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为了收复燕云是十六州,赵光义决定挥师北伐

小说:为了收复燕云是十六州,赵光义决定挥师北伐

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史称宋太宗。赵光义驾临东京汴梁,改年号为太平兴国,此时大宋朝已经平定南方,国力鼎盛,民心平稳。

然而早在大宋建立之前,中原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契丹族已经建立了大辽国。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卖国求荣,将燕云十六州送给了辽国。

石敬瑭作为后唐 旧臣,不思报效国家,保境安民。却甘做契丹辽国的儿皇帝,出卖祖宗的疆土,令天下人所不齿。

大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后,一直对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垂涎三尺。面对大宋北部的压力,太宗皇帝赵光义,一直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

此时的大宋朝,已经是江山稳固,兵精粮足。大宋朝人马不下百万,能征惯战的大将足有千员,赵匡义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

这一日太宗皇帝升殿,满朝文武参王拜驾已毕,文东武西,排列两厢。由于天下承平已久,大宋的文臣武将,一个个肥头大肚。

看着满朝文武,赵光义咳嗽了两声道:众位爱卿,朕想择期出兵,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不知道众位爱卿 有何意见?

闻听皇帝此言,丞相赵普出班奏道:万岁,今我大宋南方已定,兵精粮足,当起王师北伐,陛下的决断甚是宏远。

太宗皇帝闻听此言龙心大悦,看了看武将行列问道:不知道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出征北伐,建立功业。

众大臣的目光都集中的在了三个人身上,谁呀,正是大宋的开国将军:靠山王曹斌、平北王潘仁美、右卫大将军杨继业,虽然都年事已高但虎威仍在。

这三个人可了不得,那都是大宋朝的擎天柱,架海紫金梁。

此时靠山王曹斌出班道:臣愿意领军北伐蛮辽,收复燕云,匡我大宋河山。平北王潘仁美、大将军杨继业也出班齐声上奏太宗皇帝愿意领兵出征。

赵匡义一看北伐之事文臣武将都很支持龙心大悦,当即拜右卫大将军杨业为扫北大元帅,靠山王曹斌总督后军,平北王潘美为调度,择期北伐。

右卫大将军杨业人称金刀令公,由于他武艺超群,太祖皇帝赵匡胤曾成他为杨无敌。此次赵匡义拜他为扫北大元帅,老令公杨业是踌躇满志。

但是有一个人不高兴了,谁呢?正是平北王潘仁美,潘仁美心想我封侯平北王,北伐大帅应该是我的呀,如今只让我中间做个调度,明显太宗皇帝看不起他。

扫北元帅是定了,但是还缺少个先锋官,太宗皇帝问杨继业:老将军,今次挂帅出征,不知道先锋官可有人选?

杨继业有几个磕头的兄弟:铁鞭王呼延赞、东平王高怀德、平东王高怀亮、汝南王郑印。杨继业本来想保举东平王高怀德为先锋。

他刚要说话,平北王潘仁美道:陛下,北伐幽云先锋官责任重大,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眼下我大宋人才济济,能征惯战的将军不在少数,先锋之职应该让年轻的将领担当,臣愿提议陛下可在校军场设比武分高低,择优选出先锋人选。

赵匡义闻听当即同意,决定三天之后校军场演武,选拔先锋官。

平北王潘仁美执意要在校军场,比武选拔北伐的先锋官,一个是担心大宋朝的军权完全被杨家一门把控,也是为自己的爱子寻得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