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好!合水設立廢舊地膜回收點,變廢為寶

慶陽廣播電視臺/看清(記者:柴婧 邵正謀)合水縣全力推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有效防治農田“白色汙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慶陽廣播電視臺/看清(記者:柴婧 邵正謀)合水縣全力推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有效防治農田“白色汙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做得好!合水設立廢舊地膜回收點,變廢為寶

家住蒿咀鋪鄉陳家河村的梁珠琪一家人有十多畝地,主要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為了提高產量,每年都要用掉50公斤左右地膜。以往莊稼收成後,這些剩餘的舊地膜沒辦法處理,只能收集起來掩埋、焚燒。

做得好!合水設立廢舊地膜回收點,變廢為寶

今年,通過縣、鄉政府的宣傳,梁珠琪知道了用5公斤舊地膜在指定的網點可以兌換1公斤新地膜,因此,他不僅撿了自家地裡的地膜,還到沒人撿的地裡去撿。

做得好!合水設立廢舊地膜回收點,變廢為寶

為進一步治理農村面源汙染,優化農業生態環境,合水縣從廢舊地膜兌換再利用環節著手,在各鄉鎮設立廢舊農膜回收點,並確定回收人員,縣農機中心根據分配鄉鎮新地膜數量,按20%的比例開具信函給供膜企業,供膜企業根據信函給鄉鎮回收人員供給地膜,由回收人員運回回收站點進行“以舊換新”。

做得好!合水設立廢舊地膜回收點,變廢為寶

在合水縣太白鎮廢舊地膜回收網點,村民範雙奇告訴記者,沒有回收站以前,廢舊地膜大都被隨意丟棄在地邊。

做得好!合水設立廢舊地膜回收點,變廢為寶

建立起廢舊地膜回收站以後,合水縣每年有千噸的廢舊地膜可被回收利用,遏制白色汙染的同時,也能給農戶帶去一定的經濟效益。據瞭解,太白鎮一處回收站每年就可回收廢舊地膜160多噸,可按比例兌換成新膜30多噸發放給農戶。

做得好!合水設立廢舊地膜回收點,變廢為寶

合水縣廣泛宣傳農膜殘留對生活環境、土壤及農作物危害的同時,還加強對群眾在殘膜揭膜、清除時間、清除方法等方面的技術指導,教育引導群眾自覺撿拾廢舊殘留農膜,做到及時收集、定點堆放,最大限度地降低農膜殘存。

做得好!合水設立廢舊地膜回收點,變廢為寶

總監製:繆中發

監 制:慕彬 王儉

責 編:邵勇瑊編 輯:劉文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