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住在一起、合租、獨居,你會選擇哪一個?

和父母住在一起、合租、獨居,你會選擇哪一個?

獨居盛行,是青年人的標配,

還是社會病得治?

——BY 南圓兒

最近因為個稅抵扣政策延伸出來的新一年房租問題接踵而來,我忍不住要瞎說一句大實話——房租確實有繼續上漲的趨勢。這個時候我不得不再次面臨一個選擇題:我是選擇繼續獨居租房,還是要換成合租房子。

對於一個奮戰在大上海的“水泥混凝土建築的農民工”而言,即便我要把大部分的基本工資用於房租這件事情上,我仍然要選擇繼續獨居。

在這個時代,獨居到底意味著的是一種年輕人的態度,還是一種病態心理的選擇呢?

我有一個同事,是個本地土著,家裡的獨子。父母對他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可他放著好好的皇帝日子不過,非要出來租房住,即便要自己承受生活瑣碎,就這樣還是一門心思地過獨居生活。

也許,你會認為是年輕人太任性妄為,但我覺得

獨居的選擇反而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成長。不是說只有優秀的人,才更不喜歡和人交往。應該說,“獨居”是一種掌握主動權的選擇。這樣的人不屑於糾纏過去,主動創造未來的可能。而當一個人不再被生活推著往前走,他就有了思考的空間和成長的時間,“獨居”就這樣的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和父母住在一起、合租、獨居,你會選擇哪一個?

我也不是沒有合租過,不論是和朋友還是和陌生人,即便可以省點房租,但結局都很難善終。以至於,當我在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時候,就不再不想為了省點房租,把生活鬧得雞飛狗跳。有那個時間,不如弄杯咖啡,看本書。人和人相處的確很麻煩,你總要扮演一個角色,妥協一部分時間,在一種虛假的氛圍裡,贏得所謂的圈子。

無可否認,當今社會獨居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瑞士是全世界獨居一族最多的國家,47%的家庭只有孤身一人;挪威次之,40%的家庭是獨居家庭;日本在傳統上是家庭觀念很強的國家,但現在也有30%的家庭是獨居模式……獨居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雖說目前尚未成為主流,但它正在改變我們的社會生活結構。

為什麼這麼多人在面臨其他諸多的選擇之時,依然覺得獨居生活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那是因為獨居生活有助於追尋個人的自由、對自身權力的掌控以及自我實現,這些都是自我們青春期起直到生命終結,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價值。獨居生活使人們可以在適宜的時間,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在我們今天的“同一個地球”的時代,數字化媒體以及急速擴張的社交網絡,令

獨居生活甚至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受益——保持隱私與獨立的空間與實踐。

獨居生活,並不等於孤獨!獨居生活更像是一種能力,可以使自己更加優秀!


和父母住在一起、合租、獨居,你會選擇哪一個?

我們都一樣,想攀龍想附鳳,可我們還是一個人

—— BY 北褶兒

昨天,看了一首詩叫做沒有你,萬般精彩皆枉然。看似一首情詩,但實際上卻很有深味。以前,我會為了一件找不到的玩具傷心難過,而有的時候這件玩具在你眼前的時候,卻從不覺得珍貴,找不見了卻也能換來眼淚。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如履薄冰的人,因為失去太痛,哪怕是丟了一件玩具,都讓我對這種失去深惡痛絕,你一定會說失去才能成長啊,是啊,一路怎麼成長,失去的還真的不少。

其實一路上會遇到很多人,會看到很多人為了所謂的人脈強顏歡笑,失去自己!

希望我們始終是一個學習者,學著長大,學著找自己!

怕失去的,可以不得到嗎?有的時候我會跟爸爸媽媽說,為什麼我們在有能力的時候不去市內買房子,去過更好的生活,要留在這小地方不肯離開;考試失利的時候我心裡說為什麼不能找找關係就差一點點……但是有的時候我有會很慶幸他們就是普通人,

教我做人要善良誠實。

和父母住在一起、合租、獨居,你會選擇哪一個?

今天公司團建,公司是一個創意公司,三年來從日本分公司蔓延到國內,老闆在酒見聊起了他創業的歷程,說起了人脈到底有多重要。

創業的路有很多種,路上需要各種上的人扶持,這很容易理解。但是記得之前一位朋友來找我去工作的時候我很猶豫,我對這種應酬是種高冷,覺得是一種滿足是一種徒勞,所以我拒絕了好意。還是在公司朝九晚五,我記得他跟我說過一句話,你初中畢業創業跟重點大學畢業創業那是截然不同的,背景不同,資源不同,人脈更不同。俞敏洪創業的時候有了徐曉平,這是人脈,只是一個電話而不是幾箱酒。

路都不好走,但是到達金字塔頂端的方式有很多種,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一月打卡第20天~~

和父母住在一起、合租、獨居,你會選擇哪一個?
和父母住在一起、合租、獨居,你會選擇哪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