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人最不习惯南方的什么?

哈娱乐大爆炸



这个我来回答一下,我家的南北战争打了10来年了,以为终于磨合好了,结果来了个小的,由于强大的基因遗传,战争还在继续。


饮食上 凉菜问题

作为北方人的我,从小凉拌菜中,生洋葱、生青萝卜、生胡萝卜.......,都可以切吧切吧,拌一下,又方便又美味。我家老公第一次看我凉拌菜里有洋葱,那眼神,跟看外星人一样,惊讶,嫌弃之意溢于言表啊。


饮食上 主食问题

北方人的我,对米饭实在不感冒,一个礼拜要是没有面条或者馒头之类的面食,总感觉生活中缺点滋味。晚饭粥搭配凉拌菜,再来个热腾腾的馒头,就很满足,结果我家那位总是喝完粥走人,南方人总觉得馒头一点味道没有,怎么吃的下去的,当然,南方好多小伙伴都是这个想法。


还有关于面条和米饭的战争

北方人的我,一碗面条,就让人能流口水,米饭实在是让我不感兴趣,我理解的是南方人是不会做面条,所以才觉得不好吃。


还有一些称谓问题

我老公家叫什么都带一个“子”字,比如猫、狗,都会叫成“猫子”,“狗子”,车叫成“车子”,是不是也很搞笑。


吵架的时候气的要死,现在想想也挺搞笑的,目前想到的就这些,以后有好玩的再接着写。

<strong>


空中的燕儿


我表妹嫁到福建。最不习惯的是春节和洗澡,还有一点亲情淡薄。

先说春节吧,他们不吃饺子,吃得东西全部在北方都没有见过,什么海蛎,燕窝,干虾肉、蛏、海蛎、干贝等。全部都是臭乎乎的东西,非常腥臊难吃。非常好吃的猪肉大葱,羊肉红萝卜饺子人家从来不吃,有一年过年视频通话,看到我们吃饺子,春节哭了。最后婆婆买了速冻饺子, 我表妹蘸醋水吃,他们蘸番茄酱吃。够搞怪吧。还有吃粽子,他们吃包肉的咸粽子,粽子不沾糖还叫粽子吗?我表妹很漂亮,竟然嫁给了南方人,我们亲戚都感觉很可惜。

还有一个就是洗澡,他们福建天天洗澡。非常烦人。我表妹说:一次逛街累了一天,不想洗澡,上床就睡,结果她老公把她赶下床,说是不洗澡去睡沙发。要知道那可是冬天。在我们西安,冬天一般一星期洗一次澡。

还有一点就是亲情淡薄,人来客去随礼很少。一般都是20块钱,并且待客不要礼金,请的客人空手来,啥都不提。我们这儿拿的东西越多越好。


飘飘妖冶


我是个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时间也不短了,还取了个东北的媳妇。记得我刚来北方上学的时候,不论冬天夏天天天洗澡,不洗澡就睡不着,并且都是凉水澡,还不喜欢到澡堂子就在宿舍卫生间里倒腾,同班宿舍都很不理解,在他们眼中你丫脑子有病天天洗澡,在我的眼中你丫脑子有病天天不洗澡!

南方人讲话都有口音,国语说起来还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还说不太清楚,翘舌音说起来很拗口,儿化音不会发,同学朋友们经常拿我的发音看笑话,时不时的来找我说绕口令。语句还有倒装句,比如:北方会讲先吃饭,我们经常会说吃饭先。

还有就是经常会闹出笑话,有次请个女同事去吃饭,跟女同事说不要光点素的,多来几个晕菜,把荤菜念成晕菜,当成女孩笑的腰都直不起来;有次想说烦躁了,硬是说成了烦操。记得特别出丑的一次,大学时候某天上课,有个室友感冒了来不了,老师点名的时候问我为啥室友没来,我答到他发(烧)骚了来不了了,整个教室哄堂大笑,女老师憋的说不出话来。

说南方天气暖和,受不了北方的天气,在没来北方之前印象中北方人抗冻,其实刚好相反南方人才是真正的抗冻,他们上秋裤的时候我们还单裤得瑟,上羽绒服的时候我们一件夹克就完事。

标签也有很大的误区,北方这边一般会把长江以南的划分为南方人,普遍都认为南方那边阴冷潮湿,所以都能吃辣,刚开始还跟他们解析一下,后来懒得动嘴了,说啥我都点头,其实能吃辣的就湖南湖北四川比较多,两广人及其他省不太能吃辣。广东广西那边人认为除了两广人其它的都会统称为北方人,他们家乡话把北方人称为北佬,他们也认为北方人才能吃辣,并且都爱吃面不吃米饭。有句话讲不入深山不见平地,行走江湖方知孤陋寡闻。所以南北交流很多地方误区很大,不懂得瞎说装自己很懂真的很搂。

南北双方有习惯和风俗上的差别,相互尊重包容才是相处之道,我反对歧视和标签,本题很容易引发歧视,万望网友笔下留情!!





傻傻的香宝宝


哈哈,今天不在家,在火车上回答一下:

俺是北方人,在杭州工作和生活,虽然杭州还不够南,但也算比较南了!


第一难受的是天气,倒不是说夏天太热,而是冬天太冷,这种冷是法术伤害,全方位的,阴冷阴冷的!不像北方,北方的冷是物理伤害,穿厚一点就能御寒,南方的冷穿多厚也冷,湿冷湿冷的。

冬天没有暖气,而且下雨都是连着下,衣服好多天都干不了。

有个同事儿子考到哈尔滨上大学,上了两年后,第三年寒假回家过年,嫌冷,大年初四买车票回学校了……

由于天气阴湿,各种小动物丛生,蚊子老鼠还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蟑螂,在北方很少见到蟑螂,这里到处都是,按理说刚装修的房子,又是楼房,哪来的蟑螂?

它就有,不光有,还很大,不仅大,还会飞,这是最难受的地方!


饮食方面,一开始不太习惯,以蒸菜为主,爱放糖,但粽子是咸的。后来生活了十来年后,饮食倒是能习惯了,尤其爱喝梅干菜汤,要知道刚开始来闻都不敢闻。

都说杭州出美女,其实生美女概率并不高,怀疑跟婚姻理念有关!当然,也可能跟杨角风工作环境有关,毕竟做化工嘛。他们这边很少会娶外地人,也很少会嫁外地人,从生物学角度考虑,相对来说不如夫妻双方离得远的孩子聪明漂亮!

风俗习惯方面,觉得南方人感情淡薄,当然这也是自己的感受,真实情况不知!他们过年做客都是一家家轮着吃饭,错过时间就不招待了!每次花销都在万元以上,都是挨家摆很多桌,一家家去吃!

感觉非常浪费,而且互相攀比,你上鲍鱼,我上龙虾的,有些时候一年就挣这么多钱,过个年花了大半!这种情况对老人比较普遍,杭州年轻人也不愿意这样搞,更愿意拿钱去旅游吧!


杭州本地人虽然富裕,但大都是拆迁户,剩下的才是小企业主,大企业主,骨子里比较节省!本地人一生为了房子和车子,平时吃穿很节省,也很勤劳,很多老人都八九十了,还在缝洋伞。去农村,看着房子非常漂亮,但是进入了后才发现是面子工程,这种家庭有很多。

杭州本地话非常难懂,即使同一个区,不同镇,口音也不同,杨角风在这里生活了十来年,也只听懂几句话:

木老老,脑西由皮……

山多水多,这几年水质变好了,雾霾天也少了。

在杭州是天天洗澡,一天不洗就难受,可能跟气候有关,皮肤待了久了,会比在北方要好一些!

其他的方面好像也没有什么了,治安要比老家好一些,当地人也没那么好斗,混混也少,在这里十年,也没丢过东西,也没听说别人手机被盗过!


当然这是杭州,并不代表南方都这样……

就这么多吧,总体来讲,南北各有利弊吧!


杨角风发作


北方人最不习惯南方买菜了,在北方买菜都是十几斤的买,在南方都是一餐一顿的买。

我有个北方的朋友跟我说,在南方去买菜,葱花香菜都是一两块的买,在北方你这样买人家以为你在挑衅人家。在北方人们习惯了贮备了粮食过冬的习惯,一次买十几斤是正常的事,在南方你一次买十几斤人家以为你是做批发的或则家里有喜事买这么多次,南方人习惯了吃一餐买一餐。北方人习惯了一次买上的菜可以吃一个星期这样去,而南方呢一餐一餐的买,觉得买多了留着不就新鲜了。

北方的天气毕竟寒冷,一次买多一点的好贮存,加上北方的稳定适合蔬菜的存储,因为北方天气气温的原因导致蔬菜供应有时短缺。所以呢北方才有一次买好多菜贮存。南方呢气温温和,四季都适合蔬菜生长,所以南方四季都是有新鲜蔬菜供应。加上南方的蔬菜不易贮存,一次你买那么多菜,很容易烂掉。所以在南方买菜,一两块是正常的。

有什么三农问题、了解最新三农资讯就关注我,一个在三农加自媒体上有追求有梦想有情怀的不入流的潜力股。


不入流的潜力股


我是哈尔滨人,工作关系,去过一些地方,目前国内没去过的省只有西藏、宁夏、天津、台湾了,算是对南方多多少少有点了解。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对南方最不习惯的是冬天的阴冷和夏天的酷热。

很多朋友都会问:哈尔滨人怎么还会怕冷?

哈尔滨冬天是冷,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但室内却特别热,我现在在室内只能穿半袖穿短裤。当然,也不是所有小区都烧得这么热,我家室内快三十度了。

而南方最冷的那两个月,那种阴冷,无处可逃,渗入骨髓,感觉从头到脚从皮到心,那叫一个透心凉啊!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1月,我到贵阳出差,那时补助费很低,贵阳两个销售员特别热情,说什么也不让我住宾馆,非要去他们租的房子住。

那个晚上,我盖了两床被子,下面是电褥子,身下快烫熟了,身上却冻透了,脸上吹着冷风,窗户、墙四处漏风!他俩居然给我戴了个棉帽子!

那一宿,我不知道是怎么熬到天亮的,天一亮,赶紧跑出去找了个有空调的宾馆。

冬天的阴冷冻彻心扉,夏天的酷热也叫人印象深刻。



有一年八月,我大中午走在武汉的街头,那天艳阳高照,走着走着,汗流浃背倒也没啥,可我却一点点的感觉神情恍惚,走到马路中间几乎失去了意识,司机狂按喇叭才给我拉回现实。慌忙找到一家有空调的商场,找个地方坐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我来说一个吧,我们是重庆的,有朋友女儿嫁到河南一个地方,我们好多朋友都去送亲,好几辆车浩浩荡荡啊,到朋友的亲家家里了,人家那个热情啊着实让大家挺开心的,天天顿顿各种花样面食热情招待,直到第三天,我们要回重庆了,忍不住给朋友说,让你亲家给我们做顿米饭吧,三天粒米未进了,人家亲家满脸对不住,连声说,我马上去买、马上买,我们一看,觉得实在太麻烦人家,就说算了、算了。直到我们上了高速,朋友接亲家打来的电话,说是米饭做好了...哈哈哈哈😄


卡西莫朵2


我南方,嫁到北方,吃米饭什么的我老公婆婆他们都没什么意见,唯独我天天洗澡,她们就说我有什么好洗的,天天洗,都不嫌麻烦,所以我觉得北方人应该最受不了南方人天天洗澡吧,当然作为南方人的我,我也受不了婆婆半年洗不够五次的习惯,不过还好是公公和她睡,哈哈,也轮不到我嫌弃。北方已经不像你想象的那种情景了。冬天也有各种蔬菜,海鲜等等,现在的物流业极度发达,南方的新鲜蔬菜从地里拔出来,当天就到祖国的最北部城市,何况北方大棚蔬果供应搞得越来越好。北方人一生不洗澡?说这种话的人大概没上过学。不管哪里人都应适应当地的环境和生存条件。假设你到了滴水贵如油的地方,还要穷讲究。天天洗澡是不是太荒唐。



在大流通时代,南方北方的界限早就模糊了。在北京院校和科研单位,南方人占多数,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北方人没有任何区别!那就别说个全国。给你说,来之前也不想来,因为以前都说这边穷,还土匪什么的,总之,就一老少边穷!但来了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梨子吃了才知道滋味,不亲来,一切都是浮云! 不说别的,就讲吃,天府四川成都


说实话,面条和麦饼我是吃不了,最多吃一餐就够了,第二餐就泛味了,有时出门因地而宜由不得你,但你不得不说很好吃,反正多少吃一点吧,回来重新吃过是最好的选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也改变不了。包肉的烧麦是袖珍型的,估计半两一个。包糯米的个头大,一个妹子估计2个都吃不完。我一般也只买4个。


春日盛宴


我就拿两个典型的地区比较吧,广东应该算是典型的南方吧,什么湖南湖北都不是很典型,河北应该也是比较典型的北方,河北人到广东算是比较有代表性吧。我老婆是河北人,但是我们现在在广东生活,我从老婆的亲身体会谈谈北方人最不习惯南方的是什么。

☞气候不习惯

广东天气是又热又潮,从4月份到11月份都非常热,平均气温25℃,夏天太阳晒得你怀疑人生,很多人一到广东就晒黑了,相对湿度也非常大,平均也是90%以上,每年2月份时候,空气潮湿的蚊子多都飞不起来,啥都发霉,家里所有东西没有不能发霉的,其实热并不可怕,就怕又热又潮湿,感觉汗都流不出来,衣服贴在身上黏黏糊糊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饮食不习惯

广东人很注意养生,喜欢煲汤,北方人基本不喝汤,广东人做菜很清淡,清蒸比较多,北方人味道比较大,炖菜比较多。河北人主食以面食为主,一天不吃面食就难受,广东人主食以米饭为主,一天三餐都是米饭,早餐喜欢吃米粉或者肠粉,都是大米做的,北方人是吃面条,所以北方人在广东出去吃早餐很难找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语言不习惯

广东省主要有粤语/闽语/客家话三大方言,闽语又包括潮州话和雷州话,所谓的"广东话"指的其实是粤语。粤语是正式学术名称,本地人习惯称之为"白话\

初心


我是北方人,见到的、听说的北方人到了南方,最不习惯的是南方没有取暖设施的冬天。

北方冬天虽冷,可那是户外,屋内可是温暖如春,有些供暖充足的房子,二十五六度都是常态。再冷的天气,只要回到温暖的家,冻僵的躯体就会得到舒缓。那种惬意,那种舒适,那种只穿内衣涮着火锅看窗外飘雪的自在,南方人只有羡慕嫉妒恨了。

南方的冬天同样是冷的,并且是那种潮潮的湿冷。去南方上学的孩子,都说不如北方舒服,脚丫湿哒哒,凉冰冰,一直冷到膝盖,晚上被窝也是凉哇哇,很久暖不过来。我一个老乡上小学的孩子,迁到上海的第一个冬天,竟然冻了耳朵。像2017年冬天这样,南方大暴雪,北方干看着的天气,南方的取暖确实是问题啊!

南方再一个让人受不了的是吃饭。北方人豪放,身高、力壮、饭量大,习惯大块吃肉(如济南的把子肉、坛子肉),大碗喝酒,饭桌上来一盆什么菜很正常。北方人冬天还习惯储存蔬菜,大白菜买下一二百斤,大葱买上两捆。

南方人婉约,身材相对玲珑苗条,吃东西秀气,讲究格调,强调氛围。上桌的饭菜很多都是一口一个的,多了没有。北方人去南方人家做客,有一种不敢吃、吃不饱的感觉。我一同事就说过,去上海亲戚家最怕吃饭,琳琅满目一大桌,可不敢吃,真敞开了吃,她自己能吃掉一半,盛米饭的小碗酒盅似的,她能吃八碗。百万英雄的主持人陈老师说过,他去北方市场买两颗小葱,卖菜的给他一白眼,“称的着吗?送你两颗”。可人家在南方就是这么买菜的,讲究的就是一个新鲜。这就是南北方差别。

南北还有一个差别就是语言。北方人大面上都是普通话,虽然各地都有一些地方特色,如河南的“恁”,山东济南的“干嘛”,北京的儿化音,以及很有特色的唐山话等,但很容易听懂。南方话差别那就大了去了,上海的阿拉,外人很难听明白,广东的粤语,我们听起来那就是外语。我一同事,接听老家宁波来电,十多分钟的电话,我们几个全程旁听的,愣是一个字没猜出来。

当然,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交通的发达,南北隔阂逐渐消亡,好吃的、好用的、好听的、好看的等等,都在推广普及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已经越来越体现出来,只要是好的,到哪里都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