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鵝的飼餵上應該注意什麼?

從孵化出殼4周齡的鵝叫雛鵝,在養鵝生產中,雛鵝的培育是重中之重。養鵝生產的經濟效益、生產效益和雛鵝的培育好壞息息相關,可以說一批鵝的成敗,是由雛鵝培育的好壞決定的,而飼料的搭配和使用也是雛鵝育成好壞的關鍵。

雛鵝的飼餵上應該注意什麼?

雛鵝的生長髮育非常迅速,出殼後二十日其體重就可增長6-12倍,其新陳代謝較為旺盛,體溫高,呼吸快,需水較多,育雛飼餵時不能斷水。

雛鵝來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一般在雛鵝出殼後24-26小時開食較好,若是經歷了長途運輸的雛鵝,最好讓其進棚上架後休息2小時左右,開食之前要先飲水,後喂料,先飲水可刺激雛鵝食慾,促進雛鵝排出胎糞。

開食前先飲水,稱為潮口。潮口的水水質要清潔,水溫25℃為宜,冬天水溫要高一點,放入5%的葡萄糖,也可用適量紅糖代替。飲水可自由飲水,飲水之後即可開食,雛鵝的餵食最好用精料與青料混合搭配,精料要用鵝用料,即能量高的料,不能用蛋白含量過高的飼料來飼餵(如肉雞用飼料),青料要求新鮮、易消化,幼嫩的青菜葉為好,青料作開口料時要切成絲。

雛鵝的飼餵上應該注意什麼?

穀物精料作為開口食最好浸水,用溼谷開口,隨日齡增長,消化機能加強而逐漸改變。所用飼料必須保證清潔新鮮,嚴禁使用黴變飼料。

雛鵝的飼料要進行調製:

1、谷實類如稻穀、玉米、小麥、蠶豆等有堅硬外殼和表皮的飼料,因雛鵝的消化機能還未發育完全,需將其粉碎或磨細後飼餵,將其碎成小顆粒即可,太細不利於雛鵝採食。

雛鵝的飼餵上應該注意什麼?

2、玉米、大米和小麥等,也可將其浸泡變軟後用於飼餵,雛鵝開食用的碎米需浸泡1小時候投餵,一方面浸泡可使此類飼料變軟,利於雛鵝消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雛鵝採食。但其浸泡時間不要太長,以防止飼料變質,浸泡一小時後即可。

3、青料要洗淨切碎飼餵,切成條狀或絲狀,隨切隨喂,不宜久放,以免變質。還可將菜葉扔些在鵝群當中,增加雛鵝運動量,減少啄毛現象的發生。

在日常的飼餵配比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搭配,所有的餵養標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自己的侷限性,在參考使用某一標準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記錄實際餵養效果,結合品種、年齡、體重、生長階段、季節、生產水平、當地條件、餵養經驗等等進行適當調整,在日糧配料時,要根據鵝需要的營養條件計算好所需的能量、營養、蛋白含量等。

當然,如果嫌自配料太麻煩,也可以直接找到質量有保證的全價料進行飼餵,如果成本太高,可控料加牧草進行飼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雛鵝的日常飼餵中,不同地區、季節、養殖條件的飼餵標準應都有差異,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一條適合自己養鵝場的飼餵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