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小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報輔導班,特長班,學習壓力真的很大,對此你怎麼看?

農村姑娘阿丹


你好,我是創業水晶之雁,很高興能參與問題的回答。孩子一年級就報各種學習班對孩子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壓力。一年級是個分水嶺,在幼兒園他們主要是熟悉集體生活和養生愛學習為主,而上了一年級有真正的作業和考試了。

好多家長想讓孩子贏在起點,給他們報各種學習班。往往忽略孩子真正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甚至是把自已很想學沒有學過的那種遺憾給孩子去實現。這會讓孩子特別反感。給孩子報興趣班初心是好的。我們要先了解孩子,他真正喜歡什麼?對未來有什麼幫助?如果他對學校的課程和作業都應付不過來,還要報很多興趣班,那孩子就會得很累了。建議這門功課學得差不多,不花太長時間,能輕鬆做完作業再學別的興趣班,不能一把抓,什麼都想學,趕鴨子上架,最後什麼都學不好,還厭學對自已沒信心。

這個時候的孩子還很貪玩,父母要陪伴他們,做作業的時候花十幾分鐘的時候放下手上的工作,讓他們覺得並不孤單,不是一個人在面對困難。他不擔心沒完成作業被老師罵了再學興趣班,那他才能快樂的去發揮。

還有營養要跟得上,功課多了,如果營養不良難以精力充沛。身體好比電腦的硬件,硬件不好,是低配的,那你裝再好的軟件也無法兼容啊。讓孩子多學些東西是好的,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他們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將來才能全方位的發展。但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承受能力,同時給足精神和身體上的營養。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私聊和點評





創業導師水晶之雁


我覺得一年級報文化課輔導班有些早吧,如果想學,就學一些孩子喜歡的,但是英語還是早一點接觸比較好。現在補課熱是全國現象,就連我老家,一個小縣城,同學的孩子週末也要去補課。補課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的焦慮,我就是這樣。本來不想補課,但是班裡的孩子都學,老師講課時候大多數孩子都會,那麼老師就會認為少數孩子不行,跟不上,她不會想會的孩子是補課學來的而不是她自己教的好,所以家長就會焦慮,不想學也不行。為了小升初能考個好學校,為了中學打基礎,也為了孩子能夠更自信,不是老師和別的孩子口中的學習不好的差等生,沒有辦法只能補課。

如果你內心夠強大,不會被眼前的成績所困擾,那就不要補課了,孩子真的挺累的。等大一些不得不補課的時候再說,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更重要。


夏小沫summer


不知道你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處於什麼學習狀態,我孩子原來在學校上一年級的時候,課堂的東西都會,她就不認真聽講,老師找到我,我就孩子和寶寶認真分析,才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屬於‘’吃不飽‘’的孩子,課上老師反覆講的她都聽膩了,所以就玩,於是我就給孩子報了課外班,她天天高高興興的去,回家以後就告訴我她學到了很多在學校沒學到的東西,特別高興。

上課外班一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要找到孩子學習不好的正確原因,不能強制孩子去上,要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感覺學習是有興趣的,而不是在敷衍家長,哪個孩子都喜歡幹有興趣的事情,不能別的孩子上課外班,自己的孩子也必須上,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要發揮自己孩子的優點,找到適合自己孩子上的課外班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盧溝曉玥


我贊成給一年級的孩子報特長班,不贊成報輔導班。理由如下:

一年級的孩子所學知識相對簡單,就算孩子學不好,家長完全可以自己輔導。如果一年級就送孩子去輔導,除了加重孩子的負擔,令孩子對學習反感,還會使孩子產生不良的自我評價:才一年級我就學不好要上輔導班了,我是註定學不好的。並且很容易對輔導班產生依賴,導致不上輔導班成績就變差。

給一年級的孩子報一個或幾個特長班興趣班,比如書法、美術、作文等,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耐性,又可以為將來升學或找工作增加籌碼。擁有特長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別人的讚美,自信心更強,學習能力也會更強。

一箇舊同事的兒子,從一年級開始學書法,現在讀六年級了,從來沒有間斷過,如今無論是毛筆字還是硬筆字,都已經寫得特別好,去年春節開始給人寫對聯了。那孩子特別有自信,學習成績也很好。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要上特長班太辛苦。其實這樣想是錯誤的。孩子什麼都不學,什麼都不會,別人家的孩子能歌善舞,能說會道,而自己家的孩子卻什麼都不會,只能在一旁眼巴巴的看著同齡人大放異彩,這才叫辛苦,才叫壓力大。

有時候,適當的逼一逼孩子,使之養成習慣並從中感受到樂趣和體驗到成就感之後,壓力會化為動力,使孩子一步步變得更優秀。



哲媽說教育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在下結論前,有以下三個問題需要考慮:

第一:

輔導班,主要針對的是文化課,對於這塊,我覺得報名學習的必要性不是特別大。

因為孩子剛剛進入小學,對小學的學習生活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如果家長焦慮,怕孩子學習落下,給報文化課輔導班,很容易導致孩子因為壓力過大,從而產生厭學或者覺得學習是一個負擔,這樣的心理,就得不償失了。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重要時間。這個階段注重好習慣的培養,一般孩子功課都不會落下。

第二:

興趣班,這個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有些興趣項目,早一點學習接觸更好,如舞蹈。

但這個前提是,孩子自己有這個興趣,家長也有短期的規劃。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對什麼都不太感興趣,這個時候,還是建議家長,通過孩子的性格及自己的家庭情況,為孩子選擇一到兩項興趣班。

因為從我個人來看,學習興趣班,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培養孩子堅持一件事的毅力;二是有豐富興趣的孩子,相對來說,生活更豐富多彩,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第三:

壓力大,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是認識和規劃不夠。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家長要跟孩子一起做取捨。

針對“如何選擇孩子的興趣班”這個問題,我之前有過回答,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如能有所幫助,不勝欣慰。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探討,共同學習進步。

謝謝!





秀一老師


這個現象在目前是真實存在的,我的看法是:

一、孩子在小學一年級,文化課校外輔導沒必要,一年級的課程基本比較簡單。一年級是孩子剛上小學的第一年,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很多東西在課堂上已經學校差不多了,課下回到家裡家長再多監督一下就可以。如果這時你給他送到校外輔導班,不利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關於特長班,孩子從一年級開始,或者從幼兒園開始,就可以報一個特長班了,前提是孩子感興趣,不能一味的是家長認為什麼以後有前途就強迫孩子學什麼。現在校外的美術班、鋼琴班、舞蹈班等,一般都有一個星期左右的體驗課,你可以先讓孩子去體驗一下,看他對哪方面感興趣。讓後再學也不晚。現在社會競爭很大,孩子除了學好文化課外,再學一門特長,是可以為孩子將來立足社會增加一個競爭籌碼。






小狐狸的燈


很多小孩都有輔導班,書法、舞蹈、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作文、英語數一數十多樣。現在教育的大環境如此,大家都學,所以自己家小孩也學,可以挑一些感興趣的學一學,看看孩子喜歡不喜歡,喜歡就學。無論學什麼,一定要堅持下去,否則學什麼都沒用。虎頭蛇尾的、半途而廢的,沒有任何意義。

我是Laura,美麗優雅大方。 希望關注我,帶你讀書,帶你認識更廣闊的世界,做最好的自己,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EnglishLaura


我接下來的話,可能會刺痛一些家長,網上曾流行過一句話:“不作不會死”。

孩子才一年級,你幹嘛讓孩子面臨這份壓力。

有的家長會說,沒辦法,現在社會要求,我家孩子不學,會被落下。

對於孩子的這份壓力,我有兩條建議,希望可以幫助。

一、刪減、做減法。

到底孩子喜歡什麼,讓孩子自己決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你太多精力幹別的,就沒有時間幹其他的,或者是休息,所以還是精簡,找孩子最熱愛的。

然後把省下來的時間,休息或者複習,總之壓力可以減少。

二、尊重孩子的意願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當王者的,他喜歡的,讓她去堅持就好,壓力不是根據年齡而劃分的。

有時候,家長真的不用過於心疼,但前提是孩子自己所要追求的。

人人都會有壓力,從孩子出生那一刻,他的降生就是在無數的壓力下,競爭而贏的。

所以,尊重孩子,為孩子減去不必要的精力支出。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也期待你可以關注我,因為我想寫用心的文字給你聽。


潼小漫


如今,我們發現身邊的孩子每到週末忙得不亦樂乎,奔走在輔導班和特長班之間,這種情況讓大家感到孩子小小年紀就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孩子能夠快樂地參加各類學習,似乎沒有太大的壓力,針對這種現象,我有一些想法與大家分享:\r

一、弄清家長自身的期待

家長首先要弄清給孩子報輔導班的目的,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期待過高,還是因為我們自已沒有耐心,沒有能力輔導,認為把孩子交給輔導班就可以萬事大吉了。\r

其次,如果家長因為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上了輔導班,擔心自已孩子不報班就會落後,所以執意要給自家的孩子報輔導班,如果因為這種原因,無形中會給孩子增加很大的壓力,因為給孩子報輔導班的出發點不是為了孩子,而是家長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

二、以孩子身心發展為出發點

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都不一樣,有的孩子由幼兒園進入小學後很快能夠適應學校生活,學習各方面的發展也不錯,而有的孩子卻出現了適應不良,自然也會出現一些學習方面的問題,這個時候,幫助孩子選擇一個輔導班,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提升,會有利於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r

這裡關鍵的一點是對於輔導班的選擇,你們不是隨意選擇一個就可以了,而是在選擇之前要花很多功夫,瞭解一些必要的信息,比如老師的授課風格、教育方式是否適合孩子等等。

三、以孩子興趣為出發點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已的孩子優秀,希望孩子能夠掌握更多的才藝,將來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這本身沒有問題,如果家長盲目給孩子報各類特長班,急於求成,完全不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反而會起反作用,最終無論是輔導班還是特長班,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負擔,孩子被逼無奈地學習,自然也達不到家長們預期的效果。

所以,不報輔導班和特長班並不代表孩子一定沒有壓力,因為當孩子某項成績落後時,也會感到挫敗;當孩子沒有任何一項特長時,也會覺得不夠自信。給孩子報輔導班和特長班,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因為如果輔導班和特長班滿足了孩子的需要,也會利於孩子的成長需求。





心語輕鬆育兒


01

“孩子的成績好壞無所謂,只要他/她開心就好了!”每當問到身邊有娃的寶爸寶媽們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問題時,他們總是面帶微笑、雲淡風輕地拋出這句話。這些可愛的家長們在這一刻看似極為灑脫,然而下一刻卻又在為娃該報哪些輔導班而忙的焦頭爛額。

當下,為娃報輔導班已然成了一種潮流,不管有用沒用,不管孩子喜不喜歡,英語、數學、繪畫、舞蹈、鋼琴、圍棋……如果在孩子時間能調的開的情況下,家長恨不得將這些課程一股腦全塞給孩子。如果哪位家長沒給孩子報輔導班,在家長群裡,這無疑是“另類”、“心大”的存在。

記得去年在《南方日報》上看到過一篇關於“2歲半男孩報了5個培優班…結果孩子禿了”的報道,報道中說:2歲半的東東跟著父母在上海生活,由於上海稍微好一點的幼兒園都需要參加考試入園,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讓東東在2018年能順利進一家知名幼兒園,東東的父母在暑假期間給孩子報了英語、數學、鋼琴、畫畫、主持人5個培優班。

絲毫不敢怠慢,就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由於東東歲數小,淘氣坐不住,東東媽媽更是會跟東東說“你一定努力考上”之類的話,自己也經常焦慮得整夜整夜睡不好。醫生了解了前因後果後表示,培優班的學習壓力和媽媽無形中傳遞給孩子的精神壓力,正是導致東東掉頭髮的主要原因。

對於類似這種現象,教育家尹建莉曾一針見血的指出:“虛榮的家長累壞了自己,也坑了孩子”,無疑,東東媽媽這種摻雜著虛榮的“教育方式”太過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式教育,換來的必定是事與願違的悲痛結局。

02

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時代,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小時候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從心底想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教育,為孩子報各類培訓班,稍大一點擇名校忙的心力交瘁,哪怕自己在生活上節省一點,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起點高一些。“周圍的其他孩子都在學,我總不能讓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吧?”家長之間的攀比和相互“交流”無疑推波助瀾了群體焦慮。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所謂的教育理念,已然成為了“名言金句”,時不時就在我們的耳邊縈繞,可是,作為家長我們是否想過所謂的“起跑線”它的終點又在何處呢?

好在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大國,我們有無數歷史可以去追溯,可是當我們帶著問題真正去追溯時,卻又驚奇地發現歷史所給出的答案是那般雷同。經過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統治,1300多年科舉制度的漫長影響,“學習就是為了升官發財,就是為了光宗耀祖”的工具式教育觀念一直延續至今,它還根深蒂固於很多人的心間。這難道不是多數家長期望的終點麼?!

然而,在這樣的期望下,導致很多父母都只關注孩子成績和才藝這些外在變化,卻很少關心孩子大腦、行為和心理的發育。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木桶定律”裡提到的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木桶定律”其實同樣也可以用來形容孩子的教育,當我們一味的只去關注和猛補孩子的外在,外在這塊“板”長了,忽視了孩子的內在,內在這塊板就短了。最終,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在學歷和才藝上應該會有不錯的成績,但是在人格上一定是不健全的!

03

著名教育家羅曉明先生早在十幾年前就在其專著《人格本位》一書中對中國教育所存問題深感擔憂,他指出:“隨著素質教育的日益加強,‘能力本位’教育也日漸興倡,這種能力素質的倡導,當然必要,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擔心,‘能力本位’教育的強勢推動,不免使受教育者在成長和發展中產生思想靈魂的失重和傾斜。因此,培養身心健康、德才兼備的人才,思想靈魂的塑造顯得更加迫切。”

為此,羅曉明先生在“知識本位”、“能力本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強調孩子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人格是通過個體的性格、氣質、能力特徵所表現出來的人的個體尊嚴、價值、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所反映出的是一個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道德和文化各方面所達到的和諧統一的境界。人的發展的教育必然是個體人格的培養和塑造,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應該是人的發展的必然歸向。”

近年來“高學歷犯罪”現象一度備受熱議,那些受過高等學歷的人,不是利用所學知識為社會做好事,而是走上了投毒、詐騙、製毒等犯罪道路。其實,這也間接否定了高學歷、擁有體面工作的人就一定擁有健全的人格這一事實。

知識與道德必須相互聯繫、相互造就,缺一不可,如果沒有道德對知識的造就,後者可以成為殺人的利器。就如教育家誇美紐斯所說,“凡是在知識上有進展而在道德上沒有進展的人,那便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04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種種經歷和表現,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這一點,從我們所讀到的大部分名人傳記中傳記,作家不厭其煩的對筆下名人的童年進行細緻地描述再串聯就可以看出端倪。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所提到的,人的人格結構形成於童年時期,要解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問題必須從他的童年著手。因此,教育兒童的首要,也是核心問題,即為幫助兒童形成正確的、健康的人格。

阿德勒認為,人的生命有限,在人類世界中,不可能放任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慢慢生長,放任自流。因此,成年人必須關注並引導兒童成長,以避免其走彎路。

家長在孩子兒童時期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身為家長,我們應該首先本著育兒先育己的原則,努力提升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樣。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有針對性地報培訓班,但是一定要確保孩子獲得健康而積極有益的生活,同時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享受到童年之趣,在此基礎上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不是一味的站在自身所認為的“望子成龍”的立場不斷給孩子施壓!兒童教育拼的不單單是財力和物力,更多的其實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