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辛弃疾最好的一句词是哪句?

陈多斌


问题:你认为辛弃疾最好的一句词是哪句?


前言

苏辛是豪放词人中的两座高峰,一旷达一豪迈。辛弃疾的时代,南宋偏安一隅,有志之士都有“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理想,可惜南宋除了虞允文采石矶之战以外,可以说屡战屡败。辛派词人表现出来的除了豪迈还有无奈。

评价辛弃疾最好的一句词是哪句恐怕没有答案,如果说自己喜欢哪句,大概还能说出几个来。

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代才子杨慎在《词品》中曾经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提到了孙仲谋,但是很遗憾:英雄无觅。再也找不到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了。这个暗喻有点危险,辛弃疾不是嘲讽皇帝的无能吧?从结尾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自荐来看,应该更多地是讽刺朝廷中把持政权的这帮人的无能。

辛弃疾还提到了另一个英雄人物,刘裕。刘裕小名寄奴,当年北伐大胜,甚至一度收复了长安。词中赞扬道: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孙仲谋和刘裕两个人物都是皇帝,不知到南宋宁宗赵扩看到这首词当时会怎么联想?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三次北伐惨败的事情。从南宋开禧二年的结果来看,确实被辛弃疾说中,在没有充分准备、没有将帅之才的情况下,宋宁宗的北伐惨败。开禧三年,主政的韩侂胄被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设计杀掉,传首金国求和。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虽然担忧,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因此在词中写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同是表达苦闷,刚才那首词比较沉重,下面这首就稍微旷达些: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的这首是仿陶渊明《停云 》“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自己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在辛弃疾口里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结束语

两首词一入世一出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建功立业忠君报国的激情,《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用“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表明了归隐山林却心有不甘的寂寞。《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写于1198年,几年后辛弃疾被启用,在1205年驻守镇江时,写下了《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如果要说喜欢,老街更喜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诗人的风流意气,尽在其中。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读辛词,只觉句句都好。词章到此,至矣尽矣,已证得清净法身。

读辛词,像读朋友的词。每当心领神会之时,常常感觉是为我而写。


一部集子,一首诗词,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

辛公的诗词世界,有一种热闹中的寂寞,群居中的孤独。闲花落空,尽日无人,高霞孤映,明月独举,这样一种意境,难以名之,姑且称之为“落寞”吧。

(图:任伯年画)

他给儿孙写家信,都是幽冷荒远与奇崛凌厉兼具,同时那种遗情单绪与孤行静寄,实有独往冥游在寥廓之外的境界: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他的词,即便是在群众欢笑之中,朋辈杯酒高喧之际,都常如登高四望,但见苍茫大野,荒墟废垅,怅坐孑孑,不能自解。那年,是淳熙己亥,他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杯盘狼藉之余,他唱到: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摸鱼儿》

平常,人都是按社会的价值观在生命上划来划去,像裁纸刀。辛公不是。他是真的夸父追日,徒劳的追赶夕阳;晴雯补裘,力尽而止,精卫衔石,志存填海,他把所有的零星感情都总汇在词,再不需要掩藏的余地。

龚定庵的诗,“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辛公的词章,就是心声的萧与剑。他大概是感觉到同世已无知音了吧,所以他写词,将心事讲给以后的千秋万代听。


深切的孤独,是一种全世界、全人类都被你驱赶而走的感觉。

这种孤独,是世间大地被狂风吹的干干净净,你只是目送着雨云的背影,无悲无喜,又不是灵枯心死。人类的情感在偏至时,就状况而言,一般都无二致。

但是,辛公的孤独,比江湖清客式自伤身世的病吟、士大夫式哀叹不遇的郁闷、文人才子式儿女私情有缺的自怜不同,犹如层冰之于积水,性质可能类似,但是底色不同。

(图:山东济南辛弃疾纪念馆)

辛公的内里是感怀天下苍生的冷峻,万恨千情,千情万恨,同向秋风各自鸣。像《沁园春·老子平生》,论文章技法出其不意,善用偏师,论情感泫然流涕无关己身,悲天悯人但不是号天泣地,年幼之时读来就为之感动: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 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 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 有新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 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两宋词人,多以为苏、辛、陆一改靡靡。可是,究其竟,苏轼,到底还只是一介书生;陆放翁,何尝不是只是纸上谈兵咄咄书空?他们都是豪杰,但是到底有装扮,有涂抹,有“作”词的做作在。我对他们,有敬意,有体贴,但乏知感,因为不契入,情感上有隔,说不中我的心里来。这是个人经历上原因。

词至于辛,始有日常生活的辛辣之味,始有男子汉的威武气息,始有感国救民的兴亡悲愿之慨,还有那种难以抑制的孤独汩汩。

所以他要写词。道道相通,他要借词说话。


我读辛词,从未读出豪迈的应和,只会读出感伤来。几句句好,几字字感伤。

“倦色风雅清兰幽,幽兰清雅风色倦。 香魂冷影舞,舞影冷魂香。 何以箫声默,默声箫以何? 多情深许几,几许深情多”,这是他撑持全集的本色情感。

两宋词人,我总以为辛公的心灵是被伤的最深的。他的一生,按世俗观念,其实并没有遭受过特别的磨难,甚至还可能是诗酒风流豪奢极欲的,但是悲剧的本质本来就不是身世的磨难,而是生命意志与命运摇摆之间的断裂撕扯。这种内心的时刻煎熬可能有甚于肉身的凌迟。

读辛集,常想,人时会尽,人世太长,他在中间,只手想扭转日月运转,一肩担尽古今愁,真应该休息。

2018,5,17,临午闲敲

勉力坚持每天都写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随感、时政看法、影视评论等。关注、点赞,还有留言,我都视为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感谢!

刘愚愚


辛弃疾的词,虽被列为豪放派的代表,但他当然不单单只有豪放之作,也有温婉含蓄之作,而且比例不小。要论辛弃疾最好的词句,其实,文如其人,诗词是作者性情的反映,辛弃是一个豪放、宽容、深刻、通达、幽默、甚至搞笑的人,由于性格的多面性,所以他的词的风格也多面,常有变化,不拘泥,不呆板,词作连连,妙语迭出,有很多绝唱佳词,句句都称得上最好:

最痴情的句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唠叨的句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天真的句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最悲情的句子: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最卖萌的句子: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最失落的句子: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最忧愁的句子: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最幽默的句子: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最搞笑的句子: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最直白的句子: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

最有哲理的句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最有气势的句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最激昂的句子: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最悲愤的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最苦闷的句子: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最牢骚的句子: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最无奈的句子: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在南宋的历史上,辛弃疾与岳飞好有一比,岳飞在“直捣黄龙”的征途上折断了羽翼,成了自己人铡刀下的冤魂。辛弃疾志在“了却君王天下事”,然而英雄不遇明主,昙花一现后放逐江湖。不过,他最后还是成了大词家,这得益于他做人的通透。


帝国的脸谱


辛弃疾是值得尊敬的

土生土长的金国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宋裔金籍。

当时的情况是金强,宋弱,要搁现在

拿到金国国籍就相当于办了绿卡,虽然自是二等公民,随时都会被驱逐,但还是让不少人自我感觉良好。

辛弃疾不同,他认为自己是宋朝人,金国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国家,况且这个家伙还凭借自己的武力强大,欺负自己的母国,这是不能忍受的事情。

于是年纪不大21岁的时候就拉拢了2000多人,造金国的反。

后来奉命南下,联络南宋,可是回去后却发现,起义军内部造反,老大被杀。

辛弃疾气的不行,带着50多口人,就冲进了50000多人的敌营,生擒叛徒送到了建康。


南宋皇帝一看,呦呦呦,小伙子很能打,跟我学抗金吧!

辛弃疾这时候年轻气盛,恰恰有碰上宋孝宗这个开头想要北伐的皇帝,

1163年,隆兴北伐,那时候辛弃疾跟起义军打得火热,对这个皇帝也是非常喜欢。

可是一战下来弄了个“隆兴议和”之后孝宗就对北伐冷淡了不少!

可是辛弃疾不同,他天天没事儿就拍的自己家的栏杆啪啪响,嘴里嚷嚷着要北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皇帝要和,低下的大臣要抱着媳妇,小媳妇儿睡个安稳觉,谁愿意你天天儿说打仗,

所以好大一段时间,辛弃疾都是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做他的好梦,不过这时候他也明白了,他就算把家里的栏杆子拍的稀巴烂,也没人搭理他,于是他变了,说,老子不干了也不想了,老子要吃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有时候莲蓬吃多了,酒喝多了就会醉。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醉里耍了好几会剑,梦里吹了好几回角,我才没空发愁呢!最近看古人写的书,什么气节呀都是假的,信了你的邪我就是傻子。

昨天又喝高了,在一棵松树前醉倒,我问他“你觉得我醉了没”。谁知道那小子竟然想要扶我,我就说“没醉,还能喝”,拿手推他老远说“滚犊子”!

终于在老大不小了,领导们又开始想起北伐了,但是左顾右盼,卧槽,用谁呀,老辛吧,这时候辛弃疾64岁了之后就写下了这首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老子家的栏杆都不知道拍断了多少根,终于北伐了,可是尼玛,老子等了四十三年,都他娘的一饭三遗矢了。

虽然领导们开始喜欢北伐,但是辛弃疾着牛脾气还是不着当官儿的待见,终于还是被排挤,后来干脆给官儿也不干,臣老矣,无能为也矣

在四年后,辛弃疾去世。

嘴里大喊“杀贼”


目西




好喜欢辛弃疾,他的词我都喜欢怎么破???每一句都是最好的。。。(来自一枚辛粉对自家爱豆的无限吹捧(ノ๑`ȏ´๑)ノ︵⌨)

最心酸的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最温暖的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搞怪的一句: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最欢快的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最有气魄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狂傲的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最惆怅的一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最开阔的一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最羞涩的一句: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旁人笑问。

最幽怨的一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最无奈的一句: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最寂寞的一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的词要慢慢看,认真看,带着感情看。看着看着,觉得哪一句都好。(ಡωಡ)hiahiahia

————丸————


祁门小谢


谈到辛弃疾的词,大家喜欢的可能比较集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但我最喜欢的是他的鹧鸪天·送人中的: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寄托了辛弃疾对朋友的情感和他人生的感悟。这首词翻译成现代文是: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自然界的风雨,纵然是电闪雷鸣,纵然是狂风暴雨,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担心惧怕的,只要我们抱定苏东坡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态,一切淡然待之,生活终将如光风霁月,阳光最终将灿烂,太阳每天照常升起。但是生活,诗歌阴谋家,你会猝不及防地遭到暗算,遭到打击,人间的路,比天地的路要艰险万分,因为人心无常!

这句话和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在世,不可不知辛弃疾的忠告!


好玩的国学


在宋词里一直首推辛弃疾、苏轼为豪放派的代表,对于豪放派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如果不是熟悉的人,绝难想到大刀阔斧、“沙场秋点兵”的豪放派扛鼎人物辛弃疾能写出这等清丽、婉约的柔美之词。


《青玉案·元夕》 (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秉承豪放派“以诗为词”,“塞外”、“江天”等广阔的社会人生无不入词的风格,不为形式所羁,用词造句铿锵响亮,“回环吞吐”与“冲口而出”。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抒情则直写胸臆。辛稼轩的词多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屈辱求和者的谴责,风格雄浑豪迈。

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流星雨一样散落下来,把人带进“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节日狂欢氛围。

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自然会“宝马雕车香满路”。在月华下,排箫悠扬,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明显的是指元宵观灯的女人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踊跃向前,所过之处,暗香阵阵暗,沁人心脾。

追随笑靥香风,目光捕捉众多走过的女人,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这首词描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之中,一位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这何尝不是作者自己文韬武略不得施展的惆怅之感?

所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更是高明地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重境界。

古人写“元宵”、“灯节的诗词,不计其数,这首无疑是精品中的精品,特挑选出来以飨读者。

欢迎交流、转发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详情可参阅拙作:

“生吞活剥”古代两首著名的元宵诗词 https://www.toutiao.com/i6528014643741327885


山色归读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山东济南历城县人 (山东老乡啊)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将领 有着词中之龙之称


他所留下的词作最好的一句是什么 我觉得我没资格去说 只能说是我认为最好的那一句 那就是在青玉案 元夕 中的那句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以想象一下 这是一种何等的心境 一直在人海中寻找那个自己要找的人 千百次的张望 却始终没有找到 就在望眼欲穿之时 忽然间回头 却看见她正在几盏稀疏的花灯之处 盈盈独立 似有所待

这句词所要表达的意思还不止是一次相遇 也可理解为人的一生一世 一直在寻找那个自己所爱的人 千次百次却都没有找到 突然有一天 在回忆往事之时 竟然发现自己所爱的人就在身边 一直都在 只是自己并没有发现


在突然发现自己要找的人就在身边的一瞬间 心里感到的是一种莫名的激动 所有的等待在那一刻化为了感动 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就算是词中之龙的辛弃疾也是到此搁笔 其意境只可自去体会


寄语天涯客


辛词读起来豪放苍凉,意境慷慨激昂。年少成名,却报国无门,整整四十年,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写的,一笔一画,皆是蘸着他的心和泪!

我比较喜欢的几句辛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而这几乎中,最喜欢的莫过于这两句: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人生最大悲,莫过于,胸有万千谋略,却毫无用武之地。

21岁,50骑敢闯万人敌营,生擒张安国,全身而退,少年将军名震天下。

他以为,他可以得到皇帝赏识,金戈铁马,血染大漠,收复国土,毕生理想,触手可及。

他胸有万千谋略,他武功高强,沙场万人地,他想报销国家,想要建功立业,想要一雪靖康耻,想要如霍去病那般,直捣黄龙,封狼居胥,成万世之功名。

可惜,他没有遇到一个想汉武帝那样雄才大略的好主子,整整四十年,可望不可及,生生把一颗想要补天裂的生生变成了换得东家种树书。

万般无奈,万蚁噬心。

终于在大呼着“杀贼,杀贼”中,不甘逝去,享年68岁。

诶。

你真的不能说南宋没有名将,要怪就只能怪皇帝根本就没想着赢回那半壁江山,亿万黎民百姓。


木剑温不胜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最喜欢辛弃疾<>这首词。内容如下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明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想起我的家乡在南方某地,青青山脚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围绕着村前的一大垌农田。青蛙的叫声在春天里,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一年种两季稻,可以看到两次稻花盛开。

清香的稻花弥漫在小村周围。乡里人已习惯了稻花的清香。更憧憬着丰收的好光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觉描写的就是我们家乡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