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視課程指導委員會作用強化人才培養知識結構的建議

溫家寶總理曾在2010年5月“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本。”說明教育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給了許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祖國各行各業的建設事業成就了成千上萬的精英。然而,直面已故科學家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剖析中國當前教育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已成為當今亟待深邃思考、研討的重大課題。其中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在人才培養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教育並不在於學校安排了多少課程,教學設施如何先進,而在於安排了什麼課程,是否以學生所學專業的知識結構和未來乃至終生髮展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求知慾,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家課程指導委員會以及各級分委員會對高等院校各專業的課程設置、學時分配的制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面對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對教育規律的挑戰,課程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形同虛設,關鍵是課指委只有建議權,沒有行政執行權,致使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校課程設置各具“特色”,學時分配也五花八門,有的學校甚至存在“因人設課、無人不設課或有課無深度”等不符合育人規律的現象,致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存在缺陷、知識的系統性受到影響,缺乏發展後勁。因此高度重視課程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從學科發展角度,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強化人才成長的過程培養,對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由此建議:

1、根據各學科特點,分學科成立省級課程指導委員會,直屬教育廳,明確隸屬關係。同時要求各校成立校級課程指導委員會,貫徹落實國家或省級課指委的決議。

2、課程指導委員會由各學科帶頭人或教授組成,根據國家或省級課指委的意見,研究制定相關專業的培養計劃,特別對必修課及其課時要有明確的要求。

3、針對目前大學生就業招聘提前、第七學期學生到課率非常低這一現狀,建議教育廳積極反映,要求政府出臺有關政策,引導企事業單位招聘會全部在春季進行,嚴禁年前招聘;其次,在四年的課程安排過程中,將易於自學、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比如兩課、體育課、軍事理論課、課程設計等。

陝西省人民政府交辦意見

<table> <tbody> 主辦單位:陝西省教育廳 協辦單位: 交辦日期:
2011-01-27 覆函時限:2011-04-27/<tbody>/<table>

承辦單位覆函

<table> <tbody> 類別:B 陝西省教育廳簽發人:楊希文 陝教函〔2011〕186號 對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第156號
提案的覆函/<tbody>/<table>

姚秉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重視課程指導委員會作用強化人才培養知識結構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事關實現我省“教育強省”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大事。近年來,省教育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的有關要求,以“推動教育科學發展、努力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教師為本”、“以質量為本”的理念,緊密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創新管理理念,統籌管理,分類指導,進一步推動了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建設,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保持了我省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勢頭。

2010年12月,我省召開了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會前印發了《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陝發〔2010〕10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根據《實施意見》精神和您的建議,結合我省實際,在人才培養工作方面,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省級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建設與領導工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把“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促進管辦評分離”等列為主要任務,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目前,省教育廳已經組建成立了 “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和“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兩個省級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教育廳工作安排和您的建議,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需要,組建更多的省級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完善政府、高校和社會齊抓共管的多元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二是充分發揮省級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研究、諮詢作用。積極組織委員會專家開展對學科專業、課程設置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制定相關學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指導性文件,並最終以教育廳文件下發,指導高校進一步做好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三是強化省級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評估和服務職能,發揮其在高校和政府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廣泛邀請省級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積極參與到省上組織的各類教學檢查與評估工作中,發揮其在學科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基本建設等方面的專家作用,督促高校嚴格執行好教育部和省級各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課程教學內容和標準,優化課程結構,合理制定相關學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前不久,省教育廳面向全省高校印發了《陝西省教育廳關於推薦全省高校“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專家庫候選人的通知》(陝教高〔2011〕2號),並特別規定各級各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可以優先推薦。

二、加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創新。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緊密結合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合理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途徑,使其更好地與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相協調,促進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一是深入推進“質量工程”建設。新增建設一批具有特色的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十二五”期間,將支持建設100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10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二是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把創新精神培養貫穿到各類型各層次的專業人才培養之中。鼓勵高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提高為核心,大力推進“卓越工程師”、“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三是改革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重視高職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協調發展。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多樣化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三、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按照“統籌管理,分類指導”的原則,引導不同層次、類型的高校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確定自身的個性化發展目標,發揮已有的學科專業優勢,辦出自身的學科專業特色。按照您的建議,省教育廳將把教育部各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有關指導性文件作為重要依據,認真做好以下各項工作:一是遴選建設一批省級特色專業和專業群,加大專業建設經費支持力度,促進不同高校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十二五”期間,將建設省級特色專業750個。二是加強高校學科專業調整。通過“撤、並、停、調”等方式,改造原有學科專業結構佈局,形成佈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學科專業體系。三是嚴格新辦專業准入制度。在新辦專業審批過程中著重加強對課程內容、課程結構以及學時分配的審查,提高課程結構佈局是否合理的權重係數。四是穩妥推進已辦專業的“專業評估”和“工程教育認證”試點工作。通過評估和認證,促使高校進一步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和專業內涵建設,優化人才培養知識結構,提高人才在國內外的競爭力。五是加強專業建設的檢查與督查力度,尤其是加強對新辦專業和國家、省、校級特色專業的檢查與督查。2015年底前,完成對省屬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及調整情況的全面評估檢查。省教育廳將採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辦法,對學校專業建設工作進行評估檢查,對專業建設工作改革力度大、辦學水平高、社會聲譽好的高校,給予政策上的傾斜,重點扶持;對於專業建設工作落後、改革力度小、辦學條件差、社會聲譽不好的高校,將給予“黃牌”警告,限期整改、調整、直至撤消高校的相關專業。

四、加強課程建設。以適應學生終身發展為宗旨,不斷優化專業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培養,啟迪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是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強化通識教育,增加選修課比例,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促進全面發展。二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大學體育等課程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指導高校合理安排課程,科學設置課程學時,並著力在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上下功夫。三是加強課程結構體系優化研究,在每兩年一次的省級教改項目立項中,結合不同專業,增加課程設置方面的教學研究項目數量。

五、深化教學改革。牢固樹立教學在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一是加強課程建設與改革。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及時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十二五”期間將建設省級精品課程750門。二是深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注重個性培養和課程效果,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氛圍。三是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計劃,開展創新技能競賽,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四是加強教學名師的表彰工作,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五是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發揮教學名師和老教授傳幫帶作用。六是加快高職院校“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此外,您在建議中還提到:由於就業壓力,學生在第七和第八學期普遍忙於找工作,致使學生到課率不高。這幾乎是全國所有高校都存在的普遍問題。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除了教育部門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管理外,還需要其它政府部門大力協作,引導企業合理安排招聘時間。我們將把您的建議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感謝您對我省教育事業的關心與支持!

二O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table> 瀏覽教育廳官方微博: /<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