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人氣最高的好漢,讀者認為他是好人,施耐庵卻看不起他

提起《水滸傳》這部作品,不少讀者首先想到的好漢們快意恩仇的故事,畢竟絕大多數的好漢們從表面上來看都存在著“不得不上梁山”的理由,在此過程中施耐庵先生往往會對他們進行一番包裝,也就是描寫他們是如何懲奸除惡的,但事實上咱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是“梁山好漢等於主角”的觀念先入為主的才會讓讀者喜歡這些好漢,並不是這些人本身就配被稱為好漢,就拿原著中人氣最高的好漢武松來說,讀者對他幾乎只有正面的評價,作者施耐庵也的確用了堪稱最多的筆墨來刻畫這個角色,然而他本人估計還是打心眼裡看不起這個角色的,原因很簡單,在原著中就有體現。

水滸傳中人氣最高的好漢,讀者認為他是好人,施耐庵卻看不起他

(魯智深、武松劇照)

其實讀《水滸傳》最大的悲哀就是咱們很容易被代入主角視角之中,也就是以那些梁山好漢的視角去看待一些問題,比如從整體來看,他們似乎都是一群社會底層受壓迫的人,因為種種不公平的待遇而不得已向一些惡人反抗,最終在梁山落草,可事實上梁山上的大部分人本身就是盲流之輩,甚至像宋江這個梁山頭子原本也是個愛結交忙罪犯的小吏,根本不是什麼好漢,所以咱們看《水滸傳》應該保持冷靜,因為即便是武松這種看似完美的好漢也是有汙點的,有人說施耐庵在《水滸傳》把這幫惡人稱為好漢是三觀不正,其實咱們都誤會他了,他自己也看不慣這幫人,比如他在故事的開篇就說了那跑走的乃是108個妖魔,又如他在書中暗諷武松。

水滸傳中人氣最高的好漢,讀者認為他是好人,施耐庵卻看不起他

(宋江劇照)

武松應該算是原著中最為核心的一名好漢了,甚至施耐庵對他花的心思比“豹子頭”林沖還多,可以說武松這個人物的形象在大部分的戲份中還算是正面的,比如他在景陽岡打虎,彰顯了他強悍的戰鬥力,以至於後世之人提起“打虎英雄”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武松;又如他為兄長報仇,將潘金蓮殺死,也算是大快人心,不過在接下來的事件中,武松的形象其實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水滸傳中人氣最高的好漢,讀者認為他是好人,施耐庵卻看不起他

(潘金蓮劇照)

話說武松幫助“金眼彪”施恩一家醉打蔣門神這事也被不少讀者認為是“仗義”,其實不然,他此時不過是吃人嘴短,不得已幫施恩,就算是他反過來打施恩都是說的過去的,因為施恩本身也是地痞一般的存在;再就是張都監張團練家的無辜群眾也殺,這就顯得有些不分是非了,當然,他要上梁山為寇,做點惡事又算什麼呢?然而此時有不少讀者都沒有感覺到武松這個角色的變化,他自詡“行者”,其實已經算得上是作惡多端了。

也許是為了提醒讀者認清事實,施耐庵加入了一段在原著中看起來可有可無的小插曲,其實他這寥寥幾筆卻是隱晦的道出了自己對武松這個角色的鄙視,同時沒有過於露骨的戳穿“梁山好漢”的真實面目,也不至於影響後續故事的發展,畢竟這幫人還要打著“替天行道”的幌子聚在一起呢!

水滸傳中人氣最高的好漢,讀者認為他是好人,施耐庵卻看不起他

(武松劇照)

那橋段便是武松再次遇見孔家兄弟的時候遇上了一條惡犬,話說武松在景陽岡也是喝得伶仃大醉,照樣打死了老虎,怎麼在面對這條狗的時候卻被它弄得落入水中了?其實說白了,施耐庵正是借這條狗在諷刺的武松,也諷刺了其他的梁山好漢,他們幹著自以為“正義”的事情,其實已經誤入歧途,連條狗都不如,筆者之所以這麼分析正是因為這段插曲對於原著來說根本無關痛癢,若非如此,施耐庵何故多此一舉?

比較“清醒”讀者也不難發現這些“梁山好漢”們也的確配不上好漢之名,施耐庵本人看不起他們也算是“三觀正”的正常反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