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新縣

一夜之間,新縣亮相,從名不見經傳到聞名天下,很多人不明白,河南那麼大,為什麼總書記選擇了去新縣。而對於我們這是必然,是夢想成真,是收穫。巨大的喜悅後面是六年艱難的轉型發展之路。

經常有人問我,新縣發展是什麼模式?我回答不出來,新縣的很多幹部也回答不出來,因為我們沒有模型,如果說一定要回答,那麼我們只有一句話: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為什麼是新縣

壹·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2012年,新縣農民每畝地每年純收入833元,種植業收入1524,佔純收入的21.9%。這是2013年“英雄夢新縣夢”規劃設計公益行啟動的歷史背景。時任新縣縣長呂旅說,啟動這項工作是為了改變新縣貧困落後的樣貌,建設好新縣,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黨和政府的初心和使命,否則我們對不起犧牲的5.5萬名新縣烈士。

一年艱苦卓絕的推動工作後,有人來,農民有了少許的旅遊相關收入,新縣鄉村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同時也被上一級政府認可。活動從發起成長為新縣轉型和發展的引擎和動力,因為我們看到了希望。

這一年,是最難的一年,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百姓的不信任,還有幹部的不理解。轉型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階段都是一種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政府和專家有著相同的夢想,建設好新縣。政府有著更深的責任,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什麼是好日子,生病不怕,入學不愁,娶媳婦不打怵。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學。

對於西河這樣一個二十年沒來過幾個陌生人的村莊,村民沒覺得這裡美,對他們說未來很多人會來這裡看,老百姓不信,幹部也不信,甚至很多專家也不信。

太多的政績工程,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讓政績這兩個字蒙受太多的不白之冤。可政績是政府體系考核幹部的標準,怎麼把政績做成成績,成績變成功績,也就是成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藥引子,才是正名之道。

西河的建設,是榜樣是開始,也是轉型的破冰之旅。要讓老百姓相信這是一件要改變他們生活,讓他們過上幸福之路的政府工程,只有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幹部和工程的推進表現是重中之重。

為什麼是新縣

我,作為因對施工要求過於嚴格,而被工匠們稱之為“城裡來的妖怪”;因為對建設推進中的工作過於認真,而得罪了百分之八十的新縣幹部的人,見證並推動了百姓和政府相互信任的過程。在百姓眼裡,我代表政府,在政府眼裡我代表專家。我的認真負責和公平,傳遞給百姓的是政府的行為準則,傳遞給幹部的是領導班子的決心。

做一個讓絕大部分老百姓滿意的政府,很難嗎?很難。但是說簡單,其實也特別簡單,因為我們有著全世界最懂得感恩的老百姓。讓他們相信,只有一點:你所做的事,是真心為老百姓好。如果說我們真的有一個竅門,或者有一個建設新縣的開關,這個開關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幹部真的將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真的把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作為自己的責任,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用更標準的制式語言來說是:執政為民。用老話來講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兩者在形式上都一樣,很多地方最後結果不一樣,區別在於,有些幹部是把這些話掛在嘴上,有些事放在心裡。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還需要一個前提,讓那些真正在鄉村做實事的幹部得到提拔重要,沒有他們的落地,鄉村發展的夢,只是夢。

為什麼是新縣

貳·怎麼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轉型不是一件因為規劃設計好就一勞永逸的事情,在過程中,很多設想和現實不一樣,當然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突破。

那時我們的夢還僅僅是“英雄夢新縣夢”,還是規劃設計建設的夢。被生生的給壓縮了的那個“故園夢”,怎麼做,我們並不清楚。我是一個根本不瞭解鄉村的素人,政府在轉型的過程中,面臨的壓力遠遠大於動力。如果說我們真的有一個能支撐的動力,那就是一定不能辜負這片青山綠水的紅色土地,我們一定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開始遵守孫君老師和各位專家的要求,專家的圖紙一點也不能改,認真抓落地,將圖紙變成現實。

楊大懷和我幾乎每天都在討論,發生的各種事情,應該做的事情,不應該做的事情,事與願違的事,還需要什麼樣的團隊加入等。羅昭成和我幾乎每週都見很多次面,下鄉,摸底。而後我們會和呂旅見面,探討可行的一些嘗試,包括想法。同時縣委縣政府的全部門聯合行動,成為建設初期的常態,會議,檢查,督查,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的全縣幹部的學習,總結,這個總結更多的是批評。雖然我們做的意氣風發,但是無論政府還是我,內心都有些隱隱的不安。村莊建設好了,真的就能改變農村了嗎?

踏踏實實做成幾個村子之後,很多圖紙變成了現實,可是百姓的參與度不高,甚至很多幹部也處在觀望的狀態裡。可是該推動的事情還必須推動。改造房屋,做農家樂,建民宿,一邊幹,一邊在想。這件事,對於很多幹部成了任務,對嗎?對。

在轉型的困惑期或者攻堅階段,的確不能任由各種想法都冒出來,有時候需要領導班子和專家在某種角度要相對專制,以任務的形式下達指令。

為什麼是新縣

在和徐守奎摸底一村一品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優質的生態食品,量小价格低沒有品牌,作為農特產品又缺少高端購買者。那時國內的體育賽事寥寥,很多人對這個領域不敏感,因為我本身跑越野,也意識到體育是未來巨大的消費市場。我們舉辦了河南省第一個,全國第十四個百公里越野賽。當時的目的有三個,吸引高端人群,讓全縣的負氧離子變成城市的氧吧,建立大別山體育公園,用體育帶動旅遊。

為什麼是新縣

這一提議迅速被政府班子認可,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開始了多種嘗試。由我提議,政府支持並落地的中國第一個縣域智慧城市的建設,2016年農民黨校的建立,完全按照聯合國標準建造的舊房整改等陸續展開。

政府啟動發展思路,對環境進行改造,公共設施服務水平提高,互聯網工具的普及和培訓等,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對於貧困落後的農村而言,這個意義更加重大。面對沒有外界資源,沒有互聯網操作技能,沒有資金基礎的貧困百姓,他們是否能過上好日子,政府是否能給他們創造大環境是決定性因素。

而所有這一切的核心是:人。這個人首當其衝的是領導班子,他們對新縣的定位和對發展理念的認知和堅持,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幹部,特別是鄉鎮幹部,他們的理念轉變,讓工作從被動變為主動,為很多想法的落地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在幾年的建設中,他們看到了一種希望:出色的工作能力是領導信任和被提拔最重要的條件。出色工作能力裡,不僅僅有處理事情的能力,還有有發展的思維,同時完成樹立良好和正確的幹群關係定位。

為什麼是新縣

頂層設計,工作推進,幹部使用,專家挑選,資金籌措,任何工作的核心都是人。新縣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的幸運是領導班子的思路,以及要完成新縣轉型決心。

它是國內第一批受益於美麗鄉村建設政策的地區,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基礎,在紮實的推動過程中,總結出了屬於新縣的一套方法:全域發展,以縣域為單位的鄉村發展之路。以縣級頂層設計為核心,以“山水紅城,健康新縣”為理念的發展之路。從生態文明,大健康產業,基層治理,新型城鎮建設,智慧城市建設,黨建等全方面推進的新縣的轉型和發展,走一條以鄉村發展為核心,全面推進基礎工作的新縣之路。在硬件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在軟件上夯實和樹立幹部為群眾服務的基礎,軟硬兼施。

為什麼是新縣

叄·老百姓能不能過上好日子

有了縣級的頂層設計和思路,就能順理成章的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了嗎?未必。

雖然在內心,我們堅信通過幾年持續的建設發展,我們一定會實現那個讓新縣變美,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夢想。特別是經過嘗試摸索,已經慢慢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我們自己發展的路。

但是在某一個階段,很多幹部甚至不知道工作該怎麼做了,或者在某種意義上,有了一些抱怨。而我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各個節點性建設的推進,成為了具有一定話語權的駐地專家。儘管我們的建設越來越被更多人認可,而百姓生活在最初一兩年改觀不是很大,我們也有些困惑,農村的改變,只能是建設而後變成旅遊嗎?農家樂和民宿是實現鄉村發展的最佳途徑嗎?

鼓舞士氣,除了提拔很多做實事的鄉鎮幹部,讓幹部們認識到改變農村,讓百姓認可,也是改變自身的機會。還有讓百姓們意識到,這片土地也是他們的,他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幹部作風轉變,帶來了百姓的認可和跟隨。幹群關係的改善,是改變農村最具有意義的部分。

在推進工作過程中,新縣政府班子提出過一系列的發展口號:視山如父,視水如母,視林如子。讓魚兒回來,讓鳥兒回來,讓人回來。乾淨就是美,持續就是好。

為什麼是新縣

初期在很多幹部群眾眼裡心裡,這就是口號,大家見過的口號太多了。

而今天,這些口號的意義凸顯出來了,它是實現夢想的號角。也是我們腳踏實地真正做鄉村的見證。

我們沒有大搞垃圾分類,而是從打掃衛生種花種草開始,從縣鄉兩級政府建垃圾處理站,公共廁所,村村配備垃圾管理員開始,做最基礎的工作。

我們沒有在建設初期,全面開花,而是科學規劃,多種發展途徑探索,允許多樣化存在,不搞一刀切,千村一面。

在儲備和提拔幹部中,傾向於一線和基層幹部,形成用做實事得到認可的優良作風。

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讓百姓認知到,過上好日子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他們自己的責任。政府負責創造大環境,他們用勞動守信得到高收入。

最初,我們在泗店整理人居環境,佔用村裡公共用地種菜的來百姓會跟鄉里吵架,鄉里幹部只能耐心做工作,否則會被投訴。而我並不是幹部,所以我來說。

這地不是你的,你是佔了公共用地,現在政府要收回來做綠化,你知道嗎?

政府又不給我錢,我自己種點菜買,怎麼了?

你是政府生的嗎?

不是。

你給政府納稅了嗎?

沒有。

你既不是政府生的,也沒給政府納稅,政府為什麼要給你錢,養著你?你回去找你們的村支書談,我們要工作。

後來她走了。

為什麼是新縣

如今沒有百姓會這樣,因為他們相信,良好的公共環境形象,和他們是有關的,縣裡所做的建設工作是很多遊客來的最重要原因。

原來我們的鄉村幹部,在很多時候,很難開展工作,並不是幹部個人的能力問題,而是被紀律制約。而這樣制約對於幹部和百姓都沒有好處。發展在另外一個層面進一步推進了幹群的信任關係,是農村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

發展是穩定最好的基石,當幹部百姓每天都興沖沖的奔著過好日子努力,就不會再有為了一根蔥罵三個小時的人出現。

對於政府來說,一個縣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戰略佈局的前瞻性,需要一個時間維度才能凸顯出來它的重要性。這個時間,對於我和新縣是六年。至今為止,新縣已經獲得無數的榮譽,包括全域旅遊示範,生態示範,衛生環境示範,美麗鄉村示範等等。

而這些示範的形成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以縣域為頂層設計的鄉村發展的過程中,徐徐展開的。這個頂層設計的核心是:因地制宜,自成體系。說的更簡單點是讓新縣成為新縣。而這個設計得以實施的本質是,政府體系本身的管理力和執行力。

老百姓能不能過上好日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班子的整體認知和執行力。

為什麼是新縣

肆·老百姓開始過上了好日子

我之前曾經對很多旅遊專家講過一句話:中國的很多發展,取決於對特有的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理解。換一句話講,就是敏銳的感受到國家的發展方向,並且在取得先機的情況下得到發展。

這個發展最初一定是艱難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特別對於趨向於保守的地方政府體系,更難的是堅持。

新縣今天的成績和它發展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恰好成正比。在很多地方官員抱有的政治正確態度是:不做事才不會出事,平穩過渡的狀態比,新縣的領導班子帶頭人,為了發展付出的艱辛努力,可見一斑。

新縣政府從美麗鄉村開始,以高規格的全縣域規劃為基礎,聘任志願者為常務副總指揮,用六年的持續建設換來的認可,是很多人說的情懷使之,這個情懷是夢想,是責任,更是擔當。

在六年的建設過程裡,改變了我對政府的偏見。新縣政府給與我的平臺和支持,讓我更全面的認識到鄉村發展的任重道遠。也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鄉村發展這個大課題裡,政府才能擔當重任,縣級政府是鄉村發展的前沿,核心和中樞。中國鄉村發展的成敗,更多的重任在縣一級政府,賦權縣一級政府,是未來的方向。鄉村振興不在村,不在鄉,而在縣。

為什麼是新縣

三農問題不是一個問題,需要分別解決,最核心的是農民,他們相信政府,並且願意積極參與建設,是改變農村的最重要因素。

2019年,西河人告訴我,很多百姓家庭平均收入超過十萬元,最高達到40萬元。

2019年十一期間,旅遊綜合收入9.57億,這是政治流量的巨大影響,也勢必將我們已經實現致富的百姓,在收入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是新縣多年建設的成果體現,實現了我們的夢想,讓老百姓開始過上好日子。旅遊人群呈現井噴狀態,我們的旅遊口碑卻無差評,這背後才是政府執政能力的體現。我們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六年,這六年的基礎工作主要目的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旅遊是對工作肯定的高附加值。

習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我們用六年的實踐,摸索著實踐著,做了無數件事,都是朝著這五個方向走的,雖然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好,可是我們做的真,這個真是認真的真,是真心的真。認真的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真心的為百姓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