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记者刘翔宇报道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0年U23亚锦赛预选赛暨2020年东京奥预赛第一阶段比赛中,97国奥三场比赛两胜一平,顺利出线。三场比赛中,希丁克对于中后卫李扬的使用,成为了最大的亮点,这名97年出生的高大中后卫开始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李扬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名叫李勇军,母亲孙龙娟,两口子都是职工。家里没有人接触过足球,甚至没有搞体育的,“我们对于足球一窍不通。”李勇军说。如果不是李扬踢球,这个家庭到现在恐怕也不会和足球扯上半毛钱关系。

“我们盐城那时候就没什么足球氛围,没有职业球队,也没出来过什么球员。”老李说。虽然江苏的职业足球开展得不错,但盐城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被忽略,直到2017年,盐城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家职业俱乐部——盐城鼎立,这几年一直在中乙。

李扬踢球的故事,和很多孩子一样,是从兴趣班开始的。

“李扬从小学的东西很多,象棋、围棋、拉丁舞……足球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报名参加了足球兴趣班,每个星期礼拜天上一堂足球课,半学期的费用是120元。”孙龙娟说,男孩小时候都有些淘气,李扬也不例外,上小学的第一天就被请了家长,原因是李扬带着同学爬窗户,往外跳。后来家里给他报这些兴趣班,一方面希望培养培养他的爱好,另外也是想分散一下精力。

兴趣班自然是以培养兴趣为主,没什么专业训练。到了李扬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盐城有了第一家私人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教练选苗子的时候把李扬看上了,父母一商量,还是让儿子过去继续踢。“李扬喜欢就支持他,但那时候没想走职业的,就是爱好。”老李说。进了俱乐部之后,李扬踢球的时间开始多了起来。

李扬很聪明,爱动脑子,除了足球之外,他另一项持续时间最长的兴趣爱好是下象棋,从一年级学到了四年级。家里只要一来人,李扬就问,“叔叔会下象棋吗,咱们来一盘。”下完之后还要接着再来一盘。他还经常参与到小区门口的棋局当中,那里大多数是几个老人在下,起初李扬就在旁边看,他嘴乖,哄得爷爷开心,爷爷们经常也让他上手来几招。一来二去,街坊都认识了这个爱下棋的小男孩,有时候妈妈下班晚,李扬成了邻居家饭桌上的常客。

李扬当时学习也还不错,抓一抓就上来,但不抓紧就下去了。“他要是能把踢球的十分之一精力用在学习上,肯定前十名,但他对学习不来劲。”李扬的妈妈说,儿子就是喜欢运动,除了足球以外,还喜欢打乒乓球、篮球,是班级篮球赛的主力。

虽然老李家没有运动基因,但李扬却在足球方面找到了感觉。在俱乐部期间,李扬被省队挑走,去广西冬训了两三回,每次集训都是一个月左右,有一年过年都没有回来。教练觉得李扬有踢球的天赋,可以再发展发展,“我在李扬身上看到了踢球的希望,人家都是绿叶,他是一颗种子。”教练的这番话让李扬的妈妈印象深刻。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老李两口子个子都不高,而且看着精瘦,家里一度怀疑李扬也壮实不了,恐怕不是踢球的料。之前几次测骨龄,李扬的结果都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一些。教练跟他爸妈说,“放心,这孩子肯定能长起来。”

李扬的个子是前几年才窜起来的,后来他到了葡萄牙踢球,还长了几公分。如今李扬已经人高马大,但在江苏踢球的时候,还是小个子。

李扬在俱乐部里是最突出的孩子,踢球有灵气,而且教练无论叫他打哪个位置都能打好,俱乐部里其他孩子也都喜欢和李扬一起踢球。教练喜欢李扬,想让他一直踢下去,但家里人却一度产生了犹豫。

六年级上半学期,李扬断了半年的足球,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踢球如果踢不出来怎么办,想让他考个好的初中。他考个重点中学没问题,有一次班里数学考试,他考了100分——班里就两个人考了满分。”李扬母亲回忆说,那时候李扬也听父母的话,半年没碰过足球。

教练觉得可惜,后来找到了李扬母亲,希望孩子回去继续踢。母亲问能保证进省队吗,教练说百分之八十。母亲心里犹豫,嘴上说不行。

老李说,之所以把进省队当做一个硬性指标来看,主要是考虑着将来即便不踢了,中考也可以加分,再退一步讲,踢不出来也可以做青训教练。“对于职业足球我们不了解,也没有想到那些。”李扬的父亲说。

教练见父母这边说不通,就去学校找李扬,孩子的心思更容易被打动。那天晚上,李扬放学回到家就躺在地上,母亲问他睡地上干吗,李扬说我不吃饭了,也不上学了,我要踢球,“小男孩耍赖那种。”母亲回忆起来,又好气又好笑。

“那时候晚上会睡不着觉,经常会想,是不是我们帮孩子选错了路,如果球踢不出来,学习又没上去,孩子长大了会恨我们的,孩子将来以什么为生?”这是一个母亲最真实的想法。但看到李扬对于足球的执着,父母又心软了,“就让他继续踢下去了。”

这期间还有一个插曲。父母虽然同意了李扬继续踢球,但是希望他能够去重点初中上学,家里面还托了关系,找好了重点初中的指标,但李扬偏要去另一个初中。原因是和他一起踢球的小伙伴都去了那边,那是盐城足球的重点学校。这一次李扬向父母做出了保证,“让我去那个学校,我可以踢好球,而且学习也保证在前三名。”老李想,孩子要是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也许学不好也踢不好,干脆就顺了孩子的愿。

那所初中离家很远,李扬让家里买个电瓶车,每天自己骑车上下学,往返都要半个小时,因此他比其学生都要起得更早一些。

有一次冬天下雪,妈妈不放心李扬一个人走,于是骑车送他上学,这一路走来,手都冻僵了。妈妈对李扬说,“你看这么冷的天,还要来回一个小时送你。”李扬说,“妈你放心,现在你两个轮子带我,将来我挣钱了,四个轮子带你。”妈妈回家把这句话讲给了他爸听,两口子心里都暖洋洋的。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既然决定走足球这条路了,就一定要走好。李扬在没去省队之前,家里考虑过将他送到外地踢球。“这边足球氛围不好,而且李扬也不一定能被省队调走,总得有个备选方案。”李扬的母亲说,她也不懂哪里好,就上网查,查到了山东鲁能的足校最出名,但每年要一万多学费。妈妈和李扬商量,李扬说,“妈妈我不想去(鲁能),家里哪有这么多钱,我要凭本事上省队,其他地方都不去。”

结果,初一上了半学期,省队下来挑人,李扬一眼被看中,当时就被省队抽走了,而整个盐城,就抽了李扬一个人。老李后来和教练聊过,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偏偏看重了李扬,教练说,因为从李扬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对足球的热爱,“他就想踢球。”

进入省队,李扬去了南京,每天上午训练,下午文化课。盐城里南京大概三百多公里,每个月孙龙娟都会去一次,看看李扬。

李扬很快就适应了在省队的生活,但足球场上却遭遇了挫折。刚去的时候,他个子小,而且相比其他地方来的孩子,基本功又差。李扬很长时间打不上比赛,连替补都打不上。有一张照片让孙龙娟印象深刻,“照片里李扬坐在一堆球上,看着球场上面其他孩子在踢球。我知道他也想去踢,但又帮不上什么。”妈妈说,当时看到照片时总想流眼泪。

进入省队后,李扬开始比别的孩子更加努力。

“李扬吃的苦比其他小孩不知道多多少倍,他很努力,而且会持之以恒。”老李说,这是儿子身上的优点,甚至值得父母学习。说到这儿,李扬的妈妈想起一个故事……

“有一次盐城刮风下雨,雨下得很大,李扬非要去踢球,母亲不让他踢,但拗不过他,最后陪着一起去。球场上一个孩子都没有,但教练在。教练说,我就在看有谁会来,我以为一个都不会来,结果李扬来了,这样,今天这堂课咱不练基础了,我教你实战战术。”教练给李扬单独开了小灶,这也是李扬第一次听到足球理念、战术。李扬当时开心地和妈妈说,“你看,教练一直在等我。”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在省队,李扬最开始踢右边后卫,后来是前锋,再后来,打到了中后卫。如此频繁地换位置,主要是因为换了教练,每换一次教练,李扬就换一个位置打。

通过自己的努力,李扬逐渐踢上了球,16岁的他开始在省队打上主力,那年他是前锋,在一项全国比赛中还拿了最佳射手,当时李扬速度很快,而且射门很不错。到了17岁,球队又换教练,新教练认为他防守更好,把他改造成了中后卫。

李扬刚改到中后卫那段时间,自己也不适应,每天球队训练完,他还要自己一个人加练。家里人知道后跟他说,不要练了,这样每天太辛苦,负荷过大了。李扬却说,“不练不行啊,我踢前锋的,改踢后卫,我长传传不起来。”他每天加练长传,很快找到感觉。

在新位置上,李扬自己努力,打得不错,逐渐成为了球队队长,而且他的身体也长起来了。“我们不懂足球,但李扬遇到的几个教练都很好,要不是他们,李扬也不会有接下来的发展。现在李扬每年还要给教练们发信息拜年。我们都教育他不要忘恩。”老李说。时间来到2016年,李扬被经纪公司看中,为他规划了留洋的道路。

李扬起初也不想出去,因为他重情义,不想离开这些省队的队友。老李也没主意,后来去和教练聊了很多,教练说出去还是有希望,眼界会不一样,于是老李给李扬做了决定,去留洋。过去的很多事情,老李两口子都依了李扬,而这一次,儿子听了父亲的话。

2016年1月5日,李扬启程葡萄牙,加盟贡多马尔,开启留洋之路。

这天老李给李扬送行,车上父子聊了很多。“那天他说了很多过去在省队的事,比如他因为小被欺负等等……”老李说,这是他第一次知道这些事,过去李扬都是报喜不报忧,孩子很懂事,如今算是父子敞开心扉了。走之前,老李叮嘱李扬,在外面要能吃得了苦。李扬说,“我知道,放心吧。”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在李扬的足球之路上,每到一个十字路口,他都要重新经历一番磨难,刚进省队是如此,留洋的时候也同样,挑战才刚刚开始。

去葡萄牙之初,李扬打不上主力。一方面他经常要随同国青集训,影响了联赛的备战,另外,在实力上也需要提高,司职中后卫的他要面对的全部是强力前锋。他最开始在贡多马尔,后来辗转到吉马良斯。去年,他开始在吉马良斯U23打上主力。

由于经常要参加国字号集训,李扬的主力位置并不稳固。在去年万州四国赛之前,李扬打的场次很多,在回到万州之前的最后一场比赛中还收获了进球。但从那之后,回到葡萄牙,李扬的位置开始动摇,直到今年国奥打预选赛之前,13场联赛,李扬3次首发,3次替补,5次进入名单未出场,两次上调一队训练。随同国奥打完预选赛之后,李扬回到吉马良斯,继续努力拼位置。

在国字号层面李扬一直是常客,但同样经历曲折。在国青时期,李扬并不显眼,四年前的淮安亚青赛预选赛,李扬进入了大名单,但却成为了名单中唯一一名没有出场的球员。如今到了国奥阶段,李扬最初也没有位置,随着希丁克对于他的深入了解,李扬开始被重用。

在前不久结束的奥运预选赛第一阶段比赛中,中国队三场比赛两胜一平,拿到出线权。李扬是为数不多三场比赛全部首发的球员,而且他成为了希丁克手下的“奇兵”,三场比赛,李扬打了三个位置,分别是中后卫、后腰以及前腰。希丁克让李扬打前腰的决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之前正式比赛里没有打过(前腰),训练中练了两次,自己起初也不适应,但教练既然这样安排了就有他的道理,我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执行教练的战术部署。”李扬说。

国奥队中有正牌的前腰和后腰,李扬却将他们挤掉,可见老帅希丁克对李扬的喜爱,“李扬处理球很干净,而且身体素质很好,是一名很聪明的球员,有他在中场,可以增加我们中场的硬度。”希丁克说。

“要凭真本事进省队”,因高学费拒上足校的他成了国奥主力

四年前在淮安,李扬还是那个“坐在球上,看着场上其他球员踢球的孩子”,如今,他却成为国奥绝对主力,开始逆袭。去年,红遍娱乐圈的杨超越就来自盐城,“全村的希望”一词开始流行起来。同样来自盐城的李扬,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成长史,一夜爆红的故事也并不属于他,这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但每一段和中国足球有关的故事中,都有他的闪光点,“越努力越幸运”才是他的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