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目前教師們的繼續教育,你怎麼看?

英語同步課堂


我是一名高校英語老師,每年都會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已取代了很多崗位。教師,這個歷史悠久的職業,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現在很多教師的觀念,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已經跟不上時代,這樣的教師職業前景堪憂。

我們部門的主任,是一個很有遠見的領導。每一年寒暑假,督促英語專業的老師們在可汗學院、中國慕課網、網易雲課堂等平臺,學習一些課程。包括教育理念課程、教學設計課程、教學技術課程、專業課程等等。



這些任務,有的老師會很認真地做,有的就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認真學習的老師,取得了“翻轉課堂優秀學員”證書,學會了Focusky、喀秋莎、幻彩大師等軟件的使用,也學會了微課製作、思維導圖等等,大大豐富了課堂。去年一位老師製作的英語微課,進了全國決賽,獲得了省一等獎,年終去學校申請獎勵,獎金和兩個月基本工資差不多;其他的老師也有獲得二等獎、三等獎,年終在核算科研量時,能得高分。現在學校很多部門的老師在製作微課時,都來我們辦公室向她們請教。



而應付了事的老師,隨便學了學,沒有任何成效。課堂管理有些吃力,微課不會製作,連上課的課件PPT的製作,都還是普普通通,只會打字和插圖片。殊不知,現在PPT的製作,可以非常有創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為課堂添彩和助力。

現在網絡資源五花八門,網絡課程也非常多。說不定哪一天,教師的這個崗位也被人工智能代替了,那在崗的教師能做什麼?

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時刻有危機感,保持終身學習的勁頭,才能在這變化快的社會,有核心競爭力。才不會每天抱怨工作累,工資不高。



有學習力的老師,才能教出有創造力的學生。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提供一些思路。也歡迎探討留言。


英語老師Minnie


作為一個一線教師,我是很不贊成繼續教育的。

我們這裡的繼續教育是與老師的職稱掛鉤的,如果你不參加繼續教育你就沒有資格參加職稱評審。我每當想起繼續教育的日子就心累,既是主課老師,又是班主任,你的時間是很不容易擠出來的,還要繞大半個城市去參加繼續教育。其實在我參加的繼續教育的經歷裡,也不排除有些課還是很有意思,也很有價值的!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有大部分老師都是不得已坐在那裡無聊的打發時間,等著拿到一個繼續教育證書。甚至會有老師請人去給自己混考勤。所以總觀繼續教育似乎就是一個形式,沒有實際意義。如果拋開繼續教育不與職稱掛鉤,真正出一些精品講座,對教學,班級管理方面有指導意義。我想我們一線教師還是很願意去學習,自覺自願的去接受。而不是目前的狀況,與自己職稱掛鉤,與學校考核掛鉤!這樣只會讓老師更累!


Amy81792


目前教師的繼續教育(網絡研修),屬於典型的形式主義,然並卵!

教師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每年都要參加由教師進修校主辦的繼續教育培訓,這個培訓分為現場培訓和網絡研修。

現場培訓如果由當地的教育磚家來講的話,基本上是屬於混日子,花錢得課時;如果是聘請外地的教育專家來傳授經驗,老師的培訓還是有所收穫,至少可以學到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或者帶來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哪怕學到一點點,也值得!至少開了眼界!

重點談談網絡研修,聽起來高大上,好像跟上了時代的步伐,與專家面對面,交流變得更輕鬆,可實際上呢?專家發佈一些視頻,規定課時,然後佈置幾道題目,回答完畢算過關。更搞笑的是專家出的題目,根本不用看視頻內容就能作答,只要滿足多少字就可以了,這也許是為了方便老師答題。

通過網絡研修,老師收穫很大的應該是最後那道題------專家滿意度調查,這道題的標準答案選擇:A------非常滿意!


Lance課堂


說實話,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這幾年的教師繼續教育還是越來越實用了,比如說近兩年的網絡培訓,教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學一些電腦操作方面的實用技術,如微課製作、PPT製作等,確實能對老師的工作起到幫助。

但毫無疑問的,繼續教育還是引起了很多老師的吐槽。我想,主要原因還是以下幾個方面:

1.一些繼續教育的內容太空洞,和教師的工作聯繫不大。比如一些過多的政治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等等,老師們根本不想學,要麼是熬時間充數,要麼是在電腦上自動播放視頻。

2.一些繼續教育的時間和密度安排得不夠科學,侵佔了教師大量的工作和休息時間,老師疲於應付,學習的實效並不好。

3.一些繼續教育的質量不高。除了網絡培訓,現在不少實地培訓還存在著一些“完任務”的狀態,常常請一些外地的所謂名師來本地講課,而各地的情況又有很多不同,常會出現所講理論與實際脫節的現象,於是乎這樣的培訓學習就又成了過場,不過是老師搭上幾天時間陪聽,最後寫一篇心得體會了事。

我認為,教師的繼續教育當然是需要的,與時俱進、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但繼續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需要改革,破除形式主義,多給教師一些自主選擇權,讓老師能選擇自己專業相關的、感興趣的東西,能學得深入一些,求精而不求多,求實效而不唯學時,不只是報表上冷冰冰的數字。


七仙女兒說教育


現在流行一種觀念:"終身學習",即活到老,學到老!

作為一名教師,人類文明的傳播者,自然應當接受繼續教育,以更新自身觀念和提升知識素養。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當前,針對繼續教育,老師們吐槽的焦點不在於“應不應該接受”的問題,而在於"應該接受什麼樣的”問題。

1、當前教師繼續教育現狀:

在繼續教育要求上,是老師必須完成的。每年年底將會每位教師的繼續教育學分進行審驗,不參與或不完成的,一般不予評優評先,不予評聘職稱,不予晉級工資等。

在繼續教育形式上,有自學、集中培訓、網絡研修等。自學是訂購一些書,自學並做筆記;集中培訓是老師集中聽領導、專家的報告和講座;網研是看網絡視頻課,然後完成一些發貼、評論、上傳作業和資源等。

從主辦單位看,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以提高業務能力為主的學習;另一類是由人社或其他政府行政部門舉辦的專題學習。

從繼續教育效果上看,教師多屬應付式完成任務,對教學實際效果不明顯。比如:在自學教材時,很多老師在不到一個小時內即可翻閱完一本教材,並作出筆記。甚至叫學生抄筆記。學完後,教材講什麼也不知道。再如:集中培訓時,老師在下面玩手機、聊天,做筆記就隨便抄些PPT內容即完事。至於網絡研修,多數老師掛上電腦,關閉視頻聲音,時不時點擊一下"繼續學習下一節",即完事。

如果網絡研修有考試的,很多老師採取請人代考。



2、原因分析及建議

之所以老師們對當前繼續教育的"應付式"現象較嚴重,其原因在於:

其一,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時間和精力上顧及不上。

其二,繼續教育內容大多與教師的教學業務需求脫節,對教師教學實際幫助意義不大。

其三,繼續教育在形式上帶有較重的功利性,導致難以與教師的專業很好結合起來。

"三味"個人建議:

1、上級在安排教師繼續教育任務時,一方面應採取更切合教師工作特點的更靈活方式進行。如:時間上放寬些,可重點安排在節假日。同時,老師也有可選擇餘地。

2、內容上,應切合教師教學需要,儘量精而簡而有效。最關鍵的是,讓教師和學校可根據自身需求做出選擇。如信息技術老師可選修信息技術類,音樂老師可選取音樂類,等等。


三味聊教育


繼續教育即網絡研修。對此類標準的形式主義做法個人非常反感!

老師們節假日犧牲在了電腦旁,

為了那麼一張有可能決定待遇多少的繼續教育證,按上級要求培訓多少多少小時,(有電腦記錄為佐證)真正逐字、逐詞、逐章節認真聽的老師恐怕沒有一人,也可能個人的判定有點過份吧!因為經歷過身邊老師為了這守在電腦前!

假的真的都為了自身利益

網絡培訓有它的直觀性、便利性,其實在現實中老師隔一段時間去動一下鼠標,點幾下問題答案,培訓時間生成了,學習結果有了!真正用於教學的會有多少呢?

理想教育模式在現實教學中可以說:不實用!


河南黃政強


網絡研修也不是洪水猛獸,教師本身就是需要不斷學習交流的行業,不學習的最終會和時代遠離。

一個教師不學習是很可怕的,我見過一些老師,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一點不會,可悲的是年齡還不大,一問還挺有理,自己說不會,真是很可笑的理由。事實上這裡面有很現實的原因,就是利益,因為沒有利益,用不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學校一般不要求,學校要的是成績,只要有成績,學校才懶得管你怎麼教。

教師利用網絡學習是很經濟的方法,比那種無目的的培訓強多了,缺啥補啥是最好的,假期是教師拉開距離的時候,整天補課的不可能去學習,整天學習的也不會去補課,這是一個現實。

網絡研修本來是好事,可惜的是內容一般都是很落後的,或者和教師關係不大的,多數教師都是掛機狀態,這種情況下學習是無效的。因為沒用,所以不學;因為要檢查,所以掛機完成,或者花錢僱人學,或者讓孩子和愛人代學。

因此,這種網絡研修基本是形式主義的東西,使用價值不大。

要想讓這種學習有效,就必須加大考察考試,只看補考等於沒有。

學習內容也是需要多樣化,讓不同的教師都有感興趣的內容。


北方課堂初中物理


教師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擔負起培養國家優秀人才的責任!

如果能夠把“素質教育”,“品德教育”,“精神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話!就更好了!

可能也是“各司其職”的原因吧!

現在的學校教育只重視“知識,學歷,成績!”而忽略了“品德、素質、精神、思想”方面的內容!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喜歡的點贊!謝謝


親子教育文化


近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進步,繼續教育培訓的形式也呈現多模式,尤其是網絡學習培訓是眼下最流行的方式。客觀上講網絡上開發的各種各樣的培訓課程還是比較優秀的,制訂的各種制度和要求也是具體的,其初衷應該是可以足不出門就能大規模的組織教師全員學習,時間也靈活。但是如何管理和監督以確保實效值得思考,結合教師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往往不分課內外都在工作)確實很難保證有精力和心裡參加網絡上學習,這樣為了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大多將學習任務掛在網上,定時看一看,完成規定的學習時間以完成學分,可見效果怎麼樣了,這種情況不僅教育上存在,各行各業繼續教育都是這種現象,國家投入的大量培訓經費實際上都給了網絡培訓組織者網站,他們才是受益者。繼續教育培訓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如何真正將培訓和實效結合在一起,值得各方觀注和思考,不然就是浪費資源,流於形式,那樣還不如不這樣進行。


若谷81462278


教師繼續教育應該注重於教育理論、教學和教育管理方法等方面來開展。大部分教師不注重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注重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繼續教育應付了事,教書幾十年,教學業務水平不進反退,不具備指導下一級職稱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的能力。導致初級職稱或中級職稱教師反感高級職稱教師混日子,混高工資。從衛生系統繼續教育方式來看,從初級晉升中級,中級晉升高級,必須到二甲或三甲醫院進修跟班學習半年至一年,業務能力、水平提高顯著,在工作中大部分職稱高的醫生具備指導低級職稱醫生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衛生行業很少出現低級職稱人員看不起高級職稱人員的事例,值得教育行業借鑑、改革繼續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喜無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