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櫻桃與一位鄉賢的故事

幫助解決矛盾,共建鄰里和諧、顧全大局的村集體;擔任鄉村發展的智囊團,樹榜樣、帶頭幹,發動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引導村民向上向善,幫助營造家庭和睦、孝老愛親的氛圍……近年來,鄉賢們充分發揮德治的作用,積極配合村兩委工作,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51歲的鄧勇雖是外村人,卻被清泉鎮五桂村村民評選為了該村最美新鄉賢,“他給我們五桂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他就是我們五桂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村民們對這位“外來人”給予了極大認可。

2013年,鄧勇來到五桂村,開起了農家樂,並且租下週邊的二十幾畝荒地,種上了櫻桃、李子等果樹,打算髮展鄉村旅遊。起初農家樂的生意並沒有達到鄧勇的預期,來吃飯的多是周邊村子需要辦宴席的人,外來的遊客很少,收益遠遠不夠成本,櫻桃、李子等水果更是無人問津。正當鄧勇犯愁時,沒想到自己的一條“我家的櫻桃熟了”的朋友圈,讓他看到了希望:朋友們紛紛詢問地點,想要來採摘體驗。

五桂村歷來就有種植櫻桃的傳統,很多村民都在自家房前屋後,田間地頭種上一些。但因為櫻桃皮薄,成熟採摘期短,也不便長途販運,村民管理櫻桃樹的積極性並不高,所以村裡的櫻桃並沒有形成規模。

“現在鄉村旅遊很火,既然五桂村有種植櫻桃的傳統,何不把它發展為我們村的一個特色產業,以此吸引遊客。”鄧勇找到村幹部,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隨後,鄧勇和村領導一起去到簡陽、金堂等地實地考察,學習他們的產業發展經驗。“取經”回來後,鄧勇把自己的二十幾畝櫻桃樹全部改種成了優質櫻桃,同時,他還積極幫助村幹部做村民的工作,動員村民一起規模種植。

“改良品種雖好,但是規模種植,到時賣不出去怎麼辦?”“就是,櫻桃不宜保存,年輕人又大多外出打工,我們老傢伙些咋個搬得動出去賣嘛。”……不少村民覺得大規模種植櫻桃風險不小。

村民的顧慮不無道理,“得想一個辦法,讓五桂村的櫻桃叫好叫賣。”鄧勇想到了採摘節,通過廣泛徵求村民意見,2016年五桂村舉辦了第一屆櫻桃採摘節。“當時我們只是想嘗試下,通過前期的宣傳,沒想到效果奇好,短短几天時間,就吸引了成都周邊上萬名的遊客。”五桂村委會主任官久松告訴記者,在這次採摘節上,不僅櫻桃大賣,村民自家的土雞、雞蛋、豌豆、紅苕之類的農副土特產也銷售火爆。

嚐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大量種植優質櫻桃。2018年櫻桃採摘節期間,五桂村累計接待遊客15餘萬人次,村戶均淨收入3000元以上。如今,五桂村原來不值錢的土櫻桃,成了市民體驗水果採摘的“香餑餑”。“在村裡生活幾十年,從沒見過我們五桂村這麼熱鬧。”村民黃孝孺感慨地說。

隨著五桂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遊客越來越多,不少年輕村民返鄉開起了農家樂,而鄧勇也成為了他們“取經”的對象, “我們這裡農家樂開得越多,對他的生意多少也會有影響,但他從來不吝嗇向大家傳授經驗。”新辦農家樂的村民喻立快說。

五桂村成立了“婦女互助基金”,鄧勇主動拿錢作為活動的啟動資金;村民陳小谷不幸罹患癌症,鄧勇不僅自己慷慨解囊,還發動自己農家樂的所有員工募捐;五桂村製作“十大孝子孝媳”掛曆沒有錢,他立即拿出1萬元幫助印刷……這樣一個外來人,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和稱讚,成為了一方鄉賢。

(記者:高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