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延安模範】劉萬萍——孝老愛親


【三月延安模範】劉萬萍——孝老愛親


劉萬萍,女,漢族,出生於1953年6月,延安市志丹縣金丁鎮蘆子溝村村民。

35歲時,劉萬萍丈夫因心臟病去世,兩個孩子還小,公公患腦血管病,婆婆患類風溼病,手指、腳趾嚴重變形,2人均生活不能自理,長期需要照顧。劉萬萍義不容辭地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與婆婆一起生活,一步不離、精心照顧,從未跟老人頂多嘴,紅過臉,不管颳風下雨,從未間斷過給老人洗衣做飯。為了給公婆看病、供孩子上學,她欠了不少債務,嚐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面對如此生活窘境,她不管有多苦多累,總是一個人默默地付出,沒有向任何人訴苦、抱怨過。30年來,劉萬萍從未放棄贍養老人,撫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她用那並不厚實的肩膀、強撐起了一個在風雨飄搖的家,用執著和堅韌、勤勞與善良度過了一個個難關,詮釋了中華兒女孝老愛親的美德。如今劉萬萍已年過花甲,他對親人的思念,對家人的關愛絲毫沒有改變。每天清晨6點,依舊能看到劉萬萍為家操勞的身影。

用孝心和堅強撐起一個家

劉萬萍,女,漢族,出生於1953年6月,志丹縣金丁鎮蘆子溝村村民。

今年68歲的劉萬萍,是志丹縣金丁鎮蘆子溝人,每天清晨6點,她就開始忙碌了。30年來,為了照顧年邁的公婆,拉扯兩個孩子,她用那並不厚實的肩膀、用一片孝心和一份堅強撐起了一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家。

以前,劉萬萍有著七口人的大家庭,後來各種不幸,只剩下她和一雙兒女。在她兒子不到10歲的時候,年僅43歲的愛人因為患有心臟病不幸去世,35歲的劉萬萍撐起了家庭的重擔。失去家庭主心骨對她心理造成巨大的打擊,可她只把苦水嚥到心裡,面對一雙剛懂事的兒女,她選擇了堅強活下去。

當時的生產生活條件普遍不好,家裡條件也很差,公公婆婆又年邁,公公患有腦血管病,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因為體弱和多年的類風溼病,手指和腳趾關節已嚴重變形,別說幹活,就連照顧自己都是問題,生活不能夠自理。為了撐起這個家,剛剛13歲的女兒,小學沒讀完,就回家裡務農,這樣一來,照顧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全都落在了她和女兒的身上。她家地少,每年收入不多,但也是全家的唯一經濟來源,她每年都整出一小塊地種雜糧,來解決一家人的餬口問題,家裡大小事務就靠她一個人起早貪黑地務農扶持。

為了給公婆看病、供孩子上學,她欠下了鄉親們不少債務,她在這樣的苦日子裡煎熬著、打拼著。公婆由於沒有走出失去唯一一個兒子的痛苦和疾病的折磨,脾氣大變,時刻要求她陪伴在身邊。她每天除了按時做飯,還不厭其煩地扶公婆坐起、躺下,坐起、再躺下,天氣好的時候,將他們扶到院子裡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忙活到很晚才能休息。俗話說“久病無孝子”,但她不管多苦多累,總是默默地付出,從未向親戚鄰居訴苦、抱怨過。

屋漏偏逢連陰雨。不幸的是,在愛人去世後的第二、第三個年頭,劉萬萍的公公婆婆也相繼因病去世。一次次的打擊壓得她喘不過氣來,面對孩子懂事的面孔,她又一次次堅強地站起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悲痛,繼續為這個家日夜操勞著,她始終沒有放棄這個曾經人口興旺的大家庭,沒有拖累鄉里鄉親,更沒有放棄供孩子上學的信心和希望。

失去親人的巨大打擊接踵而來,2014年,唯一的女兒因腦出血不幸身亡,這讓劉萬萍心力交瘁。2017年11月,她因心臟供血不足和肺栓塞在延安心腦血管醫院住院治療,期間醫院多次下病危通知,出院後,醫生囑咐她千萬不能勞累,要定期檢查。至今她仍然在吃藥治療。

苦盡甘來,30年過去了,如今兒子兒媳參加了工作,2018年10月家裡又添了一個小孫女。每天清晨,依舊能看到劉萬萍忙碌的身影,以及時不時傳來的爽朗笑聲,她對一切都充滿信心,繼續為這個家操勞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