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父母,是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凡與普通

在長期的與多位寶爸寶媽的交流中,我發現大部分父母都存在著“孩子焦慮”。

所謂“孩子焦慮”,是指父母會對孩子的還未發生、或還未有結果的事情提前產生焦慮感。這會讓父母在育兒的日子裡壓力倍增,也會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超出負荷,導致整個家庭關係緊張。

比方說,父母會在孩子小時候就報名許多早教班、興趣班,孩子每天從早到晚都處在學習的狀態之中。然而父母並不滿足於此,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學出優異的成績來,不然就會被別人家的孩子比下去,繼而聯想到孩子的未來或許賺不了大錢,於是更焦慮了。

可是,這個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只是一個普通人罷了。父母培養孩子多才多藝,目的應是出於讓孩子擴寬視、學習技能,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拿到成績。接受孩子的普通,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功課。

合格的父母,是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凡與普通

木木媽就是一位患上深度“孩子焦慮”的媽媽。她給年僅6歲的女兒一口氣報了7、8個課外班,每天的課程表都排得滿滿的,為此一年的教育投資至少花費10W+。

不僅如此,木木媽還讓木木參加各種少兒才藝比賽、知識競賽等,如果木木拿不到名次,她便覺得女兒的前途無望了。木木媽說:“現在社會競爭那麼大,她小時候不加倍努力,以後怎麼找工作?我一想到女兒將來也許會入不敷出,就著急得不行。我知道逼她太緊,但是沒辦法!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

在木木媽天天唸叨之下,木木的反叛脾氣也逐漸突顯。木木只要想休息玩會兒遊戲,就會被媽媽罵“玩物喪志”,她悄悄對我說:“媽媽越罵我,我越不想學了。活著真沒意思。”

6歲的小女孩已經開始厭世了!其實,父母真的沒必要提前為孩子的將來焦慮,即使成長為一個普通人也沒什麼,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能達到金字塔頂尖的只是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人而已。

合格的父母,是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凡與普通

我的同事阿金就從來不會替孩子提前去擔心將來的事情。阿金認為,時代瞬息萬變,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和活法,我若替他去擔心這麼多,那該是我的人生,而不是孩子的人生了。我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吃飽穿暖、笑口常開。

帶著這樣的觀念,阿金養孩子很是輕鬆。他會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去教育孩子要樂觀的面對生活。而孩子的課外班,全部都是在孩子主動要求下才報名的。

阿金的孩子前段時間想學拉丁舞,阿金說對他說:“爸爸可以送你去舞蹈班,但是這是你自己選擇的,就要堅持下去,不能學到一半就說不學了。我也不要你學出什麼名堂,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努力。你只要記得,努力不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要超越昨天的自己。”

孩子思考一天後,覺得能做到阿金的要求,這才去報了名。阿金性格開朗灑脫,在他的影響下,孩子一直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會有熱情去主動學習、探索新知識,所以他從來不覺得學習很苦很累,還能成績名列前茅。

合格的父母,是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凡與普通

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要優秀,但是得優秀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呢?一個班級有30個學生,總會有一個第一名和一個最後一名,但最後一名並不代表“差孩子”,他可能不善學習主課,但擅長其他特長項目。

即使孩子所有方面都平平又如何?普通人的一生也是很幸福的。

父母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現在的成績優秀嗎?如果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加在孩子身上,也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託於孩子。

我們其實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孩子的人生,應該屬於他們自己來做主。


椿萱漫談:二胎媽媽在兩個孩子的環境中,摸滾打爬體會到的不同的育兒方式,在這裡與你交流,為你分享促進親子關係的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