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新縣位於大別山腹地,是我國油茶資源的最北界,種植油茶麵積近30萬畝,其中天然有機茶林近20萬畝,是全國首批100個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和河南木本糧油試點縣。近年來,新縣已經將油茶等木本植物油料列為扶貧的主導產業。彭善義是新縣新集鎮帶窪村村民,由於妻子患有慢性病,自己需要在家照顧妻子不能外出打工,家中種植的20畝山茶林成了家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彭善義:現在就是除草嘛,把這雜草拔掉之後,再進行施肥嘛。

彭善義告訴記者,前些年山茶籽賣不上價,大家種植油茶的積極性並不高,大多數農戶種植茶樹,只是為了榨油自己食用。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陳德武:過去這裡交通比較閉塞,茶油全國推廣還不是很好,但是我們這裡是北緣區,有最好最優質的茶籽。它是秋分籽,它比寒露籽、霜降籽都要早,出油率也特別高。

為了讓村民的茶籽賣上好價錢,村裡辦起了專業的種植合作社,讓一直只是自己自足種植山茶油的山區貧困群眾,看到了這筆“綠色財富”給他們帶來的致富希望。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陳德武:我們合作社成立之後,主要是針對老百姓所有的山茶樹,把它們集中來管理,提供技術、進行整改,我們再集中收購,集中把它銷售出去。

彭善義:我家有20多畝茶林,每年摘茶籽收入有一萬多塊錢,一次性都被收到合作社去,合作社收價比市場價一斤多出兩毛錢。

除了有種植合作社的規模化種植,還有龍頭產業的帶動,羚銳集團流轉了大別山區的10萬畝土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統一管理。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熊維政:通過這樣的龍頭帶動,老百姓種茶園的積極性特別高漲。從原來茶籽不到4塊錢一斤,賣到現在13.5元一斤,一斤增加了9塊錢的收入。老百姓賣出一斤茶籽,純盈利也在6塊錢以上。

截止目前羚銳集團已經連結農戶九千餘戶,帶動農民就業一萬人以上,每戶平均增收5400—10000元。良好的經濟收益,盤活了整條產業鏈,2013年底,羚銳集團建成了年產5000噸的精緻茶油生產線。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熊維政: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上,3月8日習總書記來到我們河南團審議報告,我向總書記彙報了我們老區新縣發展油茶產業,老百姓脫貧都富起來了,而且我們老區新縣去年已經脫貧摘帽了。總書記非常高興地說,油茶是個好東西,我在福建時就推廣過,要大力扶持油茶產業。

現在油茶種植產業在新縣這塊革命熱土上不斷壯大,油茶樹變成了搖錢樹,油茶園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目前新縣的山茶油已經走出深山,邁出國門,茶油產業發展走上了高速發展的新階段,這對於一直致力於推動茶油產業發展的熊維政來說,讓他看到了企業發展的新契機。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河南新縣:老區山茶油, 飄香大山外(圖)

熊維政:下一步要加大對油茶產業的研發投入,不斷培育新的優良品種,進行低產林的改造,同時要把油茶產業的文化也要做大。(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