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心腹,被提拔第二年就哑巴了,去世前为何突然又能说话了?

Y_______平源


大宋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传奇人物,他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专门护卫皇帝的安全,先后12年间,他辅佐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代皇帝。在这12年内,朝堂之上,他也整整哑了12年,没有说过一句话,就是执行禁军命令也是由他的仆人代为下达,因为他只能通过喉咙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只有他的仆人才可以听得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哑巴的殿前都虞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此人却突然开口说话了!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他一直在装哑!此人便是杨信。可是,他为何要装哑?对于那么显赫的官爵,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心腹,有必要这么干吗?

图:赵匡胤

殿前司只剩都虞候 赵匡胤削弱中央禁军对皇权威胁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的江山是怎么得来的,“陈桥兵变”中正是他的一帮弟兄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立为帝的。而这帮弟兄,他们在北宋建立初期都担任着中央禁军殿前司的要职。其职位从高到低,依次是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就在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全部解除了他们的职务,同时,除了保留都虞候这一职位外,其他的职位永久的从大宋的中央禁军殿前司中砍掉了。明摆着,赵匡胤之所以这么做,他担忧的正是万一日后有人也效仿他“黄袍加身”危及皇权。于是彻彻底底的削弱了禁军统率的权利,从而减轻禁军对皇权的威胁。

图:陈桥兵变

赵匡胤错斩救命恩人张琼为哪般?

老哥们的兵权都被解除了,那殿前司也得有人管理吧,都虞候这一职选谁更合适呢?毕竟,此一职专司护卫皇帝身命,掌管整个宫城戍卫,意义非比寻常。于是,赵匡胤想到了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张琼。

张琼是谁?《宋史》记载,张琼擅长骑马射箭,在周朝他是赵匡胤的部下,在赵匡胤奉柴荣之命攻打寿春时,遭到弓箭手伏击,一时万箭齐发,箭其粗如椽,难以进退,就在赵匡胤眼看要被射中之时,张琼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刚好替赵匡胤档了一箭。然而,箭头却刺穿了张琼的肉和骨头,后来张琼忍痛让御医凿开骨头才取出了那把巨箭。如果换作赵匡胤,也许,可能会没命了。

图:张琼

这么忠心耿耿用生命捍卫赵匡胤的人,自然可以成为担任都虞候这一要职的不二人选。可是后来,张琼的命运怎样了呢?

大家都知道,张琼为人耿直,直言不讳。在他被任命都虞候之时,赵匡胤还给他派了两个部下,意在监控张琼。毕竟,张琼是粗人一个,有时说话对他的部下很不客气。张琼任职两年后,也就是公元965年,他的下吏石汉青很受赵匡胤赏识。然而,此人居心叵测,诡计多端,一心想扳倒他,于是向赵匡胤诬告张琼暗自蓄养了上百部曲,蓄意谋反。而赵匡胤信以为真,连查都不查便将张琼下狱查办了。最后被赐身亡。后来,赵匡胤知道张琼被冤,虽然痛心不已,但却并未追究诬告人的责任。正因如此,此后都虞候这一要职,人人都避讳。

杨信被迫受命都虞候“装哑”12年保命

接下来,都虞候还得找个可信的人来当。于是赵匡胤又相中了杨信,此人在与人打交道时更加值得信赖。杨信在接到接替都虞候这个职位的皇命时心中异常担心,但又不能抗命不遵,于是他被迫答应了下来,但是又不得不开始谋划保全性命的万全之策。由于前车之鉴,赵匡胤对部下的疑心过重,连张琼那样的救命恩人都不放过,岂能放过自己杨信。于是,在杨信继任都虞候的第二年,杨信突然生了一场大病,病后嘴不能言语,成了一个十足的大哑巴。

这时候,杨信觉得自已应该可以告老还乡了,可是,赵匡胤知道此事,非但没有因为杨信的哑免去他的官职,反而比之前更加信任杨信,在第二年又授予杨信节度使一职,再后来,干脆连殿前司这种更高级别的官职也由他担任。

图:中央禁军

后赵匡胤去世,赵光义继承帝位,他继续重用杨信。接下来,殿前都虞侯这把椅子杨信一坐就是12年。那一年,杨信由于上了年纪,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一天,突然开口说话了!他劝告后人要忠于朝廷、铭记恩德,并且对前来看望他的赵光义,他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对两朝君王知遇之恩的深切感激之情。此时,众人才知道,原来他是为了保全自己才不得不装哑12年。此时,惊讶的赵光义非但没有怪罪他,还下令善待杨信一家,以慰忠心。

这正是杨信为何整整哑了12年,去世前突然说话的原因。由此可见,杨信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勇武、果敢,既懂得为臣之道,又懂得收敛锋芒消灾避祸。自古伴君如伴虎,在历史上因呈一时之聪明而误了性命的人大有人在,像三国曹操手下的杨修,还有前面说的张琼。相比他们,杨信的做法,不但保全了自己避免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同时,也荫及子孙后福不浅,获得世人尊敬。可以说,他的大仁大忍真的是一般常人所不能及的。


淳帧通安


题主说的是在建隆二年(961年)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的杨信吧。(后升为殿前都指挥使)他是在乾德四年(966年)哑的。他并不是真的哑了,而是在装哑,他为什么装哑呢?原因有三个:

1、赵匡胤对禁军的忌讳

赵匡胤

杯洒释兵权

由于赵匡胤是靠后周禁军起的家,所以他对自己的禁军很不放心,为了将禁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他想了不少办法,起初是将禁军交给自己的亲信,北宋禁军分“两司”,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又按职位大小分为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这些职位都由赵匡胤的亲信担任。可赵匡胤还是不放心,于是搞了个“杯酒释兵权”,又将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的最高职位都点检与副都点检取消,任命资历较低的军官来管理禁军,同时又整顿禁军,将禁军中骁勇者升其籍,将老弱禁军开除,从各地选拔禁军,彻底打乱禁军编制,禁军将领与兵多不相识,安全性大大增加。可即便如此,赵匡胤还是对禁军不太放心,所以禁军将领也一直在被监视着,以防万一。

2、前车之鉴

张琼

对禁军进行整顿之后,赵匡胤开始重斩寻找禁军将领,很快,找到了他的救命恩人――张琼。后周显德年间,赵匡胤随柴荣南征,在攻南唐寿春时,赵匡胤乘皮船指挥,城上的车弩向赵匡胤射箭,箭比房上的椽还要粗,眼看赵匡胤就要被射死,张琼挺身而出,为赵匡胤挡箭,箭射在了张琼大腿上,由于射得太深,拔不出来,张琼于是喝了很多酒,把骨头凿开,将箭取出,血流如柱,可张琼和没事人一样,赵匡胤很是佩服。张琼当了殿前都虞候后,赵匡胤赞其曰"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琼不能统制。”

张琼这个人,虽然很勇猛,但是没有脑子,直言不讳。在他当都虞候之后发现当时的晋王,自己的前任赵光义利用职权结交豪杰,有不臣之心。没有心机的他自然不懂什么叫“疏不间亲”,耿直的去赵匡胤面前说他亲弟弟要谋反,这不是找死吗?赵匡胤听后勃然大怒,斥责张琼挑拔离间,实为大不敬,随即处死了张琼。(“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候时事”――《宋史》,“开宝初,太宗居晋邸,殿前都虞候奏太祖曰:“晋王天日姿表,恐物情附之,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纵法以结豪俊,陛下当图之。上怒曰:“朕与晋弟雍睦起国,和好相保,他日欲令管勾天下公事。粗狂小人,敢离我手足耶?”亟令诛之。”――《玉壶清话·卷七》)

都虞候本就不受赵匡胤信任,又出了个张琼,此时的都虞候俨然像个烫手的山宇,谁也不愿来当。

3、为求自保无奈只得装哑

建隆二年(961),扬信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有了张琼的前车之鉴,杨信不敢太过张扬,安分守已。可一想到自己前任张琼的遭遇,他还是不寒而栗。又在乾德初年(963)年太祖亲郊时加封仅仗都部署,官职越多,权力越大,扬信越害怕。于是在乾德四年(966年),他决定装哑巴来自保:“四年,信病喑”,没想到赵匡胤对其更为信任:“上(宋太祖)幸其第,赐钱二百万。五年,改静江军节度。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散指挥都知杜廷进等将为不轨,谋泄,夜启玄武门,召信逮捕,迟明,十九人皆获,上(宋太祖)亲讯而诛之。六年,迁殿前都指挥使,改领建武军节度。”短短几年便升为了殿前都指挥使,因为其装哑,赵匡胤对其非常放心。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死,赵光义即位,为宋太祖,也对杨信十分信任:“改镇宁军,并领殿前都指挥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掌禁军十二年的扬信病倒,在他死的前一天,他说话了,他付赵光义说:“遭遇两朝,恩宠隆厚,叙谢感慨”。赵光义觉得很不好意思,便好言慰勉,还赏赐了不少好东西。

杨信为了自保,竟装哑十二年,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忍耐力与承受力。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宋朝武将的地位有多么“尴尬”,没有人信任,没有调兵权。这也是宋朝没有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