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武俠小說嗎?

提問達人魔力俠


如果要問《水滸傳》是武俠小說嗎?我的理解,它不算是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的特點有三個方面:人物多是俠義行為的豪俠之人,主要靠訴諸武力來解決問題,有詳細的武打場面描寫。《水滸傳》滿足了第二、第三個條件,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的確是主要靠訴諸武力,而且書中也有比較詳細的武打場面描寫。卻沒有滿足第一個條件,《水滸傳》的人物多數不是俠義行為的豪俠之人,反倒是很多窮兇極惡、殘忍嗜殺之人。

為什麼說《水滸傳》的人物多數不是俠義行為的豪俠之人,反倒是很多窮兇極惡、殘忍嗜殺之人呢?

《水滸傳》梁山108名好漢,真正行俠仗義的,充其量也只有魯智深一人而已,至於武松、晁蓋、孫二孃、宋江等人都算不上行俠仗義的豪俠之人。魯智深雖然衝動、胡鬧,但大體上,他的行為是符合行俠仗義這個標準的。

武松殺西門慶和潘金蓮是為親哥哥武大郎報仇,在十字坡酒店制服孫二孃是為了自保,醉打蔣門神是充當了施恩這個黑惡勢力的打手,血濺鴛鴦樓則更多的是洩私憤的濫殺行為,幾乎沒有一件事情是正兒八經的行俠仗義的行為。而且武松嗜酒如命,動輒蠻不講理訴諸武力,哪裡有半點俠義的風範呢?

晁蓋等七人劫取生辰綱,也並不是行俠仗義的行為,他們只是覺得“不義之財”不取白不取,不取則有違天道。更大程度來說,他們劫取生辰綱是為自己打算,和打家劫舍的強盜並沒有多大的區別。晁蓋等人上了梁山之後的作為,名義上是把王倫的“打家劫舍”升級為“劫富濟貧”,實際上呢?劫富倒是有,濟貧卻並不見得。

孫二孃則更是離俠義二字相去甚遠,她和丈夫張青的所作所為就是殺人越貨的強盜,草菅人命毫不手軟,多少無辜的人性命葬送在他們夫妻二人手裡,連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都不放過,把人用蒙汗藥藥倒了之後,將人殺死,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這種行為實在是已經兇殘嗜殺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最後再看看宋江的所作所為算是行俠仗義嗎?宋江最大的義舉就是“義釋晁蓋”,為晁蓋等人通風報信,救了晁蓋等七人性命,才有了後來他們在梁山上的一番作為。這個論起來,也算不上什麼行俠仗義,頂多算比較講義氣,和“俠”卻沒有多大關係。再到後來宋江結識、拉攏若干江湖好漢,都算不得什麼“行俠仗義”,只不過是他個人經營他的人脈,為日後施展自己的抱負打下了基礎而已。宋江有的行為甚至是大大有違俠義之道,比如為逼迫青州指揮司總管兵馬統制秦明入夥,派人去把數百百姓人家燒做白地一片,這個經常把“休要害一個百姓”掛在嘴邊的“及時雨”宋江,指使手下如此濫殺無辜,手段之殘忍惡毒,幾無匹敵。


喬鞅


《水滸傳》不是武俠小說,但裡面有武俠元素在。

武俠小說的主要特徵

1. 講武功門派:比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等,各種在當時極具想象力的武功兵器,以及修真術語,讓人眼花繚亂之餘,又深深為之所吸引。

(注:還珠樓主的想象力是夠豐富,但是一來有小黃文之嫌,二來多線夾雜,主次難辨真的是能把人看暈掉……)

2. 講江湖情仇:比如古龍的《大旗英雄傳》,裡面的鐵血大旗門、五福聯盟、長春島等熱血男兒的三代恩怨。

3. 講民族國家:比如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郭靖、楊康的命運自誕生之時,便被捲入歷史的洪流中,國家與民族的存亡之際,每個人都站在十字路口,艱難地做出自己的選擇。

4. 正邪分明: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把《水滸傳》排除在武俠小說之外的關鍵原因之一。


《水滸傳》屬於哪一類小說?

1. 不是黑幫小說:網絡曾經紅過一時的黑社會類小說,可能大家都有印象,但是《水滸傳》的立意要遠高於那種“因生活不濟,組織一幫發小舊友打打殺殺,混錢泡妞”這樣的橋段,梁山上飄揚著那面“替天行道”的旗,似反不反,蘊含著當時社會底層人民壓抑而迫切的訴求。

圖二:《紐約風雲》(西方的黑幫電影,時代感很強,順便推薦一下)


2. 不是武俠小說:《水滸傳》中108將來路複雜,有官有民有匪,每個人從出場開始都沒有明確的目標(比如成為天下第一,號令武林莫敢不從),一如《清明上河圖》中的芸芸眾生,大家都只想努力地活下去。為了生存他們可以坐牢、發配、殺人、造反,現實中不容許這些反社會的存在,所以水泊梁山是他們的理想國;而另一方面,他們又有對社會的嚮往與追求認同的思想在,所以“替天行道”成為他們期望中迴歸社會的彩虹橋。

(注:整體中不乏有個體的差異,反對招安的聲音始終在梁山上隱隱迴盪,但無法給出其他的出路。)

某個意義上講,他們也是普通人,也許會為民女打抱不平,會見不義挺身而出,但本質上,他們是茫然的,善惡觀念也不像什麼“俠之大者”那樣清晰。在真實的古代社會中,難有白衣走天涯的瀟灑,也無一劍破千軍的可能,只有掙扎、隱忍,和爆發。


3. 不是軍事小說:雖說《水滸傳》的後半部分被戰爭(外徵遼國,內討反賊)情節所填滿,但對較《三國演義》可以看出,前者對軍事方面的描寫比較淺白,基本上是沒有作戰策略的一路推地圖;戰鬥描寫也基本是鬥將然後全軍掩殺,破陣戲也如同《封神演義》裡的闡截大戰重演。儘管《三國演義》也有升壇作法借東風等超常識內容,但仍在戰爭場面的塑造上勝過《水滸傳》。

為什麼要這樣寫?

個人認為,一是作者將筆力更多地投入在刻畫人物的命運上,著力表現以劇情來推動所有人物的故事;而非是以人物的行為來觸發劇情。

因為包括宋江在內,他們都不是像三國中曹劉孫那樣的時代弄潮兒,他們只是隨波逐流的飄萍,往往身不由己。

第二是因為,《水滸傳》的結構是紡錘型,先發(洪太尉釋放108魔星)再收,到了後半段,必須要花大量篇幅來收束各人物故事線,這就要求把重點放在個體而非整體上。


4. 《水滸傳》是一部傳奇小說:

它所塑造的,是一個個形象鮮明人物,以及整個亂到有些誇張的廟堂與江湖(比如官軍押送生辰綱,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各路山大王動不動取心肝作醒酒湯等);所描述的,是幻想中的北宋時代的傳奇故事;所向往的,是一個好漢齊聚、劫富濟貧的烏托邦——梁山。

最終作者打破了所有幻想。

如同網上曾流傳過的同人文中,引用了北島的詩來抒發宋江的內心獨白: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雲稠。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


最後是彩蛋:說俠

在我們所接觸到的文藝作品(武俠小說、武打電影、古裝動畫、遊戲等等)中,俠客要麼是執劍江湖,快意恩仇的痴男怨女,要麼是隻手風雲、破碎虛空的陸地神仙。

其實,這已經不是古人眼中的俠。

在《史記·遊俠列傳》中,俠首要重承諾、輕生死、恩怨分明、仗義疏財,而與武功無關。這種俠義精神,形成了俠的基本特徵。

到了唐代,詩人普遍崇尚遊俠,俠作為一種理想人格,開始被塑造出道德標準與要求,在李白的《俠客行》中,朱亥與侯贏正是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完美印象,這就是“俠之大者”的思想。

如同光明必然伴隨黑暗,同樣是在唐代,在傳奇小說中,出現了另一種俠的形象,濫殺、食人等代表暴力的象徵性描寫屢見於其中,這與《水滸傳》中的一些血腥暴力情節非常相似。

可以說,這種出自民間的藝術創造,一方面使人們加深了俠等同於武力的認識;另一方面,使得俠的形象更加神秘、多變,令人敬畏,也讓勞動人民對俠的正義性少了幾分幻想,多了幾分敬而遠之。




萬里長空夜未央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答案。

《水滸傳》當然是武俠小說,而且是亂世群俠類的開山祖,更是當代武俠的標杆性參照。

關於武俠小說:

武俠也好,武俠小說也好,由來已久,可不是到了民國才蹦出來的。

“俠以武犯禁”,就極其準確的給予了定義。

要有武功的平民,不能是政府行為,不能是官員行為。

《史記》中的刺客列傳、遊俠就是“武俠”這個階層的開創。

唐朝的傳奇小說,就是武俠小說的萌芽。

比如《甘澤謠》之《紅線》,《傳奇》之《聶隱娘》、《崑崙奴》,《集異記》之《賈人妻》,薛調的《無雙傳》等,都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傳為杜光庭所作的《虯髯客傳》,更是晚唐豪俠小說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

宋代話本為武俠小說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類型。

宋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闢》所言:“有靈怪、煙粉,奇傳、公案,兼朴刀、杆棒、妖術、神仙。”而這些也是後來的武俠小說所喜用的。

只不過按照當時的“流行”,重點都放在愛情或公案上。

另:宋初李昉等所編撰《太平廣記》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將十八種唐傳奇列入“豪俠”類便可看出武俠小說同唐傳奇之間脈絡相通。故認為唐傳奇為武俠小說的立宗者,理所當然。這個觀點在宋朝已經成型。

明清的白話小說真正定形成性了武俠小說,不但突出了“俠義”的思想,還跳出了個人事蹟的單篇限制,形成了“江湖”的概念。

《水滸傳》就是最好的最典型的表現,不論“俠義”的概念,還是天下亂世“俠”要替天行道,都很好的展示了武俠小說的本質。

以一個朝堂一個江湖並立的形式,正是以《水滸傳》開始,到《三俠五義》為大成。

清末民國武俠小說的發展。

清末民國武俠小說異軍突起。這裡不多闡述。

但有一個特點,不論還珠樓主,還是古龍金庸溫瑞安,作品的基本形式和模式。包括廟堂江湖對立,包括俠義之風,包括千奇百怪的武功、職業等,基本沒超出《水滸傳》和《三俠五義》的模式。


文開石


金庸大師早就借郭靖之口對武俠做出了最好的闡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很多人看過武俠小說或看過武俠影片後,都有一個自己的武俠夢。我的武俠夢正是武俠小說大師闡述的身懷絕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遊記江湖,快意恩仇。很多武俠小說都置於特定的歷史背景中進行創作,讓人既熟悉又陌生。

《水滸傳》也是作者將其置於特定的歷史背景中進行創作的。書中有仗義疏財的宋江,足智多謀吳用,嫉惡如仇的魯智深,勇猛剛直的武松,多才多藝的燕清,精明細緻的時遷。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準確說《水滸傳》不是一部武俠小說。

首先,我認為書中的正反面角色不太明顯。若說高逑、蔡京是大反派,卻在書中看不了很多他們殘暴不仁的描寫,更多描寫的是他們在排擠自己認為的敵對勢力,但他們也不能代表正道。若說梁山好漢是代表正派人物,他們的很多行為卻又與日常價值觀和世界觀不同,如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攔路搶劫過往客商百姓、濫殺無辜、酗酒賭博等,更有違揹人倫道德殺妻、殺其父奪其女等。但在徵遼、討伐叛逆維護國家統一上又具有一定的武俠精神。

其次,《水滸傳》中,梁山高層管理者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接受朝廷招安,把一群佔山為王的土匪、強盜、殺人犯洗白成國家公務員,希望享受曾經官員欺負他們時的權利。宋江、盧俊義、吳用等一直都在圍繞這一頂層設計不斷造勢。反覆劫掠周圍的州府,引起朝廷注意,以戰展示實力,謀求朝廷招安。從招安後,梁山好漢在蔡京,高逑挑釁下,忍辱服從,可見一斑。

《水滸傳》是經典名著,該書雖成書在明朝,但經歷的幾百年間,其中很多人物的性格特徵與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有共同點,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不斷去解讀它。《水滸傳》不是一部武俠小說,特別是看過《水滸後傳》後,對梁山好漢又有了很多不一樣的看法。

個人理解如此,經典名著就是在不同人物的眼中有不同的理解。


樂行者LZ



方貓愛大米


水滸傳不是武俠小說,而是由宋元話本演變而來的歷史演義小說。

什麼是話本呢?話本是宋朝和元朝時的說書藝人的底本,確切的說是用於師徒傳承時徒弟學說書用的。

那麼,話本水滸的起源又是哪裡呢?

答案是,源於真實的歷史。

梁山起義和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其人,《宋史徽宗本紀》裡有過宋江36人起義的記載,後來起義被張叔夜討伐,敗降。(之前收到過一個邀請問題“宋江如果不招安會是什麼結果”,答案歷史已經給了,結果就是被討伐,失敗,投降。)

宋江起義雖然歷時才兩三年,但在民間影響力挺大,首先36人的傳聞逸事在街頭巷語傳開,很快又被說書人捕捉到。說書是宋朝比較流行的民間娛樂,所以,在南宋時,梁山英雄故事就已經在娛樂場所廣為流傳。

後來到了元代,這些水滸人物故事又以元雜劇的形式演出並傳播。

但是,不管是話本還是元雜劇,都只是單個的水滸人物故事,如《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燕青搏魚》等。

到了成書於元代的《大宋宣和遺事》中,水滸故事才被連貫在一起,不過,《大宋宣和遺事》是講宋朝徽宗到南宋建立這段歷史的話本,水滸故事也只是其中的一段。

施耐庵就是把這些零散的水滸話本,以及流傳在各地的口頭文學,串在一起,進行文學加工,二次創作,才形成了《水滸傳》。

後人在施耐庵《水滸傳》的基礎上又改出幾種版本,因此《水滸傳》又分繁本,簡本,潔本,金批本。

繁本是120回本,金聖嘆把120回腰斬到70回,只到石碣受天文排座次就結束了。由於金聖嘆的批語寫得太好了,金批本一出來,立即傳遍天下,幾乎令他本盡廢。

我個人覺得,金批本確實不錯,但個別地方也有故意黑化宋江的嫌疑。現在特別流行的水滸陰謀論大概就是從金聖嘆開始的吧。

你看的是哪個版本的水滸呢?


Ta是無雙


水滸傳無論從哪方面看都算是一部武俠小說,因為他具備了武和俠這兩個武俠小說最基本的概念。武即武功,武力,功夫;俠,這個概念就比較廣了,總之水滸裡具備了這個俠氣。誠然,水滸的主線是官逼民反,但是誰也沒給武俠小說下一個特定的框框,誰也沒規定武俠小說就該怎麼怎麼樣,所以背景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裡的快意恩仇,刀光劍影。無論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俠之大者”,還是個人的傳奇或是一方水土人情,無論是真實還是虛構,他們的意義是一樣的。俠是正義的,所以武俠的主旨總是正義對抗邪惡,而且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現在的仙俠修真玄幻,其內核還是武俠……


天覆地載


在頭條寫了很多關於《水滸傳》的評論,在此不多講,只講一點:施耐庵沒有把《水滸傳》當做武俠小說寫。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當時沒有武俠小說的概念。施耐庵時期,不但沒有武俠小說的概念,甚至連“小說”的概念都沒有。當時,諸如《水滸傳》之類的著作,大可歸於話本一類。雖然施耐庵的《水滸傳》已經完全符合現代小說的規範,但作品中依然保留了宋元話本的創作特點,說它是話本大抵也沒錯。話本其實也是小說的一種,元末明初的話本基本上都屬於白話小說了。

武俠小說是在清代至民國間出現的一種小說類別,最早的武俠小說是清代石玉昆所著《三俠五義》。但是,嚴格的講,《三俠五義》屬於公案俠義小說,與後來的武俠小說還是有所區別的。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開山之作,應當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這部小說開啟了近代武俠小說新里程,也奠定了新武俠小說的創作基礎。

因而,《水滸傳》不是武俠小說。

第二,《水滸傳》的創作主旨是以梁山故事為線索,揭露北宋亡國的內在原因。雖然施耐庵有一定的政治侷限性,但其創作手法遠比武俠小說要多樣化,思想深度也遠非武俠小說可比。故事之中隱藏更大的故事,歷史真實的背後是更真實的歷史。金庸的武俠小說大多也是藉助歷史的大背景,來講述江湖俠義故事,但主要表達的還是江湖兒女行俠仗義,追求俠之大者的人生境界。這一點,似有借鑑《水滸傳》的痕跡,但卻達不到《水滸傳》的思想境界,屬於標準的武俠小說。

第三,武俠小說在文學類別中另起一類,稱為“通俗文學”。而如《水滸傳》以及四大名著,以及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小說,諸如《京華煙雲》、《子夜》、《激流三部曲》、《圍城》、《白鹿原》,等等,這類作品被稱為“嚴肅文學”。既然《水滸傳》屬於嚴肅文學,自然也就不是武俠小說了。

第四,施耐庵也寫了俠義之人及其俠義之事,但只是為了刻畫人物講述故事的需要,並沒有緊扣行俠仗義來描畫一個具體角色,或者講述完整的行俠仗義故事。比如武松、魯智深、晁蓋等人的俠義履歷,只是為了滿足梁山泊聚義的需要,而不是以行俠仗義為目的,也不以此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梁山俠士的終極目標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封妻廕子。當然,這也是俠之大者的表現,梁山俠士也有俠之大者的追求。但是,梁山俠士最終招安,人生追求的目標與俠之大者大有區別。

總之,無論從小說源流、文學形式和表現手法,以及創作主旨上來分析,《水滸傳》不是一部武俠小說。


綠野萍蹤01


謝謝大師兄!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俠是什麼?

既然是武俠小說,那麼俠是什麼呢?俠是中國傳統社會一類身份特殊的人,他們通常仗義助人,慷慨好施,時常為人打抱不平,不一定通曉武藝。

那麼武俠小說又是什麼呢?武俠小說是大眾文學作品,是自民國以後風行於華人地區中的一種結合歷史與幻想的小說類型。其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傳奇虯髯客傳之前,故事主要描寫武林幫派之間的爭鬥、江湖中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民族國家的俠義精神。

也就是說,真正的武俠小說是民國之後,武俠小說描寫的主要是以江湖武林為背景,大義為核心,描寫人物間的愛恨情仇。

武俠小說的題材

現在回頭再來看看水滸傳,水滸傳的成書據考是一系列的已經成書或者成話本的故事集成而來的,其中包括《大宋宣和遺事》,南宋之史籍《東都事略》,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魚》和康進之的《李逵負荊》,還包括當時說書人編成的話本“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

乍一看來,水滸的確描寫了不少俠客傳奇,應該算是武俠小說了吧,雖然朱子蕃評價《水滸》之俠以省醒魔而廣智慮。然而魯迅先生對水滸一個真切的評價恐怕就不見的了。1930年代初,魯迅在《三閒集·流氓的變遷》中曾這樣評論《水滸傳》:“‘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各位看官,到這裡看明白了嗎?

武俠小說的人物

中國武俠小說對人物是有比較清晰的認定的,首先是會武功,有門有派,不太厲害的宗派也行。第二講大義,以民族、百姓為根本,打抱不平,為民請命。第三有正氣,不受強權官宦所左右,自在天地之間。然而水滸傳終究成了一本投降書,這一投降引來後世讀者無限感慨,所以毛澤東就盛讚水滸好就好在投降。喜悅人們總是輕易忘記,悲情總是讓人萬古唏噓。

所以水滸傳講的不是講江湖恩怨,講的是官逼民反。水滸傳也不是講的民族大義,講的是招安平叛。綜上,水滸傳絕不是武俠小說。

好了,喜歡這個答案就點贊、轉發、關注吧!

謝謝!


知行鏘鏘


首先搞清楚什麼是武俠小說,廣義認為以俠客為主人公的小說成為武俠小說。內容多表現主人公處境非凡、高人指點後身懷絕技,具有俠肝義膽、兒女情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懲惡濟世、安良除暴等特點的故事。武打場面表述較為詳盡,情節緊張,扣人心絃。舊武俠小說一般以《七俠五義》為代表,新武俠小說以金庸的作品為代表。

其次《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自然不比多說,其寫作手法、表現形式、藝術成就等等奠定其歷史地位。是歷史演義的結晶,不能簡單的稱作為武俠小說。算的是文學歷史類的鉅著,這本書以北宋末年梁山泊起義為背景展開一個轟轟烈烈的大事件,政治的腐朽,人情的冷漠,世道的荒涼,加上奸佞當道,殘害忠良,禍國殃民,一大批忠義之士被奸佞小人排擠無法立世,大都帶有官司人命,為保生存,逼上梁山落草,舉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準備轟轟烈烈大幹一場,直至招安最後失敗,多數死於戰場、死於非命。

第三,作者描寫場面宏大、細膩,而且情感豐滿,表現出英雄氣短,迴天乏力的悲壯情懷。這種宏大的場面,眾多的人物關係、關聯,不是所有武俠小說所能比擬的,何況還有政治因素。

如果非要說由武俠小說的影子,也能說得過去,好漢們有名有號、有兵器有座騎,也不乏身懷絕技、單打獨鬥、武功蓋世人物。對後世武俠不無啟發,甚至影響巨大。也可說將俠義文化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官方認為是梁山草寇、賊寇,以下犯上、禍亂朝綱、罪不可赦云云。

武俠也罷、名著也罷,它就光輝的矗立在那裡,任人閱讀、膜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或許還有一千個宋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