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没有在利比亚内战中支持卡扎菲?

Admirateur128


应该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高准则是国家利益。俄罗斯与利比亚也是如此。俄罗斯以前支持卡扎菲,最后是抛弃了卡扎菲。为什么俄罗斯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小甜嘟爸爸作如下分析:



一,俄罗斯受当时“八国集团”游说。当时,在世界大国中,俄罗斯显得非常特殊,它既是八国集团和G20成员、又是上合组织成员、还是金砖国家成员,又是代表西方列强的八国集团的成员。其实,俄罗斯一直没有放弃加入西方阵营梦,而西方列强也没有断了俄国的梦想。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誓言要推翻处处高调的卡扎菲。此时,它们在俄罗斯面前说点好话,表示好感时,俄罗斯不会无动于衷。

二,西方给了俄罗斯好处。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俄罗斯签定了双边文件,包括美国悬赏500万美元捉拿高加索恐怖主义头子乌马罗夫,两国就反导系统问题继续磋商等。法国也承诺卖给俄国“西北风”攻击舰,让俄罗斯欣喜不己。

三,俄罗斯看到了西方底线。 当时,西方列强誓言必须让卡扎菲搞下台。当时,西方狂轰滥炸利比亚,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俄国不愿意在等到卡扎菲下台后再放弃他,而要争取一点把他搞下台的“功劳”。 四,俄罗斯有经济利益考量。当时,俄国在利比亚有重大经济利益,其中包括上百亿美元的军火买卖合同。当时的反对派承诺,如果上台,这些合同依然有效。俄罗斯必须讨好反对派,才不至于死,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受损。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就是俄罗斯抛弃卡扎菲的主要原因。


小甜嘟爸爸


卡扎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称他为独裁者。有人评价他至少是个枭雄!

他通过政变上台,统治利比亚42年。他政变上台时,将石油收归国有,剥夺了西方资本家的投资利益,这为后来的暴尸街头埋下隐患。

卡扎菲上台,将一半的石油收入收归国有,一半分给老百姓,使只有650万人口的北非国家利比亚成为当时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卡扎菲领导的时代,1981年人均GDP收入就达到1.1万美元。全民享受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新人结婚,每对夫妻可获得50,000美元补贴;孩子如同卡扎菲同一天生日,可获5,000美元“生日祝福"礼金;购置小车,可获国家一半价值的补助;银行贷款,全部无息……。(如今的利比亚,军阀割剧,战乱、枪杀、毒品泛滥、失业、高福利高享受不再,卡扎菲死了才知他的优点,当然这是后话。)



卡扎菲最大的功劳,就是统一了利比亚,他的铁碗统治,也给自己带来独裁的罪名。军队对示威者的血腥镇压,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利比亚的武装干涉,设立“禁飞区",对利比亚首都等地区不间断的空袭,为反对派提供武器弹药、人力支援,直接导致卡扎菲的政府军队失败,卡扎菲从隐藏的下水道中拖出,被反对派乱枪打死。

俄罗斯为何当时不支持卡扎菲?

利比亚的军火大部分采自俄罗斯,卡扎菲与萨达姆一样,一直反美,与(苏联)俄罗斯走得较近。俄罗斯为何不伸出援手呢?

这是由当时的大趋势决定的。

一、“八国集团"七国劝说的结果。

无论如何,朋友有难俄罗斯应该拉一把。但是,俄罗斯当时投了弃权票,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案,得以通过。2011年,当时的俄罗斯是梅德韦杰夫的总统,普京是总理。俄罗斯是“八国集团“的一员。人们普遍认为梅德韦杰夫亲西方。梅德韦杰夫当时与“西方七国"打得火热,一心向西方靠拢。美英法德日等国一直没有放弃对梅氏的拉拢,通过做工作,俄罗斯放弃了对昔日朋友的支持。这件事情后,普京掌权后吸取教训,在叙利亚实行“禁飞区"表决时,投了否决票,避免了利比亚模式重演。

二、利益交换的结果。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给俄罗斯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清单。

①美国放行法国向俄罗斯售卖“西北风"级攻击舰。

当时的俄罗斯国防部,一直想购买法国海军的攻击型西北风级军舰,美国一直阻挠,认为先进军火不能出售给北约以外的对手国家。这一放行,表明俄罗斯已初步纳入西方阵营的一员,这是梅氏的向往。

②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签暑系列共同反恐文件。

当时的车臣高加索地区,反恐问题还相当严峻。美国悬偿500万美元协助俄罗斯捉拿高加索恐怖武装领袖乌马罗夫。

③就反导问题保持协调沟通。

美国一直想卸下俄罗斯的武装,认为俄罗斯的系列导弹对欧洲盟友和美国构成威胁,梅德韦杰夫也认为有必要与美国谈判,消除美国对俄罗斯的威胁。

④换来系列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利益支持。


当时的西方集团,俄罗斯不仅是“八国集团"成员,同时又是“上合组织"成员、“金砖5国"成员,美国孤立东方大国意图明显,一心想分离俄罗斯,对俄罗斯的经济给予大力支持。使俄罗斯当时发展速度迅猛,2014年迈进了全球GDP生产总值第七名。

三、大势已去,送顺水人情。

俄罗斯当时还有一个考虑,利比亚对俄罗斯的地缘较远,俄罗斯当时的国策是亲近西方,向西方靠扰,美英法德当时对打击卡扎菲决心已定,周边大国对卡扎菲也失去兴趣,独木难支大厦,不如顺水推舟,送个顺水人情,换取日后利益。

以上是对俄罗斯当时为何不支持卡扎菲的解析,如有不妥,请予修正。


老狼48440790


卡扎菲属于“六亲不认”,他不仅得罪西方,连俄罗斯他都得罪。

普京上台后,打击车臣恐怖主义一是展普京的“铁腕”和强硬,二是普京上台施政的主要政绩和亮点。然而,卡扎菲却公开表示支持车臣,这样就动了普京的底线,虽然俄罗斯不能和卡扎菲动武,但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内心里都十分不快。


另外,卡扎菲做了一件令全世界都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性,本来在冷战时期卡扎菲和前苏联关系很好,1988年在洛克比上空发生一架客机爆炸事件,有100多美国人死亡,美国明知是卡扎菲所为,但苦于没有证据。可是在苏联解体后,卡扎菲一心想和美国及西方结交,竟然做出赔偿客机爆炸死亡者的决定,这等于承认了是自己所为。但这也没有得到美国的谅解,不过即使卡扎菲要结交西方,也不至于去批评俄罗斯和普京,更不至于停止了购买俄罗斯武器,而去购买美国武器,甚至停止了与俄罗斯的很多交易。普京上台后,在外交上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对卡扎菲即不指责,也不偏袒,可是无形中却被一个小国的卡扎菲肆意批评和指责,并在经济上给俄罗斯施压,让普京对卡扎菲的气不打一出来。

卡扎菲不仅得罪美俄,全世界都敢得罪。在2009年的联大会上,卡扎菲发言讲到激动处把手中的《联合国宪章》撕毁。本来联合国要求每位领导人的演讲时间为15分钟,可是卡扎菲却足足用了100分钟。卡扎菲的演讲从气候变化到联合国现状,几乎包括了世界所有热点。他先是怒斥美国前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是大屠杀制造者,然后是甲型H1N1流感是美国使用的细菌武器,并要求联合国彻查肯尼迪和民权先驱马丁-路德金的死因。接着就是为非洲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席住,卡扎菲愤怒地指责安理会无能,是专门会惩罚小国的“理事会”。好像利比亚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卡扎菲要和非洲建立非洲统一货币,当非洲“老大”,又想和伊斯兰国家建立伊斯兰货币,当伊斯兰“老大”。让世界各大国都十分生气。
卡扎菲出访一向是显示自己国家富有,专门用黄金制作的衣服,然后带上女保镖,“耀武扬威”、高傲无比。到哪个国家不住酒店,只要空地搭载帐篷居住,使受访国家十分反感。

2011年利比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率先支持反对派,接着法国向卡扎菲开了“第一枪”。不用说当时俄罗斯和西方关系不错不会支持卡扎菲,就是现在普京也不会支持卡扎菲。


适情雅趣


1、卡扎菲在政治上善变,摇摆不定,历史上曾投靠苏联并获得大量援助,并借此在上世纪80年代与美国对抗,但后来却又掉头倒向欧美,转而把大量自己和苏联间的秘密交易披露给欧美作为“投名状”,“阿拉伯之春”中并非卡扎菲又蓄意要反美、反北约,而是美欧在奥巴马、希拉里和萨科齐等几个领导人的策划下,被沙特、卡塔尔王室等用欧美喜欢的时髦辞藻包装起来的原教旨思潮所忽悠,发动的针对卡扎菲等世俗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系统性颠覆行动,简单说,卡扎菲并没想再去搞美国或欧洲人,而是美国人、欧洲人主动要搞死已经卖身投靠的卡扎菲,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当然会掂量一下,是否值得去救这么个不靠谱的人。

2、 2011年时俄罗斯的国力、军力甚至还不如现在(靠着石油红利俄最好过的是2014-16年),普京和欧美间虽然已有裂痕,但还远不像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那么大,俄罗斯的军事学说已开始调整,但也并没有明确把北约当成战略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可能为了一个不靠谱且遥远的卡扎菲,去和北约、和美国全方位过不去。

3、即便在苏联和利比亚打得火热的上世纪70-80年代,利比亚也谈不上是苏联的盟国,苏联和利比亚既未签署双边军事同盟条约,也没有在利比亚保留驻军或固定军事基地,这和苏联与《戴维营协议》签署前的埃及、与南也门,尤其与叙利亚间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作为苏联时代延续下来、俄罗斯如今在中东唯一真正的、法理上的同盟国,作为俄在前苏联领土外唯一保留永久性军事基地的国家,俄不论从任何角度考虑,都会竭尽全力去保叙利亚大马士革政权,因为大马士革政权垮了,俄在叙的军事存在、基地和战略利益也都会消失,而在利比亚这一切都不存在,卡扎菲不靠谱,俄也没有攸关的重大利益(利比亚只有石油是战略物产,俄罗斯缺这个么?)

4、也正因为没有固定的军事基地和长期的驻军,俄即便想插手也缺乏像在叙利亚那样的方便。且巴沙尔虽然也被孤立,但通过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政府-伊朗-里海,俄叙之间的联系纽带一直是连贯畅通的,而俄罗斯到利比亚之间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方便,卡扎菲这个疯子已经把几乎所有邻国和“五常”得罪了个遍。

5、俄在安理会讨论利比亚问题时对卡扎菲尚有怒气,对欧美颠覆卡扎菲政权的决心也没有心理准备,所以采取了“等着看”的绿灯姿态。到了叙利亚它就汲取教训,有事没事地否决一下了,毕竟利比亚是第一个螃蟹,俄还没做好心理预案。

冷战时期苏联援助利比亚的米格-23战斗机


6、早在苏联时期俄国内就有许多人对卡扎菲不满,对给卡扎菲援助认为是毫无意义的浪费,只是当时在冷战,和美国人比赛扔钱,没办法停下来,等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当然不愿再在这样“没有回报”、弄不好还被疯子恶心一把的利比亚之类地方多浪费金钱和精力——有这些钱自己整点儿防冻液喝喝不好么?


陶短房


题主在委内瑞拉内乱最危急的关头,提出这一问题,非常睿智:美国一直希望像干掉卡扎菲一样将马杜罗拿掉,但俄罗斯却没有像放弃卡扎菲一样放弃马杜罗,这其中肯定有些特殊的原因。因此,研究一下为什么利比亚内战中卡扎菲被莫斯科放弃,不仅对观察委内瑞拉的时局走向很有借鉴意义,同时,也符合分析重要国际问题的原则:卡扎菲被干掉的影响,随着时空线的拉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因此,再回头看莫斯科当时的选择,应当会有更清晰的角度了。

仔细观察利比亚战争,就会发现:尽管莫斯科对卡扎菲有相当大的不满,但在利比亚陷入内乱及联军攻击的时候,莫斯科还是一直支持卡扎非的,为此甚至不惜由时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和时任总理的普京唱起了红白脸,希望混淆西方的视听,为卡扎菲赢得宝贵的时间去处理国内的危机。然而,卡扎菲实在是不禁打了,而俄罗斯在军事意义上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给世界造成了一个不支持卡扎菲的印象。

因此,俄罗斯在利比亚战争中未能给予卡扎菲的强力支持,首先全怪卡扎菲自己:为了向西方投诚,卡扎菲主动弃核,还主动放弃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为了彻底解除西方的怀疑,卡扎菲不惜放弃了与莫斯科的军事技术合作,从而让卡扎菲没有先进防空系统的部队,在战争中根本无法抗击联军的超强级别轰炸,并在阵地战中被反对派武装打的是节节败退,最终连卡扎菲自己的家乡人都未能保住卡扎菲的性命。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世界是不同情弱者的,因此,面对如此不堪不击的卡扎菲,莫斯科绝对是觉得他是个扶起的阿斗了!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西方列强为了干掉卡扎菲,提前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攻势,而且,当时如火如荼的阿拉伯之春在美国的强力宣传战推动之下,也在各国民众中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利比亚战争爆发之后,很多俄罗斯媒体和民众都认为卡扎菲就是个独裁者。只是随着血腥的战争被时空线暴露的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西方列强的真实面目也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俄罗斯的媒体们才开始承认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一点对莫斯科凝聚强力支持卡扎菲的民意支持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次,俄军对利比亚战争准备不足,就算其打算用极端手段救助卡扎菲,仅坚持了八个月的卡扎菲,也等不到仓促出兵的俄国大兵了。

苏联解体之后,由于俄罗斯经济下滑的厉害,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缺少资金支持的俄军,根本就没有进行过装备的更新,全靠吃苏联的老本支撑其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的面子。而且,尽管2008年的俄格五日战争打醒了昏昏欲睡的俄军,俄军开始整军备战,但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税务官员出身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不仅未能整改出俄军的士气,反而引发了职业军人及军工集团人士的集体不满,2011年9月,利比亚战争打到最后的关键时刻之际,谢尔久科夫竟然因一座未拆的建筑物而痛骂曾获“俄罗斯英雄”称号的俄军高级将领,以至于自己差点引咎辞职。因此,俄军的官僚指挥体系在利比亚战争中反应较慢,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军费不足,连装备都换不起,自然是没有资金用于大规模的演习了。结果,由于训练不足,而且多年未打大仗,俄军的整体作战水平已经跟不上现代战争的节奏,这一缺点在车臣战争中就表露无遗,只能是依靠警察特战部队找回面子,而曾经横扫欧洲的一支部队,只余下依靠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来撑门面。关于这一点,可以举个最现实的例子:即使是数年之后的叙利亚战争期间,俄空天部队开始卷入战争的时候,其远程轰炸机准备一次地中海的长途奔袭,竟然仍需要45天!但是,经过叙利亚战争的磨练之后,现在俄空天部队准备一次远程奔袭,仅需要3小时!3小时较之45小时,这种天差地别,最终成为卡扎菲送了老命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然,俄罗斯之所以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不支持卡扎菲的印象,主要也是因为:莫斯科和卡扎菲在石油政策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利比亚战争爆发前夕,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要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苗头,其发展方向上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页岩气和液化天然气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俄罗斯在液化天然气这一发展方向上绝对是受限制的。因此,此前俄罗斯已经在提议成立一个《天然气欧佩克》,卡塔尔和伊朗也表示了支持,据说未加入石油欧佩克的挪威都有意加入这个联盟。然而,利比亚在这一点上却持有对俄罗斯非常没有建设性的态度:卡扎菲的立场,不仅绝对是和这个联盟的预设立场是相反的,而且,卡扎菲还决定要立即投巨资建设液化天然气工厂。要知道,他可是世界上唯数不多、不用考虑成本和回报就建液化天然气厂的大玩家。显然,在他的计划之中,未来他有自己的游戏规则:除了影响液化天然气的世界市场,利比亚据此还可以持续吸引外国的投资。但他的这一任性,却得罪了俄罗斯、伊朗及卡塔尔这些现有游戏规则的受益者,更有兴趣发展自己液化天然气的卡塔尔,瞬间成为了卡扎菲的敌人:其开始投入巨资支持反对派干掉卡扎菲。

卡扎菲只顾自己利益的能源政策,动了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大蛋糕,而且,也影响俄罗斯对非洲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因此,尽管出于政治利益,莫斯科应当强力支持卡扎菲,但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干掉卡扎菲却又是符合莫斯科的利益的。

除了利比亚本身在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之外,由于利比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对非常石油市场甚至是对非洲政局的影响力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干掉不听话的卡扎菲并不仅仅符合美国的利益。2011年10月25日,卡扎菲被美军处决后的第五天,俄罗斯东方和非洲研究学会会长萨伊德·卡夫罗夫就公开表示:除掉卡扎菲,也是国际石油市场上新玩家希望进入非洲市场的一种策略。因为,卡扎菲的倒台,很可能会在安卡拉和尼日立亚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出现政权的更迭。结果,2015年4月1日,尼日利亚政权果然更迭:30年前被军事政变推翻的军事强人布哈里,战胜时任总统乔纳森,出任尼日利亚新总统。两年之后的2017年,在位38年的安哥拉总统桑托斯下台,时任国防部长的洛伦索出任新总统,安哥拉政权实现更迭,而且新政权立即对发展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甚至军事技术合作,都抱了极大的兴趣:2018年,安哥拉总统洛伦索在金砖国家会议上与普京总统会晤之后,今年4月4日则将正式访问莫斯科,俄罗斯与安哥拉的合作进入了快车道。

结果,莫斯科两难之际,法国人和卡塔尔人已率先出手帮助美国:一个帮助美国出兵,一个帮助美国出钱,最终,卡扎菲在对莫斯科极度的失望之中黯然退场。最终,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得到了一个卡扎菲在接受土耳其媒体访问时留下的恐怖诅咒:“ 如果我们利比亚的政权停摆了,上百万的非洲人就会非法冲进意大利,冲进法国……欧洲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变成黑欧洲。”

然而,无论莫斯科有多少个可说、或是不能说的理由,卡扎菲的倒台,直接导致了美国的横行无忌,其全球压缩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的行为越发肆无忌惮,以至于莫斯科为了保住自己在地中海及至于中东的最后一块根据地,最终在叙利亚和美国发生了准直接对抗: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被美军处决。4天之后,美宣布召回驻叙大使,开始对叙利亚做军事打击的准备,一个多月之后,11月28日,美国“乔治·布什”号航母驶入叙利亚邻近海域,而俄罗斯唯一的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则立即在数日之后的12月初,开始远航地中海,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开始了明显军事意义上的对抗,最终,2015年9月底,经过了近四年的暗中较量之后,俄罗斯直接出兵叙利亚,并最终改变了叙利亚的战局,在打出俄军的自信之际,也直接保住了巴沙尔政权。因此,巴沙尔应当感谢卡扎菲:如果俄罗斯没有读懂卡扎菲的先例,巴沙尔现在很可能已经步了卡扎菲的后尘。

也许,马杜罗也应当感谢卡扎菲。


郭宣翻译


早在去年,英国政府就曾指责俄罗斯在利比亚通过私营军事公司建立了至少两处军事基地;但俄罗斯方面对于英国的指控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虽然难辨真假,但也能从侧面佐证俄罗斯对于利比亚的重视。

在很多人看来,当年的利比亚和现在的叙利亚一样,对期待重新崛起的俄罗斯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但为何莫斯科选择了叙利亚却没有选择利比亚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西方国家在对卡扎菲实施具体行动前的一些细节: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制裁利比亚和卡扎菲的决议,其中也包括俄罗斯。而对于后续发生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当时也仅仅十分官方的表达了遗憾,另外呼吁参战各方停止对利比亚滥用武力(注意是“滥用”)。

利比亚战争爆发之时,正值梅德韦杰夫担任俄罗斯总统;关于彼时身处险境的卡扎菲他这样说道:“卡扎菲已经失去了合法性,他应当离开。”要知道,在此之前外界舆论一致认为俄罗斯或将出面挽救被西方围攻的卡扎菲,但莫斯科最终还是抛弃了他。

至于俄罗斯为什么会突然转变对利比亚和卡扎菲的态度?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首先,当时对军事打击利比亚持反对立场的俄罗斯被法国抓住了“软肋”:俄罗斯正欲从法国购买4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这可是俄罗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海外军购;为了能顺利完成这笔交易,利比亚成了关键筹码。

其次,利比亚和俄罗斯一样在经济上都十分依赖能源出口,如果前者因战争陷于混乱,那么全球油价和天然气价格必然会相应的升高,这样一来俄罗斯便能渔翁得利。果不其然,利比亚战争爆发后油价持续走高,俄罗斯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苏联时期,卡扎菲与莫斯科保持着相当不错的外交关系下;不仅从苏联手里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有说法称卡扎菲乘坐的飞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苏联领空。解体后俄罗斯顺利成章的继承了苏联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但友好程度相比过去已经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卡扎菲作为领导人的不确定性:一会反美、一会亲美,性格乖张、狂妄,对自己喜欢或者有利益交集的国家极力阿谀奉承,对自己厌恶的国家则百般诋毁;客观而言,卡扎菲在倒台之前已经将能得罪的国家得罪了个遍,所以才落了个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卡扎菲狂妄、孤僻而又心狠手辣的性格不仅让他在国内是众叛亲离,在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朋友,完全是自己作死。俄罗斯不出手救他,那是国家利益需要。



在政治上,2011年的俄罗斯还是西方八国集团的成员,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作为曾经的宗主国,法国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开始,就积极介入,除了提供武器,还邀请反对派领导人到巴黎商谈“国事”。向安理会提交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提案,游说中国俄罗斯,最终获得安理会通过,为武力干预利比亚内战打开了通道。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俄罗斯就抛弃了卡扎菲。

俄罗斯为何不否决法国的提案呢?这里面就有利益交换了,当时的俄罗斯正在与法国进行谈判,购买“西北风级”两栖驱逐舰,其次,俄罗斯为加入世贸组织,当时也正在同西方国家谈判,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利比亚爆发了内战,俄罗斯为了国家利益,自然要对美法做出让步。



在地缘利益上,作为一个北非国家,利比亚对俄罗斯战略价值不大。再者,俄罗斯也看到了卡扎菲已经失去民心,被推翻是早晚的事,为了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独裁者与西方国家为敌,显然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这就是国际政治的从林法则,在利益面前,谁也没有朋友。


国际时政观察


27岁,能当上科长、处长,便已然令人赞羡不已,而卡扎菲27岁那年,竟然一屁股坐上了利比亚的总统宝座。

在中东地区,很多独裁者都只能善始而不能善终,尤为典型的一是萨达姆,二就是卡扎菲了。

为何?

独裁者的特性:唯我独尊,自大自狂,不可一世,歇斯底里。希特勒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萨达姆为自己的独裁与狂狷,最终付出了生命。卡扎菲看在眼里,惊在心头,于是他一反常态,转身从西方的对立面主动站到了一起。不仅向259名失事乘客的家属赔付了27亿美元,还主动跑到法国与时任总统萨科齐勾肩搭背,并负荆请罪。

利比亚与前苏联交好于上世纪80年代。但随着苏联的解体及俄罗斯的衰落,两国的关系大已不如前,卡扎菲实属嫌贫爱富的“小三”,其实,萨达姆也是这个德性。

当“阿拉伯之春”在利比亚开花结果之时,俄罗斯情愿当个看客也不帮卡扎菲的忙,一是自己手无缚鸡之力,二是也暗自希望结束卡扎菲42年的独裁统治,谁让他“蛤蟆跳井,不知深浅呢”!

但后来的情势演变绝对出乎普京的意料。当战火波及到叙利亚,继而涌现出多个反对派武装和IS时,渐渐从困境中走出的俄罗斯,不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这才出兵叙利亚,力保阿萨德政权不再重蹈卡扎菲的覆辙。


怡人之人148633009


2011年经过半年多的战斗,利比亚的卡扎菲集团覆灭,一法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大获全胜,卡扎菲就在班加西领导得内部武装与法国领导的北约空袭部队联合绞杀下,横尸街头!利比亚卡扎菲政权更迭,利比亚在北约及其班加西的庆祝下结束了对卡扎菲的战争。

回想一下为什么总在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卡扎菲,关键时刻没有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呢?


第一,卡扎菲本人飞扬跋扈,属于“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的一种心态。在统揽利比亚局势的卡扎菲巅峰状态,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心态,觉得利比亚他是老大,利比亚他说了算,全世界他也说了算。所以俄罗斯进口武器,只是利比亚卡扎菲政权武装自己的一种策略,并不是与俄罗斯友好的象征!

第二,卡扎菲提出利用欧元代替美元结算石油,应该是欧洲国家愿意的事情,但是在美国的忽悠下,法国等欧洲的北约成员积极打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也与俄罗斯无关大局。

第三,俄罗斯本身在利比亚投资不多,俄罗斯在此不仅无经济利益,也无战略利益,更不会扶持与自己并不相关的也无私人感情的卡扎菲。

第四,利比亚内战时间比较短,没有出现胶着状态,法国等国家介入比较早,俄罗斯没有必要去拯救一个濒临死亡的政权。除非俄罗斯领导人脑子有坑,才会如此决策。


锦绣中华一捧土


卡扎菲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也是一个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人物,卡扎菲通过没收美国等外国资本的石油资产,实现石油国有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通过对老百姓实现高工资,高福,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免费的教育,免费住房使老百姓获得了尊严和幸福感。但没收美国等外国石油资源,必定和损害美国等外国和本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代理人的利益,利比亚国内失去既得利益的一小撮反对派联合美国等国外势力对卡扎菲进行绑架和暗杀,卡扎菲多次挫败国内外的暗杀行动,反过来,卡扎菲又残酷镇压这些国内外反对势力。美苏争霸时代,卡扎菲依附苏联,美国及西方国家惮忌苏联而不敢对卡扎菲动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衰弱,卡扎菲在其儿子的鼓动下,采取和西方和解,最后完全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很多事情上都怒怼俄罗斯和中国,这边是俄罗斯没有帮卡扎菲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