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札蘭丁的敗逃和花剌子模國的滅亡,標誌著成吉思汗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大汗也在1222年秋冬之交便班師回中國了。然而成吉思汗的這次遠征,卻不僅限於花剌子模國內,有一支偏師甚至討伐到了歐洲。還記得去追擊蘇丹摩訶末的哲別與速不臺嗎?

意猶未盡,請領遠征

1220年春,在圍城撒馬爾罕的同時,成吉思汗派出哲別與速不臺率30000兵馬追擊逃亡的蘇丹摩訶末。而這位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善於逃亡的蘇丹著實讓號稱“蒙古四獒”之二的兩位名將跌足了面子。即使哲別與速不臺一路不攻城不掠地,專心全力追擊摩訶末,雖然往往能夠做到馬頭追馬尾的追蹤,但竟然始終沒有照面的機會。“二獒”憋屈啊!!始終不得要領之後,哲別與速不臺只得放棄追擊任務,開始攻掠裡海西岸南岸,即今天伊朗西部以及伊拉克東部一帶。

此時花剌子模的中興之望札蘭丁已經潛回東方,摩訶末次子魯克努丁在哥疾雲城被破後便不知所蹤。花剌子模國在這一帶已經沒有了有足夠號召力的領導人,各城不得不單獨作戰,然後又被各個擊破。一時間,花剌子模國西部被殺了個人頭滾滾,血海滔滔。

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哲別速不臺征伐谷兒只國

二獒彷彿對追拿摩訶末而不得還耿耿於懷,於是又向成吉思汗請令,給他們兩到三年時間,繼續向西向北征伐。由於對呼羅珊攻掠的戰事比較順利,兼之成吉思汗可能覺得有必要為將來的遠征做些準備,並進一步宣示一下蒙古汗國的國威,因此也就同意了二將的要求。1220年的冬天,哲別與速不臺腳步即將踏上大高加索山南麓,馬上就要進入谷兒只國——即今格魯吉亞境內。按照當地慣例,冬天是不適合作戰的,因此,本來在蒙古軍壓力之下嚴密防備的谷兒只人也鬆懈了下來。但哲別與速不臺卻反其道而行之,趁冬寒敵人鬆懈之機,率軍徑直打入了谷兒只國。哲別與速不臺一次便誘殲了格魯吉亞30000大軍。由於國土面積的限制,谷兒只的國力根本無法與花剌子模國相提並論。遭此巨大打擊,谷兒只國便放棄了南部領土,收縮至北部倚仗大高加索山的山勢堅守不出。哲別和速不臺兵少啊,不足以在群山中進攻堅固城堡,便放棄對谷兒只的攻掠,翻越大高加索山,繼續向西北方向進軍。

離間計,巧破欽察人

大高加索山北面便是黑海北部大草原,這裡主要由欽察人控制。欽察人本來是突厥的一支別部,在血統上與蒙古人有一定的淵源。大約在11世紀,欽察人遷徙到了黑海北部草原,並迅速成為這片草原的主人,依舊遊牧為生。欽察人的控制了一片幅員遼闊的疆域,西臨多瑙河以及東歐諸國、東接庫班河,南達黑海里海和大高加索山,北面與斡羅斯諸公國為鄰。

在當時的東歐以及中亞西亞地區,欽察人是非常重要的一股武裝力量,流行於各國的突厥僱傭兵其中重要一支,便是欽察人。

花剌子模國正被蒙古軍攻伐且已朝不保夕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欽察人部落。哲別與速不臺的大軍翻越了大高加索山,更是讓欽察人膽戰心驚。他們聯合了草原上的三個高加索人部落組成一支大軍,準備阻擊蒙古軍隊。同樣是遊牧民族,而且都是驍武憑陵的馬上民族,如果單純以部隊的戰鬥力而論,欽察突厥人並不比蒙古人遜色多少。哲別與速不臺的軍隊在經過了一整年的征戰,除去傷損以及留守部隊,僅剩餘25000人,欽察聯軍的數量記載不明,但普遍認為比蒙古人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以哲別與速不臺的精明與睿智,結合以蒙古軍隊的嚴明軍紀,也僅僅與對方打成平手,蒙古軍始終不得寸進。

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哲別速不臺計破欽察聯軍

但是呢,戰場上這三股力量中,若以智計百出而論,蒙古人當居第一。哲別與速不臺以同源同種的“親密關係”為由向欽察人單獨請和,並許以足以打動人心的的財物作為報答。自以為精明的欽察人輕易便答應了蒙古人的條件,然後便任性的撤離了戰場。作為聯軍召集者的欽察人的撤出,導致的直接結果便是高加索人不得不直面蒙古軍隊的進攻。被出賣的高加索人來不及罵娘便被殲滅了。當然,哲別與速不臺也沒有放過欽察人。由於攜帶大量財物,行軍緩慢的欽察人很快便被蒙古軍隊追上,自己捨棄了奧援的欽察人連像樣的抵抗都沒能組織起來便被擊潰。蒙古人就這樣瓦解了黑海北岸大草原上的抵抗,並沿著欽察人逃跑的方向繼續北進。

計窮來投,以及基輔羅斯的宿威

欽察人王國的北方便是基輔羅斯公國的領地,基輔羅斯公國也不是泛泛之輩。

基輔羅斯又稱為留裡克王朝,在9世紀下半頁由東斯拉夫人和羅斯人聯合創建。這兩個族群都以勇猛善戰聞名,其中東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的東部分支,斯拉夫人早期被羅馬帝國稱為三大“蠻族”之一,與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齊名,三大“蠻族”曾經讓羅馬帝國無比頭痛;羅斯人則是曾經肆虐歐洲的威名赫赫的維京海盜後裔。統一的基輔羅斯一度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封建國家,到蒙古人入侵時期,基輔羅斯已經處於分裂狀態,成為一個鬆散的公國聯合體。而欽察人部與基輔羅斯的加利奇公國有姻親關係,於是欽察人便逃到基輔羅斯求援。

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欽察部與基輔羅斯公國大體局勢圖

雖然基輔羅斯已不復王國的昔日榮耀,但在蒙古大軍壓境的危局下,唇亡齒寒的道理並不難以理解。於是,加利奇大公密赤思老召集諸位大公在乞瓦(今基輔)舉行會議,會議決定聯合抗擊蒙古人。基輔羅斯軍隊以及欽察人殘軍共100000餘人,浩浩蕩蕩渡過了第涅伯河,重返黑海北岸大草原迎擊蒙古人。

此時哲別與速不臺所率領的蒙古軍隊已經不足25000人,巨大的兵力差距,以及孤軍遠征的窘境使“二獒”也不敢貿然迎戰羅斯人。離間計的故伎重施也沒有起到作用。欽察羅斯人鐵了心一定要打敗蒙古軍以絕後患。

離間不成,長途誘敵

然而,蒙古軍隊的天下無敵並不僅僅建立在離間計之上。一計不成,哲別與速不臺率領軍隊開始了戰略性撤退。一心求戰的聯軍則銜尾緊追。就這樣,在一退一追中,事情慢慢發生了變化。蒙古軍全為騎兵,而且一人配兩匹以上的戰馬,而聯軍則以步兵為主,這樣在機動性上蒙古軍要比聯軍高出太多,他們可以自由控制行軍速度,使聯軍既不至於追丟,也不至於輕鬆跟上撤退的步伐,這樣一來,聯軍追擊的強度越來越大,導致的後果便是步兵漸漸跟不上步伐了,也就是說聯軍的兵力優勢在逐漸喪失。

這樣的撤退與追擊一連進行了9天。

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連續9天的撤退與追擊

1223年5月31日,蒙古軍隊提前抵達了迦勒迦河,哲別與速不臺將軍隊分為兩部,全部重騎兵以及部分輕騎兵由速不臺率領先行過河紮營,一部輕騎兵由哲別率領在西側河岸預備接敵。在蒙古軍隊的有意控制之下,幾乎是腳前腳後,羅斯人與欽察人聯軍主力也到了迦勒迦河西岸。雖然乞瓦大公的20000人還沒有趕到,但聯軍的幾位大公發現河對岸的蒙古軍已經紮營,機不可失啊。於是他們一致決定以眼前的80000人殲滅眼前的蒙古軍。

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戰前局勢

聯軍的軍陣步步逼近,哲別率領的蒙古輕騎兵以騎射戰術與之周旋,同時,在交替掩護之下,一部輕騎兵順利渡河到了東岸,並向右側迂迴,組成自己的左翼,而哲別率領剩餘輕騎兵仍然在河西岸待機應變。與此同時,聯軍也展開了渡河攻擊。

果決反擊與血腥追殺

要對付渡河攻擊,擊敵於半渡是屢試不爽的良計。就在聯軍一半尚未過河,過河的一半還沒來得及展開戰鬥隊形的時刻。速不臺果斷髮動了反擊。速不臺在聯軍正面安排的是最善於破陣衝擊的重騎兵。由於戰鬥隊形沿未展開,聯軍在蒙古重騎兵的衝擊下很快便潰不成軍。與此同時,蒙古軍左翼的輕騎兵和河西岸哲別率領的輕騎兵也展開了側翼打擊。他們策馬遊走於聯軍軍陣兩側,以幾乎沒有間斷的密集箭雨封鎖死聯軍士兵向兩側逃竄的通道,並且逐步向中心擠壓,使聯軍士兵不得不承受正面蒙古重騎兵的血腥衝擊。

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蒙古軍擊敵於半渡

聯軍兩翼不斷的有士兵倒在箭雨之下,而中央軍陣又被重騎兵趟出一條條的血衚衕。聯軍的鬥志很快便崩潰了,慌亂中開始向後撤退。後撤的聯軍士兵又與正在渡河的部隊擠在一起,完全沒有了隊形序列。三面攻擊的蒙古騎兵又趁勢壓迫上來。已經混亂的部隊便不得不繼續向後收縮,由此便引發了連鎖潰敗。聯軍的潰敗一發便不可收拾。蒙古重騎兵居中,在左右兩翼輕騎兵的遮護下,對聯軍展開了無情的追殺。

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戰鬥中的蒙古重騎兵

當聯軍主力被擊潰的時候,乞瓦大公的部隊也抵達了戰場,但此刻聯軍的敗局已經無法救援,乞瓦大公也只好結營自保。蒙古軍隊分出一部追殺潰軍,主力則來圍攻乞瓦大公的營寨。乞瓦大公的部隊在蒙古軍的圍攻下堅持了三天,最後也無奈投降。聯軍9天的追擊,換來了蒙古鐵騎長達97公里的血腥追殺。據記載,最終得以逃出生天的聯軍士兵十不餘一。投降的乞瓦軍隊則被全體屠殺,乞瓦大公本人連同其他被俘虜的大公也被殘酷處死,他們一起被壓在木板下,充當了蒙古軍隊慶功宴的人肉地毯。

基輔羅斯的慘敗,一來由於聯軍缺乏統一的指揮一支由多個公國臨時拼湊出來的龐大軍隊,由各位大公分別統領,彼此互不統屬。在戰時根本無法根據戰場情形的變化做出有效的臨機決斷,此其敗因一也;另一方面,基輔羅斯當時已經是一個以農業商業為基礎經濟形態的國家,其部隊大多也是臨時徵發的農民或者奴隸,這其中僅有大約四分之一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而且以步兵為主,只有大公們的近衛軍有少量騎兵,

軍隊素質的差距是其敗因之二;最後,基輔羅斯也並不是沒有經歷過與遊牧民族的戰爭,比如臨時結盟的欽察人便是他們的宿敵。但以輕騎遊射搭配重騎衝擊以及長途示弱誘敵是蒙古軍隊在多年的戰爭當中磨鍊出來的新奇戰法,這是基輔羅斯所從來沒有見識過的,此其敗因之三也。

哲別與速不臺的遠征

戰鬥中的蒙古弓騎兵,圖片來自wikipedia

即將到來的長子遠征

迦勒迦河戰役並沒有對基輔羅斯造成很深遠的影響,甚至於哲別速不臺的這一次遠征,都沒有產生什麼顯見的直接影響。哲別速不臺的這次征戰,更大程度上是以偵察或者探索為目標的。而哲別速不臺由於兵力太過單薄,對攻佔的城池市鎮也無瑕留軍駐防,只是燒殺洗劫過後便匆匆而過。迦勒迦河戰役之後,哲別速不臺軍照例在周邊劫掠一通,便沿裡海鹹海北岸一線返回了漠北蒙古。

真正對東歐地區造成深遠影響的則是不遠的將來,拔都汗的西征。

參考文獻:《多桑蒙古史》瑞典 多桑著

《圖解世界戰爭戰法——東方戰爭1200-1860》美 邁克爾·E·哈修斯等著

《草原帝國》法 勒內·格魯塞著

本文地圖繪自:發現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