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經濟要改革,科學要創新,中國山水畫也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發揚、探索和創新。本人用了一、二十年時間的研究與實踐,“古今貫通,中西合璧”,開創了“江南風光與平原風景”的焦墨山水新畫種,其代表作有兩個百米長卷《萬里山河圖》與《沙澧風景圖》,還創作了千餘幅創新焦墨山水作品。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前段時間,在今日頭條上,圖文並茂發表了題為《淺談中西方繪畫特點、區別和聯繫》與《用“黃金分割“原理構圖》的文章,本文圖文並茂,重點闡述“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的基礎理論的問題,並以自己創新作品為例,驗證“透視學”在山水畫創作中的應用。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一,“透視學”簡介及與繪畫藝術的關係。

“透視”是繪畫和其他造型藝術的專用述語。畫家在作畫時,把客觀物象在平面上正確地表現出來,使具有立體感和遠近感,這種方法叫透視法。

廣義的“透視學”是指各種空間表示的方法。狹義的“透視學“是指十四世紀逐步確定的描述物體,再現空間的線性透視和其科學透視方法。現代則由對人的視覺的研究,拓展了透視學的範疇內容,在國畫的繪畫藝術中有著廣泛而重要的應用。

以下以自創作品為例,簡單地介紹幾種常用的透視方法的應用。

1,縱透視。即將平面上離視者遠的物體放在離視者近的物體之上面。如《九寨多泉瀑》此畫中,遠景瀑布畫在山坡村落和近景溪流的上面。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2,斜透視。離視者遠的物體沿斜軸線向上沿伸,這也可以理解為對角取勢構圖的理念基礎。如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3,,重透視。即前景的物體放在後是物體之上。如《溪橋策權圖》及其截圖,以山岩為主的前面山體貼在後面整個深色山體的前面。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再如《煙寺晚鐘》這幅畫前面的山體層層壓在後面山體之上縱向深入,這是一種“深遠法“佈局構圖,說明它是“重透視“為理論基礎的一種縱向佈局的構圖方法。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4近大遠小的透視。即是把遠的物體畫得比迫的物體小,如《桂林象鼻山》比畫中近景象鼻山畫得大,而遠山與遠山上的古塔畫得小。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5,近縮法。即有意縮小近部物體,防止近部物體檔住了遠方物體的表現方法。如《觀瀑圖》此圖中為了表現瀑布的水口結構及它的氣勢,有意把前面觀瀑人所在的山體畫得較偏、較小。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6空氣透視法。即物體距離越遠,形象越模糊或色越淡。如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7,色彩透視法。即因空氣阻隔,同顏色物體則線條相壯、顏色顯明,遠距高物體線條模糊、色彩灰淡。在焦墨畫中近景線條粗黑,遠景線條細淡。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8,焦點透視。即視點固定在一個立足點,家照相機一樣把視線廣角危圍內的物象攝錄下來。如《嘉定州橋法華塔》與《故宅秋韻》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透視方法,如隱性透視、散點透視(下面另述)等,此處不再太多例舉。

二,散點透視及中西畫透視方法之不同。

前面所述,焦點透視是把視點固定在一個立足點上,把視線廣角範圍內所視物象攝錄的方法。

而散點透視,其視點不固定在同一地方,也不受下定視角的限制,而是根據需要,移動視點,可上可下、可前可後,也可以平行移動,還可以有的放矢確定視物對象,把所視物象有選擇的、有機組合到畫面上來,這種透視方法叫做“散點透視”,也叫做:移動透視”。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西洋畫構圖多是採用同一視點、同一時間、同一空間的“焦點重視法”,接近人類觀察自然界的實際情況。

而中國畫構圖不滿足西方畫家的焦點透視,而自由大膽地採用散點透視來處理畫面,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畫家可以由高及下,由遠及近佈置景物。

既可以在畫面上根據主題要求,把視點固定在一點畫同一時間、同一場面的景物,如《嘉定州橋風景區》與《漯河丁灣橋》畫面。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也可以把視點位於地面線上向高仰望,如《溪山舟渡》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也可以把視點放在山頂上,不但可以俯視山下還可以平視山頂上的景物,如《溪山曉韻》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也可以把視點放在半山腰,上下環顧的畫面,如《結伴同行》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還可以在同一畫面,把視點放下上、中、下三處視物,把所視物象安排在同一畫面上,如《溪橋策杖圖》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經常,還可以根據需要把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形態的物象巧妙地組合在同一畫面上,如《大漠魂》,這幅中把不同形態、不同神態的胡揚通過有機組合到同一畫面上,形成了壯觀的胡揚林的場面。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再看一幅《黃山雲海》的畫面,彙集了黃山奇松、怪石和雲侮的宏大場景

論“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礎理論一一秦國健

中國山水畫能表達“咫尺千里“的遼闊境界,正是運用這種“散點透視”原理來創作的,我們甚至可以用此原理創作出十米、百米的巨幅長卷,所以透視學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重要基礎理論。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