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我為何要搞“10萬新農民”培訓計劃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侯雋|全國兩會現場報道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我為何要搞“10萬新農民”培訓計劃

自1993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已連續26年參與全國兩會,提交的建議、提案超過160份。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永好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表示,他今年帶來了包括《關於建議國家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為鄉村振興戰略輸送人才的提案》《關於構建產業扶貧新生態的提案》等6份提案,圍繞3個重點:現代農業的發展、脫貧攻堅戰以及民營企業的進步和成長。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在涼山乃至整個四川,幫助一萬個建卡貧困戶脫貧。”劉永好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給補貼不如給事業

劉永好認為,除了政策和投資,對現代農業來說更重要的是人,現代農業必須有懂現代農業的新型農民,新型農民必須懂現代農業的基礎知識,比如農業機具的操作、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和運營管理、新型防病治病知識等。

當前,“農村勞動力空心化”問題嚴重,已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的主要問題。大量農村青壯年選擇進城務工,大批農業相關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由於農業收入較低而轉行,不少地區的農業生產由留守中老年人完成。

劉永好建議國家研究、制定並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業類大中專畢業生重返“三農”領域,他還建議,國家應出臺系列政策,制定適應現代農業需求的新農民、農技員的培養計劃,並發動一批涉農企業共同參與新農民、農技員的培養、培訓。

劉永好稱,為解決上述問題,新希望集團制定了“10萬新農民”職業培訓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聯合一批優勢涉農企業,為社會培養10萬新型農民、農業技術人員,助力鄉村振興。該計劃為公益性質,農民將免費參與,培訓對象包括家庭農場主等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農機手等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和新興農村電商從業者等。

“鄉村振興關鍵靠人才,留不住人不行啊!給補貼不如給他們事業,建議國家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將之定為百年大計。”劉永好說。

農業是立身之本

“記得我1980年的時候想過創業,搞過音響,結果被指責為走資本主義道路,堅決不被允許,後來從養豬開始一直走到今天。”劉永好回憶說。

眾所周知,劉永好是依靠實體經濟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他創立的新希望集團涉及農林牧漁等多個領域。劉永好認為,自己的成功之道是以農牧業起家,打造了集金融、房地產等業態於一體的多元化航母,但他堅持農牧業為立身之本。

在劉永好看來,我國很多經濟領域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農業產品生產大國,但我國農業在國際上的地位還遠不能跟工業製造領域的地位相比,也缺少世界一流的農業企業。如今國家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些政策機遇向農產品傾斜,新希望作為民營企業要做農業和食品領域的世界第一。

“今天民營企業家絕大多數還在從事傳統行業,而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我們有信心和努力克服不足,一步步把轉型升級做好,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劉永好說。

企業家的年關好過了

“我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在人民大會堂發言的民營企業家,當時我發言的主題是‘私營企業有希望’。第一年參會時,開著私人汽車去,其他政協委員很羨慕,期望自己也能有一輛。如今幾乎家家都有車。”劉永好回憶說。

從1993年至今,劉永好擔任了5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提案、建議都是圍繞“民營企業健康成長”這一主題。

“自從中央提出新型政商關係後,總體講各地方的政商關係比以前好處一些。前幾年不少企業家一到春節時壓力就很大,請不請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官員吃飯?送不送禮?去中等餐廳還是高級餐廳?喝什麼酒?這些問題難倒企業家了,很多企業家感嘆‘年關難過’。不過這幾年好多了,特別是今年,很多官員都不出來吃飯喝酒,也不收禮了,對企業家來說反而輕鬆很多。”劉永好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次提到,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盡顯身手。這讓劉永好感到,當初的呼籲已經變成國家今天的政策,“正在推動我們一代民營企業家的進步和成長。”

但劉永好也表示,有些朋友告訴他,在一些偏遠的地方,地方官員是可以見了,臉也好看了,但辦事效率還不夠高,一件事總說“研究研究”,拖得時間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