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母亲捶地痛哭,这是怎么回事?

刺猬小小侠


1、事件简介

时间:17日晚上10点许,地点:上海卢浦大桥上。一17岁男生在高架桥上跳桥自杀,起因是因为此男孩和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批评受不了,行车半途中下车跳下。视频中可以看到,男孩打开车门后,开车的母亲随即追了出来,但没有拉住,男孩坠下后,母亲瘫坐在地上,双手拍地,伤心欲绝。



2、男孩受了批评,玻璃心受伤了,男子汉硬气的一面表现出来,个人生命也在所不惜,丝毫没有想过父母养育的艰辛。男孩尽管去世,但其自杀行为的确是“大不孝”,以亲人的心碎和眼泪报复父母,这种孩子为什么要来到人间?



3、现阶段,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保护过度,孩子受挫能力差,经不得风雨,才会有更多的自杀事故发生!可悲,可叹!




4、作为父母也应该从类似事件中得到教训,17岁正是逆反心理特别强的阶段,这阶段的孩子的确很危险,作为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一旦拿捏不好,悲剧就产生了,作为父母应该多多学习,平等对待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和孩子做朋友,这样的悲剧或许可以避免!你说呢?


文轩阁


我是小雨,我来回答。

养了17年的孩子,只用了5秒钟就属于上帝了,这事情随便放到任何一个母亲身上,没有谁能顶得住。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都这么差了吗,想当年被父母亲追着打还不是一样皮的飞起?

依旧人狠话多,来看看事件回顾:

事发2019年4月17日的上海卢浦大桥,一辆白色私家车正常行驶过桥中,突然左边车门打开,从里面冲出一个男孩,下车后径直朝桥边护栏跑,母亲马上停车跟出来,无奈动作不够快。男孩一个翻身飞跃了下去,很可惜,这位母亲差一点点就可以抓住孩子的脚,孩子掉下去后她观望了几秒,然后就跪在地上痛哭。



120赶到以后,在桥下的绿化带发现了该17岁男孩的遗体,事发前男孩因为和同学发生矛盾,被妈妈批评了几句,心里不舒服就拉开车门跳下了桥。我很好奇母亲怎么批评的孩子,不过具体的争吵内容还不得而知,有待事后媒体采访公布。


看完整个视频,给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这男孩子太无知,太自私,太脆弱。

17岁,已经是接近成年的年纪,生理和心理都发育得比较成熟了,不应该还有这种因为批评几句,就伤害到自己脆弱的心灵,以至于赌气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想法。

有网友猜测了一下男孩在车内与母亲的对话内容:认为男孩母亲在教育他的时候,可能他已经出现极度抵触的心理,并在那一瞬间产生了轻生的想法,正好在卢浦大桥上,男孩威胁自己的母亲再骂的话就跳下桥,然后母亲认为他不敢,继续批评教育,所以造成了这次悲剧。


猜测终归是猜测,只是部分人的自我幻想,有很多主观臆断的因素在里面。不过对于这件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男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符合这个年纪应该具备的标准。不知道男孩的家境如何、平时在家是否被富养、是否或许溺爱?因为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孩子玻璃心的原因。平日里没有受过这种委屈,一旦责备几句整个天空都塌了。

新闻引发很多网友回忆起了自己在农村的小时候,由于太调皮被父母亲追着打,所以他们的抗压能力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尽管看着像开玩笑的说法,背后却有着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最终成果对比。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还有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孩子的养育方式同样也是,培育一个身心健全的孩子,绝不能只靠两者的其一。我始终认为,过分凶狠、和过分溺爱的方式,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都有限制;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严慈相济、赏罚分明的。

这个17岁男孩的例子,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当90后开始步入社会,00后也应该慢慢成熟了。

再怎么委屈也不能想不开,实在是太愚蠢了,太自私了。父母养大真的不容易,还等着你长大孝敬,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尽管生活很艰难,可是还有那么多美景、那么事情等着去经历,在一个最美的年纪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是傻瓜是什么?


小雨影视


看到这个新闻真的很心痛。这个跟雇主和员工矛盾,对立不一样。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老师与学生。沟通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很重要过程。因为自己是上一代教育是打骂,我真的明白这个孩子为何如何冲动。其实父母的批评是想孩子好,可是自己接受上一代的教育是如此不堪,一味的批评只会让青春期的孩子更冲动,自己曾经接受的批评教育下长大,为何不能让自己的这一代再也不要受传统的约束去教育孩子呢?我自己亲生经历,因为父母没有文化,从小到大没有受到任何的赞扬与鼓励,被老师体罚是我的错,为什么我要体罚,就是因为我默写没有得100分。被与同龄亲戚做比较,我成绩没她好,因为我不够努力;不够她高也要做比较。经常说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身材样貌,性格全部被说不好。知道我小时候为什么自卑吗?就是因为父母一直的打击让我心里一点都不自信,非常要强与自卑在心里一直打架。造就我这样的。多么艰难才成长现在的自己,只有自己知道。真的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是在一个正常的温馨的环境长大。因为我们接受过教育,应该用受用的东西去与孩子沟通和关怀。一味指责孩子真的会让自己后悔一生。看到后面,那个母亲一直捶地。这种痛一辈子无法磨灭。这是一个悲哀。希望引以为鉴。教育孩子真的应该要更多沟通与鼓励。孩子犯错应该用内心的疏导更为正确。




我认为,这件事一定程度反映了现在的孩子在挫折教育和情绪管理方面有缺失。

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难以想象,孩子的母亲明明手能触到孩子的腿部却没有办法拉住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自己的眼前失去了生命,这往后的日日夜夜,她得有多么懊恼和痛苦。也难以想象,在决定跳江的那一瞬间,孩子心里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

试想一下,如果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能好好控制住情绪,先跟孩子了解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再跟孩子一起讨论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许孩子觉得得到了理解,愿意有错认错,没错解决问题,好好跟妈妈倾诉出这个事情的原委。如果孩子在这之前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会在被母亲责备之后不够后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跳江。也许在孩子看来,本来在学校就压力巨大受尽委屈,回到妈妈身边非但没有得到理解反而是责备,这么不讨你喜欢,去死好了。

当然,以上只是猜测,人已经走了,再多的讨论也挽不回宝贵的生命,安慰不了母亲那巨大的痛苦。只是给我们留下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双方都应该控制好情绪,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没有任何成功的事情是在盛怒之下完美完成的。我有一个家长,曾经跟我说过他管教孩子的一件事。一天下午放学后,孩子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同学家玩,没有告知家里,同学家刚好父母也不在家,天黑后还没回家,孩子的家长以为孩子走丢了,发动所有能找的力量去找,最后到半夜精疲力尽了才发现孩子在同学家。盛怒之下,父亲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顿,孩子怒目圆睁,咬紧牙关挨完父亲的一顿打,第二天继续不回家,这次去的是网吧,找回来还是一顿打,打得更狠。如此几次,孩子彻底不跟父亲说话了。后来在一次家长体验式家长课堂中,这位父亲感觉到了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些不对,改变了一些方式,当他第一次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时,孩子表现出不敢相信的表情,但也真的逐渐改变了与父亲对话的方式。

2.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多注意挫折教育。现在好多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不打不骂不深入教育,出现问题时父母常常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为孩子的错误找开脱,而不是让孩子为错误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一次我亲眼看到一个孩子在游乐场与小伙伴发生争执,互相推搡后这个孩子被推到在地。孩子哇哇大哭,孩子的母亲看见后二话不说冲上去给对方孩子一个大耳光,然后抱着孩子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观众和来不及反应的小伙伴的母亲。试想,这样教育背景下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呢?

3.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很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在一些幼教机构和学校,会给孩子们养育一些小动物,种植一些植物,孩子们在接触生命、感受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去尊重生命,哪怕只是一株植物。

在孩子最应该教育的时间,怎么对孩子进行对的教育,或者才是我们做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

我是子喻老师,欢迎关注一起探讨育儿问题。


子喻老师说育儿


讲了小一点是父母失败,讲了大一点是社会失败!


懿弘78310556


恨铁不成钢吧!但是孩子走极端也是极其悲哀的。不成熟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社会的风气又不好。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了。


星烟虚无


很心痛!看到这样的消息。

孩子无法在最亲的人那里找到安慰绝望时做出这样的行为真是可惜!


舒舒洁


应该从教育层面上去考虑分析原因,为啥现在的年轻人如此不成熟?学校在教些什么?


不想说还是要说


现在职校都是外地小孩,上海小孩在里面压力很大,再说上海独生子女从小是父母的希望家教严格,所以上海小孩内外压力很大。痛心!!一个家庭就这样散了!!


sHRbdR


十几岁的小年轻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还是家庭教育不够,没有受到过挫折教育,大部分是教育的缺失,可以假期的时候鼓励做一点家务,做做饭,做一做志愿者,去旅游出去看看,看完本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多接触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