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对《枫桥夜泊》的争论核心是什么,你怎么看?

微周刊o蒋新国


好像不是前几年,而是前一千多年。

出自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原句是“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大意就是诗人为了写出美好的诗句,便顾不上合不合逻辑和符不符常理了,这是缺点!),然后接着说“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欧阳修的观点总结为一句话,半夜三更,不是打钟时间。然后许多人就出来反驳了,说半夜有钟声。但他们举的例子都不是姑苏城。而都有可能存在“贪求好句”而乱写的可能。

最可信的还是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的记叙,原文如下

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也就是说,他自己在姑苏的时候,半夜是听到钟声的,还不止一处,也不止一次。

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艺术创作时是应当如实描述,或者进行符合逻辑的假想,还是应当只是漂亮就可以了!

这个到现在也没有答案。

王维有一幅名作叫《雪中芭蕉》,就是在大雪里画了一株芭蕉,世人对此也是争论不休。

陈寅恪先生曾经根据杜甫诗白居易诗回溯出唐朝的建筑布局,城门方向,甚至杨贵妃进宫时是否为处女,尤其是后一事,也曾引来了杨绛先生的质疑,而钱钟书先生也曾经撰文含蓄地站在妻子一边。

按钱先生的观点来说,文艺创作,文学创作允许进行艺术加工或渲染,但有些诗词的这种加工不能等同于历史资料。

艺术,就是艺术!

钱钟书先生有一首诗“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诗很美,但据杨绛先生说,真实情况并不美,呛鼻子辣眼晴,而且做的也不是汤。

钱先生说,诗就是诗,诗只是诗!

张继那首诗是合逻辑的,所以争议不存在。但王维的《雪中芭蕉》也只有王维敢画!

至于诗?

诗,只是诗!

我个人倾向于这个结论,只要符合逻辑就好。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明皇从来没在七月份去过骊山宫,可白居易不也这样写么?


亦有所思


枫桥夜泊中争议有两条:

一,“夜半钟声到客船”自古报时晨钟暮鼓是唐代报时方式,汉魏时报时方式“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而息也”。清晨开始以击钟开城门,暮时开始以关城门。有人认为半夜之钟声实属突兀。但是寺庙不同于当时社会上,每天白昼既要敲钟也要击鼓,白天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所以作者是正确的。

二,枫桥位置,姑苏城外有两座桥,当时作者写的是那座枫桥,以“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两句论证看见寺庙和渔火的位置只有一桥,又有一桥外以内之争。桥外浪急,码头在桥内,所以作者船在一桥与二桥之间。


文利wenli


实在太喜欢这首詩了!我覚得她既有詩情亦有画意。描述的時间並不矛盾,符合即時意境。一、江南地区降霜的時间应在晚春、夏、早秋的3至5更天。二、月落5更可見于农历月的初九至十二、三日。乌鸦及鸟儿们在东方鱼肚白時就开始啼鸣了。三、凌晨靠枫桥一带的江边处,打漁人辛苦了一天正熟睡在昏暗灯光的船艙里,做着来日能否多打点魚把日子过得好一点的梦。四、诗人这時感概劳动人民的生活不易,常常是,当苏州城外寒山寺里半夜钟声响起時,那些从苏州周边及环太湖地区的养蚕人,行船夜航就已经在大清早赶到了苏州,希望早点把蚕丝、农产品卖了,买些生活用品赶回去呢。


周孝英2


一幅好画,它的画境在现实中很难兑现,我们为什么还崇尚它?就是它高于生活。艺术一定是要高于生活的。这首【枫桥夜泊】是诗人以写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怀,全诗没有一句无病呻吟的话,我们却从诗的描景中,体验出诗人那种无奈的心情,我们非要从诗人的描景中搜索出与实景的不相符,这不是新闻报道,这是一首历经千年不朽的诗作。


三木宝宝1


张继会友喝花酒,

枫桥船内醉䑃胧。

钟声悠扬惊好梦?

管你暮鼓与晨钟!


临墨窗


吵作核心是钱!


用户夜梦345801


艺术要遵守客观规律,但艺术毕竟是艺术。它来自生话又高于生活,所以才称之为艺术。就枫桥夜泊而言,争论钟声的具体时间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高原雪莲9


为了写诗强说愁,艺术生活不一流。哈哈一笑不侃头,任其乱弹许自由,


文生农场60


在古代沒有导航与照明的情况下,客船夜间停航,不存在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酒多了!


菜鸟张


文人相轻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