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乘數創新高,這是一切債務槓桿的根源

貨幣乘數創新高,這是一切債務槓桿的根源

前兩天,有朋友留言,說貨幣乘數快到7了,怎麼看。我去查了下,按照最常採用的計算方式,目前到了6.49,的確是歷史姓高。


貨幣乘數衡量的是貨幣的流通和週轉速度,最常用的方式是用M2除以基礎貨幣來計算。現在也將貨幣乘數當做貨幣槓桿來看待,甚至有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一切槓桿的根源。

貨幣乘數是有極限的,這個極限就是準備金率的倒數。比如20%的準備金率,貨幣乘數就可以到5。由於從去年開始我們5次降低了準備金率,貨幣乘數的確在大漲,不過現實中的貨幣乘數應該小於極限值。

回顧了一下我們貨幣乘數的變化,發現是從2014年開始大幅增長的。大家都記得,2014年末開始了連續降準降息,而貨幣發行的方式也開始改變。以前基礎貨幣主要是外匯佔款,但是之後我們貨幣逐漸脫離了美元的錨定。客觀來講,優缺點都有,優點是我們的貨幣政策可以更為靈活,也就可以更好面對宏觀經濟中的變數。

2015年8.11匯改之後,外匯儲備大幅流失,短短一年就流出近萬億美元,如果換成其他效果,估計匯率早就爆掉了。不過我們匯率還是保持了相對穩定。這背後有兩個重要的因素:第一是我們的經常賬戶保持著順差,每個月的貿易順差是匯率的定心丸,不過這一點預計未來會大幅縮減。第二是外債佔GDP的比例不高,目前大概是15%左右。

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國家一方面積累帶來太多的泡沫,一方面外債佔比過高,所以外資一撤這些國家就扛不住了。

但是我們的外債增長很快,不出意外,一季度應該到了兩萬億美元了,最近看到很多房企包括互聯網企業,都發了一批美元債券,從利率上來看,可以評為垃圾級。一旦我們淨外匯儲備到了零附近,而外債佔GDP也就到了20%,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目前我們總體的槓桿水平去年一年依然在高位,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可能一季度又開始增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