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飞是个海贼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印度的种姓制度只适用于印度教徒,别说是外国人,就连非印度教教徒的印度人(如佛教徒和穆斯林),也一样不适用。所以外国人在印度的地位,取决于外国人在印度交什么朋友。即:外国人的印度朋友种姓是什么,外国人就是什么;如果外国人和低种姓的印度人交朋友,种姓地位就低下。反之亦然。
不过近代也有学者认为种姓制度并非源自印度教,而是印度社会,因为印度教的教条中并没有种姓制度,而且印度的许多其他宗教也曾经或仍然有种姓制度。比如印度的基督宗教就很奇葩,带有种姓制度的特色。如今印度许多的教会教堂中,低等级的成员必须坐在后排。
因而从实际角度出发,目前外国人在印度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地位。
比如一个乞丐,肯定是穷人,肯定不会是高级种姓;而一个律师,八成是富人,八成也不会是低级种姓。
所以,一个外国人去印度,就要看这个外国人去印度干什么。如果外国人富得流油,陪伴的印度朋友都是高种姓,那么在印度人看来,这个外国人就是高级种姓;如果外国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陪伴的印度人都是低种姓,多半也会被认为是低级种姓。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旅游者,尤其是自由行的旅游者。这类外国人在印度一般没有什么朋友。印度人对这些人的种姓判断主要也是基于经济地位。
比如说一个人中国人去印度,当地人对中国人的默认待遇是吠舍,也就是普通人,按正常平级交流,基本不会把中国人视为首陀罗或贱民一级。但如果中国人花钱的时候,比如某些神庙只有婆罗门能进(游客买票也可以进),这个时候中国人就是按刹帝利或婆罗门的待遇来对待。
假如说,中国游客的肤色浅、能说一口流利英语,那就直接升级,视为刹帝利;如果还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比较大学教授,那就会再升一级,视为婆罗门。
但是,印度人这种把中国人“视为”刹帝利或者婆罗门对待的实际意思,是“不把中国人当首陀罗或贱民”,而不是会对中国人特别的尊敬、特别的崇拜。
这大概就跟“顾客就是上帝”是差不多的意思吧。服务员不会真把顾客当上帝,主要还是看钱。
Mer86
在印度,外国人会被当成那个种姓?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1,印度种姓制度现存。
雅利安人入侵后,印度原住民全部沦为了首陀罗或者贱民,雅利安人作为统治者和再生民族,占据了上等种姓地位。后来阶级继续分化,上层继续分化出婆罗门和刹帝利,低等的成为吠舍,极少数的土邦统治者成为刹帝利。自此,印度形成了“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的种姓制度。
近代,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发现,印度的种姓制度特别适合殖民统治。所以号称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不仅没有废除种姓制度,反而让种姓制度继续发扬光大了。
1947年,印度独立,印度、以及后来的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都宣称废除了种姓制度,实现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甚至,印度法律还规定对低种姓的首陀罗和贱民进行优待,保障他们的教育和劳动权利。
可是现实是,印度人口4%的婆罗门,把持着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至于印度的有钱人,也基本都是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种姓。
印度的低种姓人群中,文化水平、医疗水平都极其低下。虽然低种姓人群也有接受教育了免费医疗的权利,可是印度文化习惯让他们很难实现阶层跃迁。
2,外国人到印度,通常会被当做什么种姓看待?
这个问题要分别来看。
先看身份和资产。
如果你作为投资者或者技术移民身份到印度,毫无疑问至少是吠舍,甚至有可能是婆罗门。如果你能够在孟买、德里等富人区买得起房子,获得当地户口,那你毫无疑问加入了印度高种姓群体。因为,种姓不会写在户口本上,而是写在了你的生活方式上。
如果你作为难民进入印度,恐怕能当贱民就不错了。在印度,贱民虽然从来不穿鞋,从来不吃肉,可是也从来不干活。他们只需要等在饭店门口等施舍就行了。在印度开饭店,一定会留足给乞丐的部分,甚至还有留一部分用来招徕苍蝇等虫子,因为不能杀生。
印度的种姓制度,现在从收入状况基本就能看出来。中国那句话“先敬衣冠后敬人”,在印度,衣服穿得好,通常就是高种姓人群了。
通常来说,我们在印度电影中看到的人,大都是婆罗门或者刹帝利,因为想成为医生和工程师,对于低种姓人群来说是永远遥不可及的梦想。低种姓人群,更适合做的是清洁工、牧民等工作。
另外一种方式,可能比较老土,同时也更能反应历史情况。
那就是看肤色。
欧洲白人在印度,多半会被当做刹帝利;华裔在印度,更有可能成为吠舍;非洲黑人在印度,多半会被当做首陀罗或者贱民。肤色越黑,代表着种姓越低。
现在,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固化的“职业歧视”。如果你作为一带一路的派遣工到印度,不仅属于印度最受尊敬的工程师,一定程度上还是投资人。这就是妥妥的刹帝利或者婆罗门。
总之,等级森严的印度社会,其实是一个势利眼社会。警察镇压平民时,用木棍当武器,平民们根本不敢反抗,这是因为当上警察就成为了更高种姓。总体来说,在印度当官,还是很爽的。
历史知事
印度的种姓制度臭名昭著,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等级制度之一,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以及贱民。然而在印度,种姓制度并非合法制度。印度宪法第15条:“任何人不得以种姓、宗教与出生地而受到歧视。”
很多人都很好奇,外国人在印度属于什么种姓,很明确的就是,白种人在印度属于第一种姓,也就是婆罗门;而东亚等在印度一般默认为第二种姓刹帝利。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印度不同种姓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征就是,越高种姓的肤色,越白。而低等种姓、贱民的肤色都非常黑。
这也是印度特殊的历史造成的,原本的印度土著是肤色比较黑的,如今的印度人主体是数千年前入侵到南亚次大陆的雅利安人,属于白种人。而土著黑人,逐渐成为了奴隶、不可接触者。
印度并没有明文规定外国人是什么种姓,但一般来说,肤色越浅、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种姓地位就越高。
澹奕
题目问的是“外国人”,没有问印度人。
外国人不属于印度种姓制度。因此不会被种姓制度约束。一般全部视为外国人。
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的特产,当然如果一个外国人的长相比较偏高等种姓,一般情况下享受的待遇比较好。
像前殖民者英国人如果在印度,一般会被高看一等,其次就是其他白人。
印度种姓制度说到底,就是歧视皮肤黑的,崇尚皮肤白的,去看看印度教的那些神们,是非常明显的。
崇尚皮肤白,崇拜白人不一定就代表白人在那边就不危险了,印度出事的白人比比皆是,尤其是欧美的单身女性,有很大的几率遇到危险,黄种人也是一样。这是一个在印度留学的小哥们的回答:.
中国人的话总体还是不错的
但是有些国家的人待遇就比较糟糕了,比如说尼泊尔人
尼泊尔长期被印度所控制,尼泊尔在印度打工的有不少,尼泊尔在食品,能源等各个方面都依赖于印度,而且人数又少,印度还经常支持尼泊尔国内的马德西人造反,印度人歧视尼泊尔人倒不出意料之外。
李建秋的世界
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按他们的思维,外国人去了肯定也安排等级来划分。
弄清楚这个问题,先得从种姓制度划分说起。3000年前中亚的雅利安人占领了印度,为了统治需要划分了4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但真正把等级固定化还是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并在那段时期衍生了第5种人群---贱民。
5种姓氏的社会权力
第一种姓氏是至高无上的婆罗门。婆罗门在古印度就是社会精英人群,大多是婆罗门教的上层高僧。虽然印度经常遭受入侵,但入侵者为了更好的统治,都赋予了婆罗门很高的权力。
他们主要负责掌管宗教祭祀,但任不同层级的祭司,享有很大政治权力。婆罗门教在隋朝以前曾传入中国,不过英明的中国人没有接受。
第二个姓氏是刹帝利。刹帝利是由婆罗门赋予权力,维护婆罗门统治的一个阶层,包括王公贵族、将军、士兵。刹帝利主要是白种雅利安人的后代。
第三个姓氏是吠舍。主要是农民、牧民和商人,他们是上2个阶层的直接供奉者。吠舍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可以参加宗教仪式,说到底就是有见面说话的权力。
第四个姓氏是首陀罗。首陀罗在印度就是一无所有的人,只能给人做工,甚至做奴隶,是没有任何社会权利的人。
第五种是贱民,这种就是没有身份证的人,是最悲催的一类人。贱民主要是罪犯、战俘和跨种姓结婚的人,他们鞋都不能穿。
要是走路不小心身体碰到前4类人,甚至影子交叉,那随时都是一顿胖揍或丢掉性命。像印度广为人知的“圣女”就是贱民的女儿,长得有点姿色就成了婆罗门阶层的“玩物”。
印度姓氏都是世袭制,投错了胎一辈子也改变不了。吠舍、首陀罗也根本不敢反抗刹帝利、婆罗门,一不小心就把你扔到贱民一类,世世代代都翻不了身。低种姓人中只有女人有机会上升一个等级,那就是准备足够的嫁妆嫁给高种姓的人。
现在可以按照上面的等级,来看看不同的外国人可以做哪个种类的姓氏了。
首先婆罗门的姓氏外国人都是没机会的。在英国的教化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应该妥妥的刹帝利。其他国家有钱人、懂技术的就属于吠舍。
没钱只有一身力气并且没有犯罪记录的只能是首陀罗了,剩下的想移民印度恭喜你做贱民了。大家对照一下种姓制度看看自己到印度会是哪种姓氏?
花木童说史
印度种姓制度已经废除几十年了,现在的印度也在积极与国际接轨。所以,当今的外国人前往印度,就是单单的外国人而已,不会被区分种姓色彩。
在种姓制度废除以前,印度与外国的交往并没有现在这样深入。那个时候前往印度的外国人不多,主要有几类,而不同的人会被当做不同地位的种姓对待。
第一类是征服者。比如英国人,英国人进入印度以后,尽管英国人并没有计入印度等级森严的种姓之中,但由于英国人是征服者,英国人在印度也享受的是超越种姓的待遇,其地位等同于印度的最高种姓,甚至在最高种姓之上。
第二类是外国的大使,或代表外国常驻印度和暂驻印度的官 员,这类人员也不可能纳入到印度的种姓之中,且他们与印度普通人的接触比较少,和印度的高种姓人接触较多,因此实际地位也和高种姓无异。
第三类是是在印度经商的外国人员,这类人的地位就没有那么固定了。由于他们的实力,以及身份高地各不相同,接触到的印度人也会有所不同。他们接触到的是印度哪一个层级的种姓,其地位基本上就是和接触到的那个种姓差不多。
第四类就是逃到印度的难民或外国俘虏,这类人的处境就比较悲惨了。在印度种姓制度之外的还有一个地位低于最低种姓的“不可接触者”,即所谓的贱民,其组成部分就有外国难民或俘虏。
现在到印度的外国人则没有这些不成文的规矩了,不过,由于印度传统观念的存在,浅肤色人员还是明显更受尊重。
苏绽
总体来说,外国人在印度的地位、待遇和自己的肤色、国籍、经济、在印度的社交关系等情况综合而论。
关于印度的4个种姓和贱民阶层,这个网上的各种论述几乎都要汗牛充栋了,这里就不展开多讲了,总体来说,印度是个等级比较森严的国家,最要命的是,阶层之间的上下流动几乎停滞,贱民就几乎世世代代只能做贱民,他们即使在经济上有所提升,在政治和社会上依然备受歧视。
而作为一个外国人,如果进入印度国内,印度各色人群也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对你的相貌、言行举止、国籍、经济情况等作一个综合评判,自动把你拉入符合他们价值观体系的相应种姓等级。
首先从肤色上,这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欧美白人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准婆罗门,级别,肤色相对较浅的东亚人大致相当于准刹帝利级别,而东南亚南亚的皮肤较深的,基本上能混个吠舍也不错了,而非洲的黑人,基本上就和首陀罗类似。
此外,一个外国人去印度干什么,衣着、气质、财富等软硬件条件也是评判的核心标准,如果是去印度做生意的,在印度出入都是光鲜亮丽,豪车随行,日常结交的都是印度政府高层、社会上流人士,那印度人自然把你当做高种姓级别的人看待,处处都会给你行个方便,为你服务的印度人也会非常的谦恭,即使肤色较深,也很自然地属于上流社会的圈层。
而如果一个外国人穿着朴素,只是去印度旅游、过境什么的,看起来也不是有钱的,肤色再深一些的话,那多半也就是个吠舍,属于中间阶层,那基本上既不被优待,也不会被歧视,总之最普通的人罢了。如果不幸比较衣衫褴褛的话,那有可能会被人们列为低种姓,得不到好的服务。
另外,如果有幸在印度有个高种姓的朋友,那么与他一起出入各种场合,无形中也会提升自己的地位。
总之,如果去印度,而且是长期呆着,那就尽量穿着华贵一些,气质弄好一些,表现有钱一些,那受到的待遇自然会好一些。
当然,印度从法律上是早就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作为印度教的核心,3000多年的传统,传承了100多代人,早已深入印度人的骨髓,这不是几代人想废就能彻底废除的,民间传统的种姓等级意识依然强烈,民众在日常生活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早就给自己的身份打上了标签,低种姓因为世代贫困,资源匮乏,想翻身几乎不可能。
云中史记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印度不只有印度教徒(hindu),还有很多犹太人、穆斯林或基督徒。
这些异教徒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大体也就相当于外国人所对应的种性(Varna)。
例如,印度的犹太人就都是外国移民的后裔。
这些犹太人主要分为三个社群,他们分别是:
1、在印度西南卡拉拉邦(Kerala)生活的科钦犹太人(Cochin Jews)。
2、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tta)生活的以色列之子(Bene Israel)。
3、最后还有巴格达犹太人(Baghdadi Jews),主要来自中东、也门、亚丁、波斯以及阿富汗等地。
这些犹太人的社会地位是随不同情况而定的。
其中,名为“以色列之子”的社群主要以榨油为职业,他们的种姓被称作“贾特”(Jat)。
在印度的种姓体系中,印度教徒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阶层,贾特大概处于刹帝利这一级别。
当然,在历史上“以色列之子”的地位可能还要比刹帝利更低一些,他们长期被称为“磨油人”(Shanwar Teli),在1964年才被承认犹太人的身份。
相较之下,科钦犹太人的地位就要更高一些。
他们虽然不属于任何一个种性,但在多数情况下享有印度高种性贵族拥有的权利。值得一提的是,在种姓文化的影响下,科钦犹太社群的内部也有等级划分——
血统纯正的犹太人被称作迈查斯姆(Meyuchasim),次一等的犹太人(被释放的奴隶)被称作迈拉瑞姆(Meshuchararim),排在最后的是奴隶阶层。
总而言之,来印度的外国人,既可以属于某个种性,也可以没有种性,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HuiNanHistory
外国人去印度会被当成什么种姓主要有两点可以参考:一是身份地位,财产越多,种姓就越高;二是肤色,肤色越黑种姓越低。《史记.华殖列传》中说“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因此你越是有钱,在印度的种姓就越高,钱超越了肤色成为种姓评判的标准。如果你是中产阶级,那么就会根据你的肤色来确定定的种姓了,一般白人种姓较高,黄人种次之,黑人种最末。
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创建,从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四种姓之外还有贱民,贱民不在种姓之内,最没有权益。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也可以理解为平民;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可以理解为贫民。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是贱民,即所谓的"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
种姓世袭,不易更改,印度人的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1947年印度独立,从法律上宣布废除种姓制度,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种姓观念依然存在,在偏远的农村仍相当严重。如果你去印度投资,生活富足且挥土如金,经常在高种姓的圈子里混,那么你就是高种姓了,属于第二等的刹帝利;如果你是去印度逃难,那么你就没有种姓,属于"不可接受的贱民"。如果你有技术、有能力,去印度工作或者做生意,那么通常会被归入吠舍种姓,也就是普通国民的序列,享有交税的权利与义务。
最后如果你只是去印度旅游观光,印度人并不能看出你的经济状况,那么印度人就会根据你的肤色来给你一种姓。白种人在印度有较高的地位,因为印度人本来就是白种的雅利安人与当地土著融合的人种,他们不仅认为一白遮三丑,还认为白种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近代印度受英国殖民统治,更坚定了白人优先的信念。黄种人则会被认定为吠舍,黑人会被认定为首陀罗甚至贱民。历史上蒙古军曾于1221年至1305年入侵印度,最终战败而归,据说是蒙古军无法击败当时印度强大的战象部队,因此黄种人在印度的种姓并不高,却也不低,居中而已。
大秦铁鹰剑士
实际上,在印度分辨一个人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不能完全看肤色,也不能完全看财富和受教育水平。
即便是高种姓印度人,也有不少贫穷潦倒,没接受良好教育。也不乏很多高种姓的人因为日晒而肤色偏深。低种姓富翁和大学生也不是没有。此外还有许多穆斯林,无神论者也存在于印度社会,而他们根本就无法归入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同样,在印度生活的外国人,也很难归入具体的某个种姓。
最能准确划分印度人种姓成分,也同样作为印度人衡量外国人社会地位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职业!
(劳作中的印度农民)
古代印度人建立种姓制度,其实是为了稳固雅利安人的奴隶制社会。婆罗门就是祭祀,同时也是法官。刹帝利是武士和国王,在部落制发展初期,武士和国王都差不多,他们后来就变成了印度教社会中的贵族和军人。吠舍是普通老百姓,贩夫走卒,首陀罗是半奴不奴,达利特贱民就是奴隶,甚至比奴隶还低。
印度人讲究的是职业与身份符合,代代相传。比如老爸当司机,儿子也当司机,老爸是商人,儿子也是。而且在印度,高种姓人不屑于和低种姓人一起工作,不会一起吃饭和玩耍,也不会通婚。高种姓人从来都不会去做司机,建筑工人或者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即便
(印度农民)
外国人在印度,如果你是外国工程师,那你可以归入刹帝利种姓,印度大多数工程师都是刹帝利。如果你是程序员,那你也被他们看做是刹帝利,而你如果是扫大街,搬砖的工作,他们就会看低你。
如果你是小商人,你就会被认为是吠舍。
当然,如果你是从事殡葬行业,或者宰杀牲口相关的工作,你很有可能被印度人归为不洁净的达利特。然后印度人见了你就会躲得远远的。
(高种姓印度美女)
大多数国人在印度做大生意,当工程师,所以不乏被看做刹帝利。所以,不要轻易在印度人面前露自己的职业。
除了职业,在印度判断种姓的就是姓氏。高种姓姓氏印度人一听就知道,低种姓不敢随意冒充高种姓,因为他的生活圈子里朋友马上就会把他揭发。
印度的平民老百姓,即便高种姓人每天晚上睡大房间,他们睡过道也都知足了。而刹帝利的空姐不愿意给首陀罗乘客提供服务是一件正常的事。
(印度人挤车)
看看上面的图,你知道为什么印度的火车和飞机有那么多人挂在外面吗?
那是印度的达利特贱民,首陀罗不被允许在车上拥有座位,但人家也要搭车啊,没办法只好坐车外面。当然,很多航班是拒绝让贱民登机的,贱民没办法坐飞机,甚至有些地方规定贱民不能穿鞋子,只能光脚。
印度的许多低种姓民众也习以为常,种姓观念深入脑髓。他们认为这是前辈子犯了罪,这辈子承受更多痛苦就可以摆脱了。于是,有些低种姓印度人甚至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