,並且秉承開放合作的態度,攜手合作,為無人駕駛領域的客戶提供最優解決方案,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2. 雙方都具備國際視野。地平線和禾賽的主攻市場相似,並分別進入了全球頂尖的主機廠,Tier1與無人駕駛公司。

3. 產品邊界各自清晰明確。地平線專注於AI加速芯片的開發,禾賽則專注於面向無人駕駛的激光雷達開發。雙方產品邊界清晰,聚焦明確,這有利於雙方的長遠發展和合作。

具體而言,禾賽科技自主研發的頂級激光雷達設備,加上地平線的低功耗、高算力的AI芯片,可以實現一個完整的智能傳感的能力,並通過開放硬件和工具鏈將感知能力開放,讓自動駕駛公司寫入自己的算法,定製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地平線還就高精地圖數據的採集更新與韓國SK公司達成合作,並計劃針對駕駛員監測系統(DMS)的大規模落地與首汽約車進行戰略簽約。DMS目前以後裝後視鏡作為終端產品,將其改造成具備高級駕駛輔助(ADAS)和駕駛員行為分析(DMS)、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AI能力的智能車載設備,提供包括車道偏離預警、前車碰撞預警、車內人臉識別、疲勞監測、抽菸打電話等危險駕駛行為檢測等功能。

未來,隨著地平線第二代芯片的推出,雙方將會在AI技術落地上加強合作,通過地平線征程2.0芯片的強算力、低功耗、高靈活性等能力支撐以及聯合深度開發合作,大幅度加強對車外的感知,讓司機能夠在駕駛中獲取到更多的安全駕駛提示。在車內的安全駕駛上,地平線將會推出更多的感知算法和智能化功能,加持首汽約車的智能化能力。同時,雙方將共同探索在高精度定位、地圖更新等方面的合作新機會。

首汽約車車聯網項目負責人夏智卿表示,首汽約車很早就和地平線進行了深入的合作,2017年下半年,首汽約車已經和地平線一起進行了疲勞駕駛以及道路駕駛習慣等方面的早期研究和測試。在2018年整個年度,該方面的測試已經達到了100萬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