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老套路,淡季也不慌!

營銷老套路,淡季也不慌!

與梯子出來的 3d 開放的"增長"按鈕。

培訓機構每年的招生淡旺季集中在哪呢?

暑期的招生旺季一般集中在放暑假前或者放暑假後的20天,持續時間比較長,大約有40天的時間。秋季招生旺季在秋季開學之後的4個星期左右的時間裡,持續時間大約30天左右。寒假招生的旺季集中在寒假前和寒假後兩個星期左右,持續時間大約20天左右。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每年屬於學校招生旺季的時間累積不足120天,大約只佔全年時間的三分之一。在非旺季招生時間裡,如果學校不去主動地實施市場營銷策略,而是依賴偶爾家長上門諮詢,這樣產生的營銷效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教育培訓行業淡季時間比較長,旺季時間比較短而且分散。所以如果培訓機構要想發展,做好淡季招生是根本!教育培訓機構如何做好淡季招生實現業績增長呢?

通過營銷等手段刺激淡季市場的運作

對於培訓機構來說,老學員是淡季的重中之重,所以校長們在辦學初期就要重視機構的教學以及做好服務,為機構積蓄一批老學員,這樣在淡季的時候,機構就可以做很多老學員的文章,通過老學員的運作來提高淡季的營收。

老學員主要通過三個層面來提高營收:續費拓科轉介紹

1、續費

所謂續費就是讓老學員繼續交錢續班。

可能有的培訓機構的校長會問:老學員還有課時,還沒有到他們真正續班的時候,怎麼讓學員續費?其實很多成功的大機構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來不單一的思考問題,細心留意可以發現,許多成功的大機構其實都不是等到老學員課時消耗完了才續費的。

2、拓科

拓科就是在淡季可以拓展一些新的項目或者是現有項目的延展,來刺激老學員購買新的學習內容。

3、轉介紹

轉介紹就是通過老學員的口碑介紹,介紹更多的學生和家長來參觀和報名。

在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培訓機構要想在淡季續費續的好,需要把功夫下到平時,注意抓住孩子和家長的心理。孩子心理要抓住他們的競爭心理,成就感心理,情感歸屬心理等。家長要抓住他們的希望常溝通,給希望,多體驗,給實惠等心理。

具體操作手段很多,舉幾個例子:

老師不斷灌輸持續學習的重要性,及各個課程的銜接點。要與家長和孩子在日常就做持續性學習的思想工作;創造家長陪讀的環境,讓家長能直觀感受到教學與服務;越是差生,越是要家長陪讀和參與;要經常與家長溝通,要及時與家長反饋並給出輔導的方法。電話、微信、當面溝通形式要並行。

對每一名老學員做數據分析,設計跟蹤步驟和流程,校長要親自抓,並設定一定的獎罰機制。要對學生實行感性與理性並重的鋪墊,要每週有重點的表揚學生,要定期組織考試,通過考試來驗證自己的教學成果,並召開家長會告知家長孩子進步與欠缺的地方。

關於拓科和轉介紹,就更需要精心的設計了!如何讓老學員能夠接受新的學習內容,校長們要從四個層面去考慮:

第一,新開的科目本身和原有科目一定是互補的,而不是隨意來開;

第二,新的科目應該要提前給老學員和家長體驗的機會和考慮的時間週期;

第三,新科目應該是要提前選定意見領袖來破冰;

第四,新的科目是否有道具。

如何招收新學員

以上所講的只是老學員,那麼如何招收新學員?

1、與培訓機構合作

想想你校區周邊是不是有很多培訓機構,有些是競爭對手有些卻可以成為合作伙伴,成為合作伙伴的前提自然是“彼此有生源、彼此業務不競爭”。例如,一家英語培訓學校和一家舞蹈培訓學校就可以合作相互推薦學生。

2、發展招生代理

潛在客戶上門的成本越來越高,在獲客成本持續上漲,客戶越來越分散的情況下,一定要想辦法尋找更多的合作渠道。比如學校周邊的書店、超市、水果攤、報刊亭等都可以成為你的渠道,讓他們幫忙推薦學生過來。

3、策劃活動招生

我們說旺季的時候要做增量,淡季的時候一定要做出影響。這裡面一定要注意:淡季一定要提前策劃,“事件+活動+促銷+激勵,四合一的打法才能真正創造出影響。

一個事件下面可以有若干場活動,每一次活動的目的也要有不同的維度和意義,有的活動是專門為了促進上門的,有的是為了轉化關單的,有的是為了續費的,有的是為了轉介紹的,有的是為了提升品牌的。總之,不要想著一場活動能夠搞定一切,一定是不同功能的活動創造不同的效果。這裡面需要深度的策劃和更細緻的解讀。

所以就淡季本身而言,需要三個角度去解決:造勢造影響;客戶購買的理由;合適的產品。同時注意線上線下的深度結合,要有流量思維、O2O思維、路徑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