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漢子”的脫貧路 ——記市“巾幗脫貧之星”、彭橋鎮林山村脫貧戶趙正玲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彭橋鎮林山村脫貧戶趙正玲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去年,她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並且在今年全市的三八婦女節表彰大會上被評為“巾幗脫貧之星”,成了全鎮的“新聞人物”。

近日,記者見到趙正玲時,她正在冒雨撿拾村子道路上的垃圾,雨水打溼了她的衣服,但她仍有條不紊地用手鉗把雜物拾進編織袋中。“作為村裡的保潔員,保持路面整潔是我的責任,既然政府相信我,我一定會好好幹,颳風下雨也不能耽誤工作。”趙正玲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一個農村婦女的執著與堅毅。

2014年對於趙正玲來說是個噩夢,她的丈夫張金鐘出現腹痛、嘔吐等多種症狀,一度被懷疑為癌症。“當時我的眼淚都要哭幹了,家裡還有兩個孩子在上學,他要倒下了,我們該怎麼辦?”回憶起以前,趙正玲紅了眼睛。

所幸張金鐘的病最終被醫院確診為胰腺炎,但這種病很難被治癒,為了給張金鐘治病,家裡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而趙正玲自身也患有冠心病、低血壓等病症,需要長期吃藥來維持,生活從此陷入了貧困。

2016年,基於趙正玲家的現狀,村支兩委經過商議討論,並根據評定標準,把她家定為貧困戶。“當時得知我家成了貧困戶,真的很羞愧,畢竟誰也不想靠幫助來過日子!”趙正玲說。

丈夫張金鐘生病期間情緒一直不穩定,脾氣暴躁、心情低落,家庭的重擔全部都落在趙正玲一人身上,但她從未有過任何抱怨。“我每天都開導他,這不是大病,慢慢控制住就好了,看看兩個孩子,咱這日子也得好好過下去。”趙正玲說,生活總得有個盼頭,光靠政府扶持,那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

彭橋派出所所長關振明是趙正玲家的幫扶責任人,他每次去趙正玲家總要給他們帶些生活用品,並經常與他們談心、溝通,鼓勵他們振作起來。

在妻子和幫扶幹部的勸說下,張金鐘的心態發生了改變,他積極學習扶貧方面的政策,村裡、鎮上有技術培訓他也踴躍參與,尋找適合自己乾的工作,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他家的危房也通過“七改一增”項目重新修建,一家人搬進了敞亮的大房子。

2017年,張金鐘夫婦外出到廣州務工,從事包裝工作,月工資2000元左右。可是,趙正玲的心裡始終放不下家中的兩個孩子,兒子上高中,女兒上小學,還寄住在親戚家。雖然孩子們都享受到國家的教育補貼,但長期這樣下去成為留守兒童,不利於他們的身心成長。2018年3月,趙正玲決定回鄉照顧孩子。

“沒有人的幸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現在政策這麼好,總不能坐享其成等著別人幫助,別人給的始終沒有自己勞動得來的踏實。”趙正玲的目光裡充滿著堅定。回鄉後,她積極尋找工作,隨後被凱達康潔公司聘為村保潔員、鎮政府聘為河道管理員。

從此,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在林山村的街頭巷尾,在大小河道附近,總能看到趙正玲忙碌的身影。保潔員和河道管理員的工作都是清理垃圾、雜物,這個看似簡單的活幹起來卻不容易。趙正玲每天早上準時到村裡的公路上清掃垃圾,清理自然村各角落垃圾池溢出來的髒汙,以及打撈河道漂浮物、垃圾,水生植物等,保持河道清潔。同時,在閒暇之餘,她還積極找各種工作來幹,幫人摘辣椒、烤煙季節幫助大戶串煙……2018年,她家穩定脫了貧。

“家庭貧困了,但黨和國家沒有拋棄我們,把我們當親人,現在我們靠自己的雙手掙錢,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下一步,我會繼續努力,看看有沒適合發展的產業,在自己脫貧的同時,幫助更多困難的家庭,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趙正玲說,她做的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承擔著一份責任,她要把黨委政府對他們的幫助化作強大的動力,不僅用自己的雙手“掃亮”林山村的路,還要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走上脫貧路。

“趙正玲當選‘巾幗脫貧之星’當之無愧,作為一個女人,她很能幹,不怕累、不怕髒,把村裡主幹道以及每個自然村的角落掃得乾乾淨淨,還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周邊群眾脫貧致富的榜樣。”關振明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