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西省大同市“礦區”概況

礦區,隸屬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大同市西南部,東、南與大同市南郊區相連,西與大同市左雲縣毗鄰,北與大同市新榮區相望。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理座標為東經112°53′-113°12′、北緯39°55′-40°08′。總面積62平方千米。轄28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1萬人(2015年末)。

1970 年設礦區,建置由此而始,成為縣級行政區,屬大同礦務局和大同市雙重領導。1980年改變“政企合一”管理體制,礦區脫離與大同礦務局隸屬關係,直屬大同市領導,成為一個獨立的縣級行政區至今。

著名景點: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礦區萬人坑遺址等[3]

2018年5月28日,大同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礦區撤銷。

中國山西省大同市“礦區”概況

大同市礦區位於北緯39°55′—40°08′,東經112°53′—113°12′,地處大同市西南部,東、南與大同市南郊區相連,西與左雲縣毗鄰,北與大同市新榮區相望。礦區人民政府駐新平旺同泉西路248號,距大同市中心約12.5千米。礦區與南郊區交叉,沒有明確的區域和麵積。[4]

地形地貌

大同市礦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區境大部分是高山和起伏較大的丘陵地區,主要山脈有七蜂山、雞爪山、大鐘山、馬武山等,境內最高峰七峰山位於南郊區平旺鄉青沙河煤礦,海拔1397.3米;最低點位於南郊區西韓嶺鄉西韓嶺村東側,海拔1038米。[4]

氣候特徵

大同市礦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風沙多,雨量少,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短暫溫熱多雨,春秋涼爽溫差較大,冬、秋兩季盛行西北季風,最大風速20米/秒,沙塵暴時有發生。多年平均氣溫6.4℃,1月平均氣溫-11.3℃,極端最低氣溫-29.1℃(1967年1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1.8℃,極端最高氣溫37.7℃(1955年7月24日)。平均氣溫年較差33.1℃。生長期年平均150天,無霜期年平均130天,最長達188天,最短為12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21.6小時,年總輻射量138.5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396.4毫米,最多達59天(195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7月、8月最多。

[4]

水文

大同市礦區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流域面積小於1000平方千米、大於100平方千米的十里河、口泉河2條,河流總長度57.4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十里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燕子山、四臺溝、姜家灣、晉華宮、青磁窯等街道,長28.6 千米,流域面積452平方千米。

大同市礦區境內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石灰岩、高嶺巖等。其中煤炭儲量386.43億噸,已經開發的有大同煤礦集團生產礦礦區面積1827平方千米,可採量34.51億噸,年產量3950 萬噸;區屬生產礦位於大同市南郊區以及左雲縣境內,礦區面積13.87平方千米,地質儲量6472萬噸,年產量195萬噸。水泥石灰岩儲量21517.6萬噸,主要分佈於七峰山與狼兒溝地區,可採量92.1萬噸。熔劑石灰岩儲量7019.2萬噸,分佈於口泉西部地區。高嶺巖儲量2.3億噸,分佈於石炭二疊紀的煤系地層之中,與煤共生。

大同礦區有口泉華嚴寺、孟良城、穆桂英坡等20處名勝古蹟。其中口泉華嚴寺位於礦區口泉鎮寺兒溝巷,是口泉境內最大的古蹟。該寺主要建築有過殿、正殿、禪房等,佈局嚴謹,風格獨特,加之寺廟四周樹木蔥蘢、綠草成茵,若再加以修葺,實不失為一處遊覽勝地,該寺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孟良城位於礦區永定莊北台山坡上,海拔1218.4米。相傳北宋抗遼名將孟良曾在此修城屯兵,抗擊金兵。後人為紀念抗遼將士,故將此地命名為孟良城,該城歷經戰亂,毀於兵火,現僅存一道高2.5米,寬3米的殘缺城牆;穆桂英坡位於礦區口泉鎮,寬13米,呈東西走向,相傳宋遼交兵時,穆桂英曾率兵住紮於九寨,時常騎馬下山經過此處。後人仰慕英傑,遂將此處稱為穆桂英坡,以示紀念。現為口泉鎮農貿市場中心。另外,礦區現存的觀音殿、皇勒觀、千佛寺等也是值得觀賞的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