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打得清军落花流水的太平军,为何斗不过曾国藩非正规的湘军?

梁云兴


太平天国最后之会败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洪秀全定都南京后不思进取,骄奢淫逸,另外大肆封赏群臣,光封王的就2000多人,这些王爷和其他高极官员不仅残酷压榨剥削老百姓,而且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残杀,造成了部分高极将领带兵远走高飞,如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因为内斗大伤原气,引起了太平天国的分裂,还有太平天国攻占江南一些城镇后大肆屠杀,使江南人口大量减少,不仅失去了民心,更增加了老百姓对太平天国的仇恨,有些地方的老百姓自发组建地方武装,配合清廷对抗太平军,然后清军才能最后平定太平天国。如果太平天国能够上下一心,以民为本,善待老百姓,说不定就会一统天下了。


笑傲烟云里1


我浙江人 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太平又叫长毛 在江浙声名狼藉 就是恐怖分子 他的口号非常好 但是呢 这个和共产党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样 但是这个社会在那里呢? 不可能 鬼子在中国杀了1800万中国人 官方数据 太平长毛在江浙就杀了3000万 这个是当时官方和民间一起统计的数据 杭州萝卜萧山种 当时杭嘉胡人死的剩下二成了 后来都是靠移民补充的 江苏也差不多 我新昌山区的 家乡没有被长毛祸害过 不是长毛发善心 是被我们彩烟民团打跑了 县志说十万长毛打彩烟 在一个叫连使岭的地方被彩烟民团依靠连使岭天险成功阻击 当时旁边乡镇被长毛杀了好多 房子也烧了不少


戴文锋850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想回答好还真不容易。
这么说吧,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湘军的领导者是曾国藩——一个极具系统思维、全局思维的军事将领,他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建制、管理、战略系统,建立了一支战斗力爆表的水陆两栖作战部队。

这个所谓的“非正规军”,从制度到装备,都完爆当时的大清正规军。

一、先来看曾国藩建兵原则。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行动前先思考的人,他深刻反思了大清正规军绿营失败的原因,军队腐败、军纪废弛什么的,这些一般人能看出来。曾国藩看到的是,大清建兵制度上的缺陷。而像军中腐败、军纪废弛等,都是这一深层原因带来的结果。
绿营为什么没有战斗力?很多军人都私下做着兼职,比如开个茶馆,摆个地摊什么的,军官们就玩得更大了,买卖武器装备,利用战船经商等等,平常操练能不去就不去了,也别说对国家啥的不上心,关键得先养家糊口啊。谁让大清的工资低呢,一个月一两多银子,不够用啊。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996啊!

这是大清长时间的“低饷制”导致的一个结果。军人们连家都养不起了,谁有心思在训练场上玩命。

其次,清朝的军队,十分重视“兵为国有”,不管哪儿的兵,首先都是国家的兵,到打仗时,国家会随机分配,比如长沙的兵调给武汉的将领,九江的司令领导安庆的部队,这么一打散,防止将领们拥兵自重。这是清朝皇帝们的权术。
但它的坏处在于,军与将之间不熟识也没感情,在战场上大将被一剑穿胸了,同队军人不管不顾。至于不是一个营的,那就更远远地勒马旁观了。我们都见过《投名状》里,庞青云的军队攻打苏州被包围时,另一队清军远远观望,无动于衷的样子,直到看见胜机,才介入争功。
基于这两点,曾国藩在湘军的制度上做了几点关键调整:
首先是“厚饷制度”,高薪招揽人才。普通士兵,薪资高于正规军的三倍,中高层管理,薪资待遇将近正规军同级别的六倍。
报名人数一下就爆了。
但想进名企可没那么简单。
曾国藩调整的第二点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他先挑选他欣赏和信任的人,做营官,营官再往下挑连长,连长挑排长,这样一层层,兵将之间,相互熟知,又有知遇感恩的情分。团队凝聚力满格。
第三点,曾国藩选军官偏爱文化人,因为文化人遇事爱动脑子,湘军的多数将领都是知识分子。选士兵偏爱出身质朴的山野乡农,这些人朴实厚道,又有肌肉。不像绿营兵,多是地方上的流氓或游手好闲之辈。
第四点,湘军重视思想教育。因为曾国藩自身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重视精神力量。对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军队,多进行思想教育,在当时的正规军中是一个创举。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敌人,是一支以信仰(信上帝)驱动的部队。

这几点调整完了,这支军队的基因,已经不同于绿营了。

二、在具体的作战策略方面

曾国藩有一条独具个人特色的原则:结硬寨,打呆仗。

太平军在之前与清军的交锋中,擅长游击战,审势度时,灵活应变。曾国藩的对策就是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什么叫结硬寨呢?就是先将营地扎稳,扎下营盘后,不管多累,先绕着营地挖两道深沟,再沿沟筑起高墙,形成自己的防御系统。每行军到一处,先挖沟筑墙,军将们个个具备民工大队的职业素养。
曾国藩是一个强调防守的人,他一辈子做事,没什么花架子,也没多少令人叫绝的妙招,就是大道至简,把事做牢靠,做扎实,确保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谋划出招制敌。
打呆仗也是建立在结硬寨的前提下。兵临城下,不主动进攻,先挖沟,围城,切断城内外的联系,等里面的人没粮了,自己打出来,然后再迎敌。
据说湘军打下的城市,城墙外的地貌完全变了。这种方式看似笨拙,耗时,却能确保胜率。而且通过“围城打援”的战术,消灭了天平军不少有生力量。

三、装备方面。

为了制造战船,起初没有人懂设计,曾国藩甚至亲自上手设计,后来发现不行,就建了两个船厂,遍寻能工巧匠,反复推敲试验,并重金购置大批洋炮,安装在战船上。曾国藩的水师也成为当时中国技术最先进、装备精良的战队。

四、整体战略。

一个统军的大帅,最硬核的本事,就是能站在最高的维度上审视战局,能从复杂、纷乱的时局中洞察关键所在。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大局观非常优秀的人,他认为太平军难对付在于,他们通过掌握长江中下游的几座战略重镇,控制了长江这条军事运输线,又通过长江水系,将各省的资源统筹在一起,因此要想打掉太平军的大本营南京,必须先打掉沿长江从上到下的几个重镇,夺回对长江的控制,然后踞上游之势而下,冲击南京。
“用兵以审势为第一要义”,这是曾国藩的军事哲学。虽然,咸丰一心求快,几次出昏招,干预指挥,但最终大清赢下这场战争,还是靠了这个战略。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曾国藩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并制定出了正确的策略,更重要的是排除了战略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干扰,包括皇帝的瞎指挥,政敌的落井下石,等等。
跟随曾国藩多年的、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曾说,曾国藩的定力,非常人所能及,他认准的事,排除千难万难,也要干成。这个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执行力,令人不得不由衷敬佩。
想了解曾国藩的更多故事,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曾国藩》系列正在开讲中。

每晚精读一本书


剿灭太平天国,曾国藩的确厥功至伟,但是洋人的力量也是不可忽略的,英美组建的洋枪队对于太平天国的打击力度极大。与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相比,湘军的战斗力的确是高出一个档次。


清朝的正规军分为两个部分,八旗兵和绿营兵。

  • 八旗兵存在的时间要久于绿营兵,是努尔哈赤所创立的,最初的八旗仅限于满洲内部,随着清体量的扩大,内部民族成分增加而又相继出现了蒙古八旗,汉八旗等等。八旗兵是清军的主力部队,在清军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 绿营兵最初则是纯粹由明朝投降军队以及农民军的投降部分组成,很少包含满洲人。后来清朝在统一之后,绿营兵士兵绝大多数由汉人充任,其主要是作为八旗兵的补充。

八旗兵在清军入关之后,由于环境相对和平,所以战斗力逐渐下降,此时绿营兵作为八旗兵的补充,对巩固清王朝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雍正之后,绿营的战斗力也逐渐退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八旗兵的退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火器在清军中装备率的上升,八旗由于用惯了火器,所以近身搏斗,骑马射箭等方面大为倒退,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才提出“骑射为立国之本”,试图扭转八旗对于火器的依赖,然而其作用并不明显。



八旗和绿营的急剧退化,在道光时期面临工业文明的威胁以及由工业文明冲击带来的内部动乱时,已经力不能及,但当时清王朝尚未对此作出有效的反应。到了咸丰,同治时期,一些汉族大臣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因为平定叛乱的需要,自行组建所谓的团练和乡勇——实际上就是私人武装,以代替正规军。

就曾国藩的象郡而言,其战斗力之所以较八旗绿营为强,主要因为以下方面:

在招募士兵方面,曾国藩效仿明朝时期的戚继光,只招募没有任何劣迹的,老实的庄稼汉。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了士兵绝对服从的纪律性,极大地便利了将领的指挥,不会出现逃兵,兵痞等。众所周知,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应当具备得解基本素质便是严格的纪律性。曾国藩通过对兵源的筛选,基本实现了这个要求。


再者,所招募的士兵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兄弟,父子,同宗同族,同乡邻里等,此举则保证了军队的团结,以及各个单兵之前的默契程度,激发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队的将领由湖南的儒生担任,将领每日对士兵灌输儒家的忠孝观念,做好思想工作,以保障军队思想的统一。

当然,最重要的是武器方面,曾国藩广泛招募能工巧匠,锻造上等病起,制造先进的战船,并且斥资从洋人手中购得现代化的洋枪洋炮,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综合实力。

通过以上措施,曾国藩得以将湘军打造成一支内有激昂求战意志,外有先进作战器具的优秀军队。而曾国藩的湘军,在晚清时期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清王朝所倚重的一支武装力量,直到李鸿章淮军的出现,湘军的地位才逐渐开始下降。


庭州行者


满清军队为什么打不过太平天国,曾国潘的军却打败了太平军!这里首先那年代以经是满清末期,当年的八旗子弟早已经退化到吃喝玩乐的地步,那里有心思打仗,不要说太平军这股大的起义军,就是一般的流寇清军也是多费周折,,那年代朝廷新秀都是一些汉族力量,这些家族都有自己的团丁,武装!社会动乱,引发曾国潘湘军的壮大,开始曾国潘招兵买马时,咸丰帝也是多加限制,后来太平军攻破咸丰帝的江南大营,咸丰帝才启用曾国潘湘军,加之湘军战士都是青壮年农民,湘军的军饷都是湘军自筹,朝廷以经无力攻应部队军饷。况且湘军将士饷银又高,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皇帝不给钱了,士兵肯定会谁给钱,替谁卖命!加之曾国潘打仗也有一套,在军队里,军权一律交给主将,谁也不能节制,主将受命,将士卖命,各部队互不节制,只有曾国潘自己可以调动,就连皇帝也无法调动湘军!这样一来,众志诚诚,太平天国那里是曾国潘的对手!自此以后,满清政府军政大权就落在汉人手里!谢谢大家!






张思远33


刀枪入库之时就是战斗力下降之时。清朝自入关后,军队腐败就在清军内部迅速蔓延。曾经战斗力非常强的八旗子弟兵在统一全国后,就开始不务正业,他们爵位不但世袭而且待遇也很高。他们一天到晚逛窑子、喝花酒、斗蛐蛐、抽大烟……生活极尽奢侈,把中原王朝那套腐败发挥得淋漓尽致。

康熙年间,八旗兵的战斗力就已经严重下降,平定吴三桂基本靠的是绿营军。绿营军在康熙乃至乾隆时期的战斗中都发挥巨大的作用,堪称清军中的精锐部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营物废弛、日趋腐败。到了清朝后期,八旗兵和绿营兵基本就没什么战斗力。面对太平天国新势力的攻击,清朝军队屡战屡败,已经派不上用场。



在这种局面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汉臣迅速得到清朝政府的重用。都说清政府昏聩,但重用汉臣这件事情不得不说是清政府的明智之举,咸丰皇帝被太平军打急了还提出不论满汉大臣,只要打败太平天国就封王。当然这句话在咸丰皇帝死后就作废了,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足以说明清朝战斗力已经是不堪一击。

汉人打了几千年的仗,对军事方面还是非常有天赋的,只要汉人掌权,军队战斗力就会翻倍,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军事策略都非同寻常。湘军虽然是地方拉起来的一群农民军,农民实在,没有花花肠子,更不会玩各种套路,经过训练战斗力一路飙升,曾国藩就依靠这样一支农民军打败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被湘军打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就开始不思进取,大盖奢侈享乐,天王洪秀全更是躲在后宫女人堆里尽情享乐不问政事。各大王之间发生内讧死的死伤的伤,战斗力严重下降,北伐更是抛之脑后。湘军经过一番训练后倾巢而出,把南京围个水泄不通。当时外国势利也支持清朝,与清军一起反扑太平军,太平天国在两股势利的围攻下瞬间灰飞烟灭。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起讨论更多历史事件。


笑谈趣史五千年


我来回答你吧!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洪秀全靠的是农民打的天下 但在一百多年前九年义务教育没普及的情况下!除了农民你还需要很多有才能的读书人来出谋划策 !但是洪秀全得罪了读书人后期已无人可用 例如撑船的船夫都封什么撑王撑千岁!为什么得罪了读书人呢?因为他自称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兄弟!洋人得知后暴跳如雷这不是邪教吗?侮辱我们的上帝和耶稣同志!还得了?各国纷纷出钱出枪支弹药给清政府,洪秀全还鼓吹他得到了上帝给予的神秘力量将老子与孔子斩杀与南天门外!今后孔将不孔梦将不孟!读书人听说以后气急败坏苦苦追寻几千年的孔孟之道是你个邪教组织能代替的?纷纷拿起武器投靠曾国藩清军不清军 无所谓只为杀洪秀全


C蛋挞


可以说湘军在前期,是被太平天国石达开西征军打得满地找牙的。屡败屡战曾国藩几乎要跳船自杀的,湘军水师全军覆灭。太平天国之所以后来打不过曾国藩的湘军,原因有以下:

第一点,从阶级分析曾国藩湘军是封建大地主势力的代表,太平天国就是农民阶级起义军。农民起义军一分了田地,还会有战斗力吗?湘军这边,有后面的封建大地主支持,要粮给粮,要人给人,发展起来后劲足,可以慢慢熬死太平军。

第二点,曾公内圣外王,毛主席都推崇的人。湘军在曾公的精心训练下,比清军绿营所谓的正规军强了太多的精兵。绿营正规军都是些吸食鸦片,欺软怕硬的兵痞!湘军都是同乡组成一队,战斗力凝聚。后期战斗力大大提高。


第三点,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韦昌辉等太平军核心内斗,石达开被闲置。太平军的精锐都在天京事变中内耗掉了。事件也影响军心,太平军开始走下坡了,而湘军在慢慢壮大变强。

综上,湘军比清军的正规军还要正规,且在战争中在曾国藩的领导下屡败屡战,以战养战,最终打败内部矛盾激化走下坡路的太平军。


胡桃夹子HRP


一、曾国藩湘军打败洪秀全太平天国的必然性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在南京以西方的基督教为教义,以神权政治为推动力,以太平军的武装力量为支持,三位一体,力量雄厚。曾国藩以程朱理学为理论,以清朝政权为靠山,以湘军的武装力量为支持,与太平天国的三位一体势均力敌。

程朱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

清朝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康熙以儒治国,并在为政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以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政治思想体系。比如他认为:“臣为邦本,必使家给人乐,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故其反复向群臣宣谕“爱民”、“重民”、“安民”、“惜民”的道理,要求他们奉公守法,恪尽职守,清正廉明;还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减免赋税、惩治贪官的有利于民生安乐、社会稳定的措施;并本着程朱理学之旨要人们“存天理,去人欲”,通过所谓“闲邪存诚”、“省察克治”的功夫,达到“辨明天理,决去人欲”的目的。康熙的这一政治思想体系,不仅对清初疗治多年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使社会稳定、民生安乐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还深刻影响了其子其孙,为雍正和乾隆所继承和发扬,为康乾盛世的兴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清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论主要认为政治是一种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是对上帝的服从,而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因此应无条件的服从世间的君主统治,要承认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掀起文艺复兴(Renaissance),强调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直接导致欧洲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神权政权被君主立宪和民主政治所取代。

太平天国兴起时,正是西方列强的大肆入侵,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颠覆与渗透,大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洪秀全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大量吸收受压迫的民众入教,给他们输灌神权思想,奴役其肉体与灵魂。时机成熟则揭竿而起,开始了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

自然,当满清政权受到威胁的同时,传统文化与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纲常名教也受到颠覆的威胁。

太平天国以神权为政体,以基督教义为精神指导,其实是真正的历史倒退。

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纲常名教,本质上还是以人权为基础的,它比太平天国的神权理论要进步几个世纪。

洪秀全的失败就在于学了西方的文化糟粕,让历史倒退了几百年。如果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就要把中国拉回到西方的中世纪。

所以,曾国藩的湘军以捍卫传统礼教程朱理学为精神支柱与理论指导,最终打败洪秀全以西方神权为精神的太平天国是必然的。

曾国藩打败洪秀全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避免了天平天国引起的中国历史倒退。

二、曾国藩的湘军集团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

曾国藩本人是一个理学家。湘军的骨干人物中,有一部分本是理学家或与理学有密切关系者,如罗泽南、江忠源、李续宾、李续宜等人。

可见,湘军不是由武人建立起来的,而是由文人特别是理学家建立起来的。其中突出者为罗泽南。罗泽南是专门讲学的道学大师,学者称为罗罗山先生。曾国藩发出了建军的号召,罗泽南率领他的学生前来和他合作,而且他自己和学生李续宾都先后战死了。这不能说都是出于私人的交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出于共同的激愤。

正如梁启超所说:“罗罗山(泽南)、曾涤生(国藩)在道咸之交,独以宋学相砥砺,其后卒以书生犯大难成功名,他们共事的人,多属平时讲学的门生或朋友,自此以后,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七十五,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页)

曾国藩在治军方略上苦费心机,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以忠君勤王、捍卫封建礼教为建军宗旨。把太平天国宗教信仰独尊上帝、反对孔孟儒学,指斥为彻底破坏了中国数千年来所奉行的"礼义人伦诗书典则",是开天辟地以来"名教之奇变",声称镇压太平军不单是替君王分忧,也是为了捍卫性命所系的封建纲常礼教。故对湘军将士的选择,部队的思想灌输以及维系官兵关系都要贯彻这一思想。

可以说,太平天国的社会危机引发了地主士绅和封建士大夫对伦常秩序的重视,推动了理学复兴;而理学的复兴,又强化了封建士绅和士大夫阶层的封建意识形态,增强了他们对封建王权的向心力,从而使他们最终成为清政府战胜起义军的依赖性力量。从这个角度说,湘军集团的崛起胜利也可视为宗理学人士卫道的结果。


三、曾国藩的湘军战胜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也是民心的胜利

曾国藩在领导湘军的时候没有打着清政府的旗号去镇压太平天国,老百姓和清政府并不亲,老百姓是不喜欢清政府的,所以曾国藩所用的名义是捍卫中华传统。

他在讨粤匪檄中写道“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他在打的是一场捍卫中华道统的战争,洪秀全到处砸孔孟先贤的庙,不许人读书是在毁灭中华,檄文一出天下所归,中国没人不知道孔孟,读书人没有不学习他们的,所以一下子就民心所向了。曾国藩的湘军战胜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也是民心的胜利。

上图是洪秀全

四、太平天国信仰基督教千禧年主义带有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狂热,在客观上帮助了西方帝国主义传播教义

一般认为洪秀全的“上帝教”(拜上帝会)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民间信仰。如果将太平天国放到当时基督教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就会发现,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千禧年主义启动的社会重大转型的尝试。18至19世纪千禧年主义(millenialism)在全球的复兴,对现实世界全面而深刻的否定,对另一个美好世界的热切渴望,这就是千禧年主义的本质。

这种发端于犹太教——基督教传统的宗教激情,特别容易转化为革命的意识形态狂热。太平天国与千禧年主义一样,都怀抱着建设新世界的理想。太平天国兴起时爆发力十足,革命的热情高涨,横扫战斗力低下的清军。但遇到屡败屡战、从容坚韧的湘军时,革命的狂热瞬间下降,转变成及时享乐的现实主义。太平天国中后期封王无数,上层生活腐败,完全失去战斗力。

当时,西方帝国主义所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大都提出两个要求:一个是通商,一个是传教。通商是向中国的经济侵略,从经济上剥削中国,使中国人永远贫穷;传教是向中国的文化侵略,使中国人永远愚昧。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基督教,这就起了西方帝国主义所不能起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洪秀全可能不自觉,但客观上就是如此。这是当时社会所不能接受的。


蒋南强读历史


太平天国时期,清军的战斗力已经急剧直下,对外不能抗击列强,对内只能说一句,欺上怕恶,欺软怕硬。曾国藩的湘军,那是汉人重新操练的新军,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其实只是平平无奇,只会打呆仗,却生lrvlv拖死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

湘军,只是一股操练的地方军,强大的地方在于湖南人的斗志, 汉人和汉人士大夫, 为保卫家园,保卫儒家传统学术而做出的殊死斗争。

太平天国的强大在于军事实力,最大的弱点在于太平天国的思想,政治体制,不能得到广大中国人的支持,太平天国的基督教思想,是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的根本原因之一,曾国藩的呆仗和笨仗,长期搞下去,肯定能拖死太平天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