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去過,匾額沒細看?那可虧大了!

正值盛春時節

不到頤和園

怎麼算是看過了

北京最美的春色?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頤和園的美景不僅在

萬壽山、昆明湖的湖光山色

也不只在仁壽殿、佛香閣的精美建築

更濃縮在一塊塊

內涵豐富的匾額楹聯之間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頤和園中的匾額楹聯

形式之豐富

內容之廣博

數量之繁多

在中國現存園林中首屈一指

頤和園為何有這麼多

以“壽”為題的匾額楹聯

這些匾額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乾隆、慈禧題寫的匾額有什麼區別?

我們請到了

北京園博會北京園主設計師

《湖山品題:頤和園匾額楹聯解讀》

一書的作者夏成鋼

為您解讀頤和園匾額楹聯之美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城 市

文化範

頤和園有多少匾額楹聯?

在北京的皇家園林中

頤和園的匾額楹聯最多

(故宮不能算在園林之列)

《湖山品題:頤和園匾額楹聯解讀》

這本書中收錄了

匾額1200多塊

楹聯300多對

由於曾經歷兩次西方入侵

頤和園歷史上的匾額楹聯數量

還要更多於此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城 市

文化範

“頤和園”匾額由誰題寫

從東宮門進頤和園

首先看到的是一塊九龍金匾

上書三個大字:“頤和園”

皇家匾額邊款上有奇數龍頭

如三五七九

龍數越多規格越高

可見“頤和園”匾額的至高等級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再從匾額上鈐蓋的印璽看

清代皇家匾額鈐印採用“額章”形式

就是將印璽鈐蓋在匾文的上部正中

這在以前帝王書法中只是偶爾為之

自乾隆皇帝開始正式確定下來

皇帝正式的親筆匾額

鈐蓋“御筆之寶”

如“乾隆御筆之寶”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而臣屬代筆匾文

或者鈐蓋皇帝“御覽之寶”

下著臣子的落款和印章

或者仍舊蓋皇帝的“御筆之寶”

也就是說

鈐有皇帝寶璽的匾聯之作

不一定就是皇帝親筆

這在慈禧時期尤為如此

“頤和園”一匾

上部正中間是

“慈禧太后御覽之寶”

旁邊是“光緒御筆之寶”

所以是臣屬代筆的匾文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這實際上代表了

當時兩者的主次關係

在清代後宮不許參與朝政

即使是在政治上起到了

很大作用的孝莊皇太后

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表現出來

但是在“頤和園”的匾額上

慈禧皇太后的印璽處於主導地位

可見清朝初期和晚期宮廷勢力的對比

特別是後宮在政治中的地位

而在“光緒御筆之寶”

下方的“愛日春長”章

表達的是祝福母親長壽的寓意

城 市

文化範

“涵虛”“罨秀”知山水

在頤和園東宮門

也就是剛才說到的“頤和園”匾東邊

遊人常常會漏掉

兩塊很有意思的匾額

即東宮門外牌樓上的匾額

一側寫的是“涵虛”

另一側為“罨秀”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涵虛”

隱含著主語“水”

完整句式應為“碧水涵虛”

寓意映照著天空的水面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罨秀”

〝罨〞原指捕捉魚鳥的網

延伸意思是掩映

被秀色掩蓋著的山

青山罨秀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所以簡簡單單的四個字

既沒有提山,也沒有說水

卻將頤和園裡山與水的精華

高度凝練地點明出來

城 市

文化範

以“長壽”為主題的頤和園

頤和園前身是始建於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漪園

系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

崇慶皇太后而建

咸豐十年(1860年)

被“英法聯軍”焚燬

光緒十二年(1886年)

慈禧皇太后挪用海軍經費重新興建

並改名為“頤和園”

為“頤養沖和”之意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再次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所以頤和園中多有

以“壽”為題的匾額

如“仁壽殿”“樂壽堂”“永壽齋”

園林佈局設計中

也多有長壽的寓意

萬壽山頂上有一個智慧海

其中供的是無量壽佛

還有一個佛香閣

是佛家對壽的更高層次的表達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城 市

文化範

頤和園匾額的形式

頤和園匾聯

工藝形式豐富多彩

整體來看

分為豎匾與橫匾兩大系列

豎匾因形如稱量穀物的“鬥”

又名“鬥匾”,也稱“陡匾”

其形象端莊肅穆

是等級秩序的象徵

常用於宮殿、壇廟與城門

如“仁壽殿”匾、“排雲殿”匾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橫匾系列為橫向長形匾額

分為矩形與變形兩類

矩形橫匾中

最簡潔形式為

“黑漆金字一塊玉”

即在長方形黑漆板上刻字描金

沒有邊框裝飾

簡稱“一塊玉”

這種形式在乾隆時期

皇家園林中最為普遍

慈禧重建頤和園之時

改古樸淡雅為雕漆彩繪

“一塊玉”也就很少使用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山色湖光共一樓"匾

匾式為“一塊玉黑漆陰紋金字匾”

是頤和園中所存不多的乾隆匾額

矩形橫匾系列中

最主要的一類是邊飾橫匾

即在匾心四周的邊框上進行雕畫創作

這類匾額興於乾隆

而繁縟的吉祥裝飾則大盛於慈禧時期

也是頤和園現存匾額中最多的一類

如龍邊金字匾

“頤和園”匾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萬字不到頭匾

“玉瀾堂”匾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在匾心上刻寫長篇詩詠的

詩意匾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還有變形橫匾

如蝠式匾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還有融入西方洛可可風格的

串枝蓮匾

頤和園石舫上的 “清晏舫”匾

就是這樣一塊

中西合璧的新穎匾額

颐和园去过,匾额没细看?那可亏大了!

頤和園的匾額

已經有如此多的講究

至於其楹聯同樣內涵豐富

不妨聽聽上面的節目錄音中

下次再遊頤和園

不妨帶著《湖山品題》一書同往

會讓我們發現熟悉的頤和園中

更精彩的傳統文化內涵

本期嘉賓

北京園博會 北京園 主設計師

《湖山品題:頤和園匾額楹聯解讀》

作者 夏成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