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夫妻進城打工,背後的“小心思”令人淚目……

“陳禮懷老兩口又去打工了!”最近,這個消息在四川宜賓市雙誼鎮雙華村不脛而走。10年前,63歲的陳禮懷在宜賓城區當交通員,成了雙華村小有名氣的“名人”;如今,73歲的陳禮懷和78歲的老伴周大祿再次進城“打工”,又引了當地不少人的熱議。

七旬老夫妻进城打工,背后的“小心思”令人泪目……

夫妻倆聊得很開心。

其實,二老並不是沒有錢和生活保障,也不是沒有兒女贍養。實際上,每年三個兒子都會各支付贍養費2200元,二老生活不愁,閒暇還侍弄著一畝多的菜地。那麼,這一次,他們為何還要進城“打工”?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二老這次進城背後,還藏著一個個令人淚目的“小心思”……

二老打工史

11年後再次返城打工

曾打工十年 婆婆還當過義務交通員

3月29日,宜賓翠屏城區江北某民營企業的院子裡,迎來了2名新的守門人,他們就是78歲的周大祿和73歲的陳禮懷夫妻倆。規整好員工進出的簽名薄,陳禮懷提起掃帚把院子裡的落葉掃得乾乾淨淨;門衛室的瓷磚和窗臺上佈滿灰塵,周大祿提來熱水將它們擦得一塵不染。

七旬老夫妻进城打工,背后的“小心思”令人泪目……

夫妻倆在打掃廠區衛生。

夫妻倆的日常工作其實既簡單又輕鬆:負責廠區大院的衛生、看守大門、收發郵件、管理員工簽名簿……雖已是七旬高齡,但兩位老人在家裡還能種菜,78歲的周大祿還能挑百十斤重的擔子,管理著一畝多地的蔬菜。

陳禮懷和老伴都是雙華村土生土長的農民,一生勤勞持家。1998年,57歲的周大祿和陳禮懷一起前往宜賓城區打工。周大祿在醫院負責衛生,還要把病人的標本送到總院檢驗、取報告,每天在宜賓城區穿梭幾趟。陳禮懷則在城裡找了份保姆的工作,在2001年時受宜賓交管一大隊聘請,成為一名義務交通員。

2008年,因67歲的周大祿工作快到10年且“超齡”,醫院不再與他簽訂合同。陳禮懷也辭去工作,陪著老伴回到老家。此時兒孫們都已長大成人,夫妻倆享受著“天倫之樂”。每年三個兒子各支付贍養費2200元,生活不愁,二老還侍弄著一畝多菜地,但農活非常有限,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了點什麼。

七旬老夫妻进城打工,背后的“小心思”令人泪目……

夫妻倆在準備午飯。

今年3月,在一位親友介紹下,陳禮懷夫妻到宜賓江北某企業“上班”,吃住都在企業。

“水電費都是企業支付,我們就承擔生活費,豐儉都由自己。”周大祿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以前在農村老家,除了孩子們拿的贍養費和政府的高齡補貼,沒有更多的經濟來源,也無錢節餘。現在每個月的收入,可以省下一大半。

二老小心思

年過七旬再次進城打工

他們想著兒孫,想著父母,就是沒想著自己……

早在陳禮懷做義務交通員的時候,她就一邊工作一邊帶孫子,村子裡大家都知道她是個能人。現在最大的孫子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陳禮懷也成了曾祖母,老周家四世同堂;而老陳家,陳禮懷的父母均還健在,其老母親96歲,老父親94歲,一家五代同堂。

七旬老夫妻进城打工,背后的“小心思”令人泪目……

陳禮懷(左)和父母合影。

幾代同堂,兒女贍養,生活不愁。這一次,他們為何還要進城“打工”?背後,藏著兩位老人一個個令人淚目的“小心思”……

惦著兩個生病的小孫子 想減輕兒女負擔

陳禮懷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老家閒耍時間居多,常常感覺渾身的勁不知往何處使。看著兒子們養一家人,她拿著孩子們送來的贍養費,也越來越難以安心。“我大兒子55歲,他也有兩個孫子,其中最小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全家人需要存錢給孩子做手術。”陳禮懷說,她一直在想要是自己能掙錢,就不要孩子們付贍養費。

還想著九旬老父母 想“送”給他們最後的孝

七旬老夫妻進城打工,背後的“小心思”令人淚目……

陳禮懷父親94歲。

除了心痛自己的孩子負擔重,陳禮懷還得孝敬自己的父母。父親陳國華雖然94歲高齡,但身體尚可,耳聰目明,行動自如;但96歲的老母親卻雙目失明多年,終日躺坐於床,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顧。雖然陳禮懷還有三個弟弟,承擔著贍養義務,但身為陳家長女,逢年過節也得送點錢糧、禮物。

“父母年邁,有生的時日不多了。按照我們老家風俗,父母過世,女兒們至少要孝敬一口祭豬、一套老衣等葬品,這都需要要花錢置備。”陳禮懷盤算:孩子們每年給的贍養費,生活開支、人情來往就所剩無幾了。萬一老人走了,自己手裡“空空如也”,無力給父母敬最後的“孝”,自己要遺憾一輩子。

最牽掛的是患心臟病的曾孫 想為家庭出一份力

陳禮懷最牽掛的是患心臟病的曾孫,今年三歲多,被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中央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為了保證孩子將來健康,醫院要求孩子做手術。但體重必須達到30斤,目前患兒體重才20斤。“預計還要兩年才能達到30斤,剛好有時間看能不能把手術費積攢起來。”孩子母親說。

“兒子、孫子們都挺累,我看著心痛。”陳禮懷說,自己和老伴都好手好腳,身體健康尚有勞動力。“雖然年 紀大點,也是家庭成員,應該為家庭出一份力。”

兒孫們心痛

要是累了就回家

曾考察父母工作環境 每天打電話關心

重拾勞動,一直是陳禮懷和周大祿過去十年的念想。之所以沒有付諸於行動,是陳禮懷顧及兒女們的感受,以至於陳禮懷擔心他們外出打工,會不會給兒子們帶來“負面影響”。

七旬老夫妻进城打工,背后的“小心思”令人泪目……

夫妻倆在打掃廠區衛生。

“老人這麼大年紀了還去打工,我們當子女的很慚愧。”17日中午,剛剛在田裡插完秧苗的大兒媳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為了確認公公、婆婆適應新環境,大兒媳曾專程從老家趕到宜賓,實地“考察體驗”。發現老人所做的工作確實強度不大後,才放心返回。

陳禮懷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家情況比較“特殊”,自從跟“周老頭”結婚57年來,兩人從來沒紅過臉,不知道夫妻吵架是什麼滋味;三個兒媳進門後,也沒有拌過嘴,不知道婆媳吵架是什麼味道。

七旬老夫妻进城打工,背后的“小心思”令人泪目……

陳禮懷一大家子都住在這裡。

大兒子周超記得,父母在遠赴宜賓打工之前,分別到幾個兒女家組織“開會”,詳細介紹了工作情況,取得了孩子們的支持。“我們瞭解老人的性格和想法,只要他們高興,他們願意,工作強度又不大,我們內心雖然不大樂意 ,也只能勉強同意。”周超說。

自從父母進城打工後,周超兄妹五人幾乎每天都有人給二老打電話,關心他們的飲食起居。女兒、女婿甚至專程開車幾十公里去廠裡給老人送零食,老人對此很滿足。“廠裡的領導、職工都對我們挺好,又關心又客氣,像尊敬自己長輩一樣尊敬我們。”

紅星新聞記者 羅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