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故事,道盡古人智慧

毛遂自薦

【解釋】

指自己推薦自己去擔任某項工作或職務。

3個故事,道盡古人智慧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幹什麼?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裡遼闊的土地,幾十萬雄師,這麼強大的國家,為什麼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聯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訂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管鮑之交

【解釋】

形容朋友交誼深厚。

3個故事,道盡古人智慧

【成語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夥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裡窮嘛!”

後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裡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並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後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幹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願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王終於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一鳴驚人

【解釋】

比喻平時表現並不突出的人,一下子幹出了驚人的成績。

3個故事,道盡古人智慧

【成語故事】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莊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莊王說:“你說吧。”伍舉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