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都是白色,为何“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XGM0913


问题很好!

的确,杏花明明是白色的呀?它和梨花一样,是一抹纯净无暇的白啊!那为什么要说“一枝红杏”呢?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的释义大家都知道,不赘述。


古人对“红”的理解与今天的我们并不完全一样,对“红”的解释并不是现在所谓的大红或深红,而是粉红。

杏花初绽时,大半花朵还裹在萼中,红白相间,欲白仍红,所以远远的望去,满目杏花就是粉红色一片。可以这样想象,第一个吟出“红杏”的人大概就是看到了杏花的花苞,把绛红色的花萼误认为是红色花朵的缘故。红杏枝头春意闹,由于杏花开放时正值万物复苏的早春,所以古人用它形容生机盎然;又由于它枝枝蔓蔓颜色娇艳,形态妖娆,这样一来,也就难怪“红杏”的说法如此深入人心了。

国人钟爱杏花尤其独爱“红杏”。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

一枝红杏出墙来。虽然满园春色,但终究是在园内,渴望园外那桃红柳绿、草木欣荣,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大好春光的美丽的红杏,能不越过墙头、伸出墙外、向世人展现春天的美丽吗?一道园墙怎能关得住她呢!

这句诗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关不住,“红杏”必“出墙”。



诗人就是诗人,叶老先生形象鲜明、构思奇特的把“春色”和“红杏”拟人化,不能不让人产生诸多联想。

古人把红杏用来表示美女,故而“红杏出墙”便演变成了女性在感情中不安分的意思。在今天现实的话语中,"红杏出墙"代指女人在感情、行动方面主动的出格行为,特别是已婚女人。


红杏出墙本指春色正浓情趣盎然,但这富有哲理意蕴的诗句却被另外的意义替代,就是寓意女人偏离原有的轨道,有了不忠于家庭的事情。因古代对女子的禁锢很严格,就把女人不遵守这一准则和这句古诗划上了等号。

综上,“一支红杏出墙来”能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就不奇怪了。


斯之尔文


“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杏花是白是红,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这样写道。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这是因为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

"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应该与杏花颜色的这一点没有直接的关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认为之所以留传千古,首先在于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境:游园不值,春光深锁,主人冷而花不冷,一枝红杏出墙给人一种热情奔放。仿佛如一个刚遭冷遇的人突然遇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所有的不快都立即冰雪消融…

后来更有一些文人,把"一枝红杏出墙来。”比作了女性外遇等等,使得本来原诗中没有的意思带上了一抹妖艳…于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越发流传广泛。

红杏也好白杏也好,她们本来就只是一抹亮丽的风景线,无所谓俗艳,妖艳。她们或者就象邻家大姐或者邻家小妹,争那一丝春色,向阳开着…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比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我更是喜欢这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这种感觉。

附: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应该是主人爱惜青苔,怕印上屐齿的痕迹,轻扣柴门久久不开。这里有一个小节:小园的门口己长满了青苔,说明这个小园人久未至。


万方谈人生


传统中的杏花有一个特点,就是变色。含苞待放时,杏花是艳红色的,称为红杏。但随着花瓣的伸展,红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花落时就成了雪白一片。

扬万里根据杏花的这一特点,写了一首颇具理趣的诗:“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也培育出一些整个花期都是红色的观赏杏花。但在诗词的意象中,当用到杏花这个意象时,最好还是依照传统,因为诗词中的意象和现代诗有所不同,诗词的意象投射到人们心智中的影像是基本固定的,读者从你写杏花的颜色就基本可判断花开的阶段,例如: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宋.魏夫人)

这时杏花还是含苞待放或刚刚盛开。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宋.赵佶)

胭脂匀注,这是写杏花开得最盛的时候了。

溢艳红颜消减尽,空余素袖冰裙。

这是我写《临江仙.杏花》的起句,素袖冰裙便是从杏花将落的时候落笔。



这是我们在写诗词时要注意的。此外我们用到杏花此一意象时,还要注意一些其包含的信息,例如,我们写杏花的鲜艳,不宜写其妖艳、也不能写其冷艳。妖艳是桃花用的,冷艳是梅花用的。杏花的艳是俗艳,如上面句子中的“溢艳”,溢者俗也。

此外,杏花这意象还包含有轻浮、风流的信息,所以总是与青楼女子混在一起,例如,宋祁所写《玉楼春》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背景是写携妓春游。而由题目句子引申出的汉语词汇“红杏出墙”,之所以能给人带来别样联想,也是因为杏花此意象中,所带有的轻浮、风流等信息。

最后,我们再读读下面这首很出名的唐诗:


诗词书院


应该说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作者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诗名是“游园不值",全诗四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看花,进不了园,由期待到失望,后见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盎然春意,由失望而到意外惊喜,后两句渲染了浓郁春色,又揭示深刻哲理,唐诗抒情,宋诗寓理,这首诗十分形象,又富理趣。

与叶绍翁同时代而稍早于叶的陆游的诗"马上作"中,也有类似句子,"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淡,一枝红杏出墙头。"叶绍翁诗应是从此诗中脱胎而来。

但红杏出墙的意境可能是借唐人诗句而来,唐代诗人吳融的诗"途中见杏花"写道:"一枝红艷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淺香寒蝶来游,更忆帝香万千树,澹烟笼日暗神叫。"诗人漂泊在外,偶遇一枝杏花,触动满怀愁思,引起多方联想,有惜春之情,疏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园之思,吴融是温庭筠.李商隐诗风追随者,这首诗就属於淒冷.清疏一类风格,吴融还有一首"杏花"中有“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溫庭筠也有"杏花"一诗,诗中有"杳杳绝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似乎都把杏花与墙关联起来,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事,不知最早是谁将杏花与墙联係起来。

但所有的这些关于杏花的诗,无疑还是叶绍翁的最好。


瀚墨寻梦


首先,提的问题不严谨。梨花、李花、六月雪……是白花。桃花没有玫瑰的红,杏花没有桃花红,但杏花的基本调的的确确是红色啊,你怎么能说杏花都是白色呢?人家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根本就没有错。

其次,命题不成立。“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名句,与杏花的颜色无关,而是跟这首诗是首好诗,流传广有关系。

是好诗是因为人家是舒真情,有意境。流传广是因为人家语句平朴易懂却不俗、上口好读不生腻。是名诗是因为是好诗。是好诗人家就会自带流量:天下传读、万世吟诵。

那为何此句是名句(即自古以来,相较于其他三个诗句,人们对这个诗句的“认识度”更高),而不是其他三句呢?不仅因为它的朗朗上口,还因为它还是全诗的点晴之笔,犹人之面首,而犹首之目。

试将此诗意境解析如下: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个天气应该不错的春日,叶绍翁外出会友。难为那时的人们没手机,没QQ,又没微信,不了解朋友动态,及至到得朋友家,却正好碰上朋友外出(“不值”指没会见到),一围土墙(我们猜想就土墙吧),两扇(或者一扇?)柴扉,久扣不应,心里跑过一丝遗憾一一我这不白来一趟啊(应怜屐齿印苍苔)?墙头伸出的一枝正在盛开的红杏,显示朋友的庭园里正生机盎然、蜂飞蝶舞,一派大好春色!叶绍翁要写的就是这种要去朋友家赏园却没会见到朋友的心情。但他的小遗憾只是在诗的前两句就戛然而止了,结束了;诗的后两句,其实只是在赞美春天的生机盎然,赞美春色的美好。

整体上叶绍翁此诗的立意不是在那个小遗憾,是开心一个大美春天。

(我对叶此诗的解释可能与大多数人相去甚远,欢迎斧正,愿闻高见。)







百话茶屋


这个问题让我吃了一惊!?谁说杏花都是白色的?在我印象中,自然生长的杏花是粉红色或者说是红白相间的 ,所以古人才会有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此首《游园不值》此句出名,因被后人赋予了男女情事而有了新意。"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因此诗句拟人化的描写,生动传景还得了个"闹尚书"的雅号。



开头,下图都是今年3月8号实拍的,远看近看都不能说成都白吧?只有梨花,李花
才是(全)白色的。树高崖陡,手机镜头拉到最近也拍不到杏花的花蕊花药,用网上图片看看。
严格地说,杏花的花瓣花蕊是白色居
(也有红色的),
而花萼呈红色,花药呈黄色,所以总体来看,杏花多是红白相间的粉色。
当然其粉红 不如桃花的艳丽。
田野间还有许许多多别的花。



(千里光)。


(这个飞燕草花形如飞燕花色挺漂亮,可整个植株却是有毒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小白菜花,油菜花也极像此)。



(萝卜花)。

(婆婆纳的花。)




核桃雄花开始谢去,雌花(果实)开始生长。

春天生机盎然的,当然不止植物,还有动物。











地两Rabbicatts229081


你的问题很有趣,但回答起来很占篇幅,在这里只说一点,杏树一本是暗红色,花的萼是红色,含苞末放时为红色,初开粉红色,后期为白色。

叶绍翁的“一枝红杏",说的是含苞未放或初开时。还有林逋的《杏花》杨万里的《郡圃杏花》。

孙何《咏杏花》则不同了,"殷红鄙桃艳,淡白笑梨花。还有周密和梅尧臣笔下的杏花都是后期了。


云鹤166082174


红杏出墙,虽不太红,也不是白色的。含苞欲放时是红一点,但开放时是粉都嘟的粉色。

杏花花期短,只有五天六日的,引符蜜蜂成群飞来采蜜。今年乍暖还寒,气候有点冷,蜜蜂在中午出来,落地的杏花是浅粉红色,也不是白色的,只有李花和梨花是纯白的。

花落一星期左右,新叶就舒展开来,树上点点小杏已成形,这时候就绿树成荫子滿了!

家有一棵将近五十年大杏树,每年结杏在干余斤,麦子熟了,杏儿也熟了,所以叫麦黄杏,个大口味甜,非常好吃!

从来不卖,谁来谁吃,均赞不绝口。欢迎品尝。

说红杏出墙,不是说杏花,是说杏的果实,形容好吃的样子、特别诱人!看看我家大杏,是不是又红又大?特别馋人?











包絮


抛开品种差异,大部分的杏花花萼和花苞是红色的,初开时为淡红色,盛开以后为纯白色。古诗中描写杏花的作品很多,红、白兼有之,盖观赏时期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而红色本身更热烈,富有生气,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其实当然也包括白色的杏花、梨花、甚至槐花。红本身也包含花的意思,如唐·戴叔伦 《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结合本诗,“一枝白杏出墙来”自然也是合律的,但顿觉少了许多生机,与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相去甚远,含苞待放的杏花更有春意。

当然诗人此处多可能是实写,也可能有调侃之意。因为当时虽无“红杏出墙”的成语,但在许多作品中已经被富予了“风流轻浮”之意。


九品墨香


杏儿,红不红不重要,关键是,出墙来!

满园春色,都关住了,就你一枝红杏,老是关不住,非要出墙来?

出墙来干嘛呢?墙内呆着寂寞了吗?还是墙外诱惑你了?

桃花李花梨花都规规矩矩的呆在墙里面,你一枝红杏,只是有点红,就想出墙来了?

牡丹又大又丰满又好看,都乖乖的呆在墙角。

你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出墙来吧,你花枝随风招个什么展?

墙又怎么想?你想过墙的感受吗?

它肯定会觉得,真的吗!……现在都不行了呢……

你想红,怎么不直接奔出墙外呢?

墙外行人看到会怎么想?你这不明摆着吸引行人吗!

你一枝唐代的红杏,出一次墙来就算了,千多年来,你每年都出一次墙,还要继续出墙,你几个意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