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帳汗國(五):朮赤被誤解含恨而死,拔都力挽狂瀾蕩平羅斯!

1224年,成吉思汗返回蒙古之前,在費納客忒(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西南)河畔,召開了一次"忽裡勒臺"。對這次西征的有功之臣進行封賞,尤其是對四個兒子的封國進行了劃分,其中,朮赤所得到的是"也兒的石河和阿勒台山一帶的一切地區和兀魯思以及四周的冬、夏牧地",也就是囊括額爾齊斯河以西,鹹海、裡海以北的欽察、花剌子模和康嶺等古國的領土。四個兒子都有封國,但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都隨著成吉思汗回到了故鄉,朮赤卻在自己的封國中度過了餘生,這種奇怪的安排是為什麼呢?

金帳汗國(五):朮赤被誤解含恨而死,拔都力挽狂瀾蕩平羅斯!

攻打花刺子模的舊都玉龍傑赤,是朮赤在西征中參與的最後一場戰鬥,而這場戰鬥卻成為他的恥辱。因為和弟弟察合臺不和,兩個人的部隊各行其是,號令不一,導致毫無配合,軍心懈怠。玉龍傑赤長達七個月的攻城戰毫無進展,而當成吉思汗命令窩闊臺節制全軍後,僅一天便將這座堅城攻破。這件事讓成吉思汗非常生氣,對朮赤進行了嚴厲的訓斥,導致他"無地自容,額上的汗擦也擦不盡"。在出徵前議定繼承人人選時,朮赤受到察合臺的侮辱,最後選定的繼承人窩闊臺又與自己不睦。本就心情鬱悶,難以排解。西征當中,他獨領一軍,所攻佔的城池最多,卻並沒得到父親更多的讚賞,如今因為和察合臺無法配合,卻遭到如此的訓斥,更是志恆抑鬱,意氣消沉。而在劃分封地後,他所得的土地雖然廣闊富庶,卻是離故鄉最遠的。且和自己關係最好的弟弟拖雷的封地中間隔了察合臺的封地,這明顯是父親為了避免他威脅窩闊臺日後繼承汗位而刻意安排的。非但如此,成吉思汗在大軍東返之時,卻下令讓朮赤配合哲別和速不臺,向西去征服俄羅斯等地,朮赤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要遠遠的調開自己。

於是,朮赤平生第一次違逆了父親的旨意,"規避參加此事並前往自己的住處"。而成吉思汗也被兒子的忤逆激怒了,公開宣稱:"我要毫不留情地把他殺掉!"這是父子之間第次發生衝突,雖然朮赤最終服軟,給父親送去很多天鵝之類的野味,表示請罪。但裂痕卻沒有能夠彌合,也就在此不久,可能是因為抑鬱的心情,也可能是因為懼怕父親的懲罰,朮赤病倒了。病倒的朮赤也沒能安心靜養,成吉思汗多次派人讓他到汗廷,他都因為病重無法成行。原本的嫌隙因此加大,成吉思汗開始懷疑起他的忠誠來。而正在此時,一個忙忽惕人從西方回到汗廷,成吉思汗問他朮赤的病情,那人回答道:"關於他的病情我不知道,但他曾在某座山上打獵。"成吉思汗這下徹底對朮赤失望,認為他有意不回汗廷是想造反,命令軍隊集結,準備討伐朮赤,並讓察合臺和窩闊臺做先鋒。其實,所謂的打獵,只是朮赤麾下軍隊的行動,他那時早已病入膏肓,臥床不起了。當成吉思汗下令征討他的時候,消息傳到汗廷:朮赤已經病逝。面對長子的死亡信息,成吉思汗這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欺騙,在莫大悲痛中,他下令追查那個忙忽惕人,但其人早已不知去向。按照《世界征服者史》《史集》等史書的記載,朮赤應在1225年去世,享年46歲。1224年成吉思汗分封諸子領地,朮赤的封國得以建立,這便是"朮赤兀魯思",兀魯思意為國土,也可認為是汗國的意思。朮赤便是朮赤汗國的第一任汗,而僅一年後朮赤便去世,結束了他短暫的可汗生涯,也結束了他不平凡而又充滿悲情的一生。他的次子拔都繼承了他的王位。正是這位拔都,日後將父親的功業發揚光大,建立了金帳汗國。

金帳汗國(五):朮赤被誤解含恨而死,拔都力挽狂瀾蕩平羅斯!

朮赤有十四個兒子,長子斡兒達、次子拔都、三子別兒哥、四子別兒哥徹兒、五子昔班、六子唐兀惕、七子不哇勒、八子赤老渾、九子升豁兒、十子沉白、十一子馬合謀、十二子兀都兒、十三子禿花帖木兒、十四子升古木。按說,朮赤死後,應該是長子斡兒達繼承汗位。但是,次子拔都"勢力很大,能力極高",在朮赤諸子中"享有極大的榮譽和尊敬"。而斡兒達也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自知能力不如二弟,於是支持拔都,"讓拔都登上了父親之位"。事實證明,斡兒達的高風亮節是值得的,拔都確實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因為朮赤去世過早,對自己的兀魯思根本談不到治理,官制、賦稅都沒有確定,而拔都"不僅是征服性遠征中的剛強領袖,而且他無疑的也是新建立的國家的大組織家"。他重新組織了父親留下的軍隊,由自己統領右翼,由長兄斡兒達統領左翼,其他兄弟們分別在兩翼中統帶不同數量的軍隊,從而保證了軍權的穩固同時,他確定了稅賦,"向農民每年徵收糧食稅,稱為哈蘭;向牧民每年徵收百分之一的牲畜稅,稱為哈甫丘烏爾;即一百隻羊每年交納只羊。城市的商人及工業者則納稅金"。而對於自己治下的大量伊斯蘭教徒,拔都保障他們的宗教信仰,也不橫徵暴斂,"伊斯蘭教地帶沒有由於他(個人)的意志、他的部屬、軍隊而發生災禍"。正是因為拔都的努力,使得朮赤兀魯思得以安定;他也因為為人公正,對部下寬大,而被譽為"賽音汗"。賽音是蒙古語,意思是"好";賽音汗就是"好汗"。這個樸素的稱呼,體現了他所受到的愛戴。朮赤家族在拔都的領導下強大而團結,這使得朮赤在世時受到排擠和壓抑的情形一去不返,成為最為被倚重的宗王。1235年,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臺汗召集庫裡勒臺,打算髮動第二次西征,拔都當仁不讓,成為這次西征的最高統帥。

金帳汗國(五):朮赤被誤解含恨而死,拔都力挽狂瀾蕩平羅斯!

公元1235年,窩闊臺大汗在蒙古汗國首都和林召集諸王,決定派遣大軍第二次西征。與第一次目標是中亞和西亞不同,這一次蒙古西征的目標則是歐洲。因為參與此次西征的各路大軍都是由成吉思汗四個兒子家族中的長子帶領,因此這次西征又被稱為"長子西征"。按照窩闊臺汗的安排,拔都作為這次西征的統帥,麾下集結四個軍團。第一軍團是朮赤家族軍團,由拔都親自率領,他的長兄斡兒達、五弟昔班和六弟唐兀惕各領一軍。第二軍團是察合臺家族軍團,由察合臺的長孫不裡為統帥,察合臺的第六子拜答兒為副將。第三軍團是窩闊臺家族軍團,由窩闊臺汗長子貴由為統帥,窩闊臺汗第六子合丹為副將。第四軍團是拖雷家族軍團,由拖雷長子蒙哥為統帥,拖雷第七子拔綽為副將。同時,窩闊臺汗還命成吉思汗時代的老將速不臺為大軍的總參謀長,這位速不臺是成吉思汗"四獒"之一,勇猛善戰,在成吉思汗西征之時,為了追擊花剌子模蘇丹摩柯末,曾經進入羅斯境內,大敗羅斯諸公國聯軍,降服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國,對於在歐洲作戰有著豐富的經驗。

金帳汗國(五):朮赤被誤解含恨而死,拔都力挽狂瀾蕩平羅斯!

四大軍團集兵十五萬,相約來年春天各自從自己的領地出發,在保加爾邊境會師。第一個目標,便是征服羅斯諸公國。這羅斯諸公國便是今天俄羅斯的前身,其實他們原本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名為"基輔羅斯",建立於公元882年。羅斯本是斯拉夫人的土地,但他們第一個統一國家的建立者,卻是來自西歐的諾曼人。公元862年,諾曼王公留裡克受邀解決東歐平原斯拉夫人的內亂,他率軍進入諾夫哥羅德,成為諾夫哥羅德大公,建立了留裡克王朝。879年,留裡剋死後,其族親奧列格繼承大公之位,於882年征服了基輔為中心的第聶伯河到伊爾門湖之間的土地,並將首都遷到基輔,建立了基輔羅斯公國。基輔羅斯公國從奧列格開始,歷經伊戈爾、奧爾加、斯維雅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爾一世四任大公,不斷對外擴張,征服了周圍的斯拉夫人各公國,形成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並且一度擊敗拜占庭帝國,重創保加爾王國(今天保加利亞的前身)和可薩汗國(中心位於伏爾加河畔的突厥汗國),成為東歐首屈一指的強國。今天俄羅斯之所以對烏克蘭念念不忘,不願其脫離俄羅斯掌控,除現實利益外,最大的原因便是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對於俄羅斯來說,就如中國的長安、洛陽一樣,是其文明的發源地和重要載體。

金帳汗國(五):朮赤被誤解含恨而死,拔都力挽狂瀾蕩平羅斯!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中期,由於各城邦貴族勢力日趨強大,基輔羅斯公國的大公已經無法維持統一。到十二世紀三十年代,統一的基輔羅斯公國不復存在,分裂為一個個以城邦為中心的小公國,其中較為強大的有弗拉基米爾公國、梁贊公國、諾夫哥羅德公國、切爾尼戈夫公國、佩列亞斯拉夫公國等十三個公國。而弗拉基米爾公國取代基輔公國成為各公國名義上的共主。多年來,各公國你爭我奪,互相敵視,遇到外敵從來不會團結對敵,甚至以鄰為壑。當年哲別和速不臺以區區三萬軍隊橫掃羅斯,各公國本約好一起對敵,可在卡爾卡河畔雙方交鋒時,基輔大公姆斯基拉夫·羅曼諾維奇卻按兵不動。結果羅斯聯軍被打得大敗,總共有六位大公陣亡。在消滅聯軍後,哲別和速不臺才轉過身來,包圍了作壁上觀的基輔軍,輕鬆地將基輔大公和他的軍隊消滅殆盡。現在,拔都率領著蒙古十五萬大軍前來,他們是否會在危機面前團結起來呢?答案是否定的。

金帳汗國(五):朮赤被誤解含恨而死,拔都力挽狂瀾蕩平羅斯!

1236年冬,集結完畢的蒙古軍首先擊破了羅斯諸公國的東部屏障保加爾,1237年夏,又擊敗羅斯諸公國的南部屏障欽察諸部落。順利地打開了進入羅斯的大門。進門之後,首當其衝的便是梁贊公國。面對蒙古大軍壓境,梁贊大公尤里·伊戈列維奇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斷然拒絕了勸降:"如果我們都戰死了,那麼,一切都將歸於你們!"但他也知道僅憑自己是無法取勝的,於是向弗拉基米爾公國和契爾尼戈夫公國求援,但這兩個公國的大公都拒絕派出一兵一卒。1237年12月16日,蒙古大軍圍攻梁贊,經過六天激戰,梁贊陷落,大公戰死,居民死傷殆盡。梁贊城被大火燒成廢墟。緊接著遭到打擊的是弗拉基米爾公國,當初它拒絕了梁贊的求援,而當自己面對敵人時,也是孤立無援的。1238年3月4日,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率軍在錫季河與蒙古軍苦戰,孤立無援之下全軍潰散,大公戰死,弗拉基米爾公國全境淪陷。而隨著弗拉基米爾公國的滅亡,宣告著北羅斯被蒙古征服。拔都繼續揮軍向諾夫哥羅德公國前進,但因為氣候轉暖,道路泥濘,被迫轉道,進入欽察草原休整。之後再次進入羅斯,滅亡佩列亞斯拉夫公國,於1240年夏進抵基輔城下。基輔是羅斯最美麗和宏偉的城市,拔都被其所吸引,不願將其毀掉,派使者前往勸降。此時基輔大公米哈伊爾已經逃走,城中軍民殺死了使者,從斯摩稜斯克公國請來一位貴族做執政,領導軍民抗戰。可是,加利西亞大公丹尼爾卻想趁機控制基輔,派遣自己的將領德米特爾將那位貴族趕走,自任執政,這一內訌使得基輔軍心浮動拔都見勸降無效,下令攻城此時四大軍團主力齊聚,蒙古大軍四面攻城,用投石器擊毀城牆,蜂擁而入。基輔軍民在城中建起城寨,節節抵抗。最後退入教堂死守。直到教廷因為人多沉重而垮塌,軍民死傷無,這才停止了抵抗。德米特爾傷重被俘,拔都感念他的勇敢,將其免死。但基輔遭此兵災,毀城大半。基輔陷落是在1240年12月6日,不過月餘,1241年初,拔都便又率軍挺進加里西亞,加里西亞大公丹尼爾棄城而逃,加里西亞也拜倒在蒙古鐵蹄之下。至此,南羅斯宣告平定。南北羅斯盡入囊中,拔都志得意滿,將西征軍集結在加里西亞境內體整補給,準備接著進入歐洲中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