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轉暖,醫院接診了首例蛇咬傷患者

4月17日上午,浙江建德市三都鎮一位屠阿姨被兒子緊急送入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室,大喊著“醫生、醫生、快救命,被蛇咬了”,這也是市一醫院今年接診的首例蛇咬傷患者。據屠阿姨描述疑似被竹葉青蛇咬傷,經過醫院緊急處置和觀察,已無大礙,現已經出院。

氣溫轉暖,醫院接診了首例蛇咬傷患者

屠阿姨兒子說,今天早上一大早媽媽就上山採茶葉了,茶葉樹叢高度到腰部左右,也都採過很多次了,所以並沒有特別在意會有什麼意外。

氣溫轉暖,醫院接診了首例蛇咬傷患者

沒想到,今天剛開始採茶,就被伏在茶葉叢裡的一條竹葉青蛇給咬了,當即就大叫了起來,而蛇也在此時不見了蹤影。

氣溫轉暖,醫院接診了首例蛇咬傷患者

被咬傷後,屠阿姨用曾經學習到的蛇咬傷自救方法,到山上溪水裡沖洗傷口,並用帽子上的一條繩子進行了傷口上端的捆紮,立即下山聯繫救治。

入院時,只見屠阿姨滿臉痛苦表情,右手扎著繩子高舉著。急診外科醫師介紹,屠阿姨手背位置有兩枚清晰的蛇咬傷牙痕,周圍組織明顯腫脹。立即給予清創和傷口排毒處置,注射相應蛇毒血清和局部封閉治療,口服和外敷蛇藥。經過在院觀察治療,屠阿姨已經出院。

氣溫轉暖,醫院接診了首例蛇咬傷患者

從醫院急診預檢分診系統查詢瞭解到,近一個月以來,因為毒蟲和貓狗咬傷患者曾多發趨勢,家養寵物的市民朋友要注意。同時,氣溫升高,無論是白天還是夜裡,毒蟲活動都很頻繁,外出要注意防範。特別是近期竹筍,以及“喵喵”學名覆盆子,桑葚等都成熟了,山野採摘要記得先“打草驚蛇”。

氣溫轉暖,醫院接診了首例蛇咬傷患者

醫生提醒,若不慎被蛇咬傷,應馬上擠出傷口的血,減少毒性吸收;此外,應在傷口上端結紮,阻止蛇毒通過皮下淋巴管擴散,且應間隔20分鐘放鬆一下,防止肢體壞死,再次結紮時避開原來的結紮部位再向後幾公分捆綁;同時,在沒到醫院前,可將被咬傷的部位抬高,緩解毒性入侵的時間。如果蛇已經死亡,應該將蛇一併帶到醫院,或者儘量記住蛇的特徵,以便在治療的時候為醫生提供診治幫助。同時,醫師建議,農村家庭可以家用準備毒蛇咬傷急救包,以備不時之需。

世界上目前已知大約有2200種蛇類,對人類有致病危害的毒蛇約195種,其中危害較大的有蝮蛇、眼鏡蛇、眼鏡王蛇、五步蛇、金環蛇、銀環蛇及竹葉青蛇等。蛇咬傷是我國廣大農村和山區的常見病,而毒蛇咬傷是重要急診之一。蛇咬傷發病急、病程短,如未得到及時救治易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因此,快速、準確、有效的急救處理是救治蛇咬傷患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氣溫轉暖,醫院接診了首例蛇咬傷患者

在不知道所咬的蛇是否有毒的情況下都應按照有毒處理。

1.制動

被毒蛇咬傷後不要驚慌,避免加速毒素的吸收和擴散,放低傷口,使傷口低於心臟。

2.綁紮

若是四肢被咬傷,應立即用皮帶、鞋帶、手帕、布條、毛巾或繩索等,在肢體傷處近心端環形捆紮,鬆緊以能阻斷淋巴和靜脈迴流為度。每隔20分鐘放鬆1~2分鐘,直到傷口處理完畢和服用蛇藥30分鐘後方能解除。

3.沖洗傷口

立即用鹽水、肥皂水、1:5000高錳酸鉀溶液、3%過氧化氫等沖洗傷口。如果沒有,可用大量清水沖洗。

4.切開傷口排毒

以齒痕為中心,用利器把傷口切成“十”字,不深過皮下組織,達到有淋巴液流出為宜。若咬傷手足,則用粗針在指、趾間針刺排毒。

5.吸吮毒液

用拔火罐、吸乳器等在咬傷局部吸取毒液,緊急時可用嘴吸毒,但吸吮者應口腔內無破損、無齲齒、潰瘍等,且吸出後要儘快吐出,並漱淨口腔。

6.冷敷

有條件的話,可用冰塊敷在傷口周圍和近心端,使血管和淋巴管收縮,延緩蛇毒的吸收。

7.塗蛇藥

於傷口近心端上2cm處皮膚塗一圈蛇藥,但切勿塗傷口。

立即拔打急救電話,迅速送往有條件醫院救治。

( 圖文無關,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