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战争最惨巷战,千余俄军攻入城只活11人,尸体被敌军当掩体

提起残酷的战争,人们总会想到一战和二战,因为这两次战争伤亡人数多,毁坏面积大,因此是人们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和平已经成了当今世界的主旋律。鉴于现在的人们比以前更加惜命,对伤者的救助也更加及时有效,所以即便战争在所难免,但惨烈的伤亡也不太多见了。不过,少见不代表没有,在现代战争中,也有一些惨绝人寰地残酷场面,令人不忍直视。


车臣战争最惨巷战,千余俄军攻入城只活11人,尸体被敌军当掩体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苏联刚解体不久,新诞生的俄罗斯联邦就惨遭内乱,其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共和国公然反叛,与俄罗斯进行了两场战争。这个共和国的名字叫做车臣。

车臣为什么死活跟俄罗斯过不去?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车臣本是独立自主的,但他们比较倒霉,在好几个世纪里一直被多方势力抢夺,今天被这家控制,明天被那家欺压,日子过得一场艰辛。后来车臣被沙俄征服,并入俄国版图,不过他们并不服气,所以一直在找机会反抗。

俄国人并不好惹,他们不喜欢不安分的车臣人,所以经常压迫他们。最终,宁死不屈的那部分车臣人被屠杀,剩下的卧薪尝胆伺机反抗。


车臣战争最惨巷战,千余俄军攻入城只活11人,尸体被敌军当掩体

二战时期,车臣人曾试图联合德国人,一起对抗苏联。可惜德国战败,通敌叛国的车臣人被斯大林流放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亚,让本就不多的车臣人,又惨死了一半。

经过这几百年的斗争,车臣和俄国的仇恨越积越深。苏联解体后,车臣人觉得机会来了,所以在此组织反叛活动,想摆脱俄罗斯的控制,结果遭到了俄罗斯的残酷镇压。

为了尊严和自由,硬骨头的车臣人顽强反抗,拉开了大战的帷幕。虽然他们人数较少,但战斗意志坚定,战斗力强悍,让俄罗斯吃了不少亏。


车臣战争最惨巷战,千余俄军攻入城只活11人,尸体被敌军当掩体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方一开始并未将车臣军队放在眼里,国防部长甚至还自信满满地说,一个空降就能荡平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然而现实有些打脸,一支千人的俄军攻入格罗兹尼城内后,遭到了车臣人的抵死反抗,两伙人在狭窄的城市巷道内交火,不熟悉地形的俄军遭受了重创,最终导致第一批进入的一千人,只活下来11个。

车臣人对待俄罗斯人一点情面都不讲,他们不仅打死了俄军士兵,还用他们的尸体来搭建掩体和路障,以此抵御第二波攻击。


车臣战争最惨巷战,千余俄军攻入城只活11人,尸体被敌军当掩体

后续支援的坦克部队赶来后,见到战友尸体搭成的路障,一时间也很为难。碾过去吧,太不尊重这些烈士,不碾过去吧,坦克开不进去没法消灭敌人。

最后指挥官实在没办法,为了不延误战机,只能下令让坦克碾过战友的尸体,因为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只能退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