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讲一下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牛?

王思葱的经纪人




南斯拉夫存在于1929—2003年,以赛尔维亚族为主体,经过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一战,呑并黑山和克罗地亚,成立南斯拉夫王国。这是首次出现南斯拉夫这一称谓。

二战期间被纳粹摧残成傀儡政权,结束后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铁托同志领导,于1946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但铁托同志非赛尔维亚族,他上台后长期打压赛族,这也成为日后解体的伏笔。

二战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但他并未加入苏联,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作为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看看他是怎么牛的吧!

1、老百姓生活自由化,西欧、美国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

2、1976年,我们刚粉碎四人帮,百废待兴,而人家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

3、100万大军,号称“巴尔干猛虎”,武器装备优良,苏联不敢惹他,他还不鸟美国,不结盟不入华约,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

4、体育上,三大球、体操、田径,那是抗衡美苏的实力啊!

1980年,铁托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



自从他老人家驾鹤西游后,南斯拉夫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国内的加盟国闹分裂,美国为首的步步紧逼最终于2003年土崩瓦解。


车之悦


南斯拉夫,这个只存在了78年的国号,和苏联一样,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它留下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

通常来说,我们把南斯拉夫的建立说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果。一战后,统治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彻底崩溃,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三个小民族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直到1929年才确定了“南斯拉夫王国”的名号。

南斯拉夫王国,在君主制下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南斯拉夫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刻,在二战后,尤其是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宣布反对斯大林主义后。

铁托,生于1892年,比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还大一岁。铁托是克罗地亚族,在南斯拉夫算是少数民族。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中,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等都有一定地位。可以想见,铁托小时候就见证了奥斯曼土耳其对在巴尔干各个省的腐朽统治,铁托当过工人,18岁时参加了社会民主党,从事工人运动。铁托在一战期间参加军队,与入侵南斯拉夫王国的俄罗斯军队作战,被俘虏后长期滞留俄国,却因祸得福,娶到一个俄罗斯美女当老婆。

在俄罗斯铁托了生活了5年时间,参加了2月革命,10月革命,1920年解脱回到南斯拉夫时参加了南斯拉夫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和上世纪我党早期领导人一样,经历了反动政府的迫害,曾多次入狱。

1937年铁托成长为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人,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面对德军入侵时间,10天就宣告投降,铁托领导的难过坚持斗争组建了规模庞大的游击队,铁托和其他反法西斯爱国统一战线,逐渐取缔了设在伦敦的流亡政府一切权力,形成铁托和南宫的一元领导。

1945年南斯拉夫共和国终于独立,但苏联奉行的沙文主义政策想要把南斯拉夫变成一个附属国,于是南苏关系在1948年破裂,铁托不再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是在美苏争霸中谋求中立,正因如此铁托得到了美欧等国经济上的大力援助,在经济上实现了长足发展。

在国际上铁托奉行不结盟政策,与埃及印度等国明确反对美苏拉帮结伙的国际秩序,形成了美苏两大集团之外的第三方势力,对国际关系有深刻的影象。

在国内民族关系上,铁托作为克罗地亚族,对南斯拉夫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进行了打压,1966年到1970年还有4万塞尔维亚族干部被清洗。铁托认为,他的民族政策可以增强南斯拉夫的凝聚力,形成以国家为基础的南斯拉夫,但是没想到南斯拉夫民族矛盾,在铁托的民族政策下,不断加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山族最终分家南斯拉夫解体。

在经济上,铁托用25年时间把南斯拉夫建设成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工业收入达到国民收入的22%,这是了不起的工业化成就。铁托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望,因为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先后有59个国家为他授予了98枚勋章。

南斯拉夫成也铁托,败也铁托。铁托晚年,在南斯拉夫实行了民族自治政策,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山、马其顿、斯洛文尼亚等6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而塞尔维亚境内的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省和匈牙利人聚居的伏伊伏丁那省。铁托的这一修宪行为,成了后来南斯拉夫分裂的祸根。到1980年铁托去世时,塞尔维亚族已经从42%降低到了36%,塞尔维亚族的分支波斯尼亚、黑山分裂出去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

当各个民族的的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权时,南斯拉夫联邦不至于分裂的纽带就只剩下铁托的威望和强权,以及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凝聚力。

1980年铁托去世,加盟共和国分离主义就已经抬头,苏东剧变后,连苏联都在1991年解体了,南斯拉夫有样学样,一下子分出去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三个国家。1992年到1995年通过3年半的战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分离出去。此时,南斯拉夫联邦中只剩下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加盟共和国。

不仅如此,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一对亲兄弟也不认同联邦制,而是改成了邦联制,于是国名改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所以,南联盟其实比南斯拉夫小得多。即便如此,分离主义依旧没有停止,到2003年,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自此,南斯拉夫这个国名彻底随历史烟消云散。

塞尔维亚和黑山在2006年最终分裂为两个国家。

2008年,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独立,有108个国家承认。自此,原南斯拉夫联邦的土地上,建立了7个国家。

人们不禁要问:南斯拉夫的分裂还在继续吗?

我认为,应该不会再分裂了,在这7个国家中,大部分都有一个占主体地位的民族,和南斯拉夫那种情形完全不同。前文提到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在塞尔维亚境内有很大的自治权,会独立吗?不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面积2万平方公里,被称为“欧洲粮仓”,境内塞尔维亚族占65.05%,匈牙利族占14.28%,匈牙利族想要独立,基本不可能。


历史知事


曾经被称作“巴尔干猛虎”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厉害,单看它不搭理苏联又不贴近美国的这种举动就能够看出一二——南斯拉夫如此“狂傲”自然也是因为它有足够的本事。毕竟当时无论经济、军事还是国际影响力方面,南斯拉夫都是个十足的强国。

不仅与美苏都不对付,游离在两大阵营之外,还在全世界带头掀起“不结盟运动”。不仅不讨好,还敢对着干,这就是当时巴尔干乃至近东地区第一强国南斯拉夫。


二战时期,南斯拉夫也是唯一一个靠着自身力量将纳粹踢出去的国家。先后,夹在北约与华约之间的南斯拉夫,组建起了规模庞大的强悍军队。1974年,南斯拉夫陆军兵力超过60万,还有200万预备役,空军与海军都有相当规模。因为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即便是苏联也是忌惮三分,不敢在南斯拉夫来一场“布拉格之春”。

当年的南斯拉夫面积大约22万平方公里,经济实力相当强大。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人均汽车保有率已经超过36%,按照一家三口的最低标准来算,已经是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


虽然如今很多家庭都将电视作为装饰与背景,比如每年春晚的时候,玩手机的同时非要开电视,虽然不看。现在的确任性,但上世纪电视机确实相当少见,是“稀罕物件儿”。而在南斯拉夫,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已经拥有了电视机。

南斯拉夫民众的生活水平是非常高的,不管是在东欧地区还是放眼当时整个欧洲。

在当时同阵营所有成员中,除了苏联也只有南斯拉夫拥有完整工业体系。1952年到1965年其经济平均年增速超过8.5%,60到80年代平均也在6%上下,远远超过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其人均GDP也是同组小伙伴中最高的一个。

对于冷战结束前的西欧各国来说,南斯拉夫绝对算不上是朋友,可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也不是敌人——南斯拉夫的电影、书籍等在西欧非常畅销广受好评,而南斯拉夫人生活水平很高,街头随处可见光鲜亮丽摩登时尚的女性。虽非“同道中人”,但每年进入南斯拉夫旅游的游客数量超过850万人,大多来自于西欧与苏联。这也证明了南斯拉夫也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

能够在美苏之间求寸本就不容易,更何况南斯拉夫不仅保持了中立,还有能力任性做自己,这才是真正强悍的地方。


澹奕


冷战爆发时期,在苏联和美国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下,现代科技文明起源的欧洲直接被瓜分成了两大阵营,其中一派是美国为老大的西方阵营,一派是苏联为霸主的阵营。

而就在这两大阵营对峙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凭借着其强悍实力保持了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态,不曾投靠到任何一股阵营中。

这个国家就是近现代史中大名鼎鼎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的国土面积

南斯拉夫是在德国战败之后才于1945年建国的,当时他们的国土包括了现如今的塞尔维亚、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波斯尼亚等国家。

在说到这么多国家名称的时候,大家或许会产生一种南斯拉夫国土极其辽阔的想法,但实际上南斯拉夫的面积只有26万平方公里,跟我们的广西省差不多,人口也仅有2000万人,还不及现如今广西一半的人口。

当然这只是相对于我们来说的,对于当时的欧洲各国来说,南斯拉夫的体量已经算得上是比较庞大了。

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

南斯拉夫是一个红色背景浓重的国家,缔造者是南斯拉夫历史中的英雄铁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南斯拉夫的合法政府因为不敌纳粹德国,所以屈服在了德国人的钢铁洪流下。

就是在这个让南斯拉夫人倍感屈辱的时代,铁托率领着其统领下的游击队向德国人发起了冲击,一直到二战结束,他们所歼灭的德国士兵达到了将近90多万人。


而他们的军队也于战火磨练中拥有了很强的战斗力。

在铁托统领的南斯拉夫联邦建国后,南斯拉夫的军队一度达到了100多万人。

正是凭借着这些军队,南斯拉夫抵挡住了苏联对他们的渗透控制、保持了很强的自主性,没有如同其他苏联的小弟一样被苏联掌控举国上下的所有权力。

因此在后来铁托跟斯大林闹翻的时候,南斯拉夫才拥有了对苏联说不的资格。

在1948年,因为各种矛盾的爆发,原本关系和好的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度闹到了要兵戎相见的地步,只不过斯大林考虑到南斯拉夫强悍的军事实力,才没有选择出兵攻打南斯拉夫。


而在南斯拉夫和苏联闹僵后,南斯拉夫选择了寻求美国人的帮助,通过借助美国人的力量达成和苏联之间的平衡,成为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中立者,不完全投靠任何一方,也不完全得罪任何一方。

冷战爆发后的不结盟运动,就是由南斯拉夫和印度、埃及主导促成的,可见南斯拉夫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南斯拉夫的经济、体育

在铁托的率领下,南斯拉夫的发展非常迅捷,工业、经济方面均获得了不俗的成就。

仅在80年代,南斯拉夫人的汽车拥有率就达到了36%,也就是说当时100个南斯拉夫人中,就有36人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这点是我们现在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可见南斯拉夫当年的发达。

而这些都是其次,南斯拉夫最强的其实是他们的体育,南斯拉夫在排球、网球、篮球、足球等几项球类运动方面都获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现如今很多重量级的足球、网球明星就大多数来自于南斯拉夫分裂后的国家。

因为感慨于南斯拉夫足球的强悍,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南斯拉夫的分裂直接造成了我们国足排名的巨幅下滑。

南斯拉夫的辉煌消散

南斯拉夫的历史确实非常峥嵘辉煌,但一切的辉煌终有结束的一天,在苏联于1991年解体后,南斯拉夫第二年就紧随着苏联的脚步走向了解体。

在1992年,在各个加盟国的离心离德下,南斯拉夫解体了。

不过因为南斯拉夫加盟国中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不想脱离南斯拉夫,所以他们两个国家就抱团在一起组建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南联盟。


大使馆遇袭事件,就发生于南联盟时期。

不过南联盟同样没能持续太长时间,在欧美国家的干预下,他们原本紧密一体的联盟慢慢被打成散沙,最终,在2006年的时候南联盟也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所以说这就是南斯拉夫的大概历史,在美国、苏联这两大国争霸的时候,身处夹缝中心的南斯拉夫能独善其身,就可其强悍之处。


孤客生


南斯拉夫,我们今天所说的南斯拉夫是指,在二战结束以后,在1945年,由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他是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国家体制是联邦总统制,国土面积是25.5万平方公里。但这个强大的巴尔干半岛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在1992年宣告解体。就此成为历史。


南斯拉夫曾经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处的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捅之说,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在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铁托 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盟军的帮助下取得了国家独立。在1945年,由六个国家联合组成了联邦制国家,应该说,这个联邦有些勉强,有点强行婚配的意思,六个国家发展极为不平衡,民族信仰,生活习性也是千差万别。完全是依靠铁托个人的威望和共产党的凝聚力把六个国家结合在一起的。南斯拉夫成立以后,由于是自己“大打江山”铁托根本不听斯大林的,对于苏联共产党的指手画脚厌恶之极,干涉国家内政是十分讨厌。铁托不听莫斯科指令,退出华约,走出了独立 国家道路,而欧美国家也出于国际战略原因给予南斯拉夫巨额经济援助,再加上铁托治理有方。所以在所有欧洲社会主义国家里名列第一,即便是面对希腊,土耳其,葡萄牙也不逊。


在铁托在世的时候(45年-80年)南斯拉夫经济,军事,文化都极其强大和灿烂。南斯拉夫电视的普及率是70%,南斯拉夫汽车的普及率是36%,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注意这可是在80年代初,西方电影和书籍都可以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经济主要以为矿冶、汽车制造、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在铁托任内,依靠自己的威望,保证了政治,经济和外部边境的安全,独立。稳定。但南斯拉夫最大问是发展不均衡,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只高不低。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而由于铁托是克罗地亚人,很显然地明显打压主体国家和民族塞尔维亚,做为最大的塞族也只占整个民族的36%。而铁托为了消除民族差别,提出新的民族,南斯拉夫族。但这样强行地作为显然无法消除隔阂。在铁托去世以后,南斯拉夫中央联邦政府采取松散制、新的南斯拉夫总统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进而造成二战后欧洲最大战事,科索沃战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前南斯拉夫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如同它的消失一样,它的出现也是非常神奇的。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国家的出现历史并不是很长,它出现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这是一个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合并起来的联盟,以前这里几个世纪以来都是属于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塞尔维亚的彼得一世是南斯拉夫的第一个君主。1922年7月13日,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王国获得了国际承认。1929年10月3日正式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南斯拉夫于1941年4月6日被轴心国侵略。1943年,南斯拉夫抵抗运动宣布建立民主的南斯拉夫联邦。1944年,当时流亡在外的彼得二世国王承认其为合法政府。

君主政体随后在1945年11月被废除。南斯拉夫于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由抵抗运动领导人约瑟普·铁托作为总统统治着这个国家,直到1980年去世。

1963年,该国重新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有六个加盟共和国,即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前马其顿、前黑山、塞尔维亚和前斯洛文尼亚。

南斯拉夫真正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真正“牛”的时候,应该是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与苏联集团的决裂。脱离苏联的控制,揍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后来人们称道的根本原因。

1948年,南斯拉夫与苏联拉开了距离,在铁托总统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47年,当所有的东欧国家都顺从苏联领导人,集体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时,南斯拉夫国内经过激烈辩论,同意接受美国的援助。

1949年开始开始接受美国小规模贷款,1950年至1953年开始美国的援助继续扩大;不过这个援助的标签已经不是“马歇尔计划”了。

从那时起,南斯拉夫铁托总统与苏联渐行渐远;铁托不仅仅批评了东欧集团,而且对北约国家也是颇有微词,并与印度和其他国家一道,于1961年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1963年4月7日,这个国家再一次更改国名,将其正式名称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铁托继续被任命为总统。

南斯拉夫联邦内部,每个联邦共和国和省都有自己的宪法、最高法院、议会、总统和总理。在南斯拉夫联邦政府的总统是铁托。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南斯拉夫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接近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速。

在南斯拉夫当时实施的决策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自由,更接近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因此也导致了更强劲的经济增长。

不过好景不长,和整个欧洲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样,20世纪70年代油价暴跌,南斯拉夫也未能幸免——借入大量的西方资本,以通过出口来资助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西方经济体陷入衰退,减少了对南斯拉夫进口的需求,结果造成了巨额债务问题。

1989年,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有248家公司被宣布破产或清算,有89,400名工人被解雇。在1990年的前9个月,有889家公司的52.5万名工人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换句话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触发机制”(根据《金融行动法案》)导致了超过60万名工人从没有了工作岗位;这一数字占南斯拉夫劳动力到20%。

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科索沃,公司破产和裁员也是同样严重。实际收入在下降,社会福利系统已经崩溃,整个联盟充满了绝望。

由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原先被掩盖或者忽视的民族矛盾渐渐抬头;特别是因为铁托总统逝世以后,南斯拉夫联邦缺少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最后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命运完全一样——联邦解体。





闲看秋风999


南斯拉夫国家之所以在一九九一年解体,最主要的体现是表现在宗教问题的矛盾上,这一点是跟苏联解体不同的。

在昔日的南斯拉夫国内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等民族。

其实说白了他们都是属于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包括俄罗斯、乌克兰还有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都属于斯拉夫民族。


而斯拉夫民族分为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属于西斯拉夫,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东斯拉夫人,而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就是南斯拉夫人了。

在历史上巴尔干半岛曾被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分别统治和占领,一战结束之后同盟国一方战败。

同盟国一方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分别崩溃解体,奥斯曼帝国推出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成为了土耳其国家,而奥匈帝国则成为了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诸多小国。


由此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组成了斯拉夫南国,暨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国王出逃,南斯拉夫国家的人民在由共产党领导人铁托的率领下,借苏军横扫纳粹德军的余威解放了自己的国家,成立了由南共领导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国家总统。

在铁托领带下的南斯拉夫国家,虽同属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但始终与苏联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也不实行亲美或者反美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运动,是欧洲国界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华沙条约的社会主义国家。


自从与苏联关系破裂后,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

从五十年代开始,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进入了七十年代,全国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民拥有自己的小汽车、每不到两户平均拥有一台电视机,每两个家庭可以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享受到8年的免费义务教育。

南斯拉夫的人民生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说有所不及,但在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之中的人民生活还是比较充裕的。

1980年铁托逝世以后,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并逐渐失去有效地控制。

因宗教问题而导致的矛盾不断升级,在整个的南斯拉夫国家之内分别有穆斯林教、东正教和天主教等并存。

因民族矛盾的不断升级,导致国内发生不断的内战,整个的国家经济全面崩溃。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通过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的国家正式宣告成立,自此以后一个作为主体国家的南斯拉夫联盟不复存在!


东方中华不败


南斯拉夫,(1918年 - 2003年),于1929年由原用名“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这是一个由众多地区拼凑而成的国家,文化、民族和宗教是异常的复杂,1941年被德国侵占,1945年德军撤出南斯拉夫,国家得以重建。1945年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t1992年\t南斯拉夫解体为南联盟、克罗地亚\t、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黑,2003年南联盟重定宪法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黑山独立,2008年科索沃独立,这个就是南斯拉夫的历史沿革,南斯拉夫在历史上是被号称巴尔干猛虎,曾一度不可一世,最终因一系列冲突和政治动荡,很无奈的解体了。

南斯拉夫的八个联邦构成单位,包括了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t、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以及塞尔维亚境内的两个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

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强?

军事

南斯拉夫在铁托时代,军事实力雄视欧洲,放眼世界也是排名靠前的强大军团。南斯拉夫陆军最多的时候有60万之众,分别部署在5个共和国(6个军团),装备有1100多辆坦克,600辆反坦克炮,1300辆格式装甲车,以及不计数的重炮、迫击炮、火箭炮等炮和足量的反坦克导弹、高射导弹,以致到上世纪90年代时,仍被公认为欧洲最强地面力量之一。南斯拉夫空军拥有3.2万空军士兵,400多架固定翼飞机和200架直升机,其中国产科索系列攻击机有160多架以及80架米-8直升机,主力战机为米格-21。南斯拉夫海军有海军士兵1万人,80艘各型舰船,于上世纪60年代就具备国产制造潜艇能力。军工基础非常强大,曾作为本国的第一大出口产业,是第二大旅游业的2倍,这里就不详述了,内容比较大

经济

经济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私家车拥有率达到36%,如果按三口之家算,每家一辆小汽车,电视机普及率也超过70%,推算一下也就是1个家庭拥有1.8个电视,每年有800万人次来南斯拉夫旅游,旅游业的收入就不必说了,70年代人均GDP超过所有社会主义阵营,稳居第一,把当时两极对抗的苏联都甩到了身后

这才算真正的国富民强的国家,试想一想反法西斯战后才20年,就能建立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和工业体系,着实令人震惊


故史新时刻


曾经的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都十分强大,但很大程度上这是受“苏联模式”,即“国家联盟”+“高度集中”模式的激发。一旦联盟解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力都一落千丈,只有体育一如既往地牛。

南联盟的影响力

南斯拉夫联盟由6个共和国组成。1991年开始解体,逐步分解成多个独立国家。目前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有6个,分别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但只有部分国家承认科索沃的独立。

历史上的南斯拉夫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主要在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中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势必成为大国角力的竞技场。

历史上的南斯拉夫之所以能雄踞一方,一定程度是借助了美苏冷战的春风。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打的不亦乐乎,但南斯拉夫没有公开站队,既没有加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没加入苏联为首的“华约”,保持了相对“独立”和基本“中立”,在两大阵营中趋利避害,游刃有余,外交政策十分成功。

美国和苏联都需要这样一个国家作为缓冲地带,对对方形成一定的制约,特别是美国因为远离欧亚大陆,要制约苏联,除了依靠“北约”组织,还要靠占据巴尔干半岛的南联盟,所以在红色阵营中,南联盟和美国一度走的很密切,美国也对其予以援助和支持。

但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了主动地位,把苏联拖得不要不要的,甚至濒临解体。这个时候,极具战略眼光的美国不再需要扶持南斯拉夫对抗苏联,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反而会威胁美国在东欧、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利益,因此美国迅速调整政策,把分化瓦解的矛头指向了南斯拉夫联盟,并成功实现了颠覆目标。

南联盟的实力

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方面的实力十分强大,人民生活和福利水平一度是东欧最佳,甚至超过东德和苏联,人均GDP在红色阵营中首屈一指。

但是南联盟内部问题很多,政治上因为民族、宗教等因素缺乏稳定性;经济结构相对不合理,工矿业比重过大;军事上缺乏研发设计能力,所以说南联盟的实力虽然强大,但不够稳定,所以在美国的分化下逐步瓦解了。

南联盟解体后,各方面影响力一落千丈,只有体育仍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

南联盟的体育实力有目共睹,既不缺乏天才型运动员,更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三大球和其他主流运动都是世界顶级水平。

足球方面,南联盟国家队曾获1960年奥运会冠军,1960年、1968年欧洲杯亚军,贝尔格莱德红星俱乐部曾获1990-1991赛季欧洲杯冠军,被誉为“欧洲巴西队”。

萨维切维奇、潘采夫、普罗辛内斯基、博班、米贾托维奇、斯托伊科维奇、达沃苏克……个个如雷贯耳,其中不乏金球奖的强力竞争者。

篮球方面,南联盟国家队是力压美国和苏联的存在,在男篮世界杯上夺冠5次,是夺冠次数最多的国家。另外,排球、水球、网球等项目也是南斯拉夫的传统强项。

试想如果南联盟不解体,历届体育大赛的前三名,恐怕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南斯拉夫在铁托的带领下,敢于和苏联叫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斯拉夫就是铁托,铁托就是南斯拉夫。

在铁托的带领下,南斯拉夫打败德国,获得独立。由于南斯拉夫是多民族国家,铁托通过个人影响力,平衡各民族之间关系。当然,铁托的民族政策是在打压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的基础上,这也为日后南斯拉夫解体埋下伏笔。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完全不追随苏联的步伐,甚至不惜与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的生活水平高于东欧国家,甚至苏联,电视、冰箱、汽车在这里不是稀缺品,非常平民化,西方国家可以来南斯拉夫旅游,西方国家的文化可以在南斯拉夫传播,和苏联相比,这里非常开明。

最后,南斯拉夫的强大在于铁托的强大,在铁托逝世后的12年,南斯拉夫宣告解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