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回收迎來新機遇 電池汙染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自2010年我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投入至今,已經超過8年,首批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也將迎來大規模回收工作。

動力電池與其他產品不同,內部含有大量重金屬、電解液等材料,回收稍有不慎便會對環境造成汙染,也正因為如此,當初在引入新能源汽車時便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抵制,不過現如今動力電池回收工作將迎來新的機遇,大家擔心的電池汙染問題或許將得到解決。

4月17日,在中國汽車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論壇上表示,我國2010年投入使用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電池將在今年或明年逐步“退潮”,動力電池回收工作迫在眉睫。

动力电池回收迎来新机遇 电池污染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不過,經過將近五年的實踐,我國逐漸摸清了電池生產、退役、回收再利用的鏈條。其表示,動力電池的回收循環體系也是相關部門近五年來一直研究的對象。工信部已經建立了這條體系的設想、規劃以及相關文件。萬鋼表示:“動力電池退役以後可以作為儲能電池來應用,使用壽命至少能達到8年,這樣雙週期的使用不僅延長了動力電池的壽命,同時又便於電池資源的有序收集。也為後續材料回收、循環再利用打下很好的基礎。”

新能源汽車被認為是新的風口,國家還出臺了相關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入局。也正因為如此,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也相繼爆發。其中最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成為了大家爭相攻佔的高地。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總裝機量高達57.35GWh,其中在2018年就達到了32.86GWh,同比增長137%,佔總裝機量的57.3%。

不過為了控制行業中企業的質量,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分階段釋放壓力,下調補貼標準,並提高了技術門檻。與2018年相比,本次補貼平均退坡超過50%,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因此相關上下游產業也會進行調整。

前段時間,有人對動力電池回收進行了分析。按照電池壽命8年來算,那首批大規模退役時間將會在2026年前後。另外,國內有研究機構也預計了今後幾年動力電池回收數量,2019年11萬噸、2022年42萬噸。

可見,未來動力電池回收的數量只會增加不會降低,雖說萬鋼表示我國已經對動力電池回收的流程有了大致瞭解,但真正在回收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還不好說,不過提前預防總比到眼前抓瞎強。

無論怎麼講,新能源汽車的出現確實極大激發了整個市場的潛力,動力電池作為整個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回收工作必須要做好,如果真如萬鋼所說動力電池汙染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那麼新能源汽車才能被稱為是真的“新能源”汽車,國家才能放手開展相關工作,同時也能促進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