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同学聚会,为什么多是当年的差生组织,很少见学霸参加?

襄阳同城


这个不一定,我们初中高中同学还经常聚会,聚会的还是那些上学时玩的比较好的一些人,大家聚会也没有固定时间和地点。记得去年夏天有天下午初中同学群里忽然有个哥们说不如晚上聚聚吧,于是群里有几个人回应,当即决定把地点定在合肥一个同学开的火锅店里,老家(安徽颍上县)的几个同学开两辆车就过来了,晚上七八个人都喝多了(留了两个驾驶员没喝酒),喝完酒大家畅谈人生,不在乎什么学霸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就是聊聊当年的青葱岁月和现在的生活。高中同同学聚会也就是那么十几个人,聚会时要求带媳妇或者孩子,严禁开豪车严禁把车钥匙摆在桌子上,严禁在聚会场合接电话谈生意,严禁聚会时带司机和下属,严禁聚会时带好烟抽烟的必须抽老家的普通烟,反正我们高中同学聚会没有炫富的机会,谁炫富下次聚会谁就没机会来了。我们还成立了一个腐败基金(打双引号的),没人交500块钱,统一由原来的生活委员管理(他是银行的员工),每次聚会超过5个人可以动用腐败基金,成立腐败基金的初衷就是严禁某一个人买单,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让同学感情物质化。这几年运营的挺好,管账的经常跟我们通报说基金收益又能买一瓶王老吉了。我们想没人多交点钱班长不同意,说同学聚会在乎内容不在乎花钱多少,经常也有老师参加我们的聚会,老师参加时还是继续批评当年学习不好的,反正每次都其乐融融。


王磊57516


一、圈子不同.

可能真是圈子不同,导致我感觉最近几年的那些所谓同学聚会都是以前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聚在一起聚一下,而可能以前的成绩较差的同学聚在一起并没有喊我们,所以我的感觉是以前学习较好的同学聚在一起,而以前学习一般的同学聚在一起。

我参加了一些同学聚会,但是都是高中同学聚会的频率要高一些,而且也仅限于大家正在上大学期间,或者是大家大学毕业以后的两三年时间大家聚的次数比较多一些,这之后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二、所谓差生可能混的更好.

我的感觉是那些以前学校的同学在大学毕业以后,可能混得并没有以前的所谓差生混的好。

那些以前学习较好的同学的思想可能趋于保守,他们所擅长的只是学校里面的学习、考试,社会上面的那些社交场面他们可能并不是特别的擅长。这些天之骄子在大学毕业以后才可能真正的接触社会,而如果只是在办公室里面上班的话,那么接触社会的机会就更少了。

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学生如果在初学以后去工厂里面上班的话,那么他们所接触的社会知识并不是特别的多,这部分人的社交能力则是普普通通,每天在工厂里面上班拿着死工资,这对他们的挣钱能力、社交能力提升都没有什么帮助。我就有见过一个小学同学这个小学同学在初中没上完的情况下就去外面工厂打工了,后来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见到了他,感觉他为为人处事都很木讷。

而有的年轻人可能学上的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他们从小到大都显得比较擅长社交,也有一股子敢闯敢拼的精神,这样的年轻人往往在社会上能吃得开,也能混得好。我就有一个初中同学她初一没上完就辍学回家了,然后去山西煤矿工作,在那边他也是敢闯敢拼,在煤矿上承包了一点活赚了一些钱。



三、找心理平衡.

那些以前学习成绩不太好的人赚了一些钱以后就喜欢参加同学聚会,开车车子穿着得体的来,就为了现实他们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这些都是为了找找以前上学时候没有的那种感觉,这些都是为了寻求一些心理平衡。


饕餮视听


很多人没搞清楚一个概念,同学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大家在一起读过几年书而已,其实同学和同事的性质差不多,同学是大家萍水相逢在一起读几年书,同事则是萍水相逢在一起工作几年,(有些短的几个月,长的可能几十年)。我不明白为什么有老同学聚会,却没听说过老同事聚会。我真不觉得同学的关系高于同事,一起读过几年书又怎样?一起工作很多年的同事,即使在单位里大家关系不错,离职后也很少有联系的。所以说这同学聚会是另有目的,已经变质了,根本不是纯粹聊天叙旧这么简单,大家心知肚明。其实大家毕业后各奔东西,有缘可能会再见,无缘也没必要联系了,当然有目的除外。


健身先生183


我就从来不参加。不是看不起谁,是自卑怕别人看不起。我算成绩好的,但是成绩差的同学现在大部分是老板了,我只是个赚工资的。他们因为接触社会早,早就在行业里混得很好。房地产还没火或者刚火的时候就全款买了房子,赚到第一桶金,也可以说省下第一桶金,然后又买了几套房子,炒房倒腾了不少钱。再看看我,大学毕业后,房地产已经不是我能进入的,连刚性需求都得借钱首付,每月按揭,苟延残喘的活着,表面光鲜,内心自卑,有何颜面去参加同学聚会?


3当幸福来敲门3


你这话又说错了吧,我是我们小学里最平常的一个学生,因为受学霸之托当了群主,成了学霸的代言人了,但我俩混的好的去组织了多次聚会后觉得太无聊,有些同学眼光短浅,说话还伤人,根本不是和自己一个档次所以不去了,我俩花着钱都不舒服,换几次群主都没换成,可能他们感觉到伤害了我俩但没我俩在这群成死群了,没人气了,但这次真是惹我俩生气还说我心眼小真是遇白眼狼了,所以我是群主不去聊天让他们自生自灭么,而中学群就不一样了,都是些高素质的人来参加,群主每次聚会都是AA制,谁要请客就在群里说,有好的东西大家都拿出来分享,特别是有的同学家在农村常送些新鲜蔬菜水果给我们,水果熟了去摘,我们很感动,摘完我又请他们吃饭,我也常送他们一些保健品和日常用品,我送的也高兴,这才是同学吧,无论你有钱没钱我们都找回了儿时的时光,现在我只要有时间就去接我们的中学班主任去聚会,因为以前个个同学都怕他现在不用怕了,这才是有价值的同学聚会


心态50248


这位朋友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

当年所谓的差生,其实也并不很差,有很多同学都是通过了各种考试,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比如说当时一个县里有300学生,这300学生,就是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即使是中专毕业也能够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岗位,能够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而现在来说前三名很可能也就是全校的,重点的前三名,因此说,过去的,那些所谓的差生,放在现在也是学霸。



我们的初中聚会基本上都是当年的一个女同学组织的。这位女同学不仅有能力,而且还非常的热心,非常的负责任,她经常给大家联系,然后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就是教师节的时候啊,或者是春节的时候啊,把大家组织在一起聚会。因为她的威信比较高,所以说她的组织能力就比较强,大家伙都比较听从她的,而这位女同学在当年就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不能称为学霸,但是也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当年所谓的很多学霸都到了外地了,他们和本地的同学联系很少,生活的圈子不同,生活的范围不同,也让很多学霸没有办法融入到所谓的差生的那种氛围。其实,很多学生都是一般的人,都是平平常常的人。那些学霸即使在外面混得再好,如果不和当地的朋友交往,那么她也很可能会被孤立。我认识一个女孩,她的一个同学从外地回来了,大家聚会AA制,学霸在外地混的非常不错,有自己的产业,但是,在交钱的时候,这位学霸却悄悄地溜走了,后来人们都说,去tnd吧,不管了。咱们自己交钱,就当是同学欢聚一堂,像这样的学霸,我想,很可能,很多人都是鄙视他的。



人与人的交往靠的是缘分,靠的是投脾气,靠的是坦诚相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是再好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会让人看不起的。


平原春秋


圈子不同你别硬融,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同学聚会里就算学霸们学渣们都来了,但是话题不在一个频道,学霸们讨论的可能是考研考雅思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理解有可能就是读多长时间的书后面的回报肯定会越丰富,学渣呢接触社会的时间比较长可能讨论的是怎么谋生赚钱的方法。

不过我感觉我去参加过的同学聚会也没有分的那么开,初中时候的同学聚会我们从来不分时间地点,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有个同学在群里说了一句要不我们出去聚一下,然后有车的呢就开着车出来,当天晚上就跑到了丽江,高中呢,我是刚毕业就去当兵了,所以也没参加过就不多做分析了,同学,大家都是萍水相逢,不要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变质。该聚会还是的聚会,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小蒋讲故事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应该指的是小学、中学阶段的同学聚会吧?

小学同学聚会

就我的经历而言这种聚会还是挺难组织的,一般来说能聚起来的同学大都是因为在生活中联系比较多,比如在一个大院里长大的……

这些年来小学聚会已经几乎没有人组织了,只有偶尔的几个发小因为一些比较特殊的事儿才有可能聚聚。

初中同学聚会

我曾经自己组织过一次自毕业后我们班最大规模的一次同学聚会,把能联系到的几乎都叫到了,凑齐了四桌。

没到的同学要么是工作原因,要么是真的没人能够联系的到。比较而言这个阶段聚起来还是相对最容易的。我分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同学来说,他们最为珍惜或者说最美好的上学回忆应该都在这个阶段了!因为很多同学初中毕业之后就上中职了,我班上普高的只有四五个人(另外还有两三个成绩很好的上了师范),那个年代的中职已经是比较乱了,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初中同学、初中生活就是最值得回忆的学习生涯了……

而那些上高中的同学们,他们注定还会继续结交、经历更新(当然,可能未必更好)的学习生活。

所以,这个阶段的聚会那些没上高中的同学参与度更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高中同学聚会

和初中阶段比较像的一点是这个阶段的继续深造的同学他们依旧会接触到跟新的圈子。

但是还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越是学霸往往可能会离开所在城市“更远”一些,而从工作性质、朋友圈子等一些影响上来看:这些人对于过去的“老同学”们的感情也可能会相对的淡一些。

至于什么“阶级不同”、“价值观不同”、“话题不同”等等不能说一点没有影响,但是很多时候往往还是要看环境才行。

就比如我就明显的感觉到跟一些同学在一起别管对方混的好还是差,大家相谈甚欢,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而跟另外一些同学一起的时候却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所以慢慢的有些时候参加聚会前往往会问“都有谁?”,可能哪怕只有一位自己想见的、愿意见的自己也就给了自己去的理由了。

同学聚会还是随缘吧,愿意去的终究愿意去,不愿意去的又何必勉强呢?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1,差生一般读到高专就不读了,甚至有些农村的差生初中读完就工作了,他们的同学就仅限于小学和中学,也就那么几个,他们也只能参加初中和小学同学会。而好学生一般读到了研究生甚至出国了,同学聚会的层次和选择更多。

2,差生一般都是在家乡工作,参加同学会的时间大把大把。而好学生一般都通过高考和出国去了外地甚至国外,没有时间参加。

3,差生毕业后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往往只能做销售,而销售需要不停找客户和开市场,同学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抱大腿方式,想着万一有哪个同学混的好成了领导干部或者大老板,自己也跟着发财。

4,差生也有因为机遇、拆迁等因素发了一笔横财,就想着借同学会的名义好好炫耀得瑟一翻,打脸当年看不起他的好学生。


狗狗臭臭哒


因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在老家定居,本地工作可能大都是比较轻松的,有时间组织聚会。而且对当地的美食美景也都比较熟悉,知道哪些地方比较适合聚会。


他们可能很多人没有上大学,美好的同学情谊只停留在了初高中,可能会更容易怀念学生时代。


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同学可能为人更实诚一点,更重感情,结交了很好的朋友,学霸可能就忙着学习了,跟同学的感情可能就没那么深,或者学习的那种刻苦的努力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不想因为一次聚会再想起曾经的“痛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初成绩平平无奇的同学可能真入不了他们的眼,如果他们混得还比自己好,那心理就更不平衡了。所以,就不太可能参加他们的聚会。


学霸们的成长路径一般是,初高中以后,考大学,考研,有的还考博,一般都会定居在一二线城市里,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平时很忙, 一年就放那么几天假,不是要出去玩,就是在陪父母、陪家人。有些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老家也没什么惦记的人了,基本就与老家告别了,怎么可能还会参加同学聚会呢?


而且现在人的同学情没有老一辈人那么深厚,很寡淡,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圈子,每个人都很谨慎,都不会轻易让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也不会轻易进入别人的世界,保持着礼貌的分寸。并不想与过去的人深交。


这是我的理解,希望可以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