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春人上班族騎電動車的很少?

ruboliang


首先聲明我不是東北人 但是在吉林上的大學 第二故鄉 大家的評論我也看了一些 結合我自己的看法 覺得主要有兩點

1.東北人確實是愛面子 衣食住行喜歡擺闊 沒車就出門打車 買不起新車也要買二手車 讓我騎小電動街上晃悠 丟不起那人兒

2.日本人當時把長春城市規劃得確實不錯 但是畢竟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街道精緻但是確實是偏窄 不利於非機動車通行 而且冬季寒冷 路面積雪時間長很滑 客觀上也不方便騎電動車 而且長春公共交通四通八達也很方便 尤其是輕軌 方便人們出行


撲面征塵去路遙


我也騎過電瓶車上班,後來不騎了。說一下原因。

車的原因:

1、車的續航太短,從單位下班都到不了家。30多公里路第一年的電池可以跑個來回,第二年下班就得推一段路。

2、充電不便,我電瓶車四塊電池50多斤,每天拎上四樓,那叫一個累。

3、安全性,充電安全,爆炸.漏電,騎行安全,我撞過車,被車撞,撞過狗。一言難盡,遵紀守法的我,遭罪了。

天氣原因:

太冷了,零下20度騎車試試,凍不死你。

凍雨到單位衣服都能立起來。怎麼防護都沒用。

電瓶充上電,一會就凍沒電了。

一年有半年不能騎,電瓶一個半年就放壞了。


路隨機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我是土生土長的長春人,印象裡在我小的時候,馬路上起自行車和電動車的人還是很多的。那時候長春的車沒有現在多,長春的主幹道也有自行車專用道,所以騎車就成了大家出行的一項比較重要的交通工具。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到現在,長春街上電動車和自行車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長春的主幹道擴建,如人民大街,留給自行車的路很窄;且現在車流壓力大,出門騎車穿梭在車水馬龍中有一定的危險;加之現在長春輕軌、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的四通八達,大家可以有多種方式出行,騎電動車或自行車就成了比較小眾的出行方式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由於長春的天氣原因造成的。長春一年四季不是太分明,冬季較長,下雪頻繁且雪量大,如果騎車出行就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且冰雪路面實在非常不適宜騎車啊……到了春天風沙大,雨量大,騎車也很影響視線。這也是為什麼長春馬路上騎車的人越來越少的一個因素。


中國吉林網


輕軌地鐵5條加四通八達的公交,只要你家不住溝裡,基本都能坐上車,無非就是走兩步!另外冬天實在太冷,電瓶車騎著遭罪,誰騎誰知道。尤其家裡有孩子的有幾個忍心看孩子受罪。

至於那些說什麼愛面子好裝的人,首先人家自己的錢,怎麼花礙你什麼事,買車自然養得起,其次誰都不打車,全國出租車估計都不存在了。

我就沒買車,不是買不起,而是住的地方太方便,兩條地鐵,20多條公交線路,去哪都是最多倒一趟車,平常上班坐地鐵準時準點不堵車,可以睡懶覺。我另一個朋友每天打車上下班,費用30塊,單休一個月上班26天,就算800塊,一年一萬塊,養車費用夠不夠?

噴子們長點腦子理智點!


清茶18001


冷肯定不是原因,記得小時候所有人都騎自行車,也沒事,我就記得一個工廠上班的鄰居自己用自行車改裝了一個電瓶車,大家都羨慕不已,都託他幫忙改裝。主要原因是長春沒有南方那種打工城市的大量低端就業人口,人均收入比較平均,在國內算是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也達到了汽車消費的水平。中西歐也是這樣,根本就沒有電動車的概念,除了一小部分人騎自行車環保或鍛鍊,大部分人都是開車,而東南亞、南亞國家基本都是電動車為主。


長春清浦中學


為什麼長春上班族騎電動車的很少?其實以前長春電動車的數量也不少,為什麼近些年變得很少了,並且能看到的都是輕便型的小電動車,幾乎看不到踏板式的和電摩了呢,對長春情況比較瞭解的我 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一、政府方面管控因素。當地政府對電動車管控限禁的厲害,這是最大的因素。



二、遍佈城市的公交系統因素。長春市區的公交系統比較發達,公交車🚌、地鐵、輕軌,線路四通八達,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三、自然氣候因素。特別是冬季比較長,氣候寒冷不適合電動車。

四、路況因素。長春是一座老城,多數街道並不是很寬,隨著城市轎車🚗的增多,具備非機動車道的街路變得越來越少,有的街路有起伏坡度,有的街路非機動車道比較窄,騎電動車變得不方便、不安全了(見圖,這樣多不安全啊)。

五、經濟改善等綜合因素。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城市發展等客觀因素促使,很多過去騎電動車的都購買了私家車,有些收入少付不起全款的也貸款購車了。還有就是隨著城市發展,遍佈四面八方的地鐵輕軌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越來越方便,和因管控限禁電動車、冬季寒冷不方便、上下班路程遠等客觀因素,老百姓順應現實情況自然就改乘地鐵輕軌公交車了,等等。



天地之間8254


最主要問題是:大多數人愛面子,認為騎自行車電動車上班不太體面。窮人也寧可花一兩萬買個二手捷達。也不騎自行車,電瓶車上下班!

另外,長春本地人即使是買不起車,也更熱衷於出門就打出租車。我沒統計過人均出租車打車次數,長春應該排名全國前幾的!

至於其他人說的冬天冷,沒有人行道的問題,其實廣東的路況還不如長春,更擁擠!還是有大量人騎電動車,摩托車!本質上的原因是:

1.東北人更愛面子,很多普通工人都開車上班!不太好意思騎電瓶車,自行車!

2.南北方消費習慣有差異,東北人更喜歡花錢在車,衣服,吃喝上面。攢錢的觀念薄弱

3.南方的農民工多,很多人都是從事電子廠,印刷廠,服裝廠等流水線作業的廉價勞動力的外地人。

而長春以本地人和本省人為主,工作基本上只有一汽和一汽的配套企業,中車長客,個體工商戶,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單位等,相對來說可以承擔起買車的收入群體!

4,氣候原因(我個人認為不是主要原因)

我在的德惠,是距離長春1小時車程的衛星城,這裡沒有交通管制,也有人行道,但是汽車數量也比電動車多!據我觀察,騎自行車和電動車的人一般都是從事比較底端的職業(沒有歧視的意思)開車和騎車與是否注重個人儀表息息相關!東北大多數人都比較注重服裝穿戴!而具備這樣性格的人,有能力買汽車,也不會去買電瓶車!


家東北味道


我觀察長春可能是全國自行車電動摩托車最少的城市,沒有之一,論總量都趕不上其他地方的縣城小城市。長春能見到的就是送外賣、快遞和城外每天來城裡攬勞務零活的務工者,真正把電動車當日常交通工具的鳳毛麟角。長春公共交通體系十分便利是最主要的原因,公交、地鐵輕軌使幾百米半徑內都能搭上,出租車價格親民打車成市民家常便飯。長春每年五個月的冰雪季也是市民不選電動車的重要因素。說長春路窄造成電動車少不準確,長春道路並不窄,街路整體狀況強於絕大多數城市。長春人不騎自行車電動車只能說是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吧,是人們互相影響形成的一種城市特性。


手機用戶74642207926


一、街路寬窄問題,說長春街路偏窄的估計都是從內蒙新疆過來的,長春老城區街路是不太寬,但相對於同等以上的城市,至少不算窄。隨著騎自行車人數的減少,非機動車道逐漸減少,導致想騎行的人無路可走也確實存在。

二、氣候問題,這是主要原因,冬天天冷路滑,現在的人為了美,穿著普通較少,所以老百姓為了安全為了少遭罪寧願擠公交,也不騎行,並且低溫環境,電瓶車更不適用。春秋天干風大,騎行去上班,弄的跟破馬張飛似的,一臉灰一嘴土,這對愛美的東北人又是個挑戰。夏天,風沙是小了點,但是大太陽曬著,多熱不說,就是把皮膚曬成倆色是多少人尤其是女人無法提受的,君不見炎炎夏日,出租車司機左胳膊都戴著冰袖嗎?

三、關於面子問題,對於有些小虛榮的長春人來說,是有這方面的因素,但是這絕對不是主要因素,如果長春的氣候跟三亞似的,我也願意騎自行車,至少騎個摩托車。

肯定有些槓精會拿上個世紀滿大街都是自行車說事,畢竟時代變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有了多種出行選擇。真的,沒在長春騎過自行車,你是不知道有多遭罪!


雲淡風輕140750070


政府若真替老百姓辦事,解決電動自行車上路根本不是問題,六七十年代,騎自行車的人比現在多的多,每到上下班,自行車潮也不亞於現在的汽車,那時沒有電腦,自行車全是人工管理,年檢,打號,上牌,發證,井然有序,自行車丟了,都能憑車架號,車牌,車證找回來。現在又是大數據,又是人工智的,可對電動自行車的管理就是一刀切,不讓騎,說白了送餐,送快遞,打工族等等這些社會底層人員的利益,跟社會管理發生矛盾時,這些人的利益根本不在考慮之例,最簡便的方式就是禁止,也許東北的天氣實在太冷,使得人大會上的溫暖傳到底層時己徹底變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