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崇尚的家訓是什麼?

醉臥西湖18


家訓是中國家文化源遠流長的傳承,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世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千百年來,中國的優秀家訓層出不窮,比較有代表性的《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錢氏家訓》等,不斷受到世人的推崇和踐行,是中國人安身立命、修身齊家的指導原則,意義重大。

還記得喬家大院裡,喬家教育小孩不要浪費糧食,就是跪在朱子治家格言面前,背誦名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可見優秀的家訓對於教子立人有多麼重要。所謂至要莫如教子,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的家訓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對於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為人處世、道德修養仍然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多次進行中國傳統家訓的培訓工作,反響都非常強烈,可見道不遠人,優秀的精神財富可以超越時代,走向永恆。

我喜歡的家訓是不求金玉貴,但願子孫賢。短短十個字,把父母的期許講述的淋漓盡致,細細想來,餘味無窮。

中國優秀的家訓還有很多,比如:

學業在我,富貴在時。在我者不可不勉,在時者靜以俟之。——何耕《示子辭》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經》

勤是儉之本,儉是勤之根。——《林氏家訓》

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 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錢氏家訓》

多讀一讀古人的家訓,對於今天的我們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學習。不忘來時路,存世天地間。


種商養禪


無意中翻閱了《曾文正公家訓》,這是晚清名臣曾國藩撰寫的文集,曾國藩號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體現就是這套《曾文正公全集》。全書收錄了曾國藩一生主要的學問精華,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語言平實易懂,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心得。此書既是曾國藩的治學、修身心得精華,又是曾家傳給子孫的“家訓”。

現實生活中,很少聽到有家庭還保留著“家訓”,可見在這個時代,“家訓”這個傳統文化已經在逐漸湮滅,怎麼理解這種現象呢?



一、家訓的含義:家訓,顧名思義,是建功立業的祖輩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諄諄教誨,以一種精煉的文字形式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傳家精神。家訓在傳統家庭中往往被視作家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或單獨刊印,或附於宗譜。家訓也被稱為家誡、家誨、家約、遺命、家規、家教。

二、家訓的由來: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這是奉行儒家學說的中國人延綿千年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化精髓。在封建時代,家訓往往受到一個家庭乃至家族的高度重視,成為這個家庭乃至家族後世子孫為人處事的標誌性精神指南。

一般而言,如果有祖宗流傳下來的家訓,說明這個家庭或家族在祖上曾經顯赫過,要知道,如果只是普通人家,又哪裡談得上什麼家訓呢?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就已經是功德圓滿了,沒有那份閒工夫,也沒有那份雅興搞什麼家訓。即便是有家訓,那也只是從老祖宗開始,一代一代口口相傳而已,不可能像那些曾經顯赫的家族搞得那麼隆重、規範。

三、家訓的意義:在封建時代,家訓的意義尤其重大,往往對這個家庭甚至家族產生極強的影響力,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規範著後世子孫數代人的言行,如北宋名臣包拯的家訓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包拯後世子孫,雖然沒有再出現他這麼名聲卓著的人物,但也的確沒有出現違揹他家訓的不肖子孫。從這個角度看,家訓對一個家庭、家族乃至整個社會和國家都有著積極的規範和導向意義。

四、家訓的湮沒:大約從文革結束以後,基本上就很少有家庭還鄭重其事搞什麼家訓了,一方面是因為經歷過文革“破四舊”等等運動的掃蕩,“家訓”這種傳統文化往往被當作封建遺毒而遭受掃蕩式的清理,經歷過這些清理的人們膽戰心驚,哪裡還敢“重提舊事”?另一方面,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和經濟飛速發展,人們早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人們經受各種思潮的衝擊和洗禮,思維更開放,思想不再受到禁錮,一般來說,大多數家庭在潛意識裡認為再搞什麼家訓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如果非要搞一個家訓,“遵紀守法”就是最好的家訓了。只要法律、法紀沒有禁止的,就可以去嘗試,也就是說國家的憲法就是全體中國人最好的行動指南。

總而言之,發展到今天,人們都在與時俱進,曾經走進一個個家庭的家訓在新的時代裡慢慢湮沒、慢慢消失,這不是退步,而是時代進步的標誌,因為這個時候,大家已經默認了國家的法律和紀律就是中國這個大家庭的“家訓”!


喬鞅


歷史上有很多家訓都值得借鑑,概括他們經典語錄,我最崇尚的是:誠信、靜篤、慎獨、鎮定、和諧、平安、勤勞、儉樸。

        誠信,就是誠實、誠懇、講信用,表裡如一,是為人處世之本。

        靜篤,可以操守自己的意識,冷靜、正確地處事,也有利長壽。

慎獨,在無人監督、無人注意時,能自我剋制,謹慎不苟。

鎮定,就是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亂。

和諧,就是互相配合、協調。

平安,就是安定、安全。

勤勞,就是盡力做事不偷懶。

儉樸,儉樸可以養廉。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我最崇尚的家訓是:

朱熹《家訓》有云:“有德者雖年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於我,我必遠之。”

德,為人之本,也是國之本。

中國“一帶一路”提倡“人類生活在共同的家園,擁有共同的命運,人類歷史始終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發展。”這是,我們中國大國擔當的體現,更體現的是德之寬厚。

所以我們也可以驕傲地說:“有德者,必尊之;無德者,必遠之。”從中美貿易戰中,各國的表現,我們也可以明白這一點——德,立國之本,大國之本。

德,對於一個小家也是如此。

《論語.里仁》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以德為鄰,這是作為古代聖賢父母所看重的。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有道德的人,總讓我們覺得相處起來很舒服。我們也總喜歡和這樣的人多多接觸。

2月11日,在柳州市城站路一雲吞店內,一廖先生2歲的兒子,幾次跑到鄰桌姚先生身前,還多看了姚幾眼,姚對此心生不滿,怒罵了孩子幾句。見到孩子被罵,廖先生心生不悅,於是與姚先生理論,雙方很快因此爭吵起來,繼而扭打在一起,店員上前勸阻無效後報了警。後在民警的耐心教育下,廖先生與姚先生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雙方相互賠禮道歉,達成諒解,一場矛盾得以化解。

如果我們和孩子剛好也在場,我們是選擇看完這場好戲呢?還是馬上帶孩子離開?

我想有一部分家長還是選擇看完這場好戲再帶孩子離開。

為什麼呢?我覺得在一部分家長心中“德,為人之本”,可能比較淡薄了。

所以我們還是要崇尚德,崇尚有德之人,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做一個受孩子尊敬的父母。同時,我們的孩子也學會做有德之人,受人尊敬之人。


墨墨春



走走看看253838728


最崇尚的家訓,就是一個"勤"字。在朱子家訓裡,開頭就是教人黎明早起,灑掃庭院,而不是教人讀書,這裡雖然沒有直接點出勤字,但包涵了其中的意思,而早起去讀書,不也是勤嗎?沒錯,應知讀書與做事不同,讀書是學,做事是行。人從學會說話和走路以後,除了玩耍嬉戲,同時也喜歡模仿大人做事,這比讀書更簡單、直接和容易。嬉戲偏於貪玩懶惰,唯有做事是養成勤勞與智慧的學與習的實踐話動。

起早灑掃庭院,表面上很簡單,但對於兒童來說,他的思維和行動需要完成這一系列的過程:從知道怎麼需要打掃庭院的問題,要的是什麼工具,其中先用哪種工具,再用其他工具,以及從哪兒先起掃,掃完又如何處理垃圾等等……這是一個行動的次序思考,與事物橫向聯繫的知與行的過程。在此,又比讀書複雜多了,更主要是養成了他的勤,及養成的不是直觀而習慣於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繫和學會處理安排事情,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勤"字。

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少年易老學難成,難就難在兒童少年之時不勤,虛度了光陰。如果小而從勤,懂得惜陰,他可以不論是讀書寫字學習文化知識,以及工作與創造,哪怕在利用零星短促的時間,可獲得很大效益,同時 他可以堅韌不拔、不畏艱難地去克服和處理一切事情,使他終生受益而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在家訓中以勤為首,而它的反面不外是"懶"字。懶,就是不勤,萬惡之源,無所事事,從小養成嬉戲無度、無能愚頑、懶惰依賴成性。成長後沒有文化,更無一技之長,在利誘與物慾的驅使下,一切說謊、欺騙、妒忌、怨恨等缺德的不良心理不禁產生,或最終導致行為出軌,於自已和社會都不利!


莊宇長春子


答!每個人就國之一員,又是家的一員,如果沒成立家與父母分離,一弟兄分離自已生活,就是獨立的自已一員,這也不是偶然而成,他是有因素的,君臣,父子的組合,都應有一定源緣,亨譽高低,出於自已的努力創造才能意實到珍惜。比如一個人自已獨立生活也要有個好的嚮往目標,何況亦一個家庭,一個國,國是由千萬億數人員組成,.這個大群體還得有個帶領嚮往的一員,那就要看這一員的思略從為了,所謂的家庭,也是這個道理,得有一員帶領者,這個帶領者就是我們常叫稱的……家長,一個家庭是由二人以上組合而立,不比獨一個人,無論何人,凡擔任上這個稱詞.的你,那就看你的了,作為得好,全家得到幸福,家道源遠流長,垂名千古,作為得不當,將會使你這個小圈子之內的成員受苦,就會在短間消失不存,比如在每個家庭中,有父母,妻子,兒女,作為家長來說,就要有多思維心態,要得團圓和睦,你就要關注成員相處的差優,好的發揚,差的就糾正,但從我個人的作為是莫當著對方指責訓誨,要背地啟發疏導,使其覺知自已的過錯而改正,既不失面子,又不傷和氣,.當今社會中,最難點就是家中的婆媳關係,搞不好就處於四分五裂,作為是家庭的你就更加關注,如真發生爭執予盾,你就必經瞭解後,將揹著對方的方式進行開導,把任由發展出不良各種壯態提前預測分柝給他們聽,人都是有靈性的,都有思維感的,不能直接說,他如何,如何不對,要把如何發揮優良境象,這個家庭方能光大,特別關注一個問題,是個輩份問題,必僅是小輩必要對老的尊敬,老的對小的,說別了,可行可不行,因他有個以老買拽的心理,自古言道,只有橫官橫父母,沒有橫兒橫媳婦,就需拳握原理,觀其動向而行,據觀世事,大部份家庭都是中年代人員當道,作為當道主的你,要使這個家得到興順不萇,對下輩的少子幼孫更其重要,就要從幼誨起,絕對不能放任,那怕事業再忙,要把庭訓作為首耍,這是一個古史到今的傳統第一首要工程,疏忽大意難以完成得好,你要這樣想,不把兒孫些教養成優良品質之輩,在你搞得再好,都無優員繼承恐固,既使當前再那名旺都將不能久遠。

,比如兩家孩子鬧事,一個最任從孩子,一家規範訓誨,就看你是何等人家,以孩因之事對對方糾纏不休,結果孩子忘了前因,轉到一起玩得歡天喜地,大人看到此境,那就非常的不過味了,我個人認為,如遇當此例事情,就應採取息事行為,先跟對方大人陪禮道歉,從各種形態都顯示低次一點,把雙方氣火停熄,安慰送行,然後對自已的幼輩用各種方式(比如故事式)的開導,以後處不來不要一起玩,同一方向行走,他在前我慢點,莫趕上一起,他在後,我趕緊走莫等他一起,因小孩不懂事,用這方法就能避兔不懂禮的大人造成隔閡,等孩子們長大成人了,就會銘記怎麼為人也懂得讓人非我弱也的理言,子子孫孫都有個家誨榜樣。


愛寫文章的大叔


啥是“家”?家族嗎?村訓?

家訓也就是父母的禁忌訓誡嗎?

我的父母是新中國農村公社大隊生產隊農民,出工掙工分的勞(動)力。家訓好像只有貧下中農翻身得解放的色彩,如勞動光榮、懶惰可恥。但是勞動是有較明確的男女分工的。

法治文明瞭,科技文明瞭,每個成人都有自己的家,這時的家訓共享國訓較好。

。。。。。。

😂☕️


Nick8354


我崇尚的家訓就是:勤勞,誠信,慎獨。

勤勞,就是要勤奮工作。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誠信,就是講信用,承諾了的事情堅決兌現;無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要做虛假承諾。

慎獨,就是要潔身自好,做事謹慎,沒有人監督時,也能控制自己。

以上就是我崇尚的家訓。


梅山新視角


我老家祠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