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若要去掉一本,您選哪本?

東皇烏鴉


我覺得談每本書所寫的時代背景和教育意義並不是最關鍵,書是給人看的,除了《金瓶梅》這種少兒不宜的之外,我們應該看文筆好不好,能不能讓人愉快的讀下去,讀的舒服!

所以我們一本本來看,首先最不該淘汰的就是《水滸傳》

就我們以前課本里面就有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橋段,第一拳形容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第二拳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第三拳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就這和比喻手法,打架打出了味覺,視覺,聽覺的三重奏!只怕現在的作家也自嘆不如吧!這類水平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在水滸中不勝枚舉!

第二本當然是《紅樓夢》

紅樓夢是屬於喜歡的喜歡的不行,不喜歡的也是評價極低,由於我本人就是平生閱書上萬本,唯有紅樓在床頭的人!所以我說紅樓有多好反對派也沒興趣聽!

至少紅樓和接下來出場的兩本那讀起來要舒服多了!

後兩本我們各來一段。

《西遊記》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湧濺。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哪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閒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猴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喚朋呼友,一齊跑來。


西遊記這段我用是開頭文言文後面的一段,至少讀起來還能想像畫面,但文字上和水滸紅樓比起來要差一些吧,後面基本上也就這樣,但西遊屬於玄幻小說主要看個新奇!

《三國演義》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這是第一段,第一句太家都熟悉。你就看這和文言文有什麼區別,而且我要說三國後面全都是這種文言文,那些號稱看不懂紅樓的人,我不信你能讀三國。

明清時期白話文的流行也促使小說開如流行,白話文不似文言文般枯燥,能更生動的描寫內容,這樣小說讀起來才舒服不是嗎?

《西遊記》算是白話文的初級階段,《三國演義》就算不上白話文。

所以要淘汰我選《三國演義》


赤野離騷


這就是一個討罵的問題

四大名著如果去掉一本,我會選擇去掉《紅樓夢》。

原因有三。

其一:我沒怎麼讀過《紅樓夢》,想讓自己努力看下去,也看不下去。

對於紅樓夢裡的那些瑩瑩繞繞,卿卿我我,陰盛陽衰的公子小姐在貴族大院裡的故事,確實提不起興趣來。

不管曹雪芹的文筆寫得多好,但是故事不吸引我,所以我只能選擇把它換掉了。

其二:其實當初《紅樓夢》本就不在四大名著之中,最初的四大奇書是清朝的馮夢龍提出的《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

後來《紅樓夢》出來之後,才替代了《金瓶梅》。

其三: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這四部書的格局,你就會發現《紅樓夢》的格局是最小的。

《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個國家爭鬥的故事,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那是多不勝數;《水滸傳》講的也是大場面,單單水泊梁山的108個將領就足可支撐起這部奇書了;至於《西遊記》那就更不用說了,天上人間地獄無所不包,儒佛道那也是一樣不少。

而《紅樓夢》呢?一個小小的大觀園雖說藏進了人生百態,但也是太過於小氣了。


早晨從下午開始


四大名著如果要去掉一本,我會毫不猶豫的選去掉《水滸傳》!

一、《紅樓夢》

四大名著中,我最愛《紅樓夢》,它也是我讀過最多遍的一本書。《紅樓夢》表面寫豪門興衰,實則處處隱喻,寫的是一個時代的變遷。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小說,在人物塑造,語言風格,故事情節,結構佈局各方面都是小說創作的頂峰。以至於被眾多專家鑽研,形成“紅學”這一專門學問。

我第一遍讀《紅樓夢》時剛上初中,只看故事情節,不求甚解,好多看不懂的都直接跳過去。

三年後看了第二遍,這一遍我基本上看懂了。但是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還是讓我頭疼,於是,邊看邊寫人物關係表,弄清楚人物之間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最後總結成所有人物關係表。

估計有些人說看不下去就卡在這裡了。現在的電子版的《紅樓夢》,最前面有一張人物關係表,方便多了。

又過了兩年,我迷上了詩詞,又找出《紅樓夢》專門讀詩詞,而且很帶勁的猜測每首詩背後的隱藏意思。比如""一從二令三人木″寫王熙鳳的命運,賈璉對她的態度,一“從”,順從,“二+令""=冷,冷淡,三“人+木″=休,休妻。

第四遍專門看《紅樓夢》中的人物對話、語言風格。如王熙鳳怎麼指桑罵槐、怎麼拍馬屁不露痕跡,黛玉、寶釵、史湘雲性格不同,說話語氣、風格完全不同。

她們的詩詞更是不同,比如同是詠柳絮,黛玉寫“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寶釵寫“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第五遍讀《紅樓夢》,研究了裡面的美食,還發現書中的人名,使用了漢字諧音的特點。

如賈政、賈敬、賈赦,""假正、經,色”,“瀟湘館""——""消香館"",“甑士隱、賈雨村”——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等等。通過諧音還把人物的性格特徵,命運遭遇和作者的愛恨褒貶,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創作意圖都蘊含於名字之中。

第六遍讀《紅樓夢》,學習它的謀篇佈局、細節描寫、人物刻劃等寫作技法。每讀一遍《紅樓夢》,我都會學到很多東西,都會有新的收穫。

八七版電視劇,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二、《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史傳小說代表,寫亂世權謀。俗話說“老不讀三國”,老人若是常看《三國演義》,免不了一肚子陰謀詭計,學得老奸巨猾。

但《三國演義》通過描寫戰爭,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展現了從東漢末年“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的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併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小說氣勢磅礴,戰爭場面描寫非常生動,讓人覺得置身其中,許多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劉備“仁義”,而曹操奸詐善於權謀,喜歡弄“權”,作者在書中表明瞭他鮮明的態度——褒劉貶曹。

中國人信仰的“仁”和“義”,在《三國演義》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劉備的“仁”,諸葛亮、關羽的“忠義”,讓人讀了血脈賁張,對英雄的崇拜油然而生。關羽甚至成了各幫派團夥頂禮膜拜的偶像。

三、《西遊記》

《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代表,寫神魔妖怪,是老人孩子的最愛。小說結構完整,規模宏大,上天入地下海,天上神仙、地上凡人、地獄閻王、妖魔鬼怪,包羅萬象,想象力極其豐富。

而且《西遊記》即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又可以從佛、道、俗等多個角度欣賞,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小說情節引人,隨便翻開一章都會被吸引著往下看,但又是一個個獨立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看《西遊記》,能豐富讀者的想象力,學會面對九九八十一難,迎難而上。

八六版電視劇《西遊記》,每年假期一遍遍的重播,三十多年了,一代代的孩子們都看得津津有味,老人家則看著耳熟能詳的劇情還是樂此不彼。

四、《水滸傳》

《水滸傳》是英雄傳奇代表,寫草根江湖。俗話說:少不看水滸,少年常看《水滸傳》,就學會了打架鬥毆,打家劫舍。《水滸傳》從實際社會意義來說,真的是反面教材。

書中動不動就是拳腳相向,慫恿人造反,或者說是鼓勵人打架鬥毆,容易教壞未成年人。殺人猶如家常便飯,而且經常滅門,梁山就相當於現在的恐怖組織。

及時雨宋江就是坑人坑己的代表,好多個被逼上梁山的好漢是他坑的!相當於現在的抓住人把柄,然後不擇手段威逼利誘把他看中的人才騙上、逼上梁山,加入犯罪團伙共同犯罪。

四大名著中,《水滸傳》除了細節描寫好,如“武松打虎”“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其他的方面我是真的喜歡不起來。

這些好漢們除了追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基本上沒有精神追求,都被宋江牽著鼻子走。

比如張飛與李逵,是相似的角色,但張飛只對軍士暴躁,而李逵的形象比張飛恐怖多了。

他殺人如麻,書中幾處描寫“如砍瓜切菜一般”,滅門甚至把整個祝家莊屠了,連無辜的老弱婦孺也不放過,毫無一絲憐憫之心。

《水滸傳》整本書充滿了血腥暴力,如果讀者理解水平差些,就不能領會其中精髓,往往學習其中的糟粕,以梁山義氣為名組織反動組織。

因此,我覺得最應該去掉的是《水滸傳》。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如果是這樣的話,只能刪掉《三國演義》了。

不得否認,《三國演義》是我曾經最喜歡的一部小說,看到心動處竟然忘記了吃飯時間。畢竟要刪一個,那隻能“雞蛋裡面挑骨頭”。從細節來看,書中有些地方的確淺白矛盾,不過沒人深究罷了。

《三國演義》主要在宣揚什麼?

《三國演義》宣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我曾不只一次的想,關羽忠義無雙,張飛勇猛無敵,諸葛亮思慮深廣……無不讓人感到振奮。但是百姓疾苦也正是建立在他們之上。“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種帝制時代的鐵律一度讓我感到困惑。莫非是我有所謂的“婦人之仁”?還是時代真的讓這些英雄有“舍小取大”的覺悟?有時候看那些士兵義無反顧的衝上前線,他們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


關於關羽的忠義,這簡直可以用“巧舌如簧”來說明,比如“華容道”這事,放了曹操是對曹操義,要是不放則是對劉備忠;反過來一想,放了曹操卻是對劉備不忠,不放則是對劉備義了。

(《三國演義》影視劇中的劉關張)

還有諸葛亮,諸葛亮能看出魏延有反骨,處之而後快,那為何劉禪身邊的太監黃皓他不找理由處死呢?是為了給劉禪面子嗎?這不太合理。而且諸葛亮最初用天時道法屢試不爽,後來竟然成功率明顯下降,是老了嗎?還是天敗之呢?

《三國演義》宣揚的是正統精神。這股尊劉之氣曾一度影響一部分人對這段歷史的態度,到現在這段歷史得以普及,才給曹操翻了案,曹操也不容易啊。劉備在《三國演義》的形象過於完美,連文、武能力的不足的缺陷都被披上了“舉賢任能”的外衣。

雖然普及了這段歷史,但是它的漏洞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這段歷史也算不上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假如把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寫一部小說,同樣的文筆,應該更加精彩。

《水滸傳》

《水滸傳》是一本越讀越愛讀的書,大家最初的著眼在那些直腸好漢——魯智深、武松,不知不覺中就研究起宋江來。研究宋江是一大樂事,書中用曲筆委婉的表達出他的惡,第一遍看還以為他真是個大好人。

(《水滸傳》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宋江,劇中宋江之跪同劉備之哭竟有相似的一種味道)

還有禍亂北宋的“花石綱”,雖然文中有好幾處提到,但都是“提”到而已,粗心的朋友可能直接忽略,殊不知這舉動對北宋屬於挖髓式的破壞。

還有平民的生活也值得注意,他們在酷吏和惡霸的夾縫間生存,從李逵的哥哥嘴裡罵出,從阮氏弟兄的口出說出,這都不是毫無意義的文字。

《西遊記》

這本書明寫精怪,實寫人心。裡面的唐僧並不是討喜的人物,後來雖然逐漸改變進步,但也比不過悟空的人氣。

(《西遊記》劇中索要“人事”)

最後的點睛之筆讓人灌頂,這就是阿難和迦葉索要“人事”,書中的如來不只知否?容否?磨否?煉否?此難是為了教唐僧成佛後再成人還是為了旺盛香火呢?

《紅樓夢》

“紅學”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有人一生都在其中如痴如醉。這本小說反應的側面很廣,愛情、興衰、倫理、皇室等等,這本書就像一本迷宮,喜好者在其中自得其樂,厭惡者恨不得早點出來。不過其內涵上講,無疑站在難以企及的高峰上。


泊圖泊途


我感覺,只能留下三國演義!

,紅樓夢,一群賤人在矯情,最後死的死,亡的亡,看在最後場面比較舒適,其實也能留一留!

水滸,一群土匪為非作歹,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大多數不得善終,可惜沒禍及子女!想想秦明的全家,想想被李逵砍死的太守的小兒子,想想扈三孃的全家……這群土匪沒被滿門抄斬都可惜了!

西遊記,一個野猴子,空有一身的本事,可惜沒有制約,弄的人憎鬼厭,連傳授本領的須菩提都不願再見他,最後被禿驢們改造,成了禿驢們希望的樣子,可是也成了掉到禿驢堆裡找不到了平凡猴!不在可愛了!還不如以前,至少真實,不是後來的虛偽的禿驢!看看獅駝國的三妖,兩個菩薩的坐騎,一個佛主的舅舅,吃了一個城市的人!後來也就是回去繼續當坐騎!該死的禿驢們的正義感呢?慈悲呢?


用戶83324974216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如果非得去掉一個,我認為非得是《水滸傳》莫屬! 因為《水滸傳》的核心故事就是“官逼明反,落草為寇“,雖然打著“仗義疏財,劫富濟貧“的旗號,但是今天看來與社會主義價值觀有違。而且書中還有好多血腥場面,給人感覺像是“一群土匪找到了共同理想的趕腳“!書中還有最重要的兩點很值得深究!

第一,書中雖然有一百零單八將好漢,但是並非一百零八個都是好漢,比如白日鼠白勝,智取生辰綱中,被官府屈打成招把晁蓋一行人出賣了,而且此人就是村裡的一個賭徒遊手好閒之輩,在後面也沒有大的作為,也算得上好漢?還有一些好漢,比如什麼賽仁貴,什麼小溫侯!他們都是花架子,而且心胸狹隘三腳貓比起其他人算不上好漢!第二。被稱為“賽諸葛“的宋江軍師吳用,他不僅不如諸葛亮,他還不是個合格的軍師,因為他做事只考慮要眼前,好多事情只會出乎他的意料,然後一件一件的面臨瞭然後不得已被動想辦法解決,沒有大局觀,有時候考慮事情不夠周全!比如,智取生辰綱中,他只知道把生辰綱劫了,卻沒有考慮周全,幸虧有宋江通風報信,要不然被官兵逮了直接大結局了!後面還有好多類似的事情都是讓人九死一生的感覺!反觀其他三部銷小說,一個神魔到了極致亦真亦假,用天上跑下來的妖怪,揭露了官僚主義的腐敗無能!一個是三國之間的坎坷鬥爭最後抵不過時間的變遷,為我們顯示了古時候的戰爭歷史!還有一個被稱為“中國巨典“的書,它栩栩如生,刻畫人物神情,心裡,用語言描寫的淋漓盡致!彷彿身在其中!故事機構也巧妙無比!所以說這個沒有爭議了吧!


特約評論觀察員


看到很多人評論說會選擇去掉紅樓夢,我只能說這一部分人你們大多應該處於青少年時期,或者說你們的閱讀水平僅僅停留在青少年時的水平,你讀得懂三國的爾虞我詐,讀的懂水滸的打打殺殺兄弟情義,讀的懂西遊的玄幻縹緲,但你卻讀不懂紅樓的人情世故。

劉姥姥進大觀園時,你可能只是覺得這隻“母蝗蟲”非常的搞笑,你卻看不到她的情商有多高。你只聽別人說王熙鳳八面玲瓏,你卻不曾親身聽到她“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口才。你只知道紅樓夢描寫的四大家族的興衰,但你不知道背後皇權的威嚴,四大家族無論地位多高,在官鬥場上還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曾經《紅樓夢》也是我欲讀又止的書。我始終沒有看下去的耐心。現在大學的我,也許是因為有著沒有看完四大名著的遺憾,也許是因為心嚮往之。就這樣,我強迫自己看87版的《紅樓夢》,直到最後一集,並在彈幕裡發了一句話來記念這一天,當時我的內心是多麼的愉悅,我不僅解開了自己多年的一個心結,而且我發現這時的我也已經深深的愛上了他,這是我看其他名著所從未有過的感覺。

於是我下定決心細讀紅樓。 讀紅樓最大的難處就在於他人多,事雜,隱喻以及推敲上,由此可知,曹公的筆力不凡。不僅如此,裡面的詩句也是令人回味無窮。 一首“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不僅寫出了環境的淒冷,情緒的失望,靈魂的淹沒,而且還暗示出湘雲的遠走高飛和黛玉的香消玉殞。黛玉《葬花吟》中“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暮春時節,花木凋零,紅顏淚面,黛玉葬花,都言花豔,不過一場,花亦如此,人又何如?《人民的名義》裡育良書記吟誦的一首《好了歌》又是多少人的真實寫照?“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因嫌官帽小,致使鎖伽槓。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道出了為官之道。“諸如此類的詩詞數不勝數。你讀不懂只能說你還沒達到一定的境界,當你經歷了才能有所深刻的體會。

迴歸問題的本身,如果非要刪掉一個的話,我認為《水滸傳》應該刪掉。隨著我年齡的增加以及反覆的讀水滸,我的觀點可以說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思考問題也變得理性了許多。

1.我越來越理解宋江為什麼要招安,就是名聲。在現在如果你的親人是賊寇你是不是覺得很恥辱呢?何況古代時候把聲譽看的比現在還重。相比於晁蓋我覺得宋江的眼光更加長遠,史書是誰來寫?宋朝啊,就算他們做些替天行道的事,或許終究落得秦檜般的罵名。

2.水滸裡很多人物稱不得好漢,真正能夠稱得上好漢的是魯智深,愛打抱不平,一身正氣。而像白日鼠白勝,鼓上蚤時遷等等能稱作好漢嗎?水滸108將中,大多數人物都只是湊數而已,稱好漢我看有點牽強。

3.這是一部農民起義的小說,主題是發人奮進的,但最終的結局呢,令人唏噓。也許作者是為了製造這種悲劇來反襯封建社會的黑暗,但把這部小說放在現在的社會並沒有實際意義

4.讀過水滸的人未必讀過《蕩寇志》,《蕩寇志》的作者寫道: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何解?就是忠義和強盜你只能選一個,選了強盜,你嘴上卻說著忠義,忠義變成了你成為強盜的理由。岳飛為什麼至死都要屈從於奸佞之下?這才是真的忠,就算是被小人算計,也要忠於朝廷而不是就此成為賊寇。有人說這是“愚忠”,以現代人的眼光看歷史是非常錯誤的,如果不是“愚忠”,可能你現在聽到的可能就不是那個精忠報國的岳飛了。


醉翁之意盡在不言中


去除《西遊記》,省得有的人天天以代言人自居告這告那的,還口口聲聲說:“什麼西遊文化,一個民族沒有文化是可怕的,但你既然有了文化還不重視那就更可怕了!”我就笑了,西遊文化?西遊什麼文化?是教我們去西方求神拜佛還是教我們全都放棄七情六慾一心向佛?又或者教我們大鬧龍宮、天庭?還是告訴我們那些有後臺的妖精都被接走了,沒後臺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他演的就是原著,別人演的都是垃圾,是篡改歷史?太可笑了,他演的那個本來就是不按原著來的好吧?能不能把原著看一下再來說話呢?


小笨笨86074833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對四大名著作個大概的陳述。

《紅樓夢》是一部章回體人情小說,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並且在世界範圍內形成“紅學”,這是世界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這樣看它的價值非常巨大。

《西遊記》是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的神魔小說,它的文學價值與後來形成的西遊文化,為世人所認同和讚賞。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裡面的文學、歷史價值與軍事謀略,為後人留下寶貴的借鑑經驗。

《水滸傳》是中國文學史上,較早用白話文寫成的敘事章回體小說之一,它有一定的文學價值,但綜合來說,它的文學、歷史、人文、思想等等方面,是不及其它三部名著的。

因此,四大名著若要去掉一本,去掉《水滸傳》比較合適。下面,詳細敘述一下去掉《水滸傳》的具體原因。

一、《水滸傳》中存有大量過於血腥與暴力的情節。

比如宋江在潯陽樓寫了所謂的“反詩”,黃文炳便向蔡九知府告密,這讓宋江有了牢獄之災,並且要問斬。後來經梁山眾人的營救,才讓宋江躲過此劫。宋江得救之後,怒火中燒,把黃文炳活捉綁起來,而且讓眾多梁山好漢圍住黃文炳,殘忍地把黃文炳身上的肉切割下來煎了下酒。這種人吃人的情節,無疑是非常血腥暴力的,也是影響極其不好的。

比如菜園子張青與母夜叉孫二孃,在孟州道十字坡開的酒店,用蒙汗藥把客人蒙翻,然後把客人剁了做成人肉包子。當時的武松也差點中了招,好在慧眼識破,不然也被做成人肉包了。《水滸傳》中,這種血腥的情節,讓讀者看了,會感到極其沒有人性的,是極其的殘忍,沒有人類底線的。

還有武松的血濺鴛鴦樓,武松先是把蔣門神的頭顱割下來,接而連殺張都監一家與客人共十四口,並且還在牆上寫有“殺人者,打虎武松是也!”。這種極其血腥的暴力描繪,雖然說襯托了武松的快意恩仇,英雄俠氣,但是也有濫殺無辜的成分。

說到濫殺無辜,更甚者是李逵了。李逵為救宋江,在劫法場的時候,不管是官員還是老百姓,亂砍一通。李逵砍殺官員情有可原,但同時又視百姓生命如草芥,亂砍一通只為阻礙官兵的緝拿,這種即血腥又無理性的情節,很難讓讀者信服。

二、《水滸傳》中,一百零八英雄好漢,其實並非都是英雄好漢。

所謂的一百零八英雄好漢裡面,像鼓上蚤時遷,本就僅是雞鳴狗盜的之輩,這種“樑上君子”,文不行,武亦不行,靠的是偷竊功夫,與英雄好漢是不沾邊的。而且,他與楊雄、石秀去投奔梁山的路上,因為偷吃了祝家莊酒店的公雞,被祝家莊活捉,引得宋江率軍三打祝家莊。

鼓上蚤時遷的這種偷雞摸狗的行為,鬧得由一隻公雞而引起一場戰爭,豈是英雄好漢之所為?!因此鼓上蚤算不上英雄好漢。同時,就在宋江三打祝家莊時,黑旋風李逵在這場戰爭的最後,將祝家莊殺得片甲不留,即使是與梁山好漢毫無矛盾的老弱婦孺,一概趕盡殺絕,這種嗜殺成性的行為,豈是英雄好漢所為?

再有紫髯伯皇甫端,僅是有一技之長的獸醫罷了,還有神醫安道全,也僅是醫術方面了得,他們與英雄好漢形象相差太遠。而玉臂匠金大堅與聖手書生蕭讓,更只是在雕刻與書法上有過人之處而已,根本論不上英雄好漢。因此,所謂的水滸一百零八好漢,有些言過其實,是為了湊足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說,人物的選擇與塑造,有點濫竽充數。

三、《水滸傳》中,有迷信、誇張成分與現實相交叉,使人難辨真假。

《水滸傳》不是神話小說,但它裡面卻有很多神話色彩的情節,這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譬如宋江攻打高唐州的時候,就有大量的公孫勝與高廉鬥道法的描述。這種鬥法的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還有非常多的道法“專業術語”情節描繪,讓讀者看得一頭霧水,不知這種描述的目的何在。

這種迷信、誇張的情節,還有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攻打方臘之時,浪裡白條張順被殺死後,原著中寫他的魂魄一直在水裡,然後飄到了西湖龍宮當起了神仙。最迷信又誇張是浪裡白條的魂魄竟然能附在哥哥船火兒張橫身上,然後幫助張橫殺死了方臘的兒子,而且最離奇的是張順的魂魄還能與宋江對話。

再有神行太保戴宗,施起法術來,加上道具輔助,能日行八百里,這是極其誇張的。其它的情節譬如宋江從九天玄女處的得到天書,洪太慰放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李逵在梁山後面發現刻有一百零八好漢名字的石碑等等,這些都富有濃重的迷信色彩,也是極其誇張的,這不符合這本小說的創作旨意。

也可以說,《水滸傳》的這種情節迷信情節的描寫,與現實主義筆法相交叉,使很多讀者真假難辨,會誤導讀者相信迷信和玄學。而且這種描繪對於整部小說而言,是起不到襯托作用的,它在這部小說的文學價值上,成了敗筆。

四、《水滸傳》的負面影響。

民間一直有“少不讀水滸”之說,因為少年有熱血情懷,看了它之後,會熱衷於為所謂的俠義,沒有理性的迷戀“英雄好漢”角色而去“行走江湖”。他們甚至在社會上打打殺殺,並且 認之為是學習《水滸傳》中的“替天行道”,還為所謂的忠義,結朋聚毆。

從這方面說,《水滸傳》對青少年存有誤導的傾向。而且,小說中有大量的喝酒情節描述,大碗的吃肉,大碗的喝酒,心智不成熟的少年也容易去模仿。少年喝酒影響身體健康是肯定的,其次是酒醉之後,容易沒有理智的學習那些”英雄“熱血沸騰而去惹是生非。

還有,《水滸傳》的內容上,對女性存有歧視的嫌疑。比如梁山好漢若碰到尼姑,總是要啐一口罵罵咧咧地說不吉利。而且,小說中,女性多是禍端,下場也不好。比如潘金蓮、潘巧雲、閻婆惜、賈氏等等,都成了禍端而被殺掉,即使是林沖的夫人張氏,最後也被寫成自縊身亡。哪怕是一百零八將中的女性,起的綽號也不雅,如母夜叉孫二孃,母大蟲顧大嫂,一丈青扈三娘。

五、《水滸傳》的文學價值、思想與其它三部名著的比較。

《水滸傳》這部小說的文學價值在於人物的刻畫比較生動,栩栩如生,它的思想核心是忠義,這也是它的精華所在。但是它的糟粕也非常之多,像很多梁山好漢所幹之事,並非都是行俠仗義,有些近乎齷齪,是濫殺無辜的,這點在前面已有詳細敘述。

再者,就小說中展現的格局來說,論謀略格局,它比不上《三國演義》,論神奇魔幻,它比不上《西遊記》,論考究價值,它比不上《紅樓夢》。

一定的程度上,這部小說的核心思想,可以說是模糊不清的。說它推崇行俠仗義,但它又不是完全的行俠仗義,相反的還近乎流氓地痞。說它是家國情懷,它又沒有推翻當朝的腐敗現象,相反,最後是向腐敗的朝廷屈服。若說他招安是輔國安邦,它打的最慘的是同為起義軍的方臘,而且最後是死傷過半的悲慘結局。因此,這部小說傳達的主題並不清晰,它的內涵是遠遠比不上其它三部名著的。



綜上所述,四大名著中,若要去掉一部,我覺得去掉《水滸傳》比較合適,雖然它也可稱為名著,但與其它三部名著的各種價值比較起來,相形見絀。


我就是竹韻


我說說我的認知。

《三國演義》是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氣勢恢宏,內容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能去掉。

《紅樓夢》是我國今古小說的巔峰之作,思想內涵無與倫比,絕對不能去掉。

那只有從《水滸傳》和《西遊記》中去掉一本,真的很糾結,為什麼要去掉一本呢?都是經典,難以割捨。出這樣的題目真是難為人。三大名著聽起來都不如四大名著順耳。

如果讓我從這兩本書選擇去掉一本。我只能從藝術水平選擇。

《西遊記》的後邊大部分,西天取經的過程有點千篇一律,又是已皆大歡喜的結局收尾,內容與現實生活有點遠。忍痛把《西遊記》去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