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的15A头盔适合狙击手使用吗?

熊style


头盔虽好,可不要贪杯哦!15A头盔作为武警15式头盔的批量低配版,虽然总体性能不错,但是并不适合狙击手使用。我军的第一代头盔是七十年代研制成功的GK80钢盔,第二代是九十年代装备部队的QGF02凯夫拉头盔,第三代则是2015年9.3胜利日阅兵中出现的QGF11式碳纤维材料头盔,这种头盔盔体较浅,并且取消了前两代的突出盔檐,外形上类似美军主流的MICH头盔。



(QGF11头盔)

15式头盔首次亮相于武警雪豹突击队一张训练照片中,其在QGF11式头盔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特战化、信息化、模块化改进。首次在头盔两侧安装了墨鱼干导轨,可以加装战术手电和红外灯等战术配件,头盔前方还安装有夜视仪基座,在头盔右侧上沿还加装了魔术贴,能够粘贴敌我识别标志、频闪灯、备用电池袋等等。15式头盔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战头盔,虽然性能超强,但是价格太贵,目前只有武警特战和陆军特种部队正式装备。





15A头盔则属于15式头盔的大批量量产版,为了适应30万顶的大规模需求,减少简化加工流程,在去除墨鱼干导轨的基础上少了几个打孔,提高了防护性,同时也降低了配件使用成本,但是最关键的夜视仪并没有去除,说明我军即使是普通陆军,今后也将更加重视夜间作战能力。

说了这么多15A头盔的好处,我们再来看看它它为什么不适合狙击手使用:

第一、狙击手其实一般是不佩戴头盔的,头盔的本质作用是防止弹片和流弹的攻击,而狙击手的任务一般都是潜伏隐蔽远距离狙杀,很少会遇到这些普通战场的情形。狙击手一旦被发现,对手就直接用炮弹和机枪犁地了,戴这么一顶头盔根本没啥用。

第二、15A式头盔虽然采用防弹碳纤维材料制成,但是重量的在两斤左右,狙击手需要长期潜伏,戴着这么顶头盔不仅闷热,脖子也绝对酸痛到受不了,而且狙击手都是打几枪甚至一枪换一个阵地,戴着头盔肯定影响快速行动的速度。



第三、15A式头盔没有盔沿,不能起到遮蔽阳光和雨水的作用,而且头盔的盔体圆润,与周围环境难以融合,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如轻便的奔尼帽。

第四、15A头盔本质上是一个廉价版本的15特战头盔,除了能够装备夜视仪,基本不能安装其他配件,这注重多功能的狙击手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如果硬让我选择一款头盔,我推荐去除了护耳的15式特种部队定制盔。
(电影《红海行动》中佩戴去除护耳的15式特战头盔的狙击手)


军史吐槽君


我军开始大量换装的15A式头盔并不适合狙击手使用,尤其是对于执行重要任务需要长时间潜伏的狙击手来说更不适用。

我军的钢盔从解放时缴获的各种款型,到后期反击战所装备的GK80式钢盔,都是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情况,单兵的装备装具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冰雹曾经就配带过这种GK80型钢盔,纯钢制作重近3斤,戴着非常的不舒服,头顶就像顶着个重物,压的头皮疼,但即便这样这款钢盔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制式装备,也历经了实战的考验。



到了90年代,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QGF02式芳纶头盔开始装备作战部队,这种头盔外型与美国的凯夫拉很像,可以说一下子提高了整个当兵装备的水平。在之后就有了以武警15式头盔为背景的15A式头盔并开始批量装备部队。

15A式头盔虽然采用了更多的复合材料和高强度纤维作为主要材料,外观也更加威武,功能也增加许多,但其并不适合狙击手使用,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这款头盔前侧贴近眉毛,而且与头部更加的贴合,如此狙击手在使用大倍率瞄准镜时无法舒适的将狙击镜与眼部贴合,头盔前檐会挡瞄准镜,从而影响狙击瞄准效果。

第二、15A式头盔前檐基本没有,这样就无法起到遮光的效果,阳光光线直射或者斜射时会对眼部造成干扰,同样影响狙击镜里的瞄准。

第三、15A取消了原15式头盔上两侧的墨鱼干导轨和前方的夜视仪基座,这样的变更是为了成本和实战考虑,但是功能性减少了,也就更不适用于狙击手使用了。


冰雹蓝天


在过去,没有哪个国家有戴头盔的例子,各国军队都戴军帽。在一战的时候,巨大的杀伤力让人们认识到必须要为士兵的头部加一些保护的东西了,而法国人发现了一些士兵在德军炮轰,弹片掉到战壕的时候会拿起钢制的饭盒进行保护,所以就经过研究后发明出了头盔。没过多久,许多的国家都装备起来这种物品,并且在军队中广受好评。

曾经的中国军队从来没有头盔,后来看到西方人带头盔之后,一些军阀觉得不错,于是就够买了一些。在抗战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到国军士兵的头上一般会有好多种头盔,早期主要是德式钢盔以及英式钢盔,到了四十年代,就开始部分的使用美式钢盔了。但是,这些都是外国的样式,并且都是外国制造的,我国一直没有能力制造钢盔。

直到80年代,我军才开始大规模研制钢盔并列装部队。在当时,我军的钢盔还不算先进,但是我们一直在追赶。最近,我军列装了新型的15A头盔,这种头盔主要是给特种兵使用的,所以设计更加前卫。例如,15A钢盔不会佩戴时覆盖使用者的头部,让士兵获得更加舒适的感觉,非常人性化。另外,还加装了一个专门放置夜视仪的基座,在两侧也安置了战术导轨,能够大大加强特种兵的夜间作战能力。

这款头盔即使在外媒的口中也被赞不绝口,各见其实力绝对不是吹的。那么,尽管15A头盔国际领先,但是狙击手能用吗?戴头盔对狙击手是致命的。即使是先进的15A头盔也不例外。

我们知道,现在的狙击手如果想要更好地不让敌人发现,那么就必须要好好地花一番功夫从头到脚的伪装自己,头盔也要被伪装,但是头盔形状固定,不易塑形,难以伪装,所以大部分狙击手一般会用迷彩纱巾代替头盔伪装自己的头部。

另外,头盔的表面光滑,非常容易反光,在白天执行任务的时候,如果狙击手头戴头盔,一旦遇到阳光就有可能暴露自己。另外,头盔与其他物体碰撞会引起巨大的声音,这样也容易将狙击手的位置暴露给敌方,所以无论哪种头盔狙击手一般都不会佩戴。


诸葛小彻


首先,回答问题:狙击手不适合佩戴任何头盔。

其次,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狙击手的头部适合什么样的装具呢?答,最合适的是奔尼帽,也称渔夫帽。

为什么是奔尼帽呢?狙击手特别重视伪装,尤其头部的伪装。普通士兵的防弹头盔,外形圆滑,佩戴上后尺寸比头大一圈,更容易被发现。有一种例外情况:狙击手有时会混在军队中,佩戴普通头盔,身着一般士兵的装具和武器,借助大部队做掩护,前往狙击潜伏地点。头巾,紧紧包裹头部,头部轮廓更明显,对伪装不利。毛线帽,只在寒带地区有用,但实际不具备隐蔽伪装功能。棒球帽,虽然可以在脸部前面形成一定面积的阴影,但侧面的伪装效果还是不够好。奔尼帽,外围一圈帽檐360°遮蔽阳光,有效遮蔽破坏头部轮廓,帽墙上还可以非常适合狙击手的行动。






黑郁金香966


中国陆军15A头盔借鉴美军特种兵MICH2000头盔,因为“先为师、后居上”,综合性能更胜一筹;其两侧有“导轨”、正前有“基座”……

一名军队狙击手(打黑枪的“二炮手”):

一、为更好的伪装效果,外形明显,不利于隐蔽。

二、“一动不如一静”,保持一个战术动作,好几个小时不变;时间久、脖胫会酸;为防止/减轻疲劳,多不戴盔。

三、伪装好+远距离精确射击,碎弹片/跳弹威胁基本“无”;即使开枪射击、位置暴露,也多会被对手之重强火力“压制/覆盖”,头盔作用有限。

所以,他们多以包上迷彩“头巾及面罩”(或者是“本尼帽”)、披上迷彩“吉利”服为主。在执行任务过程之中,很少会戴作/训头盔的。


野草Yc


更重要的一点是,市面上头盔的形状都是规则的,有明显的轮廓。更适合狙击手的是不规则的头部伪装,比如伪装网,或者做了伪装处理的圆边帽,这个可以打乱原本规则的轮廓,使狙击手跟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再比如以色列的士兵,在头盔上面加一个不规则的伪装网。上年说到的事军队狙击手,警察狙击手另论。下面图片是我们训练的心得以及以色列士兵的头部伪装。










战术老蒋


狙击手是没必要戴头盔的,隐蔽性和射界是狙击手首要选择!当然狙击手在隐蔽性和射界良好的前提下,戴个头盔也无妨,只是太累。中国军队其实对狙击手并不重视,解放军的特等射手,从来没配发过瞄准镜,志愿军最著名的狙击手张桃芳也是用普通步枪创造击毙214名敌人的记录,跟谈不上几倍瞄准镜或者头盔,抗战剧瞄准镜和狙击手都是横店影视城杜撰的。


王者荣耀WJG


不合适带,头盔太笨重不适合潜伏作战,相对起来吉利服或者奔尼帽就实用多了。再说狙击手戴上头盔被发现了也没什么作用,要么快速撤退隐蔽,要么全部击毙对方,要么就是面对重火力打击。




讪诡三吉


总体而言狙击手不适合戴头盔,戴作训帽或者扎迷彩头巾。狙击手应该戴奔尼帽就是有帽檐的圆形软质帽子。因为根据外军狙击手的经验,戴奔尼帽能很好的遮挡人的脸部轮廓并且在戴上吉利服的时候能让伪装物与狙击手的后脑有一定的距离,利于散热


02梦回警营04


不适合,太热,狙击手用不到,被发现就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