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入園前要做哪些準備?

一夕一晨


孩子在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之後,家長首先要給孩子考慮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然後給孩子選擇了合適的幼兒園之後,又要幫助孩子做一些入園前的準備,避免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出現不適應幼兒園的情況,那麼到底孩子入園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首先在孩子的心理方面,家長在孩子入園之前一定要告訴孩子他即將要上幼兒園的事情,很多家長不敢告訴孩子他要上幼兒園的事情,覺得提前告訴了孩子,孩子就會產生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並且有的孩子只要一聽到上幼兒園就會哭鬧不止。

孩子出現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能因為孩子不願意聽,家長就不告訴他,等他真正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如果直接把他帶到幼兒園裡面,他就能乖乖的到幼兒園裡面上學了嗎?肯定不是的,他就會產生更強烈的牴觸情緒。

所以家長一定要提前讓孩子在心理上做一個準備,然後多給孩子講一講上幼兒園的好,然後讓孩子在心裡對幼兒園有一個期待,這樣孩子對幼兒園就不會有那麼強的牴觸感了,或者是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到幼兒園裡面實地考察參觀一下,讓孩子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境和生活,這樣也是讓孩子對幼兒園有一個大概的認知。

其次在自理能力方面,家長在孩子上學之前一定要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說自己會拿勺子吃飯,上廁所的時候自己能脫褲子等等情況。孩子會了這些基本的生活能力之後,家長就不必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面會出現餓著,會受到委屈的情況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在剛開始上幼兒園的一段時間,回家的時候就會感覺孩子特別餓,在學校裡面就跟沒有吃飯一樣。大家都知道,幼兒園裡面孩子多,老師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去喂孩子吃飯,所以這種情況下孩子一定要會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這樣他才不至於在幼兒園裡面生活的很艱難。



有的孩子在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會出現尿褲子拉褲子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也是說明孩子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當自己有了尿意的時候,不知道要到廁所裡面去小便。所以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培養鍛鍊孩子的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避免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受到委屈。

第三,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與人交往的文明禮貌用語,比如你好、謝謝、再見等,每一個人都是喜歡懂禮貌的孩子的,不管他是老師或者是小朋友。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小朋友非常懂禮貌,非常紳士,那麼其他的小朋友就會特別願意和他在一起玩。對於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這是非常有幫助的一點。

那麼如果一個孩子比較任性,經常發生搶別人東西的情況,這樣的孩子其他小朋友都不會願意和他在一起玩。還有性格特別內向,不和其他人說話的小朋友,這樣的小朋友也非常不利於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溝通,所以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基本的一些與人交往的文明方式。

當孩子做了這些入園前的準備之後,是不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了?當然不是這樣的了,這些只是讓孩子在心理和身體上有一個提前的準備工作,但是等孩子真正到了幼兒園之後,他還是會出現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

孩子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他肯定會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所以這種時候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這種心情,平時多鼓勵表揚孩子,陪孩子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不要因為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出現哭鬧,然後家長就會責罵孩子,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這樣的情況不僅不利於孩子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相反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會對親子關係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不僅對孩子是一種考驗,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共同的度過這個考驗,那麼孩子就能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最美幼兒教師


孩子適應幼兒園這件事情,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啊。不僅僅是小朋友需要適應幼兒園,家長們也需要適應幼兒園。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打算今年9月開始上幼兒園,那麼,現在就得開始好好規劃規劃了哦~

入園前:

1、保證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讓孩子學會基本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穿脫衣服和鞋襪、上廁所等等。

在幼兒園裡,即使老師再細心,也難保會在同時照顧這麼多小朋友的時候疏忽了某個孩子。

所以,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讓孩子不至於在無法獲得他人幫助的時候感到太無助。

2、保證孩子能夠順暢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孩子在很多方面能力不足,這很正常,但能夠順暢表達自己的需求,起碼可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找老師和別的小朋友尋求幫助。

3、準備好入園所需用品。

書包、水杯、小毛巾、方便穿脫的衣褲鞋襪等物品需要一一為準備好,而且在準備的時候還可以邀請小朋友一起,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和款式。

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瞭解幼兒園生活,他們從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環境。

4、瞭解幼兒園的環境和生活。

有空就多帶孩子去幼兒園裡走一走看一看,如果可以,最好邀請幼兒園老師一起,邊看邊給寶寶介紹幼兒園的教室、操場、衛生間,簡單跟寶寶聊一聊每個地方、教具的功能,讓孩子可以初步跟幼兒園建立歸屬感。

另外,利用繪本來幫助小朋友瞭解幼兒園生活也是個很好的方法。

5、調整作息。

就像我們大人假期結束需要調整作息一樣,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點心、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這些關鍵的時間節奏點,都儘量慢慢的給孩子調整到接近幼兒園的節奏,讓孩子能夠有一個過渡期,以免讓孩子在入園後難以適應。

入園後

1、準時接送。

一開始孩子肯定會不適應,會出現哭鬧、情緒低落等情況,尤其是在每天早上送孩子入園的時候。

但這時,千萬不要隨便“心軟”,因為孩子有情緒就放棄。因為這樣不僅會給孩子“我哭就可以不用去幼兒園了”的錯覺,讓規則感更難建立,還會使之後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變得更長、更不規律,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會非常煎熬。

所以,跟孩子說好,每天固定時間出門、準時在幼兒園門口和爸爸媽媽告別,保持溫柔而堅定的態度,給孩子鼓勵,告訴他下午會準時來接他,然後乾脆的轉身離開。

當然了,給孩子做好的承諾也必須要兌現,說好下午幾點來接就幾點來,以免讓孩子陷入更大的不安之中。

2、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們說了,在孩子入園初期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畢竟適應新環境對我們大人來說都並非易事,更不用說從小沒離開過爸爸媽媽、突然間生活發生“鉅變”的小寶寶了。

如果在寶寶哭鬧、拒絕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自己的情緒也崩潰,會讓孩子更覺得上幼兒園是一件不好的事了。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告訴自己“這很正常,寶寶需要這樣的過程”,保持淡定,給孩子一個擁抱,接受並安撫他們的情緒。

3、和老師多溝通。

這不僅僅是為了從老師口中更多的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更是能夠幫助孩子對老師建立信任感。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無法對陌生的環境和人建立依賴和信任感。所以如果孩子時常看到爸爸媽媽和老師親切的說話、交流,也會給孩子留下一個“這是爸爸媽媽信賴的人,應該很可靠”的印象。

當然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經常提到孩子的老師,幫孩子和老師拉近距離。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一、儘可能地降低分離焦慮。事實告訴我們,很多家長的分離焦慮是大於孩子的。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孩子兩歲多去小區託管班,孩子還沒哭,媽媽已經泣不成聲了。孩子的感受力十分敏銳,家長的情緒孩子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具有傳染力。因此作為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可以提前練習逐漸加長和寶寶的分離時間,可以和寶寶一起閱讀幼兒園的相關繪本,如《愛上幼兒園》《魔法親親》《忘說我愛你》等。



二、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穿衣服鞋襪。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不能因為孩子動作慢就代替孩子做事情。可以用火車過隧道的遊戲來引導不配合的寶寶。教會寶寶上廁所自己脫褲子和穿褲子。寶寶提的褲子不舒服,可以大人再幫助整理一下,但是千萬不能代勞。教會孩子自己吃飯,自己喝水。

三、告訴孩子老師是可以信任的。告訴寶寶有任何問題一定要找老師,如果老師解決不了,她會給媽媽打電話的。尤其注意上廁所一定要告訴老師,讓老師陪著去。剛入園的寶寶單獨去廁所是存在安全隱患的。

四、教會寶寶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與小同學相處,要學會商量,學會用語言表達需求,避免打人、咬人、搶玩具等。這樣既不傷害別人,也能一定程度上自我保護。

五、物質準備。姓名貼、照片、備用衣服、手絹、安全別針、小件兒自己喜歡的東西(要徵求老師意見)、水壺、拖鞋、書包等。當然各園要求不一樣,具體物品根據幼兒園要求來準備。

六、學會與老師溝通。要充分信任老師。不能當孩子面說老師不好。多關注老師通知。有問題及時跟老師溝通,不要相信孩子片面的話(2-4歲寶寶愛想象,還頭頭是道),要全面瞭解以後再做處理。出現意外,冷靜處理。
最後,雖然寶寶已送到幼兒園,但我們應該家園共育。教書是老師的事,育人絕對是家長的事。


英語來了


幼兒園入園前要做哪些準備?

這是每個適齡幼兒和家長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得會引起大人、孩子的焦慮,還會影響孩子入園的適應速度。
到底應該做哪些準備呢?

首選要從心理上做準備。

孩子到了三週歲左右就應該到幼兒園裡去,可以和同齡小朋友多接觸,有利於孩子成長。在此之前幾個月,就應該再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讓孩子認清這個現實: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該上幼兒園了。

平時也可以給孩子多講講幼兒園是什麼樣的。或者藉助電視、繪本中的相關內容,給孩子說明一下幼兒園究竟是幹什麼的,讓孩子明白上幼兒園是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跟老師學習的地方。有條件時也可以帶孩子到幼兒園去參觀一下,給孩子一個感性認識。

我家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我就給她好好講過上幼兒園有關的一些事情,還承諾帶她去看猴子之後就去幼兒園。

等到我真的帶她去看了猴子,她自己就說該去幼兒園了。去了之後沒多久便適應了。

其次要從物質上做準備。

給孩子準備個小書包,準備一些文具。告訴孩子這是給他上幼兒園用的。對於新鮮事物的喜愛會讓孩子對讓幼兒園非常期待。

再次是從自理能力上做準備。

平時在家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對孩子進行訓練,做到早睡早起,中午要睡個午覺。這樣規律的生活有利於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還要對孩子進行簡單的穿脫衣服、鞋子的訓練,有大小便時會告訴大人,會自己用勺子吃飯,讓孩子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這樣孩子入園後不會感覺特別無助。

此外,孩子還需要有一些規矩意識,比如不要打人、聽老師指揮等等。

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孩子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開始邁入人生的第一個小社會。


艾靈育兒


1. 生理準備:一般幼兒園一個班級最少也有二十多個小朋友,配備兩個老師和一個保育員,兩教一保是大多數正規幼兒園的基本配備。這就是說不可能會有一對一的照顧。入園之前,我認為首先要給小朋友訓練好基本的自理習慣,例如如廁訓練,脫掉紙尿褲進行的如廁訓練是很必要的。還有簡單的穿衣褲,因為幼兒園會有午睡,午睡起床老師幫助小朋友穿衣總有先後,若小朋友可以自己穿衣服褲子,那麼就可以避免因無法及時穿衣引起的著涼,尤其是冬天。還有就是吃飯,小朋友入園前必須學會自己吃飯,因為幼兒園老師阿姨是不會一個一個喂孩子吃飯的,等著老師阿姨來喂,那麼吃到的可能就是冰涼的飯菜了,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腸胃很不好。

2. 心理準備:入園前半年要讓孩子有入園的心理準備,絕對不能說類似“你再不乖就送你去幼兒園了”的話,這種話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幼兒園的心理,認為幼兒園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只有不乖的小朋友才去的地方,這樣孩子就不會乖乖去幼兒園,會有哭鬧情緒。應該多帶孩子去附近幼兒園轉轉,看看大型滑梯遊樂設施,看看小朋友快樂的玩耍,讓孩子產生去幼兒園的興趣。並且告訴孩子,幼兒園是大孩子才能去的,寶寶長大了,可以去幼兒園啦!讓孩子有一種自豪感。告訴孩子幼兒園有很多有趣的玩具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有老師教寶寶新的兒歌,還可以畫畫做遊戲,比寶寶一個人待在家裡有意思得我多了!這樣孩子產生興趣了,就不會抗拒幼兒園了。

其實要做的心理準備,不僅是指寶寶,還有媽媽也是一樣。很多媽媽在孩子入園後會有一種失落感,因為孩子的世界從此以後就不是隻有自己了,而是有很多小夥伴,老師……媽媽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鼓勵寶寶的同時鼓勵自己。


SarahDominguez


上幼兒園前寶貝應該進行哪些訓練呢?寶貝上了幼兒園又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今天,我們來為大家解讀低齡寶貝的入園問題.

要使寶貝能夠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和群體學習,同時不造成寶貝心理壓力和適應焦慮症狀,父母在寶貝入園前做充分的綜合能力和心理準備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入園前家庭訓練項目

1.邁障礙

父母要培養寶貝建立良好的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

要讓寶貝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訓練寶貝學會獨自邁過5釐米高的障礙。

2.快跑

訓練寶貝學會正確的跑步姿勢。

3.平衡

平衡能力和力量素質對寶貝綜合運動能力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訓練寶貝學會單腳站立片刻,並會輪換腳。

4.自我服務

父母要培養寶貝儘早學會自我服務的能力,訓練寶貝學會自己洗臉、擦手、擦嘴,用勺自己吃飯、自己用杯子喝水。

5.用工具

父母要訓練寶貝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寶貝幫助父母用工具完成一些事情。

6.單利手

單利手對寶貝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儘早發現寶貝單利手的傾向,並儘早讓寶貝表現出明顯的單利手。

7.歸屬意識

父母要讓寶貝明確歸屬意識,要訓練寶貝知道自己的物品和照看自己的物品。

離開一個地方,要指導寶貝學會帶走自己的物品。

8.邏輯關係

邏輯關係訓練對寶貝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建立非常重要。

父母要訓練寶貝知道事物的順序和關係.

9.告知大小便

父母要訓練寶貝能夠正確告知成人大小便。

10.午睡

父母要訓練寶貝能夠正常規律的午睡。

11.自我保護

父母要儘早告訴寶貝身邊常見的危險物品,讓寶貝建立危險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12.想象遊戲

父母要訓練寶貝開始學會簡單角色和想象遊戲。

13.解決問題

父母要訓練寶貝用已學會的自己的經驗去解決問題。

14.學動詞

父母要訓練寶貝掌握10個以上的常見動詞。

15.數數

父母要訓練寶貝能夠自然數數1-10。

16.取物

父母要訓練寶貝能按語言要求取出3個以內的物品。

17.問問題

好奇好問現象是2歲左右的寶貝學習興趣和大腦發展的重要表現,父母不但要耐心地回答寶貝的問題,還要引導寶貝對他們關心的事物提問。

18.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2歲寶貝主要的思維模式,許多寶貝見不到物品就無法思維和解決問題,因此,父母要多多訓練寶貝用語言描述不在面前的事物。

19.規則

規則意識是寶貝群體生活和群體學習的基礎能力之一,父母要訓練寶貝有一定的遊戲規則意識。

20.自信

2歲左右的寶貝初步的自信意識開始萌芽,他們喜歡得到所有人的誇獎,併為得到誇獎而做出各種表現,父母要引導寶貝對成功的渴望。

有了這二十寶典,相信寶貝一定能信心滿滿迎接自己的幼兒園生活。


媽咪寶貝傳媒


每一個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都是許多家長充滿著擔心與不捨的心情把孩子送入幼兒園,作為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我們家長可以在家裡引導孩子提前做好一些準備,讓孩子可以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期,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作為家長我們都可以在那方面引導孩子去做呢?


一、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我們可以提前對孩子做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訓練,不要替代孩子成長的事情,相信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做到這些簡單是事情的,需要訓練的事情有:孩子可以獨立的用勺子吃飯,孩子可以自己穿脫簡單是衣服,孩子可以自己入廁,孩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及一些要求。孩子具備這些能力之後可以減少幼兒入園的不適應,分離焦慮的情緒也不會過於激烈,對孩子適應幼兒園是非常重要的。

二、幼兒園的基本瞭解

家長可以平時帶孩子去幼兒園看一看幼兒園的哥哥姐姐在幼兒園做什麼事情,玩什麼遊戲,讓幼兒對幼兒園不在那麼陌生,可以和孩子講述一些幼兒園的事情和小故事,讓幼兒對幼兒園充滿憧憬,當然不需要過分的誇耀幼兒園,以免孩子在幼兒園所做的活動和爸爸媽媽的講述不一致,打消孩子的興趣等。


三、生活物品上的準備

當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替換穿的衣服,剛入園的孩子容易尿褲子這樣好及時換洗,具體包括內褲,秋衣,秋褲。給孩子帶一雙室內的小白鞋,送孩子入園時多穿一些輕便方便穿脫的衣服,另外女生可以帶一把自己的梳子,小皮套若干這些都是孩子在幼兒園需要用到的。

家長可以結合自己的幼兒園和幼兒園教師進行溝通,看看孩子需要在那方面加強等,材料那裡需要補充,讓孩子順利的入園。


我是Olive


很多爸爸媽媽一提到孩子入園就會頭痛,原因是大部分孩子在第一次入園甚至是每次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應狀況,例如:哭、鬧,身體狀況的下滑,如肚子疼、感冒、飲食、睡眠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畢竟對於之前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孩子而言,離開自己依戀的親人和熟悉的生活環境,進入到陌生的幼兒園,與陌生的老師和同齡人交往,確實是一項重大的挑戰。那麼在第一次入園前,如何準備才能有效的改善孩子對幼兒園的不適呢?



充足的入園前準備工作可以提高幼兒入園適應的速度和質量。在孩子入園前,家長的準備工作是要從物質和心理兩方面一起來去進行的。


首先來說一下心理方面。



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純陌生的環境去生活,這對於一個3歲大的孩子而言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此時,孩子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分離焦慮,最多的表現則是哭鬧。因此,家長在進入幼兒園之前需要提前告知孩子,每個小朋友長大了都需要去上幼兒園的,並不是爸爸媽媽拋棄自己,與爸爸媽媽的分離只是暫時的,給予孩子安全感。在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僅僅是告訴孩子不要擔心是不夠的,家長的情緒和心理準備非常重要,因為孩子是非常非常敏感的,若家長表現出了不捨、擔憂等焦慮情緒,那麼孩子會第一時間接受到,且受到感染,影響他的入園適應。


同時,家長需要提前與老師溝通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並且提前調整孩子在家的作息時間,儘量做到與幼兒園的作息同步,尤其是早上起床、吃飯、午睡時間。這看似只是一個物質方面的準備,同時也是心理上的準備,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能更快熟悉幼兒園的生活,更好的適應園內的作息時間。


其次,來說一下物質方面。



除去上面提到的作息同步,熟悉幼兒園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家長帶著孩子提前去園內參觀,用語言等方式引起孩子對幼兒園的喜愛,比如“這裡是不是很很多小朋友啊,以後我們也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好不好?”等等。


並且,提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孩子身心發展規律,2-4歲的孩子是通過對外界世界的不斷探索而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慮,逐漸形成意志的美好品質,因此在這期間,家長在保證孩子安全健康的前提下,適當的讓孩子自主做事、自己做選擇,養成一定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對自身需求、情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合來說,在第一次入園前,家長要儘可能的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適應過程,讓孩子瞭解進入幼兒園不代表與爸爸媽媽分離,而且還可以結識到更多的小夥伴,探索到更廣闊的世界。



積木育兒


今天我兒子第一天上幼兒園,之前我做了很多準備。預計會哭兩個星期,我請了一個星期假準備陪讀。誰知這傢伙上了一天幼兒園,高興壞了,下午去接他,還不想回,晚上還要去上幼兒園,興奮的不睡覺,剛給打哭才睡,明早趕緊送去。這傢伙怎麼不按套路出牌?


餘相娜


這些回答看的我有些頭疼,讓我懷疑合適不合適做這個版塊創作,,最直接方式帶孩子去不同培訓機構上體驗課,提前去幼兒園試讀就可以,,提前適應環境就好,沒那麼多理論知識,接受能力強的孩子幾次就好,你不讓去都不行,前試讀看看孩子反應,在做合理適應時間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