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移情”海外购,7月关停中国电商服务, 是策略还是败退?

亚马逊官方针对此前的媒体报道的亚马逊将退出中国市场一事做出了回应,“亚马逊始终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承诺。在现有的良好业务基础之上,我们将继续投入并大力推动包括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Kindle和亚马逊云计算等各项业务在中国的稳健发展。”

虽然在亚马逊的公开回应里,声称会继续并加大力度投入中国市场的各项业务,但是种种迹象迹象表明,未来亚马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据有关门报道,在今日召开的中国区各部门员工会议中,亚马逊中宣布了调整和裁员这一决定。其中亚马逊中国区总裁张文诩宣布即将离职,效力于亚马逊中国电商业务近三年的他,突然离职,是“扬长避短”的策略,还是代表亚马逊在中国真的要“混”不下去了吗?

亚马逊“移情”海外购,7月关停中国电商服务, 是策略还是败退?

可能是“早有预谋”

提到亚马逊,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人人都会想到它的物流、它的云计算、还有数据预算。这是亚马逊具有的三大优势。在亚马逊的诸多业务中,AWS云服务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营收达到74.30亿美元,同比增长45.3%,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支撑着亚马逊的营收。

虽然在中国业绩平平,但是在美国,亚马逊的地位却是无人能撼动的。据亚马逊2018Q4财报指出,该季度总营收为723.83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的7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为30.27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的27.8亿美元。与之相比,阿里财报显示最新一季度营收170.57亿美元,不足亚马逊营收的1/4。那么此次的退出中国市场事件,是否只是亚马逊重新将重心转回到美国、专注于电子书和亚马逊云AWS业务的策略呢?

亚马逊“移情”海外购,7月关停中国电商服务, 是策略还是败退?

迫于无奈的败退

据相关媒体称,亚马逊早有计划将在今年的7月中旬关闭中国国内市场业务,专注在中国销售海外商品和云服务等更高的业务,此决定从7月18 日开始生效,在未来的90天内关闭配送中心,并逐步减少对中国内销售户的支持。

一直以来,亚马逊在中国所处的境地就较为尴尬。虽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可是在中国的业绩却一直平平无奇,反倒是让中国的淘宝、京东这些本土电商后来居上。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海囤全球和天猫国际分别以13.2%以及24.0占据市场份额前三,而第一位的是27.1%的网易考拉,在市场份额前五的电商排名中,并未见到亚马逊的身影。

亚马逊“移情”海外购,7月关停中国电商服务, 是策略还是败退?

除了有淘宝、天猫这样强劲的对手,盈利方式上的不当,也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上失败的重要原因。淘宝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与广告和增值服务上,而亚马逊则是通过商品销售来获取利润。同一套营销方式,即使是很优秀的营销的方式,照搬过来中国,也有可能是不适用的。面对如此境况,亚马逊不是没有挣扎过,如2014年,亚马逊希望通过“海外购”频道力挽狂澜,同时推出了“Prime”会员,最终也没能替亚马逊“挽回颜面”。

长期以来的失利,令得亚马逊不禁思考,是否将重心放回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才是正确之道。亚马逊是否真的要退出中国市场了呢?还是因为不敌马云等本土电商的攻势,只好退守美国?你觉得,亚马逊此番调整是它优化后的策略,还是迫于无奈的败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